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深圳论坛 >  大作刊登喽(添加了PP)---比较专业噢

发表于 2007-01-25 00:15    IP属地:未知

查看 23.5W | 回复 67
大作刊登喽(添加了PP)---比较专业噢
去年美国之行后,小袁精心打造了一篇美国自驾的文字。
投稿给中国汽车类发行量最大的《汽车杂志》后,终于在2007年第2期刊登了。
在第20页,占了一个版面,但还是删的太多,自认为精彩的章节---强悍的美国车都被删没了。
在此全文献上,和大家分享。
同时链接原美国自驾30天的贴子。
网页链接 ... ght=%2B%C0%CF%D4%AC
[ Last edited by 老袁 on 07-02-26 at 15:18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200.73 KB)
 
平平淡淡才是真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1-25 00:17    IP属地:未知

激情澎湃之美国自驾
   逃离嘈杂的街道,抛开拥塞的城市,在北美辽阔的大地上奔驰,陶醉于美丽的大自然、享受那清新的空气,去体验各种车型的驾驶乐趣,曾是我多年来的梦想。2006年7月至8月,我终于梦想成真,来到了汽车的王国、自驾的天堂――美国。此番美国之行,我们一家三口沿北美东西海岸驰骋,横穿科罗拉多高原,下探西半球最低区域――海平面以下的死谷荒漠,翻越海拔3000多米的内华达山脉,行程超过4700英里(7570公里),租驾车型多达7款,充分体验了美国的自然风光,享受了汽车王国四通八达的交通便利和细致周到的租车服务。要说起在美国自驾,还不得不先从租车说起:
[ Last edited by 老袁 on 07-02-26 at 15:34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300.52 KB)
 
平平淡淡才是真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1-25 00:18    IP属地:未知

便利的租车服务
    没有车就等于没有腿,这是美国出行的真实写照。美国大大小小的租车公司可以说是遍地开花,从经济的两箱两座家用车到疯狂的法拉利、兰博基尼跑车,无所不有。全国联网可异地还车的公司就有Hertz、Budget、Enterprise、Thrifty、Avis、Dollars等多家公司,在各大机场附近已形成了他们的租车超市。只要航班飞抵,走到机场大厅出口就可见到各家租车公司招揽客户的免费巴士,几乎24小时不间断来往穿梭于机场和租车公司之间。你就可以选择一家租车公司的穿梭巴士前往租车地点(一般都在5分钟车程以内),带上Visa或Master信用卡和驾驶证(最好有国际驾照,有公证的英文翻译件也行),选好心仪车辆,按照行车计划,免费取阅行车地图,你就可以开心上路了。如果你准备在某机场归还车辆并搭乘飞机的话,一下机场高速公路,你就会看到醒目的Rental car return(租车归还)的标志牌,而不断出现的标志牌将准确无误地引导你将车开回租车公司。验车归还后,来往不断的免费巴士又将你送往机场。租车公司大多把车型分为Economy(经济型), Compact(紧凑型), Midsize(中型), Standard(标准型), Full size(全尺寸), Premium(主流型)、Luxury(豪华型)等档次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不同的档次,性能不同,租车价格也不同。作为一个彻头彻尾汽车迷,为过足驾车瘾,必须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所以此次我们在美国租车,主要选择了美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租车公司Hertz。从Midsize档次到 Premium档次,我们共租驾过7款车型,其中Camry、Mazda6 、BMW X3、是国内常见的车型,而Dodge Magnum、Grand Prix(来自庞蒂亚克)和Mazda5只有在美国本土才能见到。这里不能不提到的是,Hertz高质量的服务的确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从旧金山到圣地亚哥,我们按星期租了车,可考虑到美国车喝油实在太厉害,同时也想多换几种车型开开,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们到洛杉矶后提出换车,说是耗油太高,也不舒适。对方二话没说,说换就换,不厌其烦。换了,过两天去了还可以再换,这就是我们能够以优惠的周租价格来驾驶多种车型的理由。当然和其它公司相比,Hertz的收费也是相对较高的。
[ Last edited by 老袁 on 07-02-26 at 16:37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43.42 KB)
 
平平淡淡才是真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1-25 00:18    IP属地:未知

插队听故事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1-25 00:19    IP属地:未知

行车上路
    先别急,初到美国,道路情况、行车习惯都不熟悉,不能蓦然上路,在飞抵洛杉矶后,我们首先选择了乘灰狗巴士前往拉斯维加斯。那天,我们早早排队上车,坐在第一排,仔细观察司机的驾车习惯和道路标牌,并和乘客及司机进行了咨询。回想起来,这一步体验对我们后来顺利、安全的自驾近8000公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公路和中国一样靠右行使,高速公路、州际公路、城市快速路和市政道路搭配合理,并多以垂直交叉,网络完善。大多数公路以数字编号,东西向为偶数编号,南北向为奇数编号,而且高速公路所有的出口在标明地名的同时还标有出口数字编号。不管来自世界哪个国家,只要能看懂地图和认识阿拉伯数字,一般不容易走丢。各种道路都有其限速标志,限速标准和国内类似,在交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超过限速的10%到20%,而交警的管理则务实、灵活。大多数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其中央隔离带都较宽,道路交叉除全立交外平交路口大多以红绿灯进行管制,次要道路的路口若没有红绿灯则有明显的停车标志牌。在美国行车上路,只要遇到停车标志牌无论道路多么空旷都必须停车,在确认对来往车辆、行人没有影响并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才能通过,这就有效避免了路口抢道、擦碰甚至碰撞等安全事故。在一些大城市的主要干道上,为加大通过能力,一般还设有专用通道,专供载客人数超过3人以上的客车行驶,这充分体现了其人性化的道路交通管理。有了这些知识和经验,我们开车上路心里就有数了。

[ Last edited by 老袁 on 07-02-26 at 16:26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24.72 KB)
 
平平淡淡才是真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1-25 00:20    IP属地:未知

和咱们找个自行车骑差不多。
一慢,二看,三通过!带我去月球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1-25 00:20    IP属地:未知

经济的日本车
    此番美国自驾之行的第一辆车便是国内熟悉的丰田佳美,回国看过有关此车的报道后,我对编辑的点评持以绝对赞同态度。一款适合家庭使用的房车能达到佳美的水准实属不一般。用汽车杂志编辑的话讲,那真是做到任何方面都相对平均,不求哪点特别突出,但求每点都比对手强那么一点。虽然在国内我是没有开过佳美的,但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在美国开了佳美以后更是确信无疑。
在拉斯维加斯,拿到佳美后第一个感觉就是高兴的心跳,能拥有这样一辆综合素质水平如此之高的轿车来陪伴我渡过一周的时间,想起来就异常兴奋。拉斯维加斯的气候实在让人窒息,沙漠上的城市的温度使人仿佛至身于烤面包炉。离开空调就如同鱼离开水一般难以生存。其实在租车公司选车时,业务员一开始是准备给我一辆Ford  Focus,可我对这辆Ford的内饰和发动机深恶痛绝,后来对方又给我推荐了其它几款美国及韩国车型,但都不是我心仪的。可能是被我的真心爱车和懂车所打动,在我百般“纠缠下”,他们终于给了我们一辆稍稍高于当初预定级别的丰田佳美。我们自驾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科罗拉多大峡谷,途中佳美空调够劲,加速轻巧流畅,更使我对接下来将要到达的地区---        死亡之谷更有信心。虽然2.4L的排量不算太大,但在美国的各种道路上行驶绝对够用。空间对于我们一家三口和大包行李来讲显得非常充裕。悬架被调的稍微偏软,没有日式车的硬朗。在这里我无需对佳美多做介绍,懂车的对佳美的数据、配置都应该了如指掌,但在死亡之谷行驶过后,我对佳美有了新的认识。
希望大家不要以为在死谷行驶就是翻越沙丘,要真是如此,我们就不会租辆佳美了。其实在美国,道路设施非常完善,什么紧急电话,休息站、加油站等设施在通往死谷的路上一样不缺,当然,路也是好的没话说,但这不是主要,可怕的是那让人窒息的温度。死谷,这个最低海拔达到-88米的不毛之地,在夏季气温超过华氏115度(摄氏46.1度),在烈日的曝晒下,地面温度超过华氏160度(摄氏70度)。在这里空调还能不能正常工作吗?爆胎?死火?散热不足?水温过高?空调失灵?刹车盘过热导致其无法正常工作?…其实任何一辆车在穿越死谷的途中都是要承担这些风险的,因为环境实在太恶劣了。在拉斯维加斯表现良好的佳美如果行驶到气温还要更高的死谷中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呢?对很多车厂而言,这里当然是测试新车的“好”环境,但我这次是来旅游的,可不想出任何差错。
因为上述种种的担忧。在死谷途中我不敢让发动机超过3000转,怕水温升高。偶尔上坡时油门踩深点儿,转数会突破3500转。因为在如此高温下,理论上讲会造成20%的动力损失。加上一行三人和超过100公斤的行李,我真怕佳美这具2.4L的引擎会吃不消。可事实说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佳美凭借优良的发动机与变速器,在“烤炉” 中仍旧活泼好动,提速仍然畅快(相对2.4L而言),空调始终工作稳定。而发动机更是出奇的安静,只要转数不超过3000转,几乎听不到引擎工作发出的声响,而大部分噪声则是来自于路面。时间长了,我的心也慢慢放了下来,开始在“车”烟稀少的高速公路上狂奔起来,转数也不时的触摸着黄区。尽管在这样的高温下如此的折磨发动机,佳美仍然反应灵活,动力随叫随到。几次路上看到好的风景,我们会下车欣赏,为了回到车上不会太难受,我们都没有关闭发动机和空调。有一次超过23分钟,我们真担心无法散热而水温升高并有可能造成拉缸,但这一切都让我们多虑了。佳美带着我们一家顺利的穿越了死亡之谷,直挺海拔3000多米内华达山脉,经过Yosemite国家公园,最后回到了美丽的海滨城市旧金山。此段行车7天,行程1662英里(2676公里),加油51.8加仑(196.3升),百公里耗油7.3升。



[ Last edited by 老袁 on 07-01-25 at 13:52 ]
[ 本帖最后由 老袁 于 07-03-03 10:46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28.84 KB)
 
平平淡淡才是真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1-25 00:22    IP属地:未知

强悍的美国车
    要说初衷,我原先想要辆日产英菲尼迪FX35,因为在路途中我们要到几个国家公园去露营,所以认为租辆SUV较合适。可能就是因为日系车的经济耐用,在美国这款车很抢手,一直到回国我们都没能如愿以偿,现在回想起来颇感遗憾。为真正体验汽车王国的精彩,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的行程我们还是选择了正宗的美国车,那就是一辆美式肌肉车――道奇Magnum。这Magnum可不是吃素的,它车身长达4999毫米,宽达1880毫米,生猛的外形和两支巨大的镀铬排气管顿时让人为之热血沸腾,它提供了无可匹敌的性能,与Chresler 300C共用340匹马力的HEMI V-8引擎,搭配一台4速手自一体的变速器,提供3800磅(1720公斤)的拖拽能力,它采用了克莱斯勒集团的多排量系统(MDS),在不需要时能将5.7升8缸引擎的4个气缸关闭,以获得相对经济的燃油消耗。内饰是绝对的美式风格,因为直线是中控台所拥有的唯一线条,呆板但实用,剔除了一切华而不实的装饰件,座舱里只剩下方向盘、仪表、音响和空调,当然还有一些相对粗糙的铝合金饰件烘托了车箱内的运动气氛。这一切都不能阻挡我对Magnum的喜爱。从升功率角度来讲Magnum R/T并不算特别惊人,可高达524牛米扭矩推动一辆近两吨的两箱车(净重1718公斤)是绰绰有余的,凭借其6.3秒的百公里加速和6个扬声器的Boston Acous 288瓦特数字功放音响系统,给我的信息就是现在驾驶的是头怪物,真正的动力怪兽、疯狂怪兽,驾驶它可得多加小心。
驾驶美国大功率的肌肉车从旧金山沿一号公路南下,对爱车人来讲真是绝顶享受。这是一条450英里(730公里)沿着美国西海岸的洲际公路,一侧是浩瀚的太平洋,另一侧是连绵起伏的山脉。道路弯弯曲曲,时上时下,周围人烟稀少,几乎没有警车巡逻,伴着海鸥和海豹的鸣叫,听着音乐电台那激昂的美国摇滚,我们撒起了野。轮番的加速使发动机转数表在4与5之间来回跳动。坚固的车身与扎实的底盘使人有一种荡平一切的感觉。要说美国车的变速箱,实在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美国人就是坚持传统的四速自动,没有换档速度调节、n+1个换挡模式设定,而且没有日系车所设置的低速挡来放大扭矩。并不是懒得装,而是此车扭矩大的使低速挡成了多余的配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小直径的运动方向盘使过弯成为一种享受,再急的弯,双手无需交替也能应付自如。因此杀弯取道成了我的强项,但前提是驾驶Magnum R/T。
动力是可怕的,油耗同样也是惊人的。这是Magnum给我传达的两个最为直观的信息。夸张点说:Magnum油表下降的速度几乎同速度表上升的速度一样快。有Magnum在身边时,我们去的除景点以外最多的地方就是加油站。不知为什么,佳美是我们这回开的最经济的车,而紧跟着的Magnum却是最耗油的。正因为这个巨大的落差使我对Magnum的油耗印象更加深刻。驾驶Magnum从旧金山到洛杉矶,行程481英里(774公里),加油31加仑(117.5升),平均百公里耗油15.2升。尽管如此,我和Magnum相处得还是非常愉快,它给了我信心、动力和乐趣。在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北美,美国本土能依靠自己过硬的机械技术与强劲的发动机,并且相对低廉的售价,真正搏得了爱车人们的喜爱。但质量、油耗却成了美式车的一大垢病,But who care?(谁会在意?)能拥有一部符合自身性格的车,是件多么快乐的事情。所以这次Magnum使我对美国车的认识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到达洛杉矶以后,考虑到可怕油耗和出于爱车男人的花心,我们舍去了合同还未到期的Magnum,来到Hertz连连换车,此番折腾使原本要开七天的Magnum变成了三天,外加一天驾驶着Mazda MPV去游览了洛杉矶的日落大道,还有三天驾驶着MBW X3去体验了圣地亚哥的墨西哥风情,一路上真可谓过足了驾车瘾。而且Hertz并没有因为中途换车而增加费用,仍然以一周租车的优惠价结算,这绝对体现出美国高度市场经济给顾客带来的利益。驾驶X3从洛杉矶往返圣地亚哥,行车3天,行程469英里(755公里),加油25.6加仑(97升),平均百公里耗油12.9升。

[ Last edited by 老袁 on 07-02-26 at 15:53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67.8 KB)
 
平平淡淡才是真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1-25 00:23    IP属地:未知

实用的MPV
      感受过加利福尼亚凉爽的海风,接下来我们飞到了北美的东海岸。如果说西海岸是激情之旅,那么东海岸可以称的上是惬意之旅、浪漫之游。佛罗里达滩涂上灿烂的阳光和白色的海滩,掠过了Grand Prix(来自庞蒂亚克)健硕的脚步;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平原间茂密的森林和绿色的空气中穿梭着Mazda M6(2.3L排量)和Mazda5(2.3L排量的小型MPV)娇美的身影。应该说,Grand Prix跟Magnum 的感觉差不多,同属典型的美国车,但因排量“只有”3.8L,动力表现肯定逊于Magnum R/T;至于Mazda M6,其车型在国内司空见惯,但只有Mazda 5以其超强的实用性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Mazda 5,作为本次美国之行所驾的最后一款车,首先单从外型上讲我就爱上了她。优美的车身线条过渡自然,柳叶般的前灯使她显得青春活泼,而17英寸的轮圈更进一步说明她顽皮好动的个性,停在那她像个小家碧玉,跑起来它又像个淘气的小男孩儿。发动机还是那具2.3L直列四缸自然吸气引擎,与M6的一样,可为了弥补重量上的增加所带来的负担,变速器变成了四速。加速依然敏捷但极速必然降低。但一款以家庭为主的旅行用车何必追求那另人冒汗的性能。与其追求性能还不如缩短发动机舱从而加大车箱内部的空间。坐在后座,可以把脚伸平躺着玩手提电脑。第三排座位收起后可以放下我们所有行李且还有空余。前排提供了宽大的视野,不至于让人感到压抑。而全铝的中控台与安置在其间的手自一体变速器更成了整个车箱内的点睛之笔。能在当今油价高涨的世界里享有这样一辆经济实用的旅行车,真是中产阶级家庭购车的首选。这次从纽约到华盛顿,驾驶Mazda 5四天,行程419英里(675公里),加油19.4加仑(73.5升),平均百公里耗油10.9升。
    在美国大陆上驾车的感受与中国截然不同,美国驾驶员的行车礼仪让人感到敬佩,开远光灯,跟车抢道、跟人抢道等一类不文明行为在美国很少发生。特别是对行人的礼让更是令我们这些在中国开车又拼又抢的人感到羞愧。不出几日,我便养成了行车让人的习惯,并且把这种习惯带回了中国。完善的交通设施与谦让的驾车态度是我们在美国安全驾车7570公里(甚至没有出现什么险情)的重要保证。不光是这些,据我观察,这30天里我在美国只看到一起车祸,那是在圣地亚哥旁的一个海滨小镇,还是普通的擦碰。而在繁忙的纽约、波士顿等这种高密度的城市居然没看到一起车祸,哪怕小擦小撞。什么时候能在中国得到这个感受呀?论经济发展速度,中国走在美国前面,而什么时候这个国家的人民素质能赶超美国,这还真是个未知数。最后,我给有计划来美国自驾的朋友一点点经验提示:
1、        出国前别忘了在公证处对你的驾驶证做一份英文的公正件,因为外国人看不懂中文,有了它和信用卡(Visa或Master)一般租车没有问题;
2、        去美国一定别忘了带上拖鞋、牙具,15个小时的飞行,住酒店、露营甚至逛街,穿双拖鞋的确很舒适、方便(美国注重环保,酒店不提供一次性的拖鞋和牙具);
3、        最好带上笔记本电脑,在美国几乎所有的汽车旅馆都能免费无线上网,通过上网预定酒店、机票、汽车等会得到不少优惠;
4、        一定要有总体的出行计划,学会看地图、用地图;
5、        身上最好准备两张信用卡,一旦有一张出现问题不能用,另一张可以马上顶上,考虑预算要有一定的富余,以免尴尬;
6、        在西海岸租车要比东海岸便宜,同一地点还车要比异地还车便宜,按周租车要比按天租便宜,因此自驾计划要周密;
7、        到大城市去玩有两种选择,一是选择住在道路交通比较方便的城郊,或在汽车旅馆或是露营,进出市区时间短,住宿便宜。二是把车还了,住在市区,住房贵点,可免去租车和停车费用;
8、        最后一点就是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礼让。
2006年11月于深圳

[ Last edited by 老袁 on 07-02-26 at 16:45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42.96 KB)
 
平平淡淡才是真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1-25 01:00    IP属地:未知

转小袁哦
用户名: 啄木鸟 [退出登录]
作者: 老袁
老袁的财产: 增加 20 爱卡币
我的财产消耗: 减少 0 爱卡币
标题: 发表大作喽---
如今城里过马路,比当年俺去偷挖红薯时惊险多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