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11-19 14:51 IP属地:未知
查看 84.2W | 回复 65
【丰年】野帝探访“画里乡村”-宏村
先来几张封面照片
根据携程介绍,宏村是徽派古村中的代表,有“中国画里乡村”的美誉。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年-1162年),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开始,逐步发展成了神奇的“牛形村”的样子。村口的古树是“牛角”,村中房屋鳞次栉比的明清徽派建筑是“牛身”,村西溪水上四座桥是“牛腿”,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流经家家户户的水圳(导引清泉的水沟)则是“牛肠”。
这次宏村游的起点是黄山,关于黄山的游记可以看我的另一篇帖子*****/bbs/detail/detailPost/0/15424591382127417176960/1.html

从黄山汤口南大门换乘点到宏村距离不远,就是30来公里,一路往西,沿途经过木坑竹海和塔川。从黄山往宏村赶得时候已经是下午4点左右的样子了。

差不多就是这种路了,谈不上多宽敞,反正也不难走,就是注意迎面错车就好了,画面有点虚是因为驾驶过程中用手机抓拍的一些照片,和稳定的单反相机还是有一定画质上的差距,还请见谅。

看到路边有白色的花,觉得很好看,就下来拍了几张照片,还和媳妇探讨了一番,最后才知道是茶花。

沿途有各种景点的介绍,不得不赞叹皖南乡村厚重而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顺便提一句,经过木坑竹海的时候没啥感觉,也没有停下车来拍照的冲动,只知道是卧虎藏龙竹林打斗地的拍摄地。补一张第二天中午返程时补得照片吧。

再往前走,不多远,就是塔川的一个观景台,因为当时是10月初,距离塔川最佳的观赏季节也就是11月的深秋还有一段时间,所以是无法拍摄出网上传播的塔川晒秋的美好镜像的。

感觉也就是一个竹林(注:之所以和当天下午的色彩不一样,是因为这是第二天中午返程的时候后补的一张,并非盗图)

快到塔川的时候,从驾驶室看到日落很漂亮,看了看导航,离宏村还有4公里的路程,果断下来拍照,因为机不可失,这种机会转瞬即逝的。

待到深秋,塔川的黑白色的徽派建筑和远处的绿树红叶(当然现在这个季节叶子还没红哈哈)会形成很明显的色彩反差

从塔川再往西走一小段,开车也就4、5分钟的样子,就到宏村了,因为开车拍的加上天黑采光不走,有点虚了,体谅。

到达宏村景区门口,车多了,有点堵,有导航员指挥停车,因为我们早就预定了酒店,所以没有经停在景区停车场,直接前往了酒店。

村中住宿极为方便,多是古建筑改造的家庭式客栈,价格在100-200元间。我预定的这一家256元,相比黄山和苏州住过的酒店,已经觉得相当便宜了。

旅社老板是当地人,约30来岁,为人非常热情,给我的车找了一个免费的停车场,热情的给我推荐吃饭的地方,介绍宏村景点特色。他和媳妇还有妈妈一块经营这家旅社,除了这一家,还有另外一家规模更大的旅社和一家酒馆,真的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啊。

旅社共3层,面积不大,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房间精致小巧,设施齐全,让人有种家的感觉,256块钱的房费也觉得很值。

安排好住宿后,就听从旅社老板的建议去了对面的全味土菜馆简单吃点饭。

因为舟车劳顿,没敢点大鱼大肉,就要了三个青菜,一个是笋衣炒肉。这里的饭菜很合北方人的口味,吃的很舒服,也不是太贵,三个菜加米饭不超过100块钱。

吃过了饭,也是听旅社老板说的,在网上订上票,到景区门口凭身份证登记后,在入住期间可以无限次出入古村,而且景区24小时开放。考虑到白天的宏村游人、旅游团很多,太吵,索性晚上先去转一转,趁着清净去熟悉一下路线图,看网上说的清晨看南湖薄雾,晚上看月沼月色,才能体味到原汁原味的宏村。

月沼夜色,晚上看别有情趣。

就看了看月沼,就回去睡觉了,爬黄山爬的太累了,剩下的第二天一早再去看。

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媳妇孩子从景区西门进入,因为住的旅社离景区西门就隔着一座大桥,不行5分钟就到了,所以也没有车辆和景区的合影,

“村口”,栽有红杨和银杏两颗古树。

穿过浩渺南湖这个门,就是著名的宏村南湖了。

南湖,是开凿于明万历丁未年(公元1607年)的弓形人工湖,水面开阔。注意看右手边那个穿湖而过的画桥,也就是电影《卧虎藏龙》里李慕白牵马走过的地方。

如诗如画,不愧是水墨乡村,是尘嚣俗世寻求的理想家园。

照片中挂红灯笼的地方就是南湖书院。

湖北岸有南湖书院,清朝时把原来湖边的六所私塾合并为一个书院,所以书院显得非常宽敞。宏村的持家人非常注重对于宏村子弟的教育,从承志堂等地方的对联可见一斑,一是注重教育,一是注重孝悌廉耻。

南湖书院是清嘉庆年间(1814年),宏村名绅汪以文、汪授甲出资在南湖北畔建造的,供孩子们上学启蒙。族人以首倡者汪以文之名,题曰“以文家塾”,又取以文会友之意,一语双关。“以文家塾”的匾额是清朝翰林院侍讲、大书法家梁同书93岁时所书,因书院坐落在南湖边,也叫“南湖书院”。1998年南湖书院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徽州木雕 是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一,与具有徽派风格的石雕、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木并称徽州三雕。

出了南湖书院,下一个景点去往著名的月沼以及旁边的汪氏宗祠。

来到宏村中心位置的精华景点——开凿于明永乐年间的月沼,周围的徽派建筑倒映其中,是最佳拍照点。遗憾的是,月沼边往往聚满游客,想要拍张没人的照片比较困难。

月沼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当时宏村76世祖汪思齐发现村中有一处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汪思齐三次聘请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及族内高辈能人,“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制订出扩大宏村基址及进行村落全面规划的牛形水系蓝图

月沼之所以呈现半月形,也是当时的持家人胡重(注意是个女性啊,在当时的男权家族里是不是别树一帜啊,在汪氏宗祠的乐舒堂会对这个人进行浓墨重彩的介绍)力排众议决定的,取“花开则落,月圆则亏”之意,水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旁,蓝天白云跌落水中。

月沼北岸正中有祠堂乐叙堂,宏村的居民多姓汪,所以又叫汪氏宗祠。村中其他的屋子都是清代的,唯有乐叙堂是明代的,比起清代建筑的繁复,明代建筑显得简约。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祠堂由门楼厅、前院、议事厅、享堂等组成。

无上的荣光啊,门楼正中写有“恩荣”二字,有家庭繁荣之意

“乐叙堂”,有秩叙敦伦、承履和乐之意。屏风两侧木雕刻划出宏村一年中最热闹的节庆民俗活动,

议事厅正前方供奉着汪氏家族的始祖、远祖、显祖。祠堂最为罕见的是正厅左手边上首竟然挂着一位女性的画像,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女性是严禁进入祠堂的。乐叙堂中供奉的女性祖先,是宏村水系设计施工的总筹划——胡重。她是宏村76世祖,汪氏宗族族长汪辛的妻子,丈夫任山西粮运主簿,长年在外为官,宗族中的事物全部委托贤能的妻子打理。

在古代,女子再有才能是不可搞风水,说村中无男丢人,胡重力邀她父亲生前好友休宁万安风水大师何可达来宏村勘察,幕后策划,出谋划策,历时十个寒暑,引来西溪之水,最终完成宏村人工水系工程,设计完成“牛形村落”,为宏村六百年持续建设,创造了最佳的自然供水系统和村庄水景。汪氏后人一代一代感受到胡重娘为他们带来的福址,认为胡重娘的贡献远大于同辈宗族的男人,于是将胡重的画像与“巾帼丈夫”的匾额一同悬挂在祠堂中。让宗族后人永远不忘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

继续向北走,参观宏村最豪华的建筑,建成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清末大盐商汪定贵的住宅承志堂。整幢建筑精雕细刻、朱柱金梁,有“民间故宫”之称。

最值得一看的是精美的徽派三雕,有些木雕上还涂着金粉,可谓富丽堂皇。

前堂也称大堂、前厅,是“承志堂”的精华部分,无论是厅堂摆设、悬挂的楹联、字画都非常讲究,整个厅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显示出当时房主的豪华和气魄。

额枋上的木雕图案——“唐肃宗宴百官图”。在长约2米,高0.33米的木雕图案上,四张八仙桌一字摆开,众官员围着正在弹琴、下棋、看书、作画。30多个官员坐、站、行、止姿态各异,各得其乐。图上东角有一佣人正在烧茶,茶壶冒着热气,火炉边一佣人正在扇火,西角有一理发匠,正在为一官员理发挖耳朵,整个画面线条清晰,构图巧妙,形态极逼真,5、6厘米厚的额枋上雕出7、8个层次,极富有立体感。

在太阳下晒暖的小狗狗,那一派悠闲的样子让人羡慕,见游客见过也没有那种警觉敌对的感觉,看着让人舒服,自由自在。

树人堂为清代敕授奉政大夫汪星聚于同治元年(1862年)所建,其厅堂装饰雕刻精美繁缛,令人咂舌。大门八字门楼朝东南,悬房结构的内门楼。里外呼应,厅堂高大,天花粉绘,兰花彩蝶,是古徽州传统民居中隐隐透出的时代新意。

以下就是在宏村的随手拍照了,有巧夺天工的艺人,有悠闲炒茶的大姐,慢悠悠的走在青石板路上,说不尽的惬意,也没有网黑所说的市侩狡黠。

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村头的老古树。因为时间原因,宏村一行到此结束,尽管还有很多的景点没有看,比如敬德堂、敬修堂什么的,我想如果给我三天的时间,我走的时候对这个地方依然会是恋恋不舍的。

从宏村回去的时候还是要原路返回黄山汤口高速收费口,在路上也抓拍了一下竹林和指示牌哈哈
相关费用景区门票:通过携程约定的94元*2住宿:256元一晚晚餐:100元左右其他无心得体会:宏村,票的有效期是三天,不限出入次数,二十四小时开放,可以利用早晚人少的时候进,清晨拍片更有水墨效果,这一点尤其点赞,充分享受皖南乡村的美景,是一次心灵之旅,建议出发前做好功课,才能更深更好的享受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