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嘉年华论坛|嘉友站 >  回归地球母亲之路——航天飞机的返回技术

发表于 2017-07-19 10:26    IP属地:湖南

查看 3.6W | 回复 210
回归地球母亲之路——航天飞机的返回技术
自从地理大发现以来,太空成为人类最后的边疆。在 1961 年加加林首次实现载人航天后,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行器就成为人们孜孜不倦的努力目标。航天飞机就是第一个可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器。
  出于种种技术和经济的考虑,航天飞机采用垂直发射、水平着陆的方式。航天飞机的发射是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液氢液氧火箭发出雷霆万钧的推力,航天飞机在浓烟烈火中冉冉上升,最后划过长空,消失在蓝天深处。但是,“哥伦比亚”号在返航时悲剧性的解体,再次说明了航天飞机的回归其实是一个更富挑战的过程。


航天飞机发射的壮观景象,哥伦比亚空中解体,挑战者又是那么多问题,可能再也看不到航天飞机发射了
黄金元老 还需要N个成长值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更换皮带四件套+手套箱修复...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7-19 10:26    IP属地:湖南

理想的航天飞机(也称空天飞机)应该可以在不必特别准备的跑道上用自身动力滑跑起飞降落,在加速脱离地球引力进入轨道过程中不需要抛离昂贵的助推器,完成空间任务返回大气层时有优良的气动控制能力和正常的飞行能力,除添加燃料外不需要地面大修,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再次出动。显然,现在的美国航天飞机只是在地面大修后可以重复使用、具有一定的再入段大气层滑翔机动能力的重型飞船而已,离理想航天飞机尚有一段距离。

哥伦比亚号在返回中解体
黄金元老 还需要N个成长值

[每日热点]:【改装美容】传祺GM8大灯改8个矩阵透镜...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7-19 10:26    IP属地:湖南

航天飞机的气动设计是一个极富挑战的技术难题。航天飞机的水平着陆,实际上是无动力的滑翔着陆。换句话说,航天飞机一旦脱离地球轨道、进入大气层,就是一锤子买卖,不可能复飞了,必须降落下来,最好就是指定地点。这要求航天飞机具有良好的升阻比,可以滑翔一定的距离,在滑翔中具有良好的操控,尤其要有良好的着陆操控性能。换句话说,航天飞机要有良好的低空低速性能。理想情况下,这要求采用具有较高升阻比的细长机翼。但是,航天飞机在返回大气层之初,速度可以高达 24 马赫,这又要求航天飞机具有良好的极高速性能,否则不说操控的问题,要么气动应力把航天飞机扯碎,要么气动加热把航天飞机烧毁,所以这要求航天飞机最好采用阻力最小的升力体的布局。也就是说,由扁平短拙、前缘尖锐的机体本身产生必要的升力,根本不用常规意义下的机翼。经过大量的研究和计算,在对高低速飞行性能、滑翔距离、机动性、重量、减速和温度控制综合折中后,航天飞机的气动外形定为现在为人们所熟悉的升力体加三角翼的布局。折中都是有代价的,航天飞机的操纵特性据说和一块飞行的砖头差不多。

滑翔机的细长机翼提供最大的滑翔性能,但高速飞行时阻力巨大,结构应力也巨大
黄金元老 还需要N个成长值

[每日热点]:【车友看车】体验全新一代W214奔驰E级...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7-19 10:27    IP属地:湖南


升力体没有机翼,直接用扁平的机体产生升力,这样阻力最小,最适合高速飞行
黄金元老 还需要N个成长值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2011傲虎换机脚轮轴承作业...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7-19 10:27    IP属地:湖南


航天飞机的最后气动布局是升力体加三角翼,综合考虑从 24 倍音速到水平着陆速度的整个速度范围的气动性能
黄金元老 还需要N个成长值

[每日热点]:【模玩天下】1899柏加1号汽车1:16模型...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7-19 10:27    IP属地:湖南

航天飞机的机体还要考虑返回过程中气动加热所产生的极高的温度。从减低气动阻力以减少气动加热的角度看,航天飞机应该采用尖锐的头部。但理论计算和实验证明,再入过程中极高的速度使气动加热的升温速度太快,尖锐的头部对减小气动加热的作用微乎其微,头锥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高度集中的热负荷,根本没有时间散热,将很快被烧毁。耐热材料或隔热、散热、导热技术只能略微推迟被烧毁的时机,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被烧毁的结局。1951 年,NACA(NASA 的前身)物理学家亨利·艾伦在机密的内部研究中发现,高速再入大气层的航天器前端对空气产生强烈压缩,在前方大气中形成一个伞状的激波锥,激波前沿的空气密度急剧升高,在航天器前面像一堵移动的墙一样,航天器则在激波锥的尾流中前行。由于和前方静态空气直接接触的是激波锥而不是航天器本身,气动加热主要由激波前沿和前方的静态空气之间的压缩和摩擦产生。如果航天器表面和激波前沿保持一定的距离,气动加热所产生的热量将主要在空气密度较高的激波内传导和耗散,航天器在周围宽厚的边界层保护下,本身承受的热负荷就要小很多。于是,降低航天器热负荷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使激波锥前移,尽量远离航天器本体。根据这一发现,亨利·艾伦提出航天器的头部应该是钝形,而不是尖锐的。钝形头部可以有效地在减速过程中,在艏部推出一个宽大和强烈的激波,并使波前锋远离艏部和周围,就像平头的驳船船首推开的波浪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洲际导弹的头部都采用钝头锥体的原因。事实上,如果能够确保航天器在再入过程中不至于翻滚,平底朝下的再入姿态可以产生最大的保护效果。  

黄金元老 还需要N个成长值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游成都后花园 巴郎山...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7-19 10:28    IP属地:湖南


亨利·艾伦的理论:让航天器前方的激波锥承受气动加热,航天器则躲在后面“阴凉”的尾流里
黄金元老 还需要N个成长值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从亚龙湾到五指山 无法阻挡的旅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7-19 10:28    IP属地:湖南

亨利·艾伦的研究成果成为航天器再入段气动设计的理论基础。理论计算同时还证明了钝头锥体的气动减速率和具体形状无关,其气动加热速率和热负荷与尖锐锥体相当,不同之处在于尖锐锥体的边界层很薄,起不到隔热保护作用,航天器的尖端和本体结构将变为承受气动加热的主体。相比之下,钝头锥体前方的激波是承受气动加热的主体,航天器所处在的尾流区反而温度较低。实际表明,航天飞机再入段初期,头锥前方几米外激波前沿的温度可达摄氏 5,300 度,但机体表面“仅仅”承受 1,260 度左右,用隔热的陶瓷瓦就可以了。

如果主动地用“等离子火炬”在前方点燃一个激波锥,保护效果更好
黄金元老 还需要N个成长值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四川大学博物馆初探...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7-19 10:28    IP属地:湖南

当激波成为承受气动加热的主体时,激波内温度极高,使空气极化,在航天器周围产生等离子包覆层。等离子体发出明亮的辉光,所以航天器再入时都拖着巨大的彗星尾巴一样的火炬。等离子体对电磁波就像烟雾对光线一样,有阻隔和吸收作用,而且对几乎所有频段都“格杀勿论”,这就是航天器再入时导致通信中断的黑障的原因。据说俄罗斯在等离子物理研究方面有独到的功夫,有意在作战飞机周围人为地注入等离子体,形成隐身屏障,如果能够实用化,应该很有意思。下面还要谈到,等离子体注入技术对高超音速飞行也有特殊意义。

NASA 的 X-37 实验性航天器再入时的等离子层的想象
黄金元老 还需要N个成长值

[每日热点]:【车友看车】静放一周后车子无法启动 只能修修补补...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7-19 10:29    IP属地:湖南


航天飞机返回时的激波锥,可以看到,驾驶舱和载荷舱在较“阴凉”的尾流区内
黄金元老 还需要N个成长值

[每日热点]:【改装美容】老途安的新装备太阳能板...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