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广东论坛 >  寻探旧日的筑迹(12) 中国.澳门篇

发表于 2020-03-01 08:06    IP属地:未知

查看 88.7W | 回复 56
寻探旧日的筑迹(12) 中国.澳门篇
爱卡币+20
共获得爱卡币
小编温馨提示:此帖已荣登2020年3月12日爱卡游记版块,更多精彩游记请收藏【爱卡游记】
一场新型肺炎疫症,令前往澳门旅游的人数大减,街道上冷冷清清,借着这个机会,提早往澳门寻探旧日的筑迹及品尝美食,可惜疫情期间旧建筑都不对外开放,令整个行程留有少许遗憾
澳门,中国面积最小的行政区,一條东望洋赛道,令这个弹丸之地蜚声国际,更获得\"东方蒙地卡罗\"的称号
自十六世紀中,葡萄牙人登陆及逐渐据居这条小渔村后,相继将自身文化输入,并开始修建各类具有西方特色的建筑,四百多年管、治中,造就了澳门浓厚的异国风采,中与西旧建筑的交融,形成了澳门独特的美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


19/2
早上,从这条雄踞珠江口的大桥前往澳门






放下行李后往卢九花园附近吃第一餐










饭后开始行程,首先参观国父纪念馆,整座旧建筑的外形充满伊斯兰特色,前身是孙先生元配夫人卢慕贞女士的居所,仙游后易名为国父纪念馆,现仍由台湾管有,澳门大西洋银行于1991至2001年间发行的拾圆纸币,是以这座建筑为正面图案




之后步行往塔石广场,首先经过这座茶文化馆

再往前,被称为\"八间屋\"的葡式建筑一字排开


广场原址为塔石球场和部分荷兰园马路,回归前为了保留更多殖民地时代风格而改造修建







与广场一路之隔,是俗称旧西洋坟场的圣味基坟场,墓地中央矗立着这座圣弥额尔小堂,是整个行程中唯一可以入内参观的教堂








再走几分钟,来到澳门的打卡重地疯堂斜巷,短短的斜巷内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古建筑,铺满马赛克石子的街道可慢慢驻足欣赏,穿梭在街巷之间,仿如置身欧洲小镇





清安医所

荷兰园商业中心,整座古建筑已经重新粉刷,颜色鲜艳夺目



大疯堂艺舍



望德圣母堂,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仁慈堂婆仔屋,原名贫穷者之家,是两座已有逾百年历史的葡式建筑,中间的小庭院植有两棵大樟树,曾是一所老人院,住院者皆为婆婆,因此而得名







逃过清拆命运,俗称蓝屋仔的社会工作局总部

离开疯堂斜巷后继续步行至下一个目的地,外观具有南欧建筑风格的消防博物馆,原澳门消防局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0-03-01 08:06    IP属地:未知

爱卡币+20
共获得爱卡币
原路返回塔石广场再往松山,中途经过这间补给站

猪仔包是澳门的特色小食,外形与猪仔有点相似故得其名,这家店做得特别出色,外脆内软



补充完体力再继续往上走


来到东望洋赛道的产房弯,当年东望洋山上三大私人豪宅各据一方,左边是文第士大宅,后来用作妇产医院,现在成为联合国大学国际软件技术研究所


右边是白宫,大宅易主后成为宝血女修会,现在是澳门金融管理局物业

旁边高高在上的是岭南中学校址,原快乐别墅,可惜太多树遮挡只能借用网上照片

继续向上走,来到松山最高点,澳门现存最古老的炮台之一,东望洋炮台

澳门炮台的密度与数量,堪称大中华地区之最,在过去,东望洋炮台与大炮台、烧灰炉炮台和妈阁炮台组成一道沿岸防线,低御外敌入侵


屹立在炮台内的东望洋灯塔,中国沿海地区最古老的现代灯塔,塔顶设置了全球仅有两盏的巨型水晶射灯,其射程远达16海浬,在雷达还未普及之前,东望洋灯塔是珠江口沿岸的重要航标,亦是澳门在世界地图上的标示点


返回酒店小休後,傍晚去福隆新街附近吃晚飯









晚飯后逛逛澳门街,感受下难得一遇的宁静












[ 本帖最后由 movan206 于 2020-3-1 09:05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0-03-01 08:07    IP属地:未知

20/2
早上到西湾湖边散步,再经南湾返回酒店,今日天空全是云,相的效果奇差
前澳督官邸

主教山山顶的西望洋圣堂

主教山



葡国领事官邸,前峰景酒店






前澳督府



南湾培道中学

位于水坑尾的高可宁大宅,这间屋与梅州的联芳楼有点相似,外形洋气笼罩,楼内的布局却中气十足,著名影星奇勒基宝到澳门拍摄电影外景时,曾被招待住在这里



圣罗撒女子中学

旁边的加思栏花园,昔日是居澳葡人聚首闲谈之地



园内的欧战纪念馆,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来自澳门阵亡的葡国士兵而建




毗邻的澳门保安部队事务局,原加思栏兵营和加思栏炮台,葡萄牙人曾在这里抵抗荷兰人攻打





陆军俱乐部,是当时供军方或社会名流享乐的场所,现时内里有间葡国餐厅,不少人慕名而来


回酒店稍事休息后,再去雀仔园享用澳门的街头美食



冻奶茶入口香滑,走冰不会令奶茶变淡

必点的芝猪菠


澳门人将猪仔包发扬光大,加一件猪扒,成为澳门街头美食的代表


享用完满足的一餐后再走到旧城区,沿途路人稀疏,悠然自得
原圣辣非医院,俗称白马行医院,圣辣非医院是澳门最早开设的西式医院,也是中国以至亚洲第一间以西方医学救治病患者的医院,更将接种牛痘的方法传入中国内地,现为葡萄牙驻港澳总领事馆

领事馆斜对面是一间正宗的葡国餐厅








大堂前地,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份,老一辈澳门人喜欢称敎堂为庙,而敎堂又位处小山岗上,所以这里又叫大庙顶

圣母诞辰主教座堂,是澳门天主教的中枢,每年一度最盛大的子夜弥撒、耶稣圣像巡游等大型活动也在此举行,历届澳督上任时,都要到主教座堂里把权杖放到圣母像旁,以象征权力的神圣

旁边的主教公署,属私人地方不对外开放

议事亭前地为澳门中心区域,一带的建筑极富欧洲特色,不少已被列入受保护文物,回归前,澳葡政府重金聘请葡萄牙的技师,以碎石黑白相间铺砌前地及相连街道地面,使之成为带葡萄牙风格的行人专用区







[ 本帖最后由 movan206 于 2020-3-1 17:54 编辑 ]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0-03-01 08:07    IP属地:未知

在芸芸西式建筑中,也藏着一间岭南风格的庙宇




不远处的玫瑰圣母堂


去澳门旅游,如果没到过大三巴,那就不算去过澳门了,三巴是圣保禄之译音,为区别另一座小三巴教堂,当地人在前面加上大字


葡萄牙人登陆澳门后也带来了天主教,在澳门建起了一座名为圣保禄教堂,不幸地经历两次火灾后仅剩下正面的前壁以及教堂前的石阶,无心插柳下便成为世界闻名的圣保禄教堂遗址,而单独耸立的前壁又酷似牌坊,故当地人称之为大三巴牌坊


教堂旁边的哪咤庙,供奉着神话人物托塔天王李靖之第三子哪吒,据说建庙之前澳门瘟疫流行,为了驱邪消灾,兴建此庙供奉哪吒为保护神


从大三巴步行至白鸽巢公园,旁边的东方基金会会址也属澳门历史城区建筑之一,原为葡萄牙皇室贵族、鸦片富豪俾利喇的豪华别墅


中午来到沙梨头这间网红店,不过不失啦,没点评说的神奇




之后经烂鬼楼步行往司打口,以前这里门口有一间摆在路边的小店叫无名记,卖的花生糖超好吃



典当业展示馆原为德成按的旧址,整座建筑连外墙的招牌都保存得非常完整,据说营运时仍然沿用清朝的典当规则。随着现代按押店的出现,许多旧式当铺逐渐式微、结业,德成按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结业后整座楼一直闲置,其后政府出资进行修葺,将这座私人物业复原成典当业展示馆

新马路,很有六、七十年代澳门feel

曾经川流不息的内港16号码头,在外港码头启用之前,这里是往来港澳的主要客运码头

司打口同善堂第二诊所,原为鸦片屋,澳门禁鸦片后曾被用作货仓、熔金场和学校



夜呣街,在这条隐蔽小街内,藏着一间旧式店铺,以古法炭烧杏仁饼而闻名,每天不乏特意前来的支持者,在2000年,店铺创办人获旅游局邀请代表澳门到新加坡表演,在芸芸饼家中脱颖而出,足证它在澳门的江湖地位



福隆新街,昔日青楼处处,家家烟馆


东方斜巷

黄昏,来到下环街的巷子里

套用一句广东俗语"喱煲野低食夹大件",海鲜大杂会和鸡用慢火煮,汤底越煮越鲜甜,塾底的薯仔和娃娃菜吸收汤汁,好食到呢



最后用汤捞饭食,完美的配搭

[ 本帖最后由 movan206 于 2020-3-1 17:25 编辑 ]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0-03-01 08:07    IP属地:未知

21/2
历时4年多才建成通车的嘉乐庇总督大桥,是今次寻探旧筑迹行程中年纪最轻的,大桥起伏在澳门与氹仔岛的海面上,因为要横跨船只航道,中段突起成三角弧形,令桥的线条充满美感,加上柱墩和桥身单薄的设计,给人一种危危乎感觉

















晨运完到附近吃早餐,再坐车去九澳





老一辈的澳门人对麻疯病并不陌生,开埠初期,所有病患者集中在疯堂斜巷医治,后期由于人口渐增,在居民的反对声音下,政府选址路环九澳南面的荒山野岭作为安置场所,即现在的圣母村,原九澳麻疯院

院内5间葡式房舍是病患者的居所,也是最后一批麻疯病人在这里安渡余生




旁边的七苦圣母小堂,麻疯病人饱受病痛之苦,亦受尽歧视和排斥,信仰是他们唯一的心灵慰藉








中午回到路环市区,这个是指定动作




沿着岸边漫步,宁静的环境,好像回到二十多年前的路环









谭公庙,内里存放了一套鲸鱼骨,最长的一对肋骨,一条制成鱼骨​​龙船作为镇庙之宝,另一条放在港事博物馆


旧路环码头,桥和连贯公路还没建成前,出岛的唯一选择

刚才经过见里面人头涌涌,结果是没什么惊喜





午餐后来到氹仔旧城区

这个警察更亭的年纪比我还要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氹仔以炮竹业为主,养活了大部分家庭,但亦夺去无数年轻人的生命,当时最具规模的8间炮竹厂中,这间是最后锁上大门,现在成为氹仔仅存的炮竹厂旧厂址





[ 本帖最后由 movan206 于 2020-3-1 17:29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0-03-01 08:07    IP属地:未知

民事登记局,前身是图书馆

海岛市政花园









龙环葡韵,以前是高级官员的官邸,也是土生葡人的住宅





嘉模圣母堂,氹仔唯一的教堂,在一个小山岗上,与市政花园和龙环葡韵融为一体,是拍摄婚纱照的热门地


嘉模会堂,原氹仔发电厂,现转为多功能文艺活动中心

嘉模墟,原氹仔市政街市,四面的围墙已拆掉,当时居民所采的蚝、捕获的鱼和农耕作物等,均在这里摆卖,重新修葺后开放给公众作休憩之用

以前俗称留产所,大桥未通车前,大多数氹仔人在这里出生

来到排角,从这里乘搭轻轨往海洋站



通车才两个多月的澳门轻轨氹仔段,采用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站在车头位置,可享受"驾驶"乐趣


旧氹仔码头,大桥通车后已弃用,现属海关范围,只能外观

旁边的码头公园,西湾大桥兴建前,园外是海旁,可远眺对岸的小横琴岛


毗邻的澳门童军总部,原氹仔炮台,是昔日的第一防御线,后改为氹仔治安警察厅










回到旧城区继续游览,这枝大汽水模型见尽氹仔的变迁

相传天后娘娘是渔民的保护神,中国东南沿岸一带各大小渔村都会供奉天后(又称妈祖),祈求顺风顺水。这间天后宫是氹仔最古老的庙宇,该庙原有三个殿室,其中一部分早期用作办学,氹仔首间私立学校-孔教小学,学校结束后闲置了一段时间,现在成了间餐馆

现存的天后宫只剩中间殿室,内里虽简陋,但是香火鼎盛,挂满了盘香




路氹历史馆,原海岛市政厅,俗称为衙门,昔日离岛的行政中心,回归后几年改为民政总署并将大楼重修,改造工程时,意外发现地下存在早于该大楼建成前的石结构、水渠等遗迹,及后进行考古发掘,由于其重要性,有关当局把总署改为路氹历史馆,将遗迹作原地保留








晚饭在附近解决,如果具备好奇心,袋中的银両又富裕,可去品尝一下




回到澳门,今日天气状况良好,没太大雾霾,又走上桥拍夜景












[ 本帖最后由 movan206 于 2020-3-1 13:50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0-03-01 08:07    IP属地:未知

22/2
行程的最后一天,把握时间,大清早又乘车出发

在亚婆井前地下车后再慢慢走上主教山

在山顶可以俯瞰西湾湖、南湾湖一带







西望洋圣堂,教堂旁边原是西望洋炮台,葡萄牙人为防御荷兰入侵所建立,后来炮台拆除后,教堂陆陆续续扩建至现在的规模






之后下山往西湾湖再返酒店







澳门基金会会址


西湾湖


原怡和洋行旧址,十九世纪初是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官邸,其后才作为怡和洋行在澳门的办事处



旁边的原利玛窦中学附属小学大楼旧址,花园及围墙与怡和洋行旧址相连接,两座大楼原是一个整体建筑




返回酒店退房後再到這里飲早茶







[ 本帖最后由 movan206 于 2020-3-1 14:46 编辑 ]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0-03-01 08:07    IP属地:未知

之后沿福隆新街步行往岗顶前地





圣奥斯定堂由意大利教会来澳传教时兴建,是澳门最古老的教堂之一,也是全澳首间以英语传道的教堂,最初的建筑非常简陋,用棕榈叶覆盖屋顶,风吹时似龙须飘扬,故又称龙须庙


圣若瑟修院前的何东图书馆,典型的花园式豪宅,整座建筑的外观和设计显得非常优雅,甚具欧陆风格





伯多禄五世剧院一般称为岗顶剧院,西方人喜欢在闲时欣赏歌剧,也将这种文化带到澳门,昔日为官绅名流的大会堂和聚会地,当年巴黎疯狂艳舞团长驻演出也轰动一时




离开岗顶,再步行往妈阁庙前地

圣老楞佐堂,当地人称之为风顺堂,有风调雨顺之意,教堂经几次重修才形成目前的规模,亦是澳门三大古教堂之一

初期居澳葡人大多以航海营商为生,他们的家人也常常在此祈求家人平安归来,与相距不远的妈阁庙,各自是中西宗教的海神庙




亚婆井前地,传说一位婆婆为了方便居民取用山泉水,便在此筑池贮水,故将水池称为亚婆井,这里以前是澳门主要的水源所在地,又靠近内港,因此成为葡人在澳门最早的聚居点,建筑主要顺山势而建



港务局大楼,原摩尔兵营,俗称水师厂,是当时由印度来澳警察的营地,整座大楼的特色是外墙柱窗为穆斯林式穹顶,三边回廊被伊斯兰式尖拱环绕,回廊相交处楼顶稍为提高,配合通花围栏,甚具阿拉伯建筑风格





尾站,来到妈阁庙前地,葡萄牙人最早登陆澳门的地方,中葡文化融合的起点
旧海事博物馆,建馆后因收到捐赠藏品太多以及参观人数增加而不敷应用,最后迁址至对面新建的展览大楼


嘉乐庇总督大桥建成前,从这个码头乘渡轮往氹仔、路环,现为海事博物馆的一部分



官方传说:葡萄牙人登陆澳门时,询问居民这里是什么地方,居民就回答:妈阁,于是就把澳门译成葡文MACAU,另一民间传说:葡萄牙人登陆后询问忙碌中的鱼贩,其中一位以不客气的语气回答:乜鸠,葡萄牙人就把MACAU直接写在地图中







为了美食,完成行程后再乘车往塔石广场附近,这间食店以前很正宗,现在就渗入了少许本地味道





澳门地方虽小,多年来在中葡两国的文化影响下,造就了独特的文化和环境,这个充满异国风情的小城市,步行才能感受到这世界遗产的魅力

多谢收看
[ 本帖最后由 movan206 于 2020-3-1 15:48 编辑 ]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0-03-01 13:04    IP属地:未知

引用 movan206 于 2020-03-01 08:06 发表的回复
一场新型肺炎疫症,令前往澳门旅游的人数大减,街道上冷冷清清,借着这个机会,提早往澳门寻探旧日的筑迹及品尝美食,可惜疫情期间旧建筑都不对外开放,令整个行程留有少许遗憾
澳门,中国面积最小的行政区,一條东望洋赛道,令这个弹丸之地蜚声国际,更获得"东方蒙地卡罗"的称号
自十六世紀中,葡萄牙人登陆及逐渐据居这条小渔村后,相继将自身文化输入,并开始修建各类具有西方特色的建筑,四百多年管、治中...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0-03-01 15:58    IP属地:未知

引用 涛声涛声 于 20-03-01 13:04 发表的回复
谢谢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