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义是什么?现在足不出户可以将地球仪玩弄于股掌之间,躺在床上也可在互联网上纵横四野!但是,有些事情,只有身临其境,思想才能飞扬。纵然早已物是人非、沧海桑田,那些书本里度娘中冷冰冰的名字突然就鲜活了起来,穿越千年时空与你温暖对视。
着迷于壮阔的自然风光与悠长的游牧文化,对于内蒙,我一直作为旅行的处女地小心的珍藏着,不肯轻易踏上这块伟大的土地。为此,自己策划了一个主题为“追寻北方游牧民族迁徙之路”的旅行计划,准备在恰当的时候慢慢展开。可是,这一次,不得不提前涉足了。
就在这个春夏之交,我坐上火车,离开一夜北风带来漫天沙尘的呼和浩特,沿着京包铁路、依着连绵不绝的阴山、切穿崇山峻岭的北京西山,去往古都北京。火车不紧不慢前行,咔哒咔哒的节奏令乘客们昏昏欲睡,而我的思绪却早已穿越千年纵横八荒。
第一次对内蒙产生向往,来自中学时代语文课本中翦伯赞先生的《内蒙访古》,行驶在阴山脚下的列车、“青色的城”呼和浩特、“有鹿的地方”包头、胡服骑射的故事,在我的心头播下了探索的种子。
一. 敕勒川上忆赵武灵王
立夏之日,成都飞呼和浩特,雨水正在滋润着南方大地。过了陕北,云雾逐渐散开,露出苍黄的大地。黄河写下一个巨大的“几”字,将鄂尔多斯高原与河套平原切开,大面积整齐的农田傍依着黄河,高楼林立的城市依偎在并不高的大青山脚下,这个季节,苍黄依然是主色调。这里,曾经是肥美的草场。

成都飞往海拉尔的航班,经停呼和浩特

飞行图

雨水绵绵的南方大地

云雾散开,露出鄂尔多斯高原的苍黄

黄河

土默特平原,曾经的敕勒川,大面积农田,隐约可见大青山脚下的乌素海

黄河及其支流大黑河灌溉的千里良田

大青山下的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

机场一地黄花

内蒙,我来啦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南北朝时期,生活在阴山脚下、水草丰美的敕勒川(今河套平原)上的敕勒族,用鲜卑语吟唱着自己美丽的家乡。这首歌被翻译成汉语,收录入《乐府民歌》,深深的打动着后世的中国人。而曾经擅长使用大轮高车游牧于塞北草原的敕勒族,却早已融入其它民族的血液之中,消失于茫茫人海,徒留这首荡气回肠的民歌于背影之后。
诞生于东北亚的游牧民族,世代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主要游牧在北纬40度到50度的北亚大草原。受制于气候的变化以及游牧经济单一难以自足的特点,他们不断南下、西迁,从东胡、柔然、匈奴、鲜卑,到突厥、契丹、蒙古、女真等等,浩浩荡荡,此起彼伏,不断交融,影响着世界的历史。
这些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缠斗了数千年,不断的交流、征战与融合,主要发生在农牧过渡地带,即所谓的14英寸等雨线,京包铁路正好奔驰在这条线上。
两千多年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锐意变革,使赵国成为强大的一方诸侯。他击败北方的娄烦、林胡等游牧民族,辟云中、雁门、代三郡,修筑了“赵长城”,将领土扩张到阴山脚下包头以西的乌拉特,是中原历史上第一个令北方游牧民族闻风丧胆的君王,不输秦皇汉武,可惜后来因为立继承人问题,被自己的亲生儿子幽禁饿死于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西北),一代英雄随风而逝,令人扼腕叹息!
二 . 心中的出塞曲
呼市人的早餐,喜欢烧麦。红日初升,在“老绥远烧麦”落座,要上一两沙葱羊肉烧麦,羊肉鲜嫩味美,沙葱多汁脆爽,薄皮麦香浓郁,配上一壶砖茶,油而不腻,营养耐饥,慢慢品尝,竟有喝广式早茶的感觉。当然,也可以体验蒙餐,蒙古奶茶当属首选。用铜锅将砖茶煮的汤色红亮,加上适量的盐,滤去茶渣冲入鲜奶,煨在火炉上,上面结着一层厚厚的奶皮,滚烫香浓。一碗奶茶,加上炒米、奶皮、奶豆腐等,营养美味,非常适和高寒多风的蒙古草原。

喝早茶的感觉

羊肉沙葱馅,鲜美多汁
黄橙橙的羊油很香,配上砖茶解油腻

铜锅奶茶,配上炒米和奶制品

加炒米的奶茶

牛肉沙葱包

香

甜奶酪馅饼

烤羊排

蒙古冰糕

小资风情

如果喜欢烈酒,内蒙应有尽有,闷倒驴。

来一口,如何?

山西刀削面
山西对内蒙的影响最大

饸饹荞麦面

风靡内蒙的汽水,地位等同于北京的北冰洋,陕西的冰峰

内蒙是中国最大的奶制品生产地

这个名字好有诗意
蒙古美味好是好,多吃几顿,还是免不了思念家乡的味道。而在交通不便的过去,背井离乡远没有当今的旅游这样看上去很美。高寒的塞外,迥异的习俗,令多少人只能在梦中魂归故里,不管是闯西口的晋商,戍边的将士,还是和亲的公主。
呼市城南有青冢,乃昭君之墓。其实,在茫茫的土默川上,有多处号称昭君墓的地方,足见她的影响力。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求亲,汉元帝将昭君赐予他为妻。两年后呼韩邪单于去世,昭君上书汉廷求归,汉元帝赦令“从胡俗!”。依游牧民族的“收继婚制”,昭君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又共同生活十一年。昭君出塞造就了汉匈关系半个世纪的稳定,无数文人墨客为她歌功颂德,而昭君个人的感受却早已湮灭于洋洋史籍,只有年年南归的鸿雁和淡淡忧伤的出塞曲能够略诉衷肠。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昭君大酒店大堂浮雕
汉族女子如此,蒙古女子的命运也差不多。呼市城内有一“满都海公园”,此时正值杨柳依依的柔美春光。“满都海”乃蒙古一奇女子名。
1368年,朱元璋建大明,战败的蒙古人退回漠北,史称“北元”。不断的内斗,各部落分崩离析,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国一蹶不振。14岁时满都海在父亲的安排下嫁给比自己大22岁、后来成为蒙古大汗的满都鲁,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满都鲁死后,由于没有子嗣,权利争斗一触即发,权衡各方势力与利弊,处在风尖浪口的满都海选择拥立满都鲁年仅7岁的侄孙巴图孟克为大汗,并按照“收继婚制”嫁给了他。
满都海能征惯战,由于巴图孟克年幼不能骑马,她背着年幼的丈夫西征瓦剌蒙古。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与辅佐下,巴图孟克16岁亲政,经过一系列征战与励精图治,于1506年重新统一蒙古本部,成为蒙古的中兴之主,乃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达延汗”。

呼市城内的满都海公园,此时正是杨柳依依,花自芳菲,昔人早已香消玉殒!
蒙古历史上著名的女人不仅仅只有满都海,后来阿拉坦汗之妻三娘子也是如此。阿拉坦汗是北元历史上继其祖父达延汗之后黄金家族又一位杰出的大汗,呼市前身归化城始建者。出生于瓦剌的三娘子本名钟金哈屯,16岁嫁给59岁的阿拉坦汗,促成了著名的隆庆议和,恢复了断绝60年之久的蒙汉互市,开启了一段和平繁荣时光。32岁时,阿拉坦汗去世,将王印与兵符交到三娘子手里,为了草原的和平,按照收继婚制,她嫁给了大她十几二十岁的继孙、拥有合法继承权的爱辛黄台吉。3年后黄台吉病故,三娘子再嫁黄台吉之子扯力克。当三娘子54岁时,扯力克病逝,一场权力争斗的腥风血雨即将上演 。不得已,年迈的三娘子再次力挽狂澜,嫁给扯力克的孙子卜石兔。四次政治婚姻,耗尽了女人的一生,换来了草原蒙汉人民一段和平繁荣,也铸就北元历史的一段辉煌,而她坚强背后的寂寞哀伤,又有几人能懂!

呼市到包头的高速上远望美岱召附近的佛塔,耸立嶙峋的阴山峭壁上
美岱召当初是阿拉坦汗的夏宫,后来改为寺庙。三娘子曾和阿拉坦汗在这里居住过。
美岱香魂今归何处?

夕阳下高大的阿拉坦汗雕像,背后有多少故事?
大召广场
三 . 蒙古与黄教,相互的成就
从呼市驾车,沿着京藏高速G6驶向包头,右手边的大青山显得高大苍凉。过了土默特左右两旗的交界处,险峻的半山腰挺立着一座藏式白塔,高大威严,这里是蒙古地区第一座黄教寺庙美岱召。继续往西,还有著名的五当召,呼市老城还有两两相望、金碧辉煌的大召和席力图召,这些都是著名的黄教(格鲁派藏传佛教)寺庙。

呼市的大召
先有大召,再有归化

大召,汉名无量寺,是呼市(归化)第一座黄教寺庙

席力图召,内蒙黄教的中心

金刚座舍利宝塔,又名五塔寺
从寺外街道上看到的上半部分

大召院墙外春意盎然
想当年,强大的蒙古帝国横扫欧亚大陆时,曾经强大的吐蕃王朝早已灭亡数百年。1246年,蒙古太子阔端和藏传佛教萨迦派四世祖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会盟,确定西藏归顺蒙古帝国,雪域高原从此开始纳入中央王朝统治,也开启了蒙古与雪域高原数百年来的风云际会。
公元15世纪初,宗喀巴创立的黄教兴起,三世达 赖 喇嘛与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又称俺答汗)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会晤,开辟了黄教历史上与蒙古军事力量联盟的新纪元。阿拉坦汗皈依了黄教,邀请三世达 赖 喇嘛到蒙古传教,使得黄教在蒙古草原传播兴盛, “达 赖 喇嘛”的名号也是由阿拉坦汗首创,并向前追认两世,开启藏传佛教的达 赖世系。三世达 赖 喇嘛圆寂后,在蒙古寻找到转世灵童,就是阿拉坦汗的曾孙、四世达 赖 喇嘛云丹嘉措,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蒙古族达 赖 喇嘛。黄教依靠蒙古势力的支持,最终在雪域高原取得统治地位,阿拉坦汗也成为左右蒙古政权的大汗。(参见我的游记飞越滇藏线,静享拉萨冬日暖阳
网页链接)
四.“鬼城”掠影矿产资源极其丰富的鄂尔多斯高原,搭乘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斥巨资修建的新城康巴什豪华大气。据某些媒体报道,近些年因为能源价格大跌,众土豪纷纷离场,康巴什成为人烟稀少的“鬼城”。
去康巴什办事,正好去看看传说中的“土豪”与“鬼城”。从包头出发,顺着包茂高速一路向南,驶过黄河大桥,直奔鄂尔多斯。高速两侧依然是苍黄的色调,响沙湾的广告牌很多,远远可以望到库布齐沙漠的一条金黄沙丘带。

黄河大桥收费站
到东胜下高速,沿着快速路去往康巴什。道路宽阔大气,绿化不错,远处有一栋栋高耸的大厦,车流量不小。蓝天白云下的康巴什整洁干净,房屋色彩明快,绿化很美。办完事,在西贝莜面馆吃饭,这家店发源于内蒙,全国很多连锁店,吃过几次。和成都、北京的分店不同,餐厅不是建在商场的美食楼层,而是独自开在一家酒店的一楼,面积很大,甚至有几分豪华的感觉。中午时分吃饭的人很多,转了一圈才找到停车位。陕北、山西、内蒙等高寒地带盛产莜面,如今成为人们口中的健康食品,这家店做的莜面不错,味道、口感、样式均很棒。要了一份黄米凉糕,一份莜面窝窝,以及一份羊拐腿,都算是地道的美食。

整洁干净的市区

黄米凉糕
黄米莜面,地道好食材

羊拐腿

香椿莜面窝窝,春天的味道
饭后到城市广场逛逛。中午时分,清风徐徐,阳光并不火辣,花儿吐露芬芳,街上人车都不多,十分静谧。鄂尔多斯美术馆、大剧院都大气漂亮,正在搞乌兰牧骑60周年巡展,可惜没有时间参观。对面的成吉思汗广场非常大,中间是两匹巨大、两蹄腾空高高跃起的青铜马。广场对面的政府大楼一字排开的,大气!街上传说中的豪车并不多,不会是都抵债了吧?陆巡霸道之类的越野车倒是很多,类似拉萨。

大剧院,感觉像蒙族姑娘的帽子

美术馆,展出乌兰牧骑60周年纪念

隔街是政府大楼。大气
鄂尔多斯旧称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有著名的成吉思汗陵,是大汗的衣冠冢。蒙古人非常重视成吉思汗陵的祭祀活动,守陵人是家族世 袭。抗战期间,为了安全起见,陵墓曾搬迁到甘肃。以后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返回呼市走G18荣乌高速,没想到这条路是重要的能源运输通道,重型大货车一辆接一辆,是我见过大货车最密集的高速公路,路面也不平整,驾驶的小心翼翼!
五 . 草原明珠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蒙古高原是亚洲著名的地理单元,内蒙古高原是其中的一部分,处于漠南和阴山之间,南高北低,越往西越干燥。所以,乌兰察布、呼市、包头、巴彦淖尔等建于阴山南麓的城市,都不算真正的蒙古高原,人物风貌与陕北、山西北部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有翻过阴山,才能真正嗅到草原的清香,当然,这个季节春风刚刚吹上高原,才开始返青。
阴山虽然最高海拔只有两千多一点,却是中国著名的山脉,重要的地理、气候分界线,南坡陡峭北坡平缓,两侧景观迥异。从西往东,由狼山、乌拉特山、大青山、大马群山等组成,绵延一千多公里。
呼市正好处在大青山脚下,班车一路向北,很快进入大青山的盘山公路。虽然名叫大青山,这一段山体和南方的山相比,显的苍黄,也没有高山深谷,很容易便翻过垭口进入北坡。北坡植被依然稀疏,但沿路阳光下有很多嫩绿如烟的柳树和正开着红花的灌木,为单调的山坡平添一抹亮丽。

呼市依偎在大青山的怀里

在建的高速,北向南已经通车

山势并不雄伟

柳枝新绿

北坡上有一簇簇开着淡紫红色小花的灌木,为荒凉的大山增添一抹亮丽
下山便到武川县,县城人烟稠密,很多卖莜面的门店和餐馆。原以为该看到草原了,结果透过茂密的行道树,满眼是大面积的农田,农人正在忙碌,机械化程度比较高,整齐绵长的沟垄有一种大气的美。仔细观察,这些农田沿着公路铺设有输水管道,虽然没有河套平原的黄河水,也算是灌溉农业。

路边是大面积农田

鸟巢很多
汽车继续向北奔驰,农田渐渐消失,露出刚刚返青的草地,草很低。汽车忽然拐进右侧便道,驶向东北方向的草原深处,看路标,是希拉穆仁镇,一个牧业镇。路边已经没有行道树,草原略有起伏的伸向天边,朵朵白云低垂,在草地上投下光影,羊群安静的啃着草,马儿悠闲的扫着尾巴。这感觉很像川西高原的草原,不同的是一个个圆圆的白色蒙古包替换了黑色的牦牛毛毡帐篷,也没有黑壮的牦牛。想拍两张照片,无奈车车抖动厉害,以及无处不在的围栏,只好用肉眼欣赏。
转回县道到达石宝镇,停车场有大量的重型卡车,原来不远处有一铁矿。查地图,盛产稀土矿的白云鄂博离这里不远,矿产、牧业、羊绒、旅游,内蒙的人均GDP在全国排名不低,不同于一般的西部省份。心中闪过那句无处不在的内蒙古广告词:“祖国正北方,亮丽风景线”。

草色遥看近却无

忽然想起那个牛奶品牌:天边的额吉

请忽略无处不在电线和围栏
本以为继续向北会是一路草原,结果草原、农田均有分布,现代化的耕种技术及移民,将农牧结合部位硬生生的北推到内蒙古草原的腹地,要是几百年前,这得发生多少的战争啊!
临近中午,终于到达达茂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简称),另一个更响亮的名字是百灵庙,因为县城驻地百灵庙镇,有著名的草原黄教寺庙百灵庙。
二十多年前,离百灵庙20多公里的一处蒙古古墓被发掘,掀开了这片草原上一位奇女子的神秘面纱。
公元11***,铁木真成为蒙古乞颜部首领,开始了统一蒙古高原的征战,到1204年,还剩下最后一个强劲对手----由太阳汗统治的乃蛮部。太阳汗欲结盟汪古部夹攻铁木真,汪古部首领阿剌兀思没有接受并通知了铁木真。汪古部驻牧于阴山东段内蒙古高原南部,以现达茂旗一带为核心,为金国守卫北部边疆金界壕,一旦与乃蛮部结盟 对乞颜部将形成极大威胁。
形势紧急,铁木真亲自拜访汪古部,最终两个部落结为兄弟“安答”,铁木真将18岁的三女儿阿剌海别吉嫁给阿剌兀思的长子不颜昔班,解除了大患。就在进攻乃蛮部的时候,汪古部发生内乱,不颜昔班被杀死,机智的阿剌海别吉带着家人逃到阴山南边的土默川,躲过一劫。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成为成吉思汗,封汪古部镇国为北平王,并将阿剌海别吉再嫁镇国。镇国去世后,其幼弟孛要合袭北平王,又娶阿剌海别吉为妻。成吉思汗开始了称霸欧亚大陆的远征,命阿剌海别吉为监国公主,坐镇现达茂旗境内的敖伦苏木古城,以保帝国后方平安,为元帝国的称霸立下大功,《元史》评价“师出无内顾之忧,公主之力居多”。
历史如此的相似。黄金家族辉煌显赫的背后,又有几多不为人知的唏嘘感慨!

文学作品中的监国公主

马背上的达茂旗

草原深处的大面积农田

这是灌溉设备吧
达茂旗是边境县,由原清喀尔喀右翼旗和茂明安扎萨克旗合并而成,喀尔喀右翼旗俗称达尔罕贝勒旗,百灵庙,系达尔罕贝勒庙的转音。这里离中蒙满都拉口岸只有一百多公里,历来为草原上的交通重镇,九世班禅曾于1934-1936在这里驻跸。县城分新旧两部分,旧城小山上有康熙征噶尔丹时留下的营盘遗址,有抗战期间百灵庙战役纪念碑。

开往中蒙满都拉口岸的班车。距离一百多公里
新城阳光明丽,朵朵白云如草原上的羊群。百灵庙二中前有漂亮的乌力吉陶海公园,繁花正在盛开,在蓝天下份外的美。中学大门前面的“草原小姐妹”雕塑,把我的记忆拉回了童年。虽然没有走进校园,但这所中学有着我见过的最美景观。
遥想再过一段时间,草儿长高了,青青的大草原无边无际,草原儿女纵马奔驰在草原上,悠长的蒙古长调飘向天边,那是多么动人的画面。非常喜欢席慕蓉的诗“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那样的深情,道不尽流浪天涯的人儿对故乡的深深眷念。如今,很多内蒙古人也离开草原四处闯荡,相信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深深眷念的草原清香,就像德德玛在“我的根在草原“中的吟唱:
我是父亲心爱的骏马,永远爱恋着草原,无论在哪里,我的根在草原;
我是母亲放飞的雄鹰,永远俯瞰着草原,无论在哪里,我的根在草原……”
草原深处,阳光正灿烂。一碗羊杂碎汤,一个焙子(类似烧饼),心随云儿自由的飘荡在蓝天。

百灵庙二中前的“草原小姐妹”雕塑,将回忆拉回童年

蓝天下花儿开的正艳,宛如惊鸿一瞥

这是我见过的最美外景的中学

达茂旗所在的乌兰察布草原上,分布很多岩画

正在建设的酒店
六 . 西风,古道
一夜北风吹,清晨的呼市沙尘漫天,搭乘火车去北京,有一点战士出征的感觉。

沙尘来袭

跨域游牧结合地带,沿着京包铁路进京

出发

黑云压顶

漂亮的农田

沙尘没有影响这一段天空

这一段土垄,有没有可能是一段古长城?
火车过大同,转向东北驶向张家口,苍黄的大地上一排排绿意盎然的杨树在风中起舞。沿途很多叫某某堡的地名,可以偶见一小段残破的夯土古城墙孤独的立在路边。曾经,不管是达延汗,还是阿拉坦汗,都沿着这条路侵扰过北京。

一段残破的古城墙,孤独的屹立于路边

这里叫“永嘉堡”
1449年,瓦剌蒙古在也先的率领下进攻大明,建功心切的明英宗率20万大军御驾亲征,不料在张家口怀来县土木堡全军覆没,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大明从此由盛转衰。遥想当年这一路上明军的仓皇逃命,重复着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感慨:
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
中国封建帝制年代,把民族关系处理的最好、长城内外化干戈为玉帛的是外来的满清,以后有机会一定到承德避暑山庄去看看。
过了官厅水库,进入北京门头沟区,火车与永定河伴行穿越在西山的崇山峻岭中。西山是太行山余脉,隔关沟与燕山相接,山势险峻,峡谷幽深,屏护京师。忽然明白为何元明清三朝都将都城选在背依太行、燕山的北京了。

官厅水库

与永定河为伴,火车穿行在北京西山的崇山峻中

对面有一列火车经过

桥隧相连

修整过的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在大山中蜿蜒起伏,道路边有槐花开的正盛,可惜无法闻到花儿的清香。古往今来,征战杀伐、商旅贩夫、运煤背夫在这里往来穿梭,面对即将通车的呼张高铁,我们还有多少机会能够慢慢的感受这时光的痕迹呢?

沙尘追赶而来
沙尘一路尾随,天空苍黄。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尤在天涯。
2019年5月12日
Z284列车上
[
本帖最后由 wyf2006 于 2020-04-16 17:5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