切换新版>>

青海论坛 >  青海旅游必读----青海节会

发表于 2005-08-18 10:23    IP属地:北京

查看 5657 | 回复 18
青海旅游必读----青海节会
乐都瞿坛寺花儿会
    瞿坛寺,位于青海省乐都县境内。
              
    瞿坛寺的花儿会在农历六月十五举行,参加者也以乐都南山的藏、汉两个民族的群众为主。也有其他县份以及甘肃临夏的歌手来参加。
              
            
    瞿坛寺花儿会一般举行三天。从十四日拉开战幕,十五日进入高潮,十六日傍晚接近尾声。花儿会在新城街外的道路两旁举行,帐篷、布帷挤的满满的,确有“车水马龙人如潮”之势。
              
    这里唱少年的形式没有互助“雷台花儿会”那么规则,一般都是“亲会亲,友会友,熟人中间接‘连手’”。高亢、嘹亮、委婉跌宕的花儿声,和着唢呐、二胡、笛子的旋律而悠扬起伏。
              
    十五日拂晓,人们不断涌来,道路为之拥塞。从新城街到瞿坛寺大殿,密密麻麻水泄不通,歌手们设据点,各自拉开赛花儿的阵势。“开靶”的多是女艺人,精神抖擞,即兴抒情舌底生香,向应战者发出扣人心弦的歌声:
              雄鹰在半天里转三转,翅膀在云彩里翘了;
              “少年”的把式往前站,比武的时刻到了。
              
    一经交锋便不在泛泛地唱了,而是友系统性地唱“有根本的少年”,有板有眼有根有据,一问一答从头到尾,依次献唱,争夺魁首。
              
    待到“深夜千帐灯火时”,歌手重聚邀朋请友,再次进行花儿的长夜赛。词曰:
              天上的星星麻拉拉,大星把小星压了;
              各个帐篷里出唱家,花儿哈唱不罢了。
              
    传说中,瞿昙寺在清朝初年香火鼎盛,那时该寺是禁唱“花儿”的。有一年,一股土匪包围了瞿昙寺,连续围困数天,想让寺内僧俗水断粮绝后不攻自破,情况越来越危急。这时,有一位老汉率领大家唱起了“花儿”,歌声像风一样传向四面八方,在黑夜中越传越远。香客、脚户还有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被惊动了,都用“花儿”应和,纷纷奔向瞿昙寺,歌声从四方涌来,响成一片,土匪贼兵越听越慌张,在遍野传来的“花儿”声中,逃得飞快。第二天是六月十五庙会,寺院住持说:没想到这山歌退了贼兵,唱吧!从这以后,瞿昙寺每年都有“花儿会”。
古人云四不可尽: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宝来1.6 MK4 低碳修复空滤盒...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8-18 10:24    IP属地:北京

圣 纪 节
伊斯兰教传统节日之一。阿拉伯语“茂鲁德节”的意译,与开斋节、宰牲节并称为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亦称“圣纪”。据传,阿拉伯太阴历元年(象年)三月十二日(公历571年4月20日)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诞生之日。希吉莱历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公历632年6月8日)又是先知穆罕默德归真之日,故称“圣忌”。穆斯林习惯上把生日和归真日合并纪念,亦称“圣会”。届时,中国大多穆斯林聚众举行纪念活动,诵经、赞主赞圣,宣讲穆圣传教历史和圣训以及个人生平事迹等。还要宰牛羊集体设宴庆贺,表示对穆圣的缅怀。而“茂鲁德”意为“穆圣诞辰”,系新疆地区突厥语系穆斯林对“圣纪日”的称谓。
古人云四不可尽: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给夏朗换上雪地胎...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8-18 10:25    IP属地:北京

互助土族丹麻场花儿会
    土族是青海特有的少数民族,互助土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以土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被称为“土族之乡”。土族花儿与河湟地区其他民族的花儿旋律有明显区别,具有特殊的韵味。
              
    丹麻场物资交流会是融物资交流、花儿会等经济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活动。
              
    关于丹麻场花儿会的来源,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这里本是一片森林。后来,一个土司霸占了这里,弄得民不聊生,连续干旱了三年不下雨,几乎旱死了所有的生物。后来,有一男一女两个人来到这里唱歌,他们不断的歌声唱来了雨,但两人也随即变成了两棵树。以后,大家为纪念这一男一女,每年在一定的时间里,就到这地儿来唱花儿,慢慢地形成了现在的花儿会。如今,这两棵由两个生命化成的树仍然枝叶繁茂,成为了当地民众心目中的圣物。  
              
    这一天,男女老少穿上艳丽的民族服装来到这里。河滩及其附近一片小小的树林子,是唱花儿的主要场所。
            
    我们首先加入了围坐在一起的一个小群体。他们中有男有女,是同一个庄子里的,彼此之间也相互认识,但并没有亲戚关系。得知我们从北京来,他们很欢迎我们的加入,其中一男子还按当地的风俗给我们敬了两杯酒。他告诉我们,以前日子过得苦,没有好条件,虽然也唱花儿,但远不如现在热闹。改革开放后,大家富裕了,有吃有穿,心情好了,两口子感情也好,花儿会也越搞越热闹,并且与物资交流贸易结合得更加紧了。
              
              
    与其他地方一样,男女对唱的花儿,主要是讲感情上的事,“她唱一句少年,我答一句回话”。这里的花儿主要也是以爱情主题为多。如:
              你俩人打了一对雨伞,好像撑开了一对牡丹。
              清水淌了一河滩,丹麻的会场上我们俩好。
              又有如“找个朋友去过个生活”等词句,表达的均是“感情上的事”。
              也有用花儿来对自己的心情进行描述的:
              她的雨伞打起来花得很,唱一句少年我们都喜欢。
              此外,自然也有反映其他事情的,像:“老天爷晴了云彩多,为啥不降个雨来”,唱的是天气。
              
    除了以上外,还有完全从生活场景编出来的花儿词。我们看到,一开始,男子喝“互助大麯”,妇女喝的是另一种青稞酒;过一段时间后,男女交换各自手中的酒瓶,然后一同唱起了花儿。他们说,这是“换酒歌”。
              
    互助土族花儿给我的一个初步印象是:他们所选用的曲调大都比较平直,没有过高或过低的音,音程高低起伏变化不大;因此听起来时,觉得特别顺耳、婉转动听。这点与七里寺花儿似乎有一定的不同。在衬词的选择上,我们听到用“哎,呀”等衬词的次数似乎较少一些。
              
    另外,我们注意到,有时候,当一位演唱者唱完后,旁边的听众中,有人发出“哦呼”的一长声欢呼。原来,这是对歌手表示赞扬,夸他(她)唱得好。
              
    互助是土族自治县,但也有不少汉族人。而且,一般人都同时能说汉语和土语,花儿也能同时用这两种语言演唱,并且据说以汉语演唱的花儿为数更多。以土语唱的花儿,由于是方言,又加上了许多衬词,因此有时甚至连本地人也听不太明白,需要唱者加以解释。有时候,谁想到了什么好歌词,自己又不想唱,还可以与同伴商量,让同伴唱,或是一人主唱,另一人随后跟上。
              
    就参加花儿会的对象而言,我们了解到,这里能否一起唱花儿主要是以有无亲戚关系为界的。就我们所遇到的情况看,丈夫与妻子甚至子女等全家在一起也并不罕见,只是他们之间不互相唱花儿。或是丈夫唱,妻子在旁边听;或是反之。而双方如果没有亲戚关系,即使互相认识(比如来自同一个村庄),他们之间也可以对唱花儿。在他们看来,他们唱花儿主要还是为了一种娱乐,“唱一句少年,我们大小都喜欢”,“花儿唱上了,歌儿唱得过我,我喜欢”。当然,由于花儿的特定的一种无法避免的“情感”成份,亲戚之间还是不会去跨越这道或许永远不能跨过的界线。
              
    最后,就我们所见到的情况而言,花儿会似乎还不如集贸交易来得热闹。在“丹麻场物资交流会”上,我们所见的大部分还是各种摊点及做买卖的人。给人的感觉似乎与一般的赶集、圩天、农贸市场交易并无太大差别。唱花儿的,只是局限在河边一带地方的一部分人。或许,这是现在花儿会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现实问题。从民间文化、民间文学发掘等角度出发,这也许是一个值得重视并进一步关注与思考的重要问题。
              
    花儿是民歌,是艺术。它凝结着西北人民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生命体验历程和风土人情习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民俗价值。它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地发掘与发展,以使其民俗价值更加大放光彩!
古人云四不可尽: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每日热点]:【爱车生活】国产电动车600天使用感受分享...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8-18 10:26    IP属地:北京

大通老爷山花儿会
    老爷山,系青海省八景之一。位于中国青海省大通县境内,山势陡峭,平地崛起,菪石岿立。与北面的牦牛山对峙,两山间为一漫长峡谷,清水长流。
              
    老爷山花儿会,在每年农历六月六期间举行。关于“老爷山花儿会”还有一段发生在玉皇大帝灵宵宝殿里的神话:
              
    有一天,西王母与众仙在这里聚会,玉皇大帝坐在宝殿里看众仙毕集,乐得合不上嘴,觉得自己是三界至高无上的天神,好威风啊!
              
    这时西王母看透了玉皇大帝的心思,便对玉皇大帝说:“你坐在这个宝殿的年代太久了,人间的帝王换了又换,你就不应该让位吗?”众仙听了都暗暗点头。西王母又说:“现在该轮到我坐了,你以为如何?”玉皇大帝被突如其来的提问弄得不知所措,想了一想便计上心头,说道:“也罢,我给你一件很细的宝物,你到西方须弥山去,那里有两座大山,你能挑到这里来我就给你让位”。西王母接过针那么细的宝物,化作一个大姑娘去西方挑山。回来时昼夜兼程。走到大通县境,碰上了一位老汉,老汉见她用很细的铁丝挑着两座大山感到很惊讶,便问到:“姑娘,你用那么细的铁丝挑山,不怕它折了吗?”谁知道刚一说“折”,宝物折断了,两座山落在地上:一座是老爷山,另一座是牦牛山。西王母驾云站在老爷山山头上,不禁流下泪来。这一天正好是人间的“六月六”,西王母的眼泪便成了“六月六”的“洗山雨”。
              
              
    大通毗邻互助县,老爷山花儿会既有互助“雷台会”的特色,又有本地的特色。
              
    花儿会期间唱的唱,编的编,和的和,更多的则是“花儿”的欣赏者、爱好者,倾耳聆听,大有“如听仙乐耳暂明”之感。
古人云四不可尽: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每日热点]:【新车】宝马iX3告诉你传统大厂电动车优势...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8-18 10:27    IP属地:北京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  
              
    古尔邦节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也称“尔德.艾祖哈”。“尔德”的意思是节日,“古尔邦”和“艾祖哈”都含有“宰牲、献牲”之意。因此通常把这一节日的名称汉译为“宰牲节”,即宰牲献祭的节日。在我国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将其音译为“库尔班节”。古尔邦节的时间定在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十日。过节前,家家户户都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忙着精制节日糕点。节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馨香,严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新疆的维吾尔族在古尔邦节时,无论是城市或农村的广场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麦西来甫歌舞集会。广场四周另有一番景象:色彩缤纷的伞棚、布棚、布账、夹板房内,铺设着各式各样的木桌、板车、地毯、毛毯、方巾,上面备有花式繁多的食品小吃。。在新疆的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族,节日期间还举行叼羊、赛马、摔跤等比赛活动。  
              
    解放后,为了照顾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度节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0年月12日颁布了《关于伊斯兰教的人民在其三大节日屠宰自己食用的牛羊应免征屠宰税并放宽检验标准的通令》,允许他们免税屠宰自己的牛羊。
古人云四不可尽: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每日热点]:【改装美容】施工的周末-rav4底盘装甲分享...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8-18 10:27    IP属地:北京

环 湖 赛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Tour de Qinghai Lake),简称“环湖赛”。首届于2002年7月27日至8月2日成功举办,已连续举办两届2.5级比赛。自2004年第三届起,环湖赛在国际自行车运动联盟注册升为2.3级,每年7月~8月在中国青海举行,是中国目前最高等级公路自行车赛事。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依托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短时间内树立了一个国际性高水平自行车赛事品牌,吸引越来越多的自行车专业及职业代表队参加,吸引着全世界人们的关注。经过两届比赛的举办,已创造了中国自行车运动史五个第一:观众人数最多;参赛选手最多;领骑车手易数最多;赛事规模最大;报道媒体最多。
  赛事特点:
  世界最高海拔的国际性A类自行车赛事
  世界顶级之一,中国规模最 大、奖金最高的自行车赛事
  极强的成长性,世界高原体育运动第一品牌
  囊括一流中国自行车运动员,中国运动员所获成绩最佳的国际性公路自行车比赛
  中国奥运工程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重大成长性常规体育赛事之一
  青海省体育、传媒、旅游、文化与环保集大成的盛会
古人云四不可尽: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真皮方向盘 排挡头磨损焕新修复...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8-18 10:28    IP属地:北京

郁金香节
以花为媒、打‘夏都’品牌,展示民族文化、提高城市品位、活跃西宁旅游、推动经济发展,是本节的主题。
  郁金香园艺展览、民族风情文艺演出、青海风光旅游、招商引资及经贸洽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分别在主会场西宁市文化公园,分会场中心广场、新宁广场、人民公园等七个景区景点进行。展出郁金香50个品种500多万粒。
  自1989年青海从荷兰引种郁金香成功,西宁市连续7次举办了郁金香花展,特别是首届郁金香节,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每年在西宁举办中国青海郁金香节、环青海湖自行车赛、青洽会和中国夏都旅游文化节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更加拓宽了青海与世界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渠道和桥梁。增进了世界对青海的认识与了解,引起了人们对青海的兴趣和关注。
古人云四不可尽: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坦克300二保经验分享...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8-18 10:29    IP属地:北京

土乡纳顿会
民和县最南部的三川,是我省土族群众最集中地区之一,黄河从中部穿过,古籍《秦边纪略》记载:三川在明嘉靖时,“水溉田畴”,“枣梨成林,膏腴相望,其地水草大善”。清代诗人吴栻曾写下《三川杏雨》的诗篇来赞颂三川美景。这里居住着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四万土族同胞,用他们的双手把家乡装扮得如同花园。三川素有“青海小江南”的美称。
  “纳顿”是士族人的传统节日。“纳顿”土语为玩的意思。每当夏粮收割完毕,人们为了感谢神灵、欢庆丰收的“纳顿”会的鼓声就敲响了。从农历7月12日——9月15日,数十里的川道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到外彩旗飘动,鼓乐喧天。人们穿上最好的服装从下川到上川,追随着纳顿,笑逐颜开,扶老携幼,探亲访友,畅谈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美好生活的祝愿。纳顿会前后持续63天,堪称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了。
  纳顿会是从庄稼收割最早的下川鄂家、怀塔村开始,然后从东向西,一村接着一村直到上川的赵本川村结束。纳顿会场布置得十分庄严,大白布帐篷正上方供奉地方神位,摆放各种供品,香烟缭绕,油灯闪烁,下方堆放着全村各家各户献给神的大蒸饼,每个蒸饼至少也在10斤以上。会场周围经杆耸立,幡带飘动,宗教色彩很浓。外围布满来自各地的商贩,商品琳琅满目。
  “纳顿”是土族庙会时跳的集体舞,庞大的“会手”舞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最前面是村上辈分最高、德高望重的白发苍苍的老年人,他们身着白绸缎长衫,外套黑色坎肩,戴上心爱的礼帽和表示身份的茶镜,手持鲜花、柳枝或扇子,一招一式庄重而典雅,他们虽已年过花甲,银须飘胸,跳起来仍从容自如,姿态优美。后面是中年人组成的锣鼓队,他们腰系红绸带,扎着裤腿,整齐而有节奏的敲着锣鼓,舞姿热烈而奔放,完全陶醉在欢乐的气氛之中;最后面是儿童队,大都是十来岁或七八岁的娃娃,他们认真模仿着大人的舞姿,神态憨厚显出几分可爱,让观众不由地发出会心的笑声。
  两个村的“会手”们相会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大好——噢好——”声此起彼伏,人们的情绪和会场气氛达到了高潮,捧上大碗大碗的美酒,互相祝福平安吉祥如意。
  “会手”舞结束后,表演民间舞剧《庄稼其》,“其”是土语指“人”,“庄稼其’即种庄稼的人。剧情是说一位土族老人教自己儿子和儿媳务农,反对经商的故事,基本上没有对白和歌唱,而以细腻传神的动作表达人物感情,从中看出,土族先民由畜牧业转为农业后对农耕生产的重视。接着表演“三将”、“五将”等三国故事的舞蹈,这显然是受到汉文化影响的结果。最后表演的是《杀虎将》,这是一组土族人民对自己先民战胜邪恶、战胜自然的颂歌,由人扮演的一对老虎同一对牛进行殊死搏斗,结果老虎将牛压翻在地,老虎气势汹汹,张牙舞爪,向场外观众挑战,场外有胆量的年青人上前,同老虎进行摔跤决斗,正当胜负难分,眼看这位小伙子遭到“老虎”伤害时,伴随急速的鼓点,身着战袍、手挥长剑、踩着猛烈迅疾脚步的“杀虎将”上场,同虎经过了一番较量,将长剑架在老虎的脖子上,刺杀了老虎。用“杀虎将”的形象,再现了土族人民的英雄祖先在同虎狼豺豹、邪恶势力斗争中求得生存的英雄气概。舞蹈动作原始、质朴、粗扩,是一出古老而优美的传统民间舞剧,具有强烈的艺术魁力。
  丹阳古城是三川土乡一处古文化景观,该古城位于中川乡辛家村北黄土塬上,又称白土城或黑城。在《北周地理志》、《水经注》、《十三州志》等古籍中均有详细记载。古城占地约8公顷,经数千年战祸灾害,风雨剥蚀,而今巍然屹立,保存完好。
  丹阳城缘于丹阳公主的传说。宋代,三川地区有位叫丹阳公主的女中英豪,她雄才大略,万民推她为王,并占领了这座城池,带领百姓抵抗宋王朝的征讨,最后因寡不敌众,丹阳城毁于宋军烈火包围之中,在熊熊烈火中升腾起一只鲜血淋漓的大凤凰,一声呼啸,背负丹阳公主直冲云霄。据说三川土族妇女的服饰打扮,都是丹阳公主遗留下来的,公主的神话传说故事代代流传,像是矗立在土族人民心上的一座丰碑,流芳百世。
  临律关,是黄河上游的一处古老渡口,位于官亭镇西南红崖脚下黄河缓流处,河南面是甘肃省积石县大河家乡。据史书记载,隋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杨广从这里渡过黄河来青海高原。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南线青海道,唐蕃古道要津之一。现临律关上架起了一座长约160米、宽10米的钢筋混凝土大桥,一桥飞架,揭开了古渡口历史上新的一页。
古人云四不可尽: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每日热点]:【新车作业】奔驰E300 L豪华提车分享...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8-18 10:30    IP属地:北京

七里寺花会
民和有“青海东大门”之称。
  民和县境内虽然山地多,但文化发展较快,尤其是土族居住的三川地区,文化素质较高,有民和“文化之区”和称号。
  在民和,较大的花儿会有农历五月端阳峡门花会,五月廿五西沟花会;小型的花会中也有一些较有特色,如斜拉村花儿会。
  七里寺,原名“慈利寺”,是当地的一座庙宇。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成了“七里寺”,现在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名总称。在七里寺,还有一座药王庙,一个药水泉。
  关于药水泉、花儿会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明七里寺花儿会的起源与这药水泉有密切的关系:相传在很早很早的时候,有个药王爷,腾云驾雾路过这里。到这地方时,发现这地方相当美,于是他看着看着就入迷了。一不小心,身上的葫芦掉下来了,葫芦一直滚到山沟。在半坡上,塞子开了,药水洒了一地,再后来,葫芦钻到石缝里了。山坡上的都变成了中药材,如黄荠,枸杞,柴葫芦等。滚到山沟的则从石缝里冒出来了,冒个没完,形成泉水。当地一个牧童,他的一头牛,天天下山时总单独行动,渐渐地它越长越肥,越长劲越大,与别的牛不一样,健壮得很。后来,牧音跟着牛,发现牛专门喝这些泉水。于是他也喝,那水与别的泉水味道不一样,后来他才发现泉水还能治病。以后这药水出名了,四面八方的人都到这里喝水,周围的民众为了感谢药王爷,就在七里寺附近建了一个药王庙,供大家烧香,磕头。过去,除了喝药水,还有人到药王庙求神药。药王庙建后,慢慢地,来的人越来越多,男女老少都有。年轻人除了喝水、逛庙会外,渐渐地唱起了花儿,越唱越多,于是形成了花儿会。七里寺的花儿会因此就跟药水泉,药王庙有了密切的关系。
  六月初五下午,这里已经搭上了许多帐篷(主要是做买卖的);一些“先行者”们甚至已经开始纵声歌唱。整个会场有一种节日般的热闹气氛。
  六月初六:四面八方的人们,穿上大红大绿十分鲜艳的服装,乘车、拖拉机、骡车,或是步行,来到七里寺花儿会场。妇女们打着伞,男子们戴上草帽,穿上他们平时也许舍不得穿的最艳丽的服装,唱花儿来了。回望来路,络绎不绝的人流向七里寺涌来。
古人云四不可尽: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每日热点]:【风土人情】喜提小宝马一周年 谈谈驾驶感...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8-18 10:30    IP属地:北京

热贡藏乡
热贡藏乡"六月会"是流传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习俗活动,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至廿八日定期举办,热贡群众广泛参与。它蕴含着宗教历史、民俗风情等丰富的文化内容,充满了神奇与欢乐。"六月会"主要活动有:祭神、上口扦、上背扦、跳舞、爬龙杆、打龙鼓,最后是法师"开山"。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上口扦"、"上背扦"和"开山"。"上口扦"是法师为自愿的年轻人在左右腮帮扎入钢针,也称为"锁口",据说此举可防止病从口入。"上背扦"是将10--20根钢针扎在脊背上,舞者赤裸上身,右手持鼓,左手击鼓,边敲边舞。独特节奏的龙鼓、粗犷优美的舞姿、多彩华定贵的服饰、神秘虔诚的祈祷,给喜庆丰收的热贡藏乡带来了欢乐和浪漫开山"是法师用刀划破自己的头顶,把鲜血撒向四面八方,这是一种古朴奇特的祭天方式,充分表现了藏族人民勤劳、朴实、智慧和勇敢的品格。"六月会"分为三种类型:舞神、舞龙、舞军,场面恢宏壮观,舞姿潇洒粗犷,各村轮流举办,节日盛况空前。
古人云四不可尽: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每日热点]:【爱车生活】长安CS756岁啦 外观依旧帅气...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