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4-08-17 10:16 IP属地:未知
查看 30.7W | 回复 25
海鸥看世界:昔日煤球厂,今日蝴蝶湾
海鸥看世界:昔日煤球厂,今日蝴蝶湾
偶尔路过康定东路,被一幢老厂房吸引过去,问了门口的保安:这里过去是否时老厂房,保安说:是的,这里曾经是煤球厂,操着安徽口音上海话的保安滔滔不绝的跟我介绍了起来......
、
这里曾是苏州河边,也是上海建立最早的、规模最大的煤球厂,直到90年代末还在生产。
其实,进入90年代,上海市就加快了改变燃料结构、控制煤烟污染的步伐。市区居民生活燃料的“气化率”逐年提高,瓶装煤气、管道煤气和管道天然气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煤饼炉子。
2000年,上海最后一家市属煤制品生产企业——上海第九煤球厂正式转产改制,这标志着申城市民靠煤饼炉子生活的时代终于结束了,原先承担市场供应重任的6家市属煤球厂相继转产改制,第二煤球厂用地也转型为绿地“蝴蝶湾”,为新的时代服务。
如今,煤球厂的起重机桁架还保留着,它似乎在向后人诉说:先人开创把无烟煤碾成粉末,按比例添加黏性较强的黄泥,再用机器轧成球形的“煤球”或“煤饼“,再研究燃烧“煤球”的“煤球炉”,又获成功。
”煤球“和“煤球炉”成了上海居民念念不忘的一段的历史。
昔日煤球厂,今日蝴蝶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