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差不多一年以前开始断断续续的看车,直到大约半年前在Zoom Zoom的感召和创驰蓝天的诱惑下,鬼使神差的走进了这一家长安马自达4S店(见下图)。
PS掉一部分店名,以免管理员删我帖子封我账号。不过这个店就算PS了也很好认的。
先快进至我们提车那天,看一看接待我们的销售——此店的金牌销售(此君近期刚获得最佳满意度之星称号),姓翁,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下,文章后面会放出真面目。此君的销售之道就是诚恳,尽量争取给客户省钱,达到买家卖家双赢的局面,而且服务意识很好很到位。买完车我们就成朋友了。主角大红马也先出来亮一亮相。
一、一波三折
当时去长安马自达4S店更多的就是慕名看看新马三,毕竟昂克赛拉的操控和运动感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但是没有太多下单的心。那个时候,老款的CX-5已经销售殆尽,连试驾车都没有了,何况我们一开始也不是去看CX-5的。试驾了三厢版顶配的昂克赛拉,很惊艳于它的动力和操控表现,动力随叫随到,转向精准轻巧,刹车一点就停。难得的是昂克赛拉的乘坐舒适感并没有因为动力和操控而损失,对于地面的细小震动全过滤掉了,大的震动过滤也很干脆。
小豹子前脸、魂动红的外观很吸引眼球,充满动感的车身线条,简洁大方的精致内饰,悦联系统、炮筒式仪表盘和顶配的HUD显示很带感。储藏空间和后排虽略有不足,不过我们当时确实被昂克赛拉给打动了——原来自己还是有一颗年少冲动的心啊!!
其他都一样的情况下,我们觉得从外观讲,两厢造型还是比三厢更浑圆天成,三厢的C柱和尾部感觉是后来拉出来的,不太自然(日本本土没有三厢昂克赛拉产品);不过无论是两厢还是三厢,对于我们来说空间都太小了,并不准备买。适逢新款CX-5上市,所以和小翁约定,等新款试驾车一到就通知我们去试驾。
回去做了一下功课,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老款马自达CX-5的问题还真不少。做工略糙,空调制冷差,高原地区变速箱不升六档,电磁阀漏油……有一些则是缺陷:水温表没数值的,原车导航卡顿,冷车启动发动机声音大,漆面薄……有的原来以为是不足,后来才知道是设计师匠心所与:后座太直——实际上是意图在发生碰撞时保护后排乘客腰部。但是,三元催化故障和点火线圈质量不稳定导致的缺缸则是两个严重的问题,后者甚至直接造成老款车主变速箱报废。
一度被马自达打动的心又不坚定了,想起五月份上海车展的时候马自达CX-5那辆展车咯吱咯吱响的门板……长马的质量差难道不是传言?先观望几天吧,正好在看的别的品牌车型也一时谈不下价格。六月底时候长马小翁通知我新CX-5试驾车到店,可以去试驾了。好吧,就去开开看。
一波三折,峰回路转。新CX-5的变化太大了,网上看图片和看到实物的确是天壤之别啊。豹子眼车头和横向进气格栅,霸气十足,显得车体很宽;亚光辉的19寸切削轮毂很漂亮;主打色魂动红据说得了多项专利和大奖,有三层涂装,并且加了银粉——能把红色调到如此炫亮流动,也是不易;转向灯集成到双耳,很带感;车尾扰流板倍增动感;侧面来看,前轮翼子板部位的线条设计分明的彰显了豹子在捕猎瞬间所爆发的肌肉美感。
内饰上简洁清新,用料比较好;发丝纹的类金属饰板和镀铬线条增加了精致感;储物空间相比老款有较大改善(但是为什么取消中央扶手盒的小搁架?!),后备箱也好大;座椅采用黑色皮质加红色双缝线,酷酷的,并且包裹性很好,相较老款极大地提高了舒适性(即便认识到我们有多喜欢操控,依然不能放弃追求舒适);前排的中央扶手采用了人性化设计,便于驾驶员右胳膊的休息;三幅式的多功能方向盘使用方便,设计很有科技感,总让我想到布鲁斯·韦恩的蝙蝠车……
上路开了几个来回,很轻巧很有乐趣。创驰蓝天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极大地提高了驾驶乐趣,虽然车重和体量比昂克赛拉大了很多,但是依然是指哪儿打哪儿;13:1的压缩比在起步时掌握好时机和油门的话反应很快,可以甩别的车几条街不论品牌,在中后期动力更是随叫随到,更重要的是它不挑食,只要吃93号粗粮啊;安全问题,一直担心的日系车安全问题——新CX-5安全设施丰富,获得Euro NCAP碰撞测试五颗星,这下放心了(其实速度快了,哪个车系撞了都危险,还是谨慎驾驶是要紧);主驾驶座的电动调节和前排座椅加热、双区空调,无疑增加了使用的方便和体感舒适性;电子手刹、盲区检测、定速巡航、前后雷达、倒车影像等高科技配置齐全,悦联系统更是把整个车厢打造成娱乐感十足的所在。说实话,试驾的时候我都不太愿意下来了。
这么说吧,试驾过的车子当中,宝马的驾驶和操控感觉是最好的(毕竟是操控王者,价位也高),而马自达的表现和其最接近。如果说两者有不同,用一个我后来常用的比方:如果用武功当中的轻功来类比汽车的动力和操控,宝马就好像是武当张三丰,用的是梯云纵,以深厚的内家气功为基础,沉稳厚重,虽万丈如履平地;马自达则好比是青翼蝠王,天生骨骼清奇,功夫精巧,后劲虽略显不足(血没吸够的蝠王J)却也差不了多少。
当然也不是没有一点遗憾:前雾灯跟海外版差别太大——丑;车内后排地板中央的隆起太高,影响中央乘客的舒适性;后排座椅靠背太直还是没有改(其实是腰部保护);冷车启动的时候怠速噪音大;另外因为车重大,CX-5起步的时候是有可能略肉的(看驾驶员技术)。不过这些问题,对于我们都不算什么。
再了解了一下,2015新款的CX-5已经改正了三元催化的问题,点火线圈也都用了进口的了。水温表虽然还是没有数值,但是能知道是否正常,我忍了;原车导航不好,我忍了,可以用手机导航;冷车启动声音大,我忍了;漆面薄,我忍了;做工糙,我忍了(其实也还可以);空调制冷差,我不信(事实证明我英明神武,谗言不进);电磁阀漏油,我不信(再一次证明我至圣至贤,杀伐决断);高原地区不升档,反正我不会开这车去高原,无所谓……
然而我们是理性消费者,又静下心来和其他品牌车型比较了一下,最终决定还是情定魂牵CX-5了!不得不说最后起决定因素的是价格,也就是性价比——拜访了各家4S店,也托关系找了人,最后相对来说,在马自达CX-5是刚面市的新车情况下,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给了相当力度的优惠,所以我们决定就是它了~~~人情大过天,多谢长马某4S店小翁和他的领导们的帮忙!
二、合同与保险
7月12日订合同,下定金2000,选的是2.5L尊贵版,加魂动红色和切削轮毂(C包),再三考虑后没有加装华而不实的悦联系统(A+B包,事实后来证明悦联系统确实挺渣的)。
接下来八一八合同这个事。合同基本都是标准文本,但是要把跟车子本身相关的信息尽量都写详细:品牌、型号、颜色、动力配置,特别是价格(包括已付定金数额)。另外提车时间和提车地点也要明确清晰;如果贷款,则需要明确分期、总额、利息等事项。赠送物品,也要在合同中或者附属协议中,明确各物品的品牌、型号、颜色、是否包安装等信息。有单独服务合同的,要明确4S店提供哪些服务,服务费是多少;如果代办保险,则必须明确险种和费用。具体看图。
新车上保险的时候是不写车牌号的。保险险种,除了交强险和车船税必须买以外,建议商业险的三者险买50万(豪车或土豪请无视);车损险、玻璃险、不计免赔和划痕险建议必买;经常遇到大风大雨或者要把爱车当作水陆两栖车来开的同学,可以考虑再买涉水险。具体也看图。
以上内容是在订车的时候需要想清楚、写清楚的。
三、验车提车
下单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到七月底的时候4S店通知我,爱车到店了,赶快来验(jiao)车(mai)提(che)车(qian)。因为有点事,一直拖到8月7日才去验的车。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爱车宝驾。所有按照各种提车宝典,期待能够先验车后交钱的兄弟姐妹车主车奴们,不要做春秋大梦了,买的没有卖的精,4S店早已经都安排好了让我们乖乖掏钱的程序(特别是贷款的)。这一天是付首付的,另一层意思是,不付钱可能连车都看不到,更不要说摸一摸了。
不过4S店和小翁很通情达理,一早洗干净了车子等我,先陪着我们检查了车子的外观、玻璃、漆面、车内外装配、轮胎和车子内饰等等面子活,后备箱的备胎和工具也看了看。新CX-5前脸果然霸气,魂动红亮的都可以当镜子照了,双色切削轮毂只能说是酷毙了;内饰很干净,除了个别部位缝大一些,闻了闻也没有什么异味(后来亲测过甲醛,非常低,合格!);座椅沙发用塑料纸包得好好的,没有皱褶。
核对了车子不同部位及铭牌的VIN号码,并且拍了照片留档——这是很关键的。同时也记下了提车里程数:6KM!纯新车!
小翁还很贴心的帮我们演示了各个车内外灯和雨刷的开闭;听了听发动机声音,看看发动机舱的干净程度和机油、制冷液、冷却液、制动液等的量;车内仪表盘很干净,各个指示灯也正常,方向盘的喇叭、多功能键和中控的功能键也都试了试,后视镜、各个窗(含天窗)检查也没有划痕和功能问题;检查了安全带是否可靠有效。空调和音响也初步感受了一下,效果还是不错的;不开的话车里却是安静的会耳鸣,隔音好啊。然而还是因为钱没有付完的原因,车子是不会让我们开一开的。证书和手册现在也是看不到的,只能看到车辆合格证的复印件——原件还压在银行呢;钱没有付完,发票也是不会有的。
然后在心满意足中,把首付付掉了,乐颠颠的把钱交给了4S店。首付之后,就是等待银行放贷款。
这一等又是一个半礼拜,银行把余款放下来了,算比较快的了。8月16日,接通知后屁颠颠跑到4S店交余款,以为这次总可以把车提回来了吧,全家出动——结果还是交了票子空手而归。请看绿豆蛙全家和大红马的合影。
车证和发票还是拿不到,车子也还是不让开的,所以想在交钱以前试试三大件有没有重大问题的,基本属于无望。外观内饰上一次基本已经看得差不多了,这次去的时候带了几张CD和拷了一些视频的U盘,试着播放了一下,效果不错,而且很多格式的视频也是可以放的,比如mp4等——开车不建议看视频哦。在和爱车合影以后,又把银行放的贷款付掉了。终于,4S说,可以去把压在银行的车证拿出来了,也可以开发票了。下次来一切就绪,就可以把汽车开走了。还要下次啊……
这一次快,8月18日,就去4S开车回来了。最后提车的那天还是挺有意思的,因为我们参加了腾势的试驾一天活动,详情见我另一个帖子《清爽腾势蓝,洁净新动力——腾势专车体验》,
网页链接 。到了4S店之后,确认调好了胎压,去掉了止震环,再次核对了车子铭牌,销售小翁就先带我们加了油;接着我们进行了行车检查,起步、加减速、换挡、转向、刹车、倒车停车等都试了一把;开了一段后又停车看了看尾气、轮胎等的状况——确认一切良好。最后,小翁带我们去车间,把车子架起来看了看底盘和悬挂——作为一个销售,我们觉得他做的很到位了。
愉快的,我们收下所有证书、2把钥匙,1把钥匙模等等,上钥匙和发票(重要信息已经PS掉了)。
办好临牌,和销售合影之后(当当当当当,销售露真面目),把爱车开回了家。
这里我把自己根据论坛各位前辈的经验整合而成的提车宝典,回报给大家——有点多,或者说非常详细了——基本上大家是用不着这里面所有内容的——除非你碰上象小翁那么好的销售。
目前新车已经提车三个月,2500多公里,开的很顺手——这是相当高的评价了。回首这个过程的时候,真的发现有好多可以写下来的事。而选车过程中的各种天人交战、准备工作也是乐趣所在。所以回过来最后说说选车那些事,给正在买车的朋友做个参考。尽量平和公正,没选上的车也不代表不好,只是各人喜好不同以及选车的机缘而已。
四、准入门槛
我们是在2014年底开始拍沪牌,夫妻俩双管齐下,期待提高一点命中率。终于我在15年三月13万人的大军中过了独木桥,独下一城;老婆却至今还在苦苦拍牌中。尽管当时觉得拍中的价格略高,不过现在看来也不算什么了,值了。
拍中牌以后,看车的节奏加快了,也从基本一个人看变成了夫妻同往;论坛也是每天晚上必看,特别是备选车型的论坛,各位车友的选车和用车帖子、各车型的使用经验和问题……必须说,逛4S店最大的收获是一堆名片和各位销售的频繁问候,上论坛最大的体会是车托、车黑、车主傻傻分不清楚……
当时我们已经在开的是2004款的福特蒙迪欧2.0L,来,大银马露个脸(车牌已经PS,想套牌的自重)。
这车很皮实,就是年头久了技术和配置有些老,油耗高,动力不足,当然年岁大了毛病也多些。我们对车也有一些基本的认识,所以选车的时候也是有一些要求的。比如说:
不限三厢或者SUV,两厢基本不考虑,另外我们很重视乘坐的舒适性;
要求合资品牌,但是开始并没有考虑日系,更多在德系美系之间考虑,虽然也不是出于民族感情的考虑,更多是因为安全性的原因;
自动或手动:开始我有点想买一辆手动的车子,因为论操控和驾驶感受,个人觉得手动的更带感,不过因为LD反对,也就只看自动挡了;
配置上电动座椅、ESP、真皮座椅、倒车雷达、多功能方向盘必须要有;
动力要求比当时开的蒙迪欧2.0L好,油耗要求比它低一些,当然还要求是5座的汽油车;
价格在20多万到30万也没有确定,基本在这个价格区间内看性能、性价比和眼缘吧(其实这个区间内已经包含了家用车和豪华车的入门级别了——好吧,我们开始的确不太有主意)。
五、海选复选
看了好多车,闲言少叙不罗嗦,进入比较的有以下车型(这些车的毛病不是每辆车都有,也不是每个车主都能“有幸”遇上)。
首先是福特新蒙迪欧2013款2.0L GTDi200——既似曾相识,外观和内饰又有那么长足的进步。应该说最先打动我的是它的阿斯顿·马丁前脸,内饰豪华又有科技感,驾驶感和动力也很好,当然还有开了多年福特的信任感和美式大沙发的舒适感。问题也就是这个:开了这么多年蒙迪欧,再买一辆新蒙吗???加上它的发动机舱排水口短的问题(后来知道这也不是问题,海外版的也是这样的;都是半懂不懂的车主——包括我被车黑和一些所谓专业车评媒体误导的);底盘离地间隙略低、接近角小是个问题,坡度略大就磕下巴——谁叫此车追求跑车的设计感呢?还有就是听说半轴油封漏油这个事,最后让我把它淘汰了。
然后是蒙迪欧的兄弟翼虎,喜欢它2015款2.0L GTDi的四驱版,有个超极大的后备箱。不过其实它就是福克斯的轿车底盘和发动机系统?从外观来讲,初看很唬人,看久了前脸,特别是进气格栅容易厌倦;内饰的双炮筒仪表盘很带感,不过中控略显凌乱;还有后排乘坐舒适感很差——内饰设计功力不如新蒙啊。而福特针对翼虎断轴问题处理不当造成的负面影响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过。
同样的美系SUV别克昂科威2014款28T开始的确让我们眼前一亮,霸气的瀑布式进气格栅外观,发动机舱盖上的鲨鱼腮进气格栅虽然是假的但很好看,流畅的腰线,猩红的皮装和舒适的美式沙发,大理石纹内饰板,全景天窗,丰富的高科技配置(车道保持、盲区提示等等),多重储物空间……然而看久了,这不是缩小版的GL8嘛?另外做工比较粗(cu)旷(cao)(比较下来,长马还算做工好的);试驾时中控这里的确有电流的滋滋声给我印象很差。我的一个邻居后来买了这个车,用下来油耗在13以上,不知道他的驾驶习惯和路况怎样,不过我庆幸没选昂科威。
美系我们还中意过别克君威GS 2015款2.0T,一度我很喜欢它的流畅外形,獠牙式前进气口,鱼腮小进气格栅以及尾部的导流板造型和贯穿镀铬饰条,与尾灯结合很好,还有双边排气管;内饰设计感很好,特别是门内的单括弧状镀铬门把手,人体工程学设计的中央扶手盒盖,丰富的储物空间,唯一略嫌中控设计繁琐。试驾感觉:动力很好,指向精准,作为君威的高配版配置丰富价格又不高,可谓很有性价比。不过此车伤在它的外形,漂亮的流线型使A柱和C柱下降过快,我174的身高也不怎么的在试驾那天头顶和车门框亲密接触了好几次(可能是我的体位问题,和君威不合),一下心情降到冰点。另外LD不喜欢它过硬的调教——我们还是比较重视乘坐舒适感的,好吧,忍痛pass。
同样和GS差不多价位性价比高的当属
奥迪A4L(
参数|
询价)2015款35TFSI,啊,满街都是的A4L啊,曾看到一辆车牌为沪A4L….的A4L——牛!这车的确性价比很好,外观漂亮、内饰精致略显豪华、配置齐全,无可挑剔,品牌价值高。但是试驾的感觉只能算一般偏上吧——动力感觉有点迟疑,舒适性也好像差那么一口气。但是总的来讲,瑕不掩瑜,看着它那么多优点还是可以作为备选之一进入复试的。
德系还进入比较的是宝马3系2015款316Li时尚型。品牌价值没话说,动力也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外观有宝马的血统感,略压低的前脸有种前窜的趋势,修长的发动机舱和略靠后的A柱C柱尽显动感;内饰充满德式工艺,简洁大方有科技感。驾驶的时候操控感很好,不愧操控王者的称号,底盘对于地面的细小震动过滤很好,大的震动处理的干净没有冲击感(这方面奥迪就不足了);可谓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关键是在那样的动力和操控下,这车坐着很舒服!虽然价位略高,也能进入复试吧。
所以在马自达CX-5没有进入我们的眼帘之前,最后本来是在奥迪A4L和宝马316Li之间比较。奥迪当时选的是朱鹭白(街车色)和棕内;宝马则是选择开士米银色,米内或者黑内皆可。
但是,听说奥迪A4L的发动机正时链条张紧器时有故障发生,又吃机油(其实这也是被误导的,机油损耗什么车都是有的,奥迪只是被车黑夸大了而已);而奥迪的面面俱到四平八稳没有个性不符合我们的脾胃。事后知道,35TFSI用的CVT变速箱技术已经过于老旧,45TFSI及其以上用的才是双离合变速箱;可能这就是我们驾驶起来感觉不好的原因吧。而宝马唯一的遗憾就是当时听到了它座椅骨架生锈的传闻;以及此系车面市很久,可能技术有点老(小改款不算改啊)。以及这两款车缺乏价格优势,使得我们最后放弃了它们。
于是有了文初所述:我们第一次踏进了日系车的门店,谁知这一踏足成就了我们与大红马的缘分。
好了,首先请管理员编辑版主加精华;同时敬请期待我的下一篇帖子:
上税上牌。
[
本帖最后由 askahwang 于 2015-11-21 17:3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