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艾瑞泽7论坛 >  小七眼中的九色甘南(拉卜楞篇)

发表于 2019-02-25 22:50    IP属地:未知

查看 863.6W | 回复 35
小七眼中的九色甘南(拉卜楞篇)
爱卡币+20
共获得爱卡币
常听人说九色甘南,美如人间仙境。对于爱玩儿的我来说,这里自然是不会漏掉的。这不在18年的夏季,在小七的陪伴下,我就对***之一的甘南做了一次深入的了解。我是个急性子的人,既然说了这个人间仙境,那就规划下路线,走起吧。我们是从甘肃省天水市出发,由于当时的预算就是穷游的标准,所以主要以国道 高速的方式选择路线。具体路线是从天水市麦积区天水火车站出发沿兴隆路——成纪大道东路——麦甘二级公路(省道205线)——连霍高速(G30,从甘谷收费站上高速,一直行驶到陇西县文峰镇)——兰海高速(G75,从陇西县文峰镇换高速改走陇西至渭源段、渭源至临洮段)——临合高速(S2,在临洮县换高速改走S2临洮至合作段)——G567国道(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出高速,改走国道)——沿国道行驶直到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
要想弄清楚九色甘南的来历,那就不得不说说这座城市的历史背景了。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中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与黄土高原西部过度地段,境内草原广阔。海拔2960米,平均气温1.7℃,无霜期短,日照时间时长,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因行政区域在甘肃省南部,并以藏族为主体自治民族而得此名。甘南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0°46′~104°44′,北纬33°06′~36°10′之间。辖合作市和临潭、卓尼、迭部、舟曲、夏河、玛曲、碌曲7个县,面积40201平方千米。甘***地方民族工业已初步形成了以水电能源、畜产品加工、建材、采矿冶炼、藏医药、山野珍品等为主的体系。有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以优美的藏族弹唱闻名于藏区。州府合作市位于甘肃西南部,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处,也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
历史沿革
甘南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在三河一江流域就有人类开发这块亘古荒原,甘南的羌部逐渐建立自己的部落联盟或依附中原王朝。甘南藏族自治州风光
甘南藏族自治州风光
秦时部分地方已属临洮管辖。西汉时,东部属陇西郡、北部属金城郡,设白石、羌道两县。隋时的临洮郡、桴罕郡、宕昌郡分别管辖今甘南的西北和东南部部分地区。唐朝初年废郡置州,甘南境内曾为洮州、芳州、迭州的全部和河州、宕州的部分,西北部属吐谷浑、吐蕃的范围。元代属宣政院管辖,吐蕃等处宣慰司统领。明代属陕西都司管辖,清乾隆时,州境大部属巩昌府,夏河由循化抚番厅管辖。1913年废府设道,临潭县属兰山道,西固县(今舟曲县)属渭川道。1928年建立夏河县、改属甘肃管辖,1937年成立卓尼设治局。1949年9月12月,临潭、卓尼、夏河、西固相继解放。1952年7月设立甘南藏区委员会,1953年10月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7月1日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设在合作市,是甘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行政区划
截至2012年,甘南下辖夏河、玛曲、碌曲、卓尼、迭部、临潭、舟曲七县和合作市,99个乡(镇、街道办)[1],其中玛曲、碌曲、夏河、卓尼、合作五县(市)为纯牧业县(市),迭部、临潭、舟曲三县为半农半牧业县。区划面积下辖区域
夏河6274平方千米拉卜楞镇、王格尔塘镇、阿木去乎镇、桑科乡、甘加乡、达麦乡、麻当乡、曲奥乡、唐尕昂乡、扎油乡、***乡、吉仓乡、科才乡
玛曲10191平方千米尼玛镇、欧拉乡、欧拉秀玛乡、阿万仓乡、木西合乡、齐哈玛乡、采日玛乡、曼日吗乡
碌曲5299平方千米郎木寺镇、玛艾镇、尕海乡、西仓乡、拉仁关乡、双岔乡、阿拉乡
卓尼5694平方千米柳林镇、木耳镇、扎古录镇、纳浪乡、喀尔钦乡、刀告乡、尼巴乡、完冒乡、阿子滩乡、申藏乡、恰盖乡、康多乡、勺哇土族乡、洮砚乡、藏巴哇乡
迭部510***千米电尕镇、益哇乡、卡坝乡、达拉乡、尼傲乡、旺藏乡、阿夏乡、多儿乡、桑坝乡、腊子口乡、洛大乡
临潭1557.7平方千米城关镇、新城镇、冶力关镇、初布乡、古战回族乡、卓洛回族乡、长川回族乡、羊永乡、流顺乡、店子乡、洮滨乡、三岔乡、王旗乡、石门乡、羊沙乡、八角乡
舟曲3010平方千米城关镇、大川镇、曲瓦乡、巴藏乡、大峪乡、立节乡、憨班乡、峰迭乡、坪定乡、江盘乡、东山乡、南峪乡、果耶乡、八楞乡、武坪乡、插岗乡、拱坝乡、曲告纳乡、博峪乡
合作2670平方千米当周街道、伊合昂街道、坚木克尔街道、通钦街道、卡加曼乡、卡加道乡、佐盖多玛乡、佐盖曼玛乡、勒秀乡、那吾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长江、黄河上游,东与定西、陇南地区毗邻,南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西与青海省果洛、黄***相连,北靠临夏回族自治州。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0°46′~104°44′,北纬33°06′~36°10′之间。东西长360.7公里,南北宽270.9公里,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地形地貌
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境内海拔1100—4900米,大部分地区在3000米以上。甘南分三个自然类型区,南部为岷迭山区,山大沟深,气候温和,是全省重要林区之一;东部为丘陵山地,高寒阴湿,农林牧兼营;西北部为广阔的草甸草原,是全省主要牧区。气候特征
甘南地处高原,常年气温较低,年平均气温只有4度。高原天气多变,经常风雨骤至,昼夜温差大,日照强烈。[2]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甘南藏族自治州风光
甘南藏族自治州风光
截至2009年,甘南共发现有铁、铜、铅、锌、贡、锑、金、银、铂族元素、钒、钛、钴、钨、锡、钼、铋、锗、镓、铈、镧、硒、铀、钍、镭、铍、硫、砷、白云岩、硅石、冶金灰岩、化工灰岩、煤、泥炭、大理岩、饰面石料、冰洲石、石墨、绿松石、玛瑙等45种矿种。已经探明的有23种,其中金、铀、砷、汞、铋、泥炭储量为甘肃省第一位;铁、锡为第二位;铅、锑为第三位;铜、硫铁矿为第四位;银、磷为第五位。水电资源
地处长江、黄河上游,境内有以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为代表的120多条干支河流。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61万KW,占全省的1724.15KW的20.94%;可开发量为215万KW,占全省1062.54万KW的22.42%。折叠药材资源
甘***地处青藏高原北半坡,是甘肃省主要的药材区之一。境内蕴藏的纯天然野生中藏药材850余种,中藏药材蕴藏量为5243万公斤。大多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经过多年驯化,现已有部分中藏药材进行人工栽培种植阶段,截至2003年底,甘南已种植的中藏药材600多种,种植面积为6.95万亩,产量达到13621.1吨,占全国主要中藏药材数62.5%。[4]折叠畜牧资源
甘***是甘肃省主要的畜牧业基地,拥有亚高山草甸草场4084万亩,占甘南总面积的70.28%,草地可利用面积3848万亩,占草场面积的94.22%。是青藏高原和甘肃省天然草地中载畜能力较高,耐牧性较强的草场,理论载畜量621万个羊单位。折叠编辑本段区域人口
2010年,州内有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总人口68万,其中藏族34万,占总人口的50%;农牧业人口56.04万,占总人口的82%。2012年年末甘南常住总人口69.3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01万人,增加1.0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71‰,比上年上升0.02个千分点;人口出生率14.74‰,上升0.03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7.03‰,上升0.01个千分点。0-14岁人口16.29万人,占全部人口的23.5%;15-64岁人口48.50万人,占全部人口的70.0%;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4.52万人,占全部人口的6.5%。
历史文化
折叠碌曲玛艾乡插箭节
插箭节是藏族草原上独特的民俗活动之一,也是僧俗共同举行的一项宗教活动。意义是在离天最近的地方,将战争时使用的武器交给天神,以祈祷和平,所以插箭节都在各个村落最高的山上举行。因为是与战争相关的节日,所以女人都是不被允许参加的。东部藏区特别是***地区,各个部落、各个地域都有着自己的保护神。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些神是与众生命运息息相关、关系部落生死前途的救世主。因此,各部落对保护神的供奉十分丰厚。在供品中,箭镞便是最重要的一种。这一意识促成了甘青川一带牧区、半农半牧区的插箭节的产生。某一部落、地域、村庄的"保护神",均设在这一地域最高的山巅或扼守交通要冲的山垭隘口上。人们以五彩的箭垛作为供奉的象征,每年为这些"保护神"举行供奉仪式--插换新的彩箭。折叠洮州民俗文化节
在临潭县新城镇举办。活动主要包括开幕式文艺演出、十八位龙神游街、花儿大奖赛、秦腔演出和物资交流等内容。折叠迭部大力士国际公开赛
在迭部县举办。活动主要包括开幕式文艺汇演、体育赛事、经贸洽谈和纪念俄界会议80周年历史地位学术研讨等内容。折叠甘***香浪节
在全州各县市、各景区举办。活动主要包括启动仪式文艺演出、合作市第六届民族运动会、传统民族民俗文艺汇演、“香巴拉之夜”篝火晚会等内容。折叠卓尼国际自驾狂欢节
在卓尼县大峪沟举办。活动主要包括激情自驾、节庆狂欢、山水风景和文化体验、绿色公益活动、特色集市等内容。折叠甘南藏地传奇自行车赛
在合作市举办。活动主要包括自行车赛事、环尕海湖生态环保志愿骑行、“绿色出行——自行车的历史与未来”青少年自行车运动普及推广、主题文艺演出等内容。折叠碌曲锅庄舞大赛
在碌曲县举办。活动主要包括开幕式文艺汇演,四川、青海等周边县市、全州七县一市、省内外锅庄舞团体及群众代表比赛,自行搭建藏式帐篷等内容。折叠格萨尔赛马大会
在玛曲县举行。活动主要包括赛马大会开幕式文艺汇演、赛马和民族体育项目比赛、藏獒博览会、草原弹唱会等内容。[5]折叠文史
传记文学从整个藏族文学史上来看,一个现象就是传记文学尤为繁多。拉卜楞寺是古代***地区藏族文化之大成,不仅是文学艺术的宝库,也是一个历史资料、文物的博物馆。这座保存着卷帙浩繁的藏文经典、历史档案和名著经版宝库。据《拉卜楞寺总书目》统计,存经籍六万五千余部,其中传记类就有380种之多。史志典籍文史不分,是藏族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特点。藏族史志典籍,既记述了古代藏族的历史,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又有很高的文学性。其中有些史志,本身就是很好的散文作品,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对藏族文学语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整体看,流传于世的这些史志记录了***藏区各大寺院的高僧、各地历史、民族风情、风物传说、历史变革、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不但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折叠风俗
甘南藏族的风俗习惯是甘南藏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甘南藏族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和心理感情,是藏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藏族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服饰甘南藏族由于长期生活在气候寒冷的高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喜欢穿用羊皮缝制的藏袍,藏袍宽大肥长、耐磨保暖,白天束带为衣,夜晚解带当被。藏袍一般样式是领宽,腰肥、袖管长出手面1尺多,下襟长出脚面2—3寸,开右襟。饮食***藏族人家每日34餐,有奶茶、油条、糌粑,还有酸奶、肉饺、肉包、面条和手抓羊肉等,调剂花样甚多,以肉食为主。民居甘南藏族的住室有两种。牧民住的是帐房,农民住的是土木结构的平房。帐房是牦牛毛加工而成的,均为黑色,结实耐用。帐篷中间是长形土灶,左右两侧住宿,上席供奉佛像及经典,并陈设用铜、银制成的净水碗和酥油灯。一般帐篷呈四方形,用8根立柱支撑着,有10数根牛毛绳的一端与篷顶拴结,牵另一端至帐外,拴在约一丈远的木橛上,使得帐篷平展、稳固。帐篷面积一般为20平方米,顶高1.7至1.8米。顶部正中留一道宽一尺、长丈余可以开合的空隙,打开可以通风、排烟、散热,合盖则能防风雨、保温暖。行路和运输甘南藏族主要以牛马为交通工具。马是藏民的翅膀,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在藏区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婚姻家庭一般甘南藏族的未婚男女,恋爱婚姻比较自由,但是正式结婚要聘娶,要双方父母同意。通婚范围,父系亲族严禁通婚;母系亲族经过几代以后方可通婚。藏族婚姻恋爱,虽然也讲究门当户对,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一般说来,较为自由。抢婚是又一种婚姻形式。男女青年相爱,但女方父母不同意,男方便约好伙伴3—5人,夜间在女方的家门或帐篷柱上悄悄挂上一条哈达,瞒着女方家长把姑娘领走,第二天清晨托媒人到女方家求婚,待女方父母应允后,再举行结婚仪式,这就叫抢婚。招女婿也是甘南藏区常见的一种婚姻形式。有一些家庭,在女儿相中对象后,便托媒说亲,经对方父母同意,招为女婿。赘婿,不论在家庭和社会上,都受到尊重。丧葬甘南藏族认为人体是由土、水、火、气4种物质形成的,死后尸体仍要化为4种物质,所以甘南藏族的葬式分为土葬、水葬、火葬、风葬四种,最普遍的是风葬(也叫天葬)。往来礼俗甘南地区的藏族,重礼节、讲友谊、热情好客。见面时伸出双手,掌心向上,笑脸相迎。尊卑之间礼节极为严格,不能稍事疏忽。遇婚丧和主要节日互送礼物。春节前杀牛宰羊,按户分成份子,相互赠送,对贵客则用带羊尾的脊骨肉做成手抓款待,表示格外尊敬。在家中同席饮酒、喝茶、吃饭,自觉地按年龄排序,长者上坐,如年长者迟到,则全体起立相迎。禁忌甘***风光
甘***风光
甘南藏族过去长期受到宗教的束缚,在生活上的禁忌特别多。有的禁忌属于卫生范围,如禁忌用自己的茶缸、饭碗在水缸内舀水;忌讳对着人面咳嗽等。有的属于礼貌等道德范畴,如禁忌背对着人,禁忌反手用勺添茶倒水等等。有的禁忌反映出宗教的影响,认为与生死祸福息息相关,如不用刀宰杀牲畜,忌吃马、驴、骡等圆蹄牲畜的肉,禁食狗、猫、老鹰、麻雀、乌鸦等有爪子动物肉,也不得借用他人的工具、炊具宰杀和煮食这些肉类。节日甘南藏族的主要节日有春节、六月会,四月佛月节,五月端午节和十月***等。其中最热闹的是春节和六月会。生产习惯甘南农区的藏族背土、送粪、春耕、夏耘、秋获等,多由妇女操作。解放前生产技术落后,生产工具较为原始。对水、旱、虫、雹等灾害无能为力,一般求之于宗教,-进行念经,煨桑活动。山地轮歇、作物倒茬等则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畜的适合当地情况的生产经验。在农业生产中一般都有自然形成的劳动组织形式,如“送粪组”、“耕种组”、“修渠组”、“收割组”等。折叠玛曲县寺院
采日玛寺,全称为"采日玛赛德林,称帐篷寺活动点",是由原来的帐篷寺改为定居寺院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跟玛曲县采日玛乡向东约17公里。该寺是第二世喇嘛洛桑盖西丹贝尼玛的于参让部洛解体时,在当地佛教敬敌德奉献的处参让哇玛垢地方的两顶帐篷的基础上建立真情煌帐篷寺。1958年由于平判,反封建斗争的影响,活动点游脚僧人各归各队参加劳动,帐篷寺自动解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散落在各年由玛曲县人民政府仳准开放。西合强寺院全称西合强寺格丹夏珠曲阔林,由第四世色拉仓于1906年创建军,当时有40多名僧侣,是一所帐篷寺。现在的西合强寺位于木西合乡赞格奥梅唐的右侧山包,归属格鲁派,寺院奉行近续传承仪轨。于1983年开始修建。外香寺坐落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向北3公里处,外香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之一.也是最初按照六世班禅大师的嘱托由二世嘉木样大师久美昂布创建军于公元1780年,此间大师授胜乐金刚灌顶,并创建了密宗学院,此后三世喜木样创立了哲学院,任命嘉堪钦为该寺寺主。公元1909年四世嘉木样成立了时轮的修法仪轨。1936年五世嘉木样大师又成立了密集金刚之修法。所以该寺显密修学风气逐渐形成。萨日玛寺全称为萨日玛扎西华丹林,原称萨日玛日朝培林,位于阿万仓乡玛宁扎西曲隆之地,始建于1873年,该寺系拉卜楞寺院108座属寺之一,寺主为开仓传承统. 寺院占地面积为53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76平方米。,娘玛寺院于藏历第十四月出生水跎年(公元1834年)由康区多智钦寺奥达喇嘛创建,1937年正式搬迁至扎西贡赛滩,当时有僧人80多位,已修建经堂1座囊钦3座,僧舍70封佘院。在1957年之前寺内有多平。拉嘎旺,让召,样日三位喇嘛活佛。1958年平叛。反封建斗争中,寺院被关闭,"文革"期内全部僧舍,囊钦都被拆除,只保留了大经堂。1981年7月,玛曲县政府批准恢复开放,载止2008年4月全寺有僧侣228名。寺院现已恢复到:有大小经堂内有莲花生大师金像1座,释迦牟尼,无量寿佛,大悲观音菩萨等佛像,师君三尊等佛以壁画,唐卡60多幅,大藏经2套,《丹珠尔》1套,金汁书写的《解脱经》,银汁写的《般若八千颂》及《贤动经》,《大宝伏藏》等千佘卷,黄铜铸宝塔8对等。该寺重新批准开放后,由法师负寺院全部务。多智钦.更桑久美丹贝尼玛成来为第一任法师.让召为第二任法师,华桑为第三任法师,奥坚龙珠为第四任法师;西热加措遵照第四世多智钦仓.久美图旦成来任为第七任法师(1990年去逝),桑青为第七任法师(1994年6月逝世),此后由珠阿旺罗周为第八任法师。乃日玛寺,藏语全称为"桑俄塔尔哇朗",意为"密乘脱洲",位于玛曲县采日玛乡境内黄河南流段岸向西约14公里,该寺于藏历十六统迥金马年(公元1930年)由甘赤哇罗桑华旦创建。属拉卜楞寺的属寺。1981年由玛曲县人民政府批准开放。僧侣60多院,目前正修大经堂。寺内供奉有甘丹哇索活佛所赐《甘珠尔》大藏经及霍尔藏仓活佛,***台华旦加措所赐吉祥天女唐卡。寺院的主要法会有:每年举行密集,十三尊大妻德,普明等自入法会七次;夏季举行坐夏法事。木拉寺由西铁活佛嘉贡仁青加华道吉于1692年创建,当时有45名僧侣,是一所帐篷寺。是一座宁玛派修行禅院,归属西康宁玛派噶陀寺,寺院奉行近续传承仪轨。现位于木西合乡木拉村噶曲河与交宗杂玛山之间黄河之滨鲁卫隆哇之地。齐哈玛扎西曲朗寺位于齐哈玛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96公里,始建于1918年,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欧拉乡年图寺位于克勤村岗尔隆沟口,距乡政府2公里,始建于1781年(当时为帐篷寺),全称为年图寺格丹达木贡吉林,第二世嘉木样贡去乎久美昂吾授意并由第一世年图交巴仓创建。参智合寺,全称参智合噶丹扎西曲沛林寺,位于曼日玛乡毛然大山南边,创建于藏历第十四胜土免年(公元1819年),由第三世参智合堪布.贡曲陈来华桑布创立。系藏传佛教格鲁派。此后该寺年扩建,至公元1957年诋成为玛曲县最大的一座寺院。1996年4月1日由玛曲县人民政府批准并登记。折叠碌曲县寺院
郎木寺院位于***镇郎木村,藏语全称"郎木寺噶丹雪珠皖嘎昭吾林",意为"郎木寺具喜论修白连花解脱洲",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寺主是郎木赛赤活佛。该寺由第五十三任噶丹赛赤坚赞桑盖大师于1748年创建,历经五世赛赤活佛的护持和扩建,成为甘青川交界地区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的名寺。1958年前,该寺设闻思、续部、时轮、印经、医学等五个学院,建有大经堂、金瓦殿等殿堂囊欠近二十座,静修院两处,信教群众分布在碌曲郎木寺、阿拉及卓尼、迭部和四川江岔热瓦等地。该寺在1958年和"文革"中先后被拆毁,1981年5月批准开放复建。西仓寺院位于碌曲县西仓乡新寺村,藏语全称"西仓噶丹曲科林",意为"西仓具喜法轮洲",由第二德哇仓活佛加洋士旦尼玛于1839年创建,寺主是德哇仓活佛,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清道光皇帝御赐"智度寺"、"松额寺"铜质和木质匾额。1958年前设有闻思学院,建有大经堂等殿堂10座,大小活佛囊欠19院,僧舍197院,常住活佛5位,僧侣497人。1933年曾遭鲁大昌兵匪洗劫,烧毁了除大经堂和3座囊欠以外的所有建筑,后逐步复建。该寺1958年"民改"中得到保留,"文革"中被毁,1981年6月批准开放复建。拉仁关寺院位于碌曲县拉仁关乡唐科村,藏语全称"拉仁关旧寺噶丹琼培林",意为"拉仁关旧寺具喜法兴洲",该寺创建于1712年,由第一世嘉木样大师的亲传弟子云旦然降巴创建,是拉卜愣寺院的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1958年前设有续部学院,建有大经堂1座,佛殿、护法殿2座,大佛塔1座,活佛囊欠4院,活佛寝宫3院,僧舍42院,住寺僧侣近百人。该寺院在1958年及"文革"中先后被毁,1981年批准开放复建。毛日寺院位于碌曲县双岔乡毛日村,藏语全称"毛日寺噶丹桑培林",意为"毛日寺具喜依仁洲"。该寺创建于1780年,由二世萨察仓.吉美南木卡活佛创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寺主是萨察仓活佛。清朝嘉靖皇帝御赐"依仁寺"匾额。新中国成立前该寺的佛事由四川格尔底寺院管理,委派赤巴(法台)。该寺1933年遭国民党军阀鲁大昌兵匪洗劫,烧毁了2座囊欠及许多文物。1958年前设有上续部学院、红教扎仓,建有大经堂1座,佛殿4座,囊欠3座,僧舍29院,僧侣96人,红教教职人员40余人。"文革"中寺院被拆毁,1981年9月批准开放复建。旺藏寺院位于碌曲县双岔乡落措村,藏语全称"旺藏桑钦曲培林",意为"旺藏寺大密法盛洲"。该寺创建于1844年,由依拉文布创建,后将寺院献给郎木赛赤,成为郎木寺院属寺,寺主是郎木赛赤活佛和依拉久美活佛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1958年前设有上续部学院,建有大经堂1座,佛殿2座,活佛囊欠2院,大小佛塔10座,僧舍70余院,僧侣130余人。寺院在"文革"中被毁,1981年6月批准开放复建。松多寺院位于碌曲县双岔乡多松多村民小组,藏语全称"娘仓多松多寺噶丹雪珠彭措热吉林",意为"娘仓多松多寺具喜论修圆满兴盛洲"。该寺创建于1305年前后,由娘官人罗哲及达温波官人二人创建,寺主是娘仓活佛,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1958年前设有下续部学院,建有大经堂1座,活佛囊欠1院,僧舍23院,住寺僧侣60余人。寺院在1958年及"文革"中被毁,1981年9月批准开放复建。吉扎寺院位于碌曲县阿拉乡吉扎村,藏语全称"吉扎寺彭措盖派林",意为"吉扎寺圆满善盛州"。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该寺由卓尼昂毛罗藏毛兰木于1738年创建后献给郎木赛赤活佛,成为郎木寺院的属寺,寺主是郎木赛赤活佛。1958年前设有下续部学院,建有大经堂1座,佛殿2座,佛塔1座,囊欠5院,僧舍43院,由郎木寺院委派的常住赤哇1人,僧侣80余人。寺院在"文革"中被毁,1981年9月批准开放复建。丁果寺院位于碌曲县阿拉乡田多村,藏语全称"丁古噶德钦塔哇林",意为"丁古寺大乐起安洲",属藏传佛教格鲁派。该寺始建于1734年,由卓尼吊主罗藏毛兰木将原有的四处小寺及静修院合并建成,后将寺院献给郎木寺赛赤,成为郎木寺院的属寺,寺主是郎木赛赤活佛。1958年前设下续部学院,建有经堂两座,佛殿3座,活佛囊欠3院,佛塔1座,嘛呢经轮房四处,茶房公房各1院,僧舍92院,僧侣190多人。寺院"文革"中被毁,1981年批准开放复建。
旅游攻略
内容来源于蚂蜂窝
景点概况
甘南速览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与青海、四川毗邻,属于***藏区,首府为合作市。作为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甘***不仅有着广阔美丽的高原风光,还拥有着浓郁的藏传佛教文化风情,可以说景色和人文两者兼具。在圣境天堂般的甘南,草原上弥散着沁入心脾的酥油香,拉卜楞寺的辩经声随着炊烟一同升起,郎木寺如世外桃源般遗世独立,白龙江源头传来久远的召唤。转经廊外默念着六字真言、充满信仰的人们和匍匐在路上、磕着长头的老者都给我们带来心灵的震撼。合作:为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有多班车直达兰州、夏河拉卜楞寺、碌曲郎木寺。夏河:在甘南旅游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著名的拉卜楞寺所在地,绝大多数去甘南的游客都会选择在夏河中转。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甘***夏河县旅游的代表,列居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是***藏区的宗教中心,世界上最大的藏学府。郎木寺:郎木寺是个小镇的名字,有着“东方小瑞士”之称,小镇被白龙江(一条小溪)分为甘川两部,北岸属甘肃碌曲,南岸属四川若尔盖。最佳旅行时间
6-8月是来甘南旅行的最佳时节,此时的甘南平均气温为10-20℃,是全年中最暖和的时候,绿草如茵,野花遍布,草场茂盛,色彩斑斓,最能欣赏到高原美景。此外,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七的祈愿法会期间,有多种藏族特色的节庆轮番登场,对藏族文化及民俗感兴趣的朋友来说,是不能错过的好时候。穿衣指南
甘南地处高原,昼夜温差大,即使在最暖和的7、8月间,早晚也需要穿抓绒衣、薄毛衣或外套,中午时可穿长短袖T恤。高原紫外线强烈,太阳镜、帽子、防晒霜、雨伞必不可少。正月晒佛节期间的平均温度在-10℃左右,需穿羽绒服、棉毛衣裤等御寒性强的衣物。消费水平
在甘南旅游最大的花销是车费,大多数人选择包车从兰州、夏河、郎木寺等地出发,以线路游玩为主,基本上2-3天的包车费用在1000元以上,但可以多人平分。旺季时住宿标间在100-200元之间,青年旅社或者多人间的价格则在30-50元之间。另外,甘***因地理位置不利,交通不便,所以蔬菜的价格会偏贵一些。价格参考:牛羊肉40元/斤,面食10-20元/份,荤菜30-50元/份,素菜10-20元/份,藏包约15元/10个,酸奶10-15元/份。
藏传佛教最流行的舍利塔。
当时由于天气的原因,图片的拍摄有些背光,不过名族风的土门关牌坊还是看得非常清楚的。
这幅图是我在拉卜楞大广场的公示牌上照的,这里展示了整个夏河县的旅游资源。
现在看到的拉卜楞寺其实是一个新时代的大景区概念。这块石碑就是大景区雏形时期立的。由于路人实在太多了,这能随手拍个留念了。
正在建设中的喇嘛庙
院子角落处的焚香炉,这个东西在藏传佛教的文化中仍旧是必需品之一。
这里的气候变化非常快,眼看着晴空万里的地方突然就会下起一整大雨。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
历史起源
古格王朝唐卡
唐卡的起源学术界观点不一,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1、唐卡是随佛教由印度传来的绘画形式。由意大利学者杜齐提出。他认为唐卡源于印度古老宗教布画“钵陀”,随佛教传入西藏。钵陀与汉地绘画不同主要在于画布,汉地绘画多为纸和绢,钵陀则以棉布为底,这与唐卡画布一致。此外,唐卡绘画中曼荼罗画为正方形画布、佛像画画布长宽比例为4:3,这都与钵陀相同 。
2、由中国学者谢继胜提出,唐卡受中原绘画的影响产生。他在《唐卡的起源》一文中指出:“唐卡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并非来自印度,实际上他的发展演变过程从汉唐至宋元的中原汉地卷轴画的形成演变过程相一致,发源于蕃汉交往密切的敦煌,沿着佛教绘画的轨迹,由吐蕃旗幡画演变而成” 。
3、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所著的《释迦牟尼水晶宝镜》书中所载: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一幅吉祥天母女神像,在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看到了这幅女神像,将此作为装藏,放在神像里了。此为西藏学术界对于唐卡起源之说。
4、唐卡是由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布画继承发展而来。苯教僧侣实用便携布画以便传教布道,后被佛教所用。
绘画题材编辑
藏医唐卡
藏医唐卡
唐卡被人称为“藏文化百科全书”,其题材内容以宗教为主,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间传说、世俗生活、建筑、医学、天文、历算等领域。
一般可分为,宗教类和非宗教类。
宗教类包括:曼荼罗画、本生、集树会、祖师像、生活传记、诸佛菩萨、本尊护法、空行、罗汉、生死轮回图、西方极乐世界等。
非宗教类包括:历史、传说故事、天文历算、藏医药学等 [4] 。
其中最常见的是宗教画——佛像,这种唐卡一般中心位置描绘主要人物,从画面上角开始,围绕主体,按顺时针方向与中心人物有关的人物、活动场所或故事布满一周。每幅唐卡画一般描绘了一个较完整的故事,画面的景物随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变化,不受历史、时间、空间的限制。画面人物也不受远近透视关系的影响,构图均衡、丰满、多变 [5] 。
艺术流派编辑
唐卡最早是受尼泊尔风格的影响 在公元7世纪左右,随着佛教的大量传入,西藏境内大兴建寺修庙之风, 当时寺庙内的壁画、塑像等都由尼泊尔和中国的画家、雕塑家所塑绘, 自此之后到15世纪之前的由尼泊尔和藏族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后人一并称之为尼泊尔画派 [6] 。之后有在宗喀巴时期的齐岗画派;15世纪兴起的勉唐画派和钦则画派;16世纪兴起的噶玛嘎孜画派等。
尼泊尔画派
尼泊尔画派:八思巴罗追坚赞画像
尼泊尔画派:八思巴罗追坚赞画像 [7]
尼泊尔画派主要流行于11世纪至13世纪,松赞干布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随同公主进藏的有尼泊尔艺术家,他们把尼泊尔的艺术风格融入于西藏本地艺术之中,形成了唐卡中的尼泊尔流派。这个流派的绘向以暖色调为主,画面中央的主尊占有很突出的地位,护法诸尊被安排在四周整齐的小方格内,造像较为简单,身段僵硬,着衣少而单薄,饰物沉重感强 [6] 。
齐岗画派
齐岗画派:金刚亥母像唐卡
齐岗画派:金刚亥母像唐卡
齐岗画派由雅堆齐乌岗巴创立,这一田派主要流行于13世纪的卫藏地区,它一方面继承了吐蕃时期和分治时期的绘画神韵,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尼泊尔画风的某些特色,主要在于构图上既继承了尼泊尔画派的构图,又稍有变化。中央的主尊所占有的位置相对减少,在色彩上仍然以暖色为主凋。在背景上,此画派喜欢用卷草纹作为装饰,更为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人物的手指、脚趾等细微之处,也使人物的姿势、服饰等更为流畅、飘逸 [6] 。
勉唐画派
勉唐画派:千手观音
勉唐画派:千手观音 [8]
勉唐画派(另译门赤画派、勉塘画派)艺术产生并形成于赞普时代,兴盛于帕竹时代中期至甘丹颇章时代。画派出创始人为勉拉顿珠嘉措,其传世之作《造像量度如意宝》 [9] ,详细论述了绘画和雕塑的造像量度,指出了某些书籍在造像量度上出现的错误及由此带来的恶果,阐述了藏画的实践方法。并博采诸长,该画派造像法度精严,与传统的块面表现相比,尤其注重线条的运用,线条工整流畅,色调活泼鲜亮,变化丰富。旧勉唐画派的画风承袭了印度一尼泊尔绘画样式,但在背景处理上加进了带有地方特色的风景和花卉纹饰,线条匀称精到,浅淡施色加金线勾勒。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勉唐画派进入鼎盛时期,优秀画师层出不穷。遗存在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的壁画、唐卡多为勉唐画派画师所绘。西藏绘画发展到新勉唐画派时走向了成熟和繁荣。西藏历代画师经过若干世纪的实践,将早期流行的印度一尼泊尔样式与元以后汉地明清艺术因素的影响融会贯通,逐步形成了藏民族独特的宗教绘画样式。1949年至1966年为一转折期,1966年后开始冷落、沉寂。尽管20世纪80年代后地方政府做了不少抢救工作,但其绘画技艺依然处于难以为继的状态 [9] 。
钦则画派
钦则画派:大威德金刚
钦则画派:大威德金刚 [8]
钦则画派形成于15世纪中叶以后,主要流行于后藏和山南地区,创始人是贡嘎岗堆钦则钦莫(另译:贡嘎岗堆钦泽切姆)。钦则钦莫自幼酷爱美术,在传统藏传尼泊尔派绘画的基础上吸收中原汉地、印度等地的绘画技法,创立了画派。钦则画派在构图上保持了印度-尼泊尔绘画传统中主尊像较大的特点,重点突出,周围众小像排列井然有序。但在风景表现中已开始融和汉地绘画的表现程式,逐步形成藏民族绘画语言体系 [9] 。
据传山南多吉丹寺的壁画即出自钦则钦莫之手。对于勉钦两派,画界历来有“一文一武”之说,勉派尚“文”,钦派尚“武”。比较而言,钦派更擅长绘制怒相神,其面相威严孔武,人物造型丰满圆润,形象稳健而又多跃然舞姿,动中有静、刚柔相济,颇具阳刚之美;色彩表现沉着饱满,善于使用对比色,强烈而跳跃,配色细腻讲究,装饰味很强。钦则派还善于绘制坛城,样式独特,刻画精致绝伦,纹样繁密华丽。
噶玛嘎孜画派
噶玛嘎孜画派:米拉日巴尊者
噶玛嘎孜画派:米拉日巴尊者 [8]
噶玛嘎孜画派又译“嘎玛嘎赤画派”,亦简称“噶孜派”或“嘎赤派”,脱胎于“门孜”画派。流行于藏区东部,以四川省甘孜、德格和西藏昌都为中心,相传在16世纪由南喀扎西活佛创建,以噶玛巴大法会而得名。
噶玛嘎孜画派的风格来源较为复杂,其创派人物南喀扎西活佛以南亚梵式铜佛像为范,深受勉唐派绘画嘎丹夏觉巴页觉彭德的影响。经与南喀扎西同时期的八世噶玛巴活佛米久多吉总结先师及自己的经验,撰成《线准太阳明镜》,从而奠定了噶孜画派的理论基础。其后,十世噶玛巴曲英多吉从一套罗汉丝绢唐卡中发现了汉族界画和青绿山水技法的妙处,开始以工笔重彩绘制唐卡,作品具有浓重的汉族风格,有别于卫藏地区的勉唐、钦则两大画派。在南喀扎西之后,又有两名画师继承了噶孜派画风,一是却吉扎西,以青绿设色著称;一是噶旭噶玛扎西,以独创出新著称。他们与南喀扎西一道,被誉为“噶孜三扎西”。
继“噶孜三扎西”之后,康巴炉霍郎卡杰的微型唐卡堪称一绝,而德格普布泽仁留存在德格印经院的画版几乎成为噶玛嘎孜画派的范本。噶孜画派承传谱系十分明晰,历代名家辈出。派系传承中因地域、师承诸种关系而派生分支,导致风格变化,形成“旧噶孜派”和“新噶孜派” [9] 。
新勉画派
新勉画派:大宗喀巴
新勉画派:大宗喀巴 [10]
新勉画派即新勉唐画派,指五世达赖时期(明泰昌元年至清康熙四年)的藏画师藏巴曲英嘉措在继承勉唐画派精华、综合噶玛嘎孜画派和钦则画派的部分特点、吸收汉地绘画的某些因素的基础上,开一代新风 [11] ,成为西藏民族绘画的最典型特点就是“标准样式”,即指典范,是近现代西藏佛教绘画的“经典”和“范例”。格鲁教派为进一步巩固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在西藏广建寺院,为完成短时间内广建寺院的任务,新勉派把《度量经》作为制作壁画、唐卡的严格标准,逐步形成了佛教绘画的标准样式 [12] 。
其风格特点具体表现为:
  1、源自勉唐派传承的部分有:造象度量严格,色彩明快,底层色厚涂,粗壮饱满的四肢和脸形,“兰叶描”勾勒衣饰线条,汉族化的民间图案,装饰性的山、石、树、云。
  2、融合噶玛嘎孜画派特点的部分是:汉族化的青绿山水、渲染技法中层次丰富细腻、善用灰色表现皮肤。
  3、吸收钦则特点的部分为:人物毛发有虚实变化,形象边线的节奏十分丰富 [13] 。
主要分类编辑
哲蚌寺巨幅唐卡(40m*37m):释迦牟尼佛像
哲蚌寺巨幅唐卡(40m*37m):释迦牟尼佛像
1、按内容:佛像唐卡、传记唐卡、历史唐卡、神话传说唐卡、教理唐卡、天文唐卡、历算唐卡、藏医药唐卡等。
2、按大小:巨幅唐卡、普通唐卡、小幅唐卡 [1] 。
3、按材质:
  (1)刺绣唐卡。用各色丝线绣成,这种唐卡坚韧耐用,不易毁坏。
  (2)缂丝唐卡。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用各色纬线在图案需要编织处,用经线交织而成,雕石镂木等具有立体效果。
  (3)织锦唐卡。质地多为缎,纬线由各色丝线组成,顺而间错提花织造,形成所需图案、形象、景物。
  (4)堆绣,也称贴花唐卡。先将各色彩缎剪成图形(人物、鸟兽、树木、楼阁、花草等),粘贴在唐卡底料上。
  (5)绘画唐卡。多是先绘画于纸、布、牛皮、羊皮等上,而后做成唐卡。它的基本绘画形式与壁画无二。后期的绘画唐卡有所发展,有的刻成印板印刷,则可成为“印刷唐卡”了。
  (6)珍珠唐卡。珍珠唐卡是唐卡画中的特殊品种,数量极少。西藏山南昌珠寺的度母珍珠唐卡,由上万颗珍珠宝、艺术石串成,造型舒展雅致,十分昂贵 [3] 。
而手绘唐卡又分为:彩唐(白底,用各种色彩绘制)、金唐(金色背景)、银唐(银色背景)、红唐(红色背景)、黑唐(黑色背景) [14] 。
色彩来源编辑
唐卡画师是把唐卡绘画需要的所有颜料分为九类:土、石、水、火、木、草、花、骨和宝石。
  属于土的颜料有:白土、南碱、金刚土、红土。
  属石类的颜料有:银矿石、黄铜矿石、云母、青金石、铜绿石、朱砂、玳瑁石、赭石等。
  
六道轮回图
六道轮回图
属于水类的颜料有:黄丹、桑珠热、蓝靛、铁青靛等。
  属于火类的颜料有:墨、砒石、雄黄等。
  属于木类的颜料有:红树、金树、桦树、硬树、紫梗等。
  属于草类的颜料有:力士草、鸡爪黄连、狼毒草、苋菜等。
  属于花类的颜料有:野菊花、桦树花、报春花等。
  属于骨类的颜料有:蛤、海螺、龙骨等。
  属于宝石类的颜料有:黄金、白银、天珠、珊瑚、绿松石等 [15] 。
这些纯天然的颜料从色相上也可分类:
  白色类:白土、南碱、金刚土、海螺、云母等。
  黄色类:砒石、雄黄、力士草、鸡爪黄连、金树、野菊花、桦树皮等
  红色类:朱砂、苋菜、红土等。
  蓝色类:青金石、蓝靛类、硬树等。
  绿色类:铜锈、铜绿石、孔雀石等。
  黑色类:锅烟子、煤矿石等。
  紫色类:桑珠热、玳瑁石、赭石、紫树等。
所有颜料又从物质属性分为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
  矿物颜料常用的有:仁布白土(白)、朱砂(红)、青金石(石青)、孔雀石(石绿)、雄黄/雌黄(黄)、黄丹(橙)。
  植物颜料常用有花青色、胭脂色等,植物颜料的制作工艺相比于矿物颜料要简单。首先采集花木或树皮,清洗后浸泡或熬煮,得到不同颜色的汁水后,蒸发制成颜色丸即可 [16] 。
绘制流程编辑
1、选布:画布一般是浅色画布,不要太厚太硬,画布太厚太硬容易使颜料剥落和皱裂。最合适的画布是织工细密的纯白府绸或棉布,没有图案的白丝绸做画布也非常合适。有的唐卡尺幅很大,只能把几块画布用非常细密的针脚缝合在一起,缝好的两块布的接缝不能有碍于唐卡画面的完整。
2、
固定画布
固定画布 [17]
固定画布:沿画布的四边把它缝在一个细木画框上(画框的四条框都是用和普通铅笔粗细差不多的树枝制成),把细木画框上的画布绷紧,再用结实绳子把细木画框牢牢地绑在大画架“唐卓”上面,按“之”字形的绳路式样把细木画框的四个边同大画架的四个边绑在一起。
3、
勾草图
勾草图 [17]
上胶和打磨:首先在画布上涂上薄薄一层胶水作为“底色”,然后晾干。涂淡胶的目的是防止画布吸附,渗入颜料;防止颜料在画布上“变花”,使颜料涂上面布对不会失掉本色。此后,再薄涂一层有石灰的浆糊。等第二层涂料干后把画布铺到木板或桌面之类的平坦地方,用一块玻璃或贝壳、圆石等光滑的东西反复摩擦画布面,一直到画布的布纹看不见时为止。
4、矫正画布:正其经纬。
5、打线:画出主要的定位线。其中有边线、中心垂直线、两条对角线和其他任何需要标出的轮廓线。
6、勾草图:用炭笔画出佛像的素描草图“白画”之后,再用墨勾成墨线(墨线草图即线描草图称“黑画”)。
7、
上色
上色 [17]
上色:根据画面描绘的水泊、岩石、山丘、云雾等景物的不同,在不同的景物上涂上相应的颜色。一次只上一种色,先上浅色,后上深色。绘佛像时,先绘莲花座,再画布饰,最后画佛身。画背景时,先浅色后深色。
8、勾线:把上面所说的部分画完后,用金色画衣服上的图案(这些金色图案称“金画”)。一些画面装饰和画面其他地方也用各色线条来勾边 [18] 。
开脸
开脸 [17]
9、开脸:开眉眼包括画眼睛、嘴唇、鼻孔、手足指甲等,是唐卡绘制过程中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幅唐卡的成败,往往取决于眉眼开得是否成功。所以部分老艺人将开眉眼的功夫当作绝技,单脉相传,不轻易示人。按传统习俗,开眼要选良辰吉日。开好眉眼,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预示着一幅唐卡的最终竣工 [19] 。
装裱情况编辑
装裱部位图
装裱部位图 [20]
唐卡镶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序,乾隆常让工匠按西藏样式镶边,尽管如此,清宫中与西藏镶边还是略有不同,乾隆二十五年(1760),宫中唐卡装裱过程基本固定下来:
首先在唐卡的画心四周先镶牙子(6 vja-dmar-ser,意为:红黄色彩虹,指唐卡的牙子以红黄两色为主,其实其色彩搭配相当自由,并不受此局限,甚至有不用牙子的情况)。牙子有红黄妆缎牙子、月白片金五色牙子、红片金牙子、红黄绿洋锦牙子、红黄片金牙子、镶红片金牙子、万寿灯笼锦牙子等多层多色彩的,所以藏文称为彩虹。有时也用单层锦缎牙子,称为大牙子,这是一种简化形式。牙子外面是镶边。在牙子与镶边接合处以白小线缝合,在镶边最外也有白线或红白小线缝边,这两道线几乎成为宫中唐卡装裱的标志。镶边分为天池(5 gnam)、地玉(2 sa)、左侧幅(4 gyon-pa)、右侧幅(3 g-yas-pa)四部分。镶边相当于汉地绘画的裱工,用料讲究,有红蓝洋锦边、素洋锦、杂色锦、西番莲片金缎边、镶龙石青片金边、织金缎等,越是重要的唐卡用料越是名贵。对于有祝寿含义的唐卡则用大红云龙片金缎边、石青寿字缎或大红寿字缎平裱,以烘托主题。如墨刻六世班禅源流的唐卡即用此料。在标准的西藏唐卡中,地边正中还缝一块绵缎。这块绵缎大小不一,或方或长,形状不一,藏文中称唐门(1 thang-sgo),是唐卡标志性的装饰物。宫中唐卡,除特意仿藏式之外,基本不采用这种装饰。宫中所藏西藏进贡的唐卡往往因为装裱粗糙而拆去旧边,再用宫中材料重新装裱,所以宫中的一些“番画”唐卡其装裱与宫中唐卡完全一致。
装裱好的唐卡:度母极乐
装裱好的唐卡:度母极乐
装裱完成之后就是装卷杆和楣杆。在藏文里,这两个杆名称都一样为thang shing,意为:唐木或唐杆。但是从实物看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卷杆(10)装在地玉下端,圆柱形,略长出唐卡两侧幅边,杆头安轴头(11 thang tog)。楣杆(9)装在天池的上端,为宽扁形或扁圆形木片,两端与天池两边齐平,或稍长出,藏式做法,以皮革包首,宫中鲜有采用。宫中唐卡卷杆和楣杆的用材有白檀香木、紫檀木、杉木等,前二者材料最为名贵。轴做工也十分讲究,有铜、银、紫檀木、铜镀金、银间镀金等质地。作为卷杆的装饰物,紫檀木轴头多是素面蘑菇状;银质、铜质轴头上多有錾花或敖其里(蒙文“金刚杵”之义)图案,或嵌珊瑚、松石、小珍珠和青金石等小珠为装饰。
唐卡面上还要罩一层佛帘(thang-vdzar,或译为:唐帘)作为唐卡的装饰。这一部分是缝在唐卡的楣杆下方,长及卷杆,以五色哈达或五色锦缎为之。西藏佛帘多由二片、三片互相叠压组成不同,而宫中所装软薄佛帘,多以一块整织物做成,少有分成数片的情况。佛帘既是一种装饰也是一种保护唐卡的重要部分。佛帘外面,缝有两条彩带,垂至卷杆处,其底端呈鸟喙形,故称为“乌嘴”(bya-kha)。类似于汉地绘画装裱中的“惊燕”。
楣杆上端钉有两个挂钩,每个挂钩各带一铁圈,由生铁打造而成。清宫中多用铁鋄金赶珠圈或铁鋄银赶珠圈,圈上各系一根花绦子。另外,圈上也有系高丽纸签的情况,其内容较唐卡后面的白绫签稍略。当唐卡悬挂供奉时,两根绦子互相系扣,作挂绳之用。唐卡收卷好以后,两花绦子用于系紧唐卡使用,其长度以绕卷起唐卡两圈为限。绦子多以五色交杂粗麻线编成,系紧后不易松开,且经磨耐用,加之色彩多样,与唐卡的色彩相配,成为宫中唐卡的特色之一。此外,以红色绸带作绦子的情况也较常见。以粗线作挂绳的情况则多见于西藏所贡入的唐卡上 [20] 。
开光供奉编辑
藏族唐卡作品集
藏族唐卡作品集(24张)
以佛教内容为题材的唐卡作为供奉物,必须装藏、开光,在唐卡的背面,佛像之首、颈、心口处用红笔写上梵文唵、阿、哞三字,并请喇嘛念经加持,予以开光。许多唐卡的背面有红笔书写的装藏文字,说明这些唐卡在完成以来,已经被寺院或私人清活佛等装藏并开光供奉过。还有一些唐卡虽然没有写上述文字,但是有一个完整的手印或者签章,这些也是开光的形式。藏传佛教信徒相信通过装藏、开光的唐卡佛像与真佛无二,将其供奉和修持,同样能得到佛的加持 [19] 。
价值意义编辑
历史价值
有的唐卡以史实为依据,着重表现历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和活动。如表现松赞干布生平业绩的历史题材。其中以讴歌藏汉民族友谊的作品,如文成公主进藏故事,都会绘在寺庙醒目的位置。画面通过使唐求婚、五难婚使、公主进藏等情景,描绘了贞观15年唐蕃联姻的历史事件。大昭寺、布达拉宫中的欢庆图,再现了文成公主驾抵逻娑时,吐蕃人民以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的欢迎场面。布达拉宫红司西平措大殿中,一幅五世朝见顺治图,记述的是公元1652年五世赴京、觐见、游乐等各项活动和欢迎盛况 [21] 。
宗教价值
马蹄寺北寺供奉:释迦摩尼唐卡
马蹄寺北寺供奉:释迦摩尼唐卡
唐卡的起源和发展兴衰与藏传佛教息息相关,这门绘画艺术的兴起和发展暗合了印度佛教传入西藏,当时藏区,游牧生活还是许多地区的主要生产方式,仅靠固定的寺庙,无法满足众多迁徙不定的信徒宗教生活需要的。于是唐卡这种主要以卷轴画形式出现的艺术,满足了信徒的宗教生活需要,成为他们可以随身携带的崇拜物。唐卡这门绘画艺术因此应运而生蓬勃发展起来。有人又针对唐卡便于携带的特点,把它称之为“可以流动的壁画”。最终形成“藏族寺院是佛画艺术的殿堂”这种局面。唐卡的繁荣有赖于藏传佛教的兴盛。
从唐卡的使用功能上讲,这种艺术形式,也主要是服务于宗教生活的。寺院是藏族宗教文化的中心,多数的唐卡,特别是一些名品佳作,主要聚积在寺院。其主要的功能是悬挂后供信徒顶礼膜拜,满足他们的宗教生活需要。民间留存的唐卡,也主要用于佛教教徒布置自己的经堂、佛龛。 [22] 。
经济价值
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
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
虽然唐卡的历史悠久,但唐卡真正进入收藏市场的时间并不长。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刚刚兴起时,唐卡的价格一般也就两三百元。但自从20世纪90年代起,藏传佛教艺术品进入收藏市场后,唐卡收藏市场就开始升温,很多唐卡的价格突破了千元。从2006年起,因为唐卡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收藏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升温态势,基本上每年价格翻倍。虽然在中国唐卡价格越来越高,但与国外相比不仅价格整体偏低,而且仍属于小众收藏 [23] 。
明清唐卡在2000年左右才开始出现在中国的拍卖市场,当时的拍卖成交价一般在1万元左右。2008年时,一件明正德“药师佛像图”唐卡就以1540万元创下唐卡拍卖纪录 [23] 。2014年11月26日,上海龙美术馆馆主刘益谦以3.1亿港元拍下被称之为“唐卡之王”的“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此物始流入西方,并于1977年首次出现于伦敦佳士得拍卖中,以7000英镑拍卖给一位印度收藏家,随后又经1994年100万美元易手。在2002香港佳士得的拍卖上,当时创下3087万港元新记录 [24] 。
衍生形式编辑
木雕唐卡:以嘎赤、勉萨唐卡作为风格基调,以东阳木雕作为技法基础,以明永乐、宣德时期宫廷藏传佛教艺术趣味作为追求标准,精选德格印经院刊刻版画为范本,参以故宫、布达拉宫等传世彩绘唐卡,严格遵循量度比例,转换质材,推陈出新,实现了平面唐卡的立体化表达。
拉卜愣寺被称为世界藏学府也是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原因的,值得我们后人深入研究思考。

[ 本帖最后由 刘宇伟 于 2019-3-14 20:53 编辑 ]
陪着艾7游天下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9-02-25 22:52    IP属地:未知

爱卡币+20
共获得爱卡币
2014年自驾过一次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9-02-25 22:55    IP属地:未知

爱卡币+20
共获得爱卡币
是么,这么快就找到知音了
[ 本帖最后由 刘宇伟 于 2019-2-25 22:56 编辑 ]
陪着艾7游天下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9-02-26 00:58    IP属地:未知

爱卡币+20
共获得爱卡币
感谢分享
以平常心对治好奇心,用心眼去辅佐肉眼。有也好,无也好,不计较自然快乐自在;得也好,失也好,不执着自然无忧。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9-02-26 01:02    IP属地:未知

爱卡币+20
共获得爱卡币
不错的资料,学习了。。。。
踏遍青山人未老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19-02-26 01:13    IP属地:未知

引用 刘宇伟 于 2019-02-25 22:55:01 发表的回复
是么,这么快就找到知音了
复习,跟游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19-02-27 08:34    IP属地:未知

介绍的详细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9-02-27 08:51    IP属地:未知

详细教程 值得推广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9-02-27 09:21    IP属地:未知

跟着看看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9-02-27 10:00    IP属地:未知

观赏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