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11-20 19:52 IP属地:未知
查看 173.7W | 回复 20
周末游五塔寺,北京石刻博物馆,感受深秋的金黄
小编温馨提示:此帖已荣登2019年11月21日爱卡游记版块,更多精彩游记请收藏【爱卡游记】
【五塔寺】
五塔寺又名真觉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明永乐初年, 印度 僧人班迪达自西域来京,向明成祖朱棣呈献了五尊金佛和 印度 式“佛陀 伽耶 塔”即金刚宝座的规式。明成祖与他谈经论法十分投机,封他为大国师,授予金印,并赐地於西关(今西直门)外长河(今高 梁河 )北岸,为之建寺,寺名“真觉”。後又根据这位高僧提供的规式建成了金刚宝座塔,并重修了寺院。建成後的五塔寺前临长河背倚西山,成为当时京城士人重阳登高、清明踏青的去处。
1961年,真觉寺的金刚宝座被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见其文物地位之高),并进行了三次整修,恢复了它的历史原貌。
【金刚宝座塔】
五塔寺金刚宝座塔是 印度 佛陀 伽耶 精舍(释迦牟尼得道处迦耶山寺所建的纪念塔)形式的佛塔。金刚宝座塔由塔座、罩亭及五座四角密檐式塔组成,是在 高台 (金刚宝座)上,建造五座小塔,中间一座较高其余四座次之。内砖外石结构,外表用青白石贴面。并在宝座四周、小塔座及塔檐之间,遍刻饰精美的佛教雕刻。手法圆润流畅,是不可多得的明代巨大石雕艺术品。在我国同类的十馀座塔中五塔寺金刚宝座塔的年代较早,样式最秀美,堪称为明代建筑和石雕艺术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外文化结合的典范,在造型上吸收了 印度 的宝座形式,而在建筑结构、艺术和雕刻手法上却显著地表现了 中国 建筑特有的传统风格。这是我国古建筑和雕刻艺术吸收外来文化 成功 的范例。
一九六一年国务院公布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紫禁城,颐和园,长城等同被列为国宝。
五塔寺金刚宝座塔使用的建筑材料是砖和青石,内部砖砌,外表甃石。其建筑外形可分为下层宝座和上层五塔两部分。宝座高7.70米,建於高约50匣米的台基之上。宝座最下层是高1.78米的须弥座,由下而上分为圭脚、下枋、束腰、仰莲、上枋等几个部分,外表周匝刻有梵文、佛像、法器等花纹,梵文内容除佛经外,还记述有关建塔事迹。须弥座至宝座顶分作五层,每层挑出石刻短檐,檐头刻成椽子、满头和滴水,每层四周刻佛龛,龛内各刻有坐佛一尊,共有五方坐像1561尊,还有 菩萨 、天王、罗汉等人物形象和五方佛的坐骑, 狮子 、孔雀、金翅鸟、象、马等造型。龛与龛之间及转角处刻有花瓶式柱子,柱头刻有一斗三升斗拱,用以承托枋、檩、短檐。宝座外形的装饰材料均为青白石。宝座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18.6O米,东西宽15.73米,南北立面各有一方形塔柱,塔柱东南 西北 四面各有一小佛龛,龛内原有佛像早已遗失。宝座的建筑外形顶部比基础收进约半米,宝座比台基高约15倍,给人以稳固、高大、庄重的感觉。
龛与龛之间及转角处刻有花瓶式柱子,柱头刻有一斗三升斗拱,用以承托枋、檩、短檐。
宝座南门内两侧各有一四十四级盘梯可通宝座顶的罩亭内。罩亭为琉璃砖仿木结构,亭之南北也各开一座券门,通向宝塔顶部的台面,台面四周都有石栏围绕。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小塔的塔座南面正中,刻有“佛足”一双,表示佛足遍天下,这种“佛足”雕刻在国内已经不多见了。可惜现在已经不允许 灯塔 ,我们无缘再见到罩亭与五塔的精美细节。
【北京石刻博物馆】
寓居五塔寺的 北京 石刻艺术博物馆是一座陈列 北京 地区石刻文物的专题性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隶属 北京 市文物事业管理局。
北京 石刻艺术博物馆以巨大精美的古塔为中心露天陈列。按内容及功用分8个陈列区,展出历代石刻文物500余种,加上库藏历代石刻,共计千余种。这里有 北京 地区现存年代最早的石刻《汉故幽州书佐秦君之神道》柱及石阙构件,有珍贵的北朝造像。唐以后历代墓志,也有艺术水平极高的金、元石雕,雕镂精湛的清代石享堂,还有造型独特的纳兰性德夫人 卢氏 的墓志,有《诒晋斋》、《敬和堂》等法贴及名家书法刻石,这里可谓 北京 石刻的荟萃之地,堪称 北京 碑林,这里用 北京 石刻的瑰宝,镌写了一部 北京 石刻文化史。
石刻馆室内厅展出有《真觉寺资料陈列》、《人与石——石刻简史陈列》、《 北京 地区石刻、石刻露天陈列》。
馆内西侧大厅内的《人与石石刻简史陈列》,以图、文、物并举,大环境烘托的办法,展示了上起原始社会,下至明清的石刻文化发展史,再现了人类文明,与馆内的实物陈列相辅相成而又自成体系。此外,陈列品中还拥有东汉元兴元年(105年)所刻的被誉为“ 北京 第一刻石”的汉阙,能体现碑凿造型变化特征的北宋播景晖遣像碑,具有很高科学价值的宋代针灸穴位碑,体现元代雕刻风格的元大都石栏板及遣型优美的清代石享堂等数件珍品。
【守塔神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