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10-17 16:41 IP属地:未知
查看 21.3W | 回复 21
成都走一走,体文化探历史(二)
锦里是一条仿古商业街,是成都人气最旺景点之一,也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一部分。在这里,你可以欣赏捏泥人、摆糖画的手艺,也可以逛逛极富三国特色的店铺。街里还有各种四川特色小吃,各种茶楼、咖啡馆、酒吧、客栈等随时可落座。黄昏时分,锦里会亮起灯,颇有韵味,适合拍照游玩。
锦里很老,据说是三国时就形成了闹市,锦里又很新,因为红男绿女,酒吧宽带,很多时尚的元素融入其中,混搭得很随意,对了,随意就是锦里给人的感觉。吃,很随意,有高档的餐厅,也有几元钱的小吃,喝,很随意,有200多一座的茶馆,也有十元钱一人的茶馆,玩就更随意了,地不分中外,时不论古今,但凡能吸引眼球的,有人愿意玩的,都可以在这里出现。如塑泥人、吹糖人、椰子灯,如餐厅门前的佛像,如雕梁画栋的老戏台,如玩具店里的三国人物玩偶。所以,白天的锦里就这样五彩缤纷了。
有人说,要想体会 成都 人的 安逸 就得去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位于 四川 省 成都 市区祠堂街少城路,占地112639平方米,风景秀美,交通便捷,是繁华市区中心规模最大,也是 成都 市第一个破墙透绿,还绿色于市民的,开放式的风景园林历史公园。园内有梅园、海棠园、兰草园、盆景园、大型假山等景点。人工湖上可泛舟,临湖建有仿古茶楼,公园内的广场常有各种展览和演出,园内菊展、鹤鸣老茶社久负盛名。
一进公园就有种被大爷大妈包围的感觉。满眼的全白斑白的头发,满耳的震耳欲聋的 四川 方言。他们在摆 龙门 阵,在相互叮嘱“少生气,多走走……一时间,被暑热困扰的我觉得他们很可爱!

两个对手,三个帮手,没有棋桌依然可以快乐一下午。

成都 人的最爱―麻将

那边下棋、打麻将,这边合唱团表演正在高潮。有乐队,有指挥,有主持人……总而言之,该有的全都有。最令人感动的是每个人都那么投入,沉醉其中!他们可能唱跑调了,他们可能跟不上节拍,他们的容颜已老,他们的体态已衰,但这些都不能阻拦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记得杨绛先生说过一句话: 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这些老年人用行动告诉我,幸福是自己的感受,与年龄无关。

伴奏乐队

大名 鼎鼎的鹤鸣茶社。在这里要上一杯茶可以坐上一天!

悠闲的茶客
都江堰 坐落在 成都 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 成都 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顺着山势向上的一排房子就是电梯间!这么长的电梯间是不是很壮观!

都江堰 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 成都 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
远眺 内江 、外江。 内江 流入 成都 ,外江最终汇入长江。

都江堰 古城
在 都江堰 修建之前,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远在 都江堰 修成之前的二、三百年,古蜀国杜宇王以开明为相,在岷江出山处开一条人工河流,分岷江水流入沱江,以除水害。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 都江堰 水利工程。 都江堰 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 成都 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李冰父子
雕像相对粗陋,但李冰父子的伟绩令万世敬佩!

玉垒山顶的玉垒阁

这是李冰父子修建 都江堰 的神器。没有钢筋水泥,就用当地的竹子编成长条形,内装石头做成拦水堤坝。后面是三根木头捆绑在一起起固定作用。
这座铁索桥就是安澜铁索桥了。嘉庆年间,有夫妻重修了此桥,两岸行人可以安渡狂澜,所以叫做安澜桥,又叫夫妻桥。上世纪七十年代,安澜桥从原址向上迁移了一百多米,迁桥过程中在河道中发现了伏龙观里的那尊李冰石像。安澜桥现在是一座铁索桥,桥面铺木板,铁索由麻绳包裹。走在桥上,桥身摇晃的比较剧烈,但还算稳妥。桥面距离水面非常的近,是真正的触手可及!走安澜桥过岷江还是非常刺激的。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为了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修建者李冰在开凿完宝瓶口以后,又决定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江水分为两支:一支顺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宝瓶口。由于分水堰前端的形状好像一条鱼的头部,所以被称为 鱼嘴。
鱼嘴的建成将上游奔流的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它沿岷江河雨顺流而下,东边称为 内江 ,它流入宝瓶口。由于 内江 窄而深,外江宽而浅,这样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则60%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 内江 ,保证了 成都 平原的生产生活用水,而当洪水来临,由于水位较高,于是大部分江水 从江 面较宽的外江排走,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设计就是所谓的 四六分水。

鱼嘴

飞沙堰
飞沙堰是 都江堰 三大件之一,具有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功能,可以说是确保 成都 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 内江 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

宝瓶口
离堆与对岸的山原本是一体的,为了节制水流古人人工凿山,用火烧石裂的方法将离堆与山体分离,开出了一条水道。岷江从宝瓶口流出的水,进入了 川西 平原的灌溉水网,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保证了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 成都 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南桥
南桥建于清光绪四年,也就是1878年,曾多次遭遇战火焚毁,后又被洪水冲毁,1982年,划入 都江堰 文物保护区范围。2008年 又被判定为危桥,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并加装了灯光亮化。现在的南桥基本上是在原址上后建的仿古廊桥建筑,但南桥的韵味还是非常的十足,尤其廊桥夜景,更是 都江堰 的一绝。

我的任劳任怨的座驾小七(汉腾X7)大空间 大天窗 四轮独立悬挂 自驾最 佳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