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宁夏论坛 >  珍珠港上的“福克斯空军”—电影《虎!虎!虎!》的幕后故事

发表于 2015-12-07 19:06    IP属地:辽宁

查看 1.4W | 回复 33
珍珠港上的“福克斯空军”—电影《虎!虎!虎!》的幕后故事
爱卡币+20
共获得爱卡币
珍珠港上的“福克斯(参数|询价)空军”—电影《虎!虎!虎!》的幕后故事(转)
  1941年12月7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夺取太平洋地区的控制权,日本海军机动舰队的大批舰载机突然袭击夏威夷的珍珠港,重创了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被激怒的美国随后正式宣战,大大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日军这次战术上的胜利反而变成驱使自己走向最终覆灭的祸端。

当年《虎!虎!虎!》的宣传海报,作者是Robert McCall


  这段早已为人所熟知的史实不止一次成为电影主题,2001年的好莱坞大片《珍珠港》虽然采用大量电脑特效营造出火爆的场面,但情节编排偏重娱乐性,历史细节也不够严谨,颇受军事迷们的诟病。相比之下,早在1970年上映的《虎!虎!虎!》则像是一部历史纪录片,全景式地忠实重现了日方谋划、准备和实施偷袭行动的始末,以及美方因懈怠麻痹导致措手不及惨遭打击的过程。经典自然不会随着时间而褪色,但在历久弥新的画面背后还有不少渐被遗忘的故事。

《虎!虎!虎!》的DVD封面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5-12-7 19:11 编辑 ]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宝来1.6 MK4 低碳修复空滤盒...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12-07 19:14    IP属地:辽宁

昔日敌手终联手
  美国20世纪福克斯(参数|询价)电影公司在1962年推出以诺曼底登陆为题材的《最长的一日》(The Longest Day),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因此想趁热打铁把“珍珠港事件”也搬上银幕。为保证影片的真实和全面,福克斯公司还向日本电影界寻求合作,在日本组织拍摄有关日方的剧情部分。经过一番协调,曾经势不两立的敌对双方就此联手重演当年兵戎相见的惨烈一幕。
  英文片名定为《Tora! Tora! Tora!》,日文则为《トラ·トラ·トラ·》,这源自日军在偷袭行动中使用的无线电暗语。1941年12月7日早晨,日军第一攻击波机群飞近珍珠港,带队指挥官(参数|询价)渊田美津雄发现港内目标后,在当地时间7时49分让无线电员连续发出代表“全军发起突击”的暗语“ト、ト、ト”(ト是日文“突击”的第一个字符)。接着他又确认美军毫无防备,就在7时53分向己方舰队发回代表“奇袭成功”的暗语“トラ、トラ、トラ”(ラ是日文“鱼雷攻击”的第一个字符)。实际上在两分钟后日本轰炸机才开始向美军机场投弹,鱼雷攻击还要再晚两分钟。而“トラ”(发音为To-Ra)又与日文的“虎”相同,因此片名被翻译成颇有气势的《虎!虎!虎!》。

技术娴熟、组织高效的“福克斯空军”,这可都是真飞机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5-12-7 19:14 编辑 ]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给夏朗换上雪地胎...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12-07 19:16    IP属地:辽宁

  当时该片的制作成本约为2500万美元,不亚于如今的超级大作。制片方从1966年开始着手长达3年多的筹备工作,包括大量的资料搜集和考证、编写剧本、确定演职人员、制作各种道具、选择拍摄场地等。美日双方都请到当年的参战人员担任顾问以确保细节的真实性,比如负责制定偷袭计划的原日本海军舰队航空参谋源田实。在8个月的实际拍摄中,难度最大的就是要再现交战双方的海空力量。此刻距离二战结束已超过20年,日本作为战败国曾拥有的武器都被拆毁殆尽,美国能保留下来的战时装备也所剩不多。当时还没有电脑处理技术,只能采取传统的模型仿造和拍摄手法。特效人员共制作了29艘按比例缩小的美日舰船模型,另外还有用于近景的全尺寸实体模型。而演示空中打击的威力,则是依靠一支特别组建的飞行队。

用于影片拍摄的模型舰队




[每日热点]:【爱车生活】国产电动车600天使用感受分享...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12-07 20:25    IP属地:辽宁

引用 一车米 于 15-12-07 19:32 发表的回复
虎虎虎还是看过的
个人认为比《珍珠港》好N倍

[每日热点]:【新车】宝马iX3告诉你传统大厂电动车优势...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12-07 20:29    IP属地:辽宁


在没有计算机特效的年代,这种场面只能靠模型来拍摄


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5-12-7 20:33 编辑 ]

[每日热点]:【改装美容】施工的周末-rav4底盘装甲分享...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12-07 20:31    IP属地:辽宁

  当时该片的制作成本约为2500万美元,不亚于如今的超级大作。制片方从1966年开始着手长达3年多的筹备工作,包括大量的资料搜集和考证、编写剧本、确定演职人员、制作各种道具、选择拍摄场地等。美日双方都请到当年的参战人员担任顾问以确保细节的真实性,比如负责制定偷袭计划的原日本海军舰队航空参谋源田实。在8个月的实际拍摄中,难度最大的就是要再现交战双方的海空力量。此刻距离二战结束已超过20年,日本作为战败国曾拥有的武器都被拆毁殆尽,美国能保留下来的战时装备也所剩不多。当时还没有电脑处理技术,只能采取传统的模型仿造和拍摄手法。特效人员共制作了29艘按比例缩小的美日舰船模型,另外还有用于近景的全尺寸实体模型。而演示空中打击的威力,则是依靠一支特别组建的飞行队。

手工发射的压缩空气动力线导鱼雷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真皮方向盘 排挡头磨损焕新修复...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12-07 20:32    IP属地:辽宁



甚至还建造了1:1的“赤城”号航母甲板用于拍摄近景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坦克300二保经验分享...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12-07 20:38    IP属地:辽宁

以假乱真的“福克斯(参数|询价)空军”
  “珍珠港事件”标志着航空母舰及其舰载机成为海战的主角,日军当时一共出动了354架飞机实施空袭。要重现这么庞大的空中力量,起码得组织几十架能飞的真家伙来回穿梭才行。起初,福克斯公司希望能从太平洋各地找到残存的日军飞机再进行复原,但发现成本实在太高,最终决定采用体型相仿的美制AT-6“得克萨斯人”和BT-13“勇士”教练机加以改装。选择这两种机型的原因除了容易获得、方便改装外,熟悉它们的飞行员也比较好找。
  在加州的长滩机场,共有25架AT-6被改装为“零”式战斗机,9架BT-13变身成“九九”式俯冲轰炸机,而机身较长的“九七”式鱼雷轰炸机就由AT-6的前半部和BT-13的尾部拼成,也是9架。改动的主要有座舱、发动机罩、翼尖和方向舵等部位,再加上舰载机必备的尾钩,使之尽可能符合原型的外观。这些飞机完成改装并经过试飞后都漆上了日军涂装,日本方面也从使用美式装备的航空自卫队那里找到同类机型,如法炮制了20多架这样的“零”式和“九七”式,用于在本国拍摄相关场景。

[每日热点]:【新车作业】奔驰E300 L豪华提车分享...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12-07 20:39    IP属地:辽宁


用AT-6改装的零式


[每日热点]:【风土人情】喜提小宝马一周年 谈谈驾驶感...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12-07 20:40    IP属地:辽宁



用BT-13改装的“九九”式俯冲轰炸机


[每日热点]:【爱车生活】长安CS756岁啦 外观依旧帅气...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