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显示:彭家宅花园很有名,它位于吴泾镇塘湾村三新街78号内,由原塘湾镇人彭荫乔(1888~1950,人称“彭半镇”),建成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
为了拍彭家花园我去了三次塘湾村。不过,都被吃了闭门羹。资料显示:彭家宅花园解放后收归公有,先后成为乡政府办公楼、乡文化站用房,建筑物保存完好。
2012年6月6日,被列入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近年修缮一新,曾作吴泾镇公安派出所用房。随着塘湾镇和吴泾镇的合二为一,这里已经人去楼空。
沿着虹梅路高架开到北吴路,沿着北吴路直行约五六百米就是塘湾村,路牌显示“三新路”。第一次去,因不熟悉路段情况,不敢乱停车,于是就沿着三新路逗一圈。据悉,三新路就是塘湾老街。按着导航找到了彭家宅花园,抵达后发现三新路两侧均是各式商店,没有多少老房子。
向路人打听后才在密密麻麻的树荫下,和乱七八糟的自行车堆后看到了一栓大门,门口脏兮兮,门卫室也是灰尘密布,少许蜘蛛在爬,这副场景告诉我,这里已经荒废好久了。热心的路人告诉我,要从路边的小弄进入才能看到老房子。
确切地说彭家宅花园已经基本消失了,它与其他私家宅院一样历经过了沧桑岁月。走进小弄堂其实也只能在围墙外看到一些旧宅的屋檐而已。
居民介绍:塘湾村老街过去也蛮有名气,十几年前老街开始拆建(依旧翻新),但。很多年过去了,只是小拆小建,可能政府规划有大手笔,现在只能用残存来形容。
我漫无目的的随意逛着。门牌号有塘湾南街、塘湾北街、塘湾中心街、塘湾前进街等,弄堂里的老宅大多破旧不堪,塘湾老街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繁华景象。
、
我不怕生,看见弄堂就钻了进去,里面多是狭窄弯曲,给人“一线天”的感觉,听居民说应该不会有拆迁改造的规划,居民们的生活日常还将持续下去。
据史料记载,塘湾成市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旧时塘湾镇已是附近人们聚集交易的热闹处所了,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衰退,这似乎是众多老街的相似命运。关于老街的前生今世只是存续于口口相传的故事中。
费了很长的时间赶到老街,如果发现不是很典型的老街,心底的失落是可想而知的,只是赶上了也没有办法,总不会每次都是满满的收获。塘湾老街因为时代变迁的原因不似原本老街的模样,这般情形已是不在少数,如果能早几年到访会好很多。
虽是如此,对老街依然充满了期待,脚步当然不会停下,尽量地赶在它消失之前看个仔细,留下些印记。匆匆个把小时的时间,沿三新路周边看了看这条塘湾“老街”,多少有些光阴的痕迹,再加一番揣测,大致描绘出它的样子。
沿三新路拐入北吴路,再依导航返程。说起来我们的生活除了看老街,还有许多其它,比如还可以找个时间去远方看更美的风景,尽量使自己的生活充实些。只是走的再远、看了再多的风景,也总是要回归寻常而琐碎的状态。
沿河道两侧则是一道秀丽风景线,重新翻新过的民居青砖白墙在郁郁葱葱的绿树下有些抢眼,如果条件允许,在这里租间房隔三差五的来散散心,还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新农村后建立的起来的房子也是不错的,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善。道路条件也好多了,家家户户多少还能分到一些田,门前院子还可以种种菜。
村里修建了小花园,盖了幼儿园,农民新村,收费停车场虽然规模不大,但已足够。村里的各个组和巷弄交汇处,都建有集中交流区、村民广场、景观广场、成片绿地等多种形式的公共空间,并结合集中的农居点,适当增设公共服务和环卫设施,全面提升村落环境品质,供村民驻足小憩、交流感情。
说起来我们的生活除了必须之外,要多去看看那些正在消失的老街,古街、古镇啥的。也可以找个更远的地方去远方看看更美的风景。
人老了就要尽量使自己的生活充实些。多走走,多看看,人生短暂,失不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