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版温馨提示:此帖已荣登社区日报-第750期,更多精彩互动咨询请收藏【社区日报】
第一次在爱卡发帖,很高兴来到这里。经过一年的准备,选车,最终提了奔驰ML350. 有太多的心得想写下来。(如想看图片,请直接跳到后面)楼主个人情况,美国留学,完成一个master,原本打算继续博士,但是没有offer,不得已转读另一个master,并改变研究方向。购车预算从上一台车售出所得,外加2017年美股的收益以及简单的代购等,并不是二代分子,期待自己的孩子可以成为二代。(背景交代完毕)
大概是去年这个时候萌生换车的想法。男人嘛,都懂的,一台车开久了就会想着换其他的车开开。何况又是在车价相对较为便宜的美国,没理由不多开开不同的车。之前开的是2014沃尔沃XC70,3.2 AWD版本。这款车国内没有上市,所以相对来说是一个小众车型。买的也是二手的,因为感觉一到两年的车龄是性价比最高的(就是没钱)。上任车主开了28000mile,在我手上开了18000mile。现在已经出手了,之前发帖的时候没机会总结一下,开了一年多,分享总结一下XC70的优缺点,这车驾驶感受非常好。得益于和S80同平台的设计,操控感远胜于它的同胞师兄XC90(第一代)。3.2 直6自吸发动机最大马力246,配合瀚德四代的四驱,在雨雪天气和轻度越野路上都十分平稳。内饰设计优雅,大气。便利化程度非常高。记得一个朋友也是沃尔沃车主和我说,沃尔沃就是那种一旦你开上就会习惯她,并舍不得离开她的车。这也是为什么沃尔沃车主的忠诚度特别高。不记得是哪家美国媒体做的统计,沃尔沃车主对于品牌的忠诚度是最高的。
缺点:第一就是转弯半径非常大,导致城市,小停车场调头非常困难。这也算是上一代沃尔沃的通病。方向盘手感特别沉。第二就是6速有点老,换挡顿挫明显,方向盘转向和悬挂都感觉有点松,又考虑已经快出质保了还是赶紧换掉吧,这里说一句,沃尔沃的保养费用真的是贵,美国这边沃尔沃的政策是前3年或者3万英里免费。当我在38000的时候做了一次自费保养的时候发现要一千美元。还有就是想换一台真的SUV开开。
然后在17年9月份trade-in了2016 Acura ILX。出了XC70就是给自己换车做的准备。并且开始了近一年的纠结选车历史。

如果没有一颗折腾的心,沃尔沃XC70绝对是一款宜家的车。巨大的后备箱空间让搬家不再是难事。四驱和操控让日行千里感受不到疲惫。3.2 的发动机油耗大概在10(高速130km/h定速),城市13以内。现在还时不时拿出来看看照片。对沃尔沃这个品牌真的很喜欢。citysafety系统被触发过两次,改变了我之后换车必须要有主动刹车功能的认知。
从17年夏天开始,我就默默地在autotrader 的save list上面保持了十台左右的奔驰GLE。在那时,如果问我下一台车选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奔驰GLE,2016年2月份以后生产的,带四驱和LED大灯配置。这就是我当时的标准。并且北美奔驰整车组装工厂就在我们这里。这个工厂负责生产全世界所有的GLE和GLS(除63系列外)以及北美地区的C,GLC和GLA。所以奔驰在我们这里的普及率非常非常高。
简单说一下美国GLE的配置。分两驱和四驱,考虑自己喜欢玩和以后不确定会不会去北方,果断考虑四驱。四驱又分成很多配置。价格从56000刀开始。如果要有LED大灯,就必须选premium 2 package。这样价格就需要增加到66000刀左右。如果还想要全景天窗,座椅通风。。。。那价格分分钟突破7万美元。虽然相比国内而言,便宜很多。但是如果考虑到以后二手残值率,你就真的有种每开一英里就要损失一美元的感觉。因为经销商给你的价格仅仅是零售价,还没有算上doc fee以及各种名目的费用(虽然可以砍价)和税。简单算一下,现在GLE新车优惠在一万刀左右,66000美元的车价如果要让你办好出门,按照比较低的税率算3.5%,也需要62000美元。然后开了一年后这台车能卖多少呢?不到45000.这其中也就是开1.5万英里的距离。经常看到dealer收这种车价格给你压到4万刀的水平。也就是一年赔了2万美元。这就让人非常抗拒选购新车(土豪随意)。
第二点选购二手车的原因是美国有比较完善的二手车制度以及超高的性价比。所有的车都会有carfax报告和autocheck报告。主要以carfax报告为准。所以如果车辆出现过事故,或者是涉水车,质量问题被回购的车灯都有标注。此外,几任车主,车辆注册类型是什么都会有记录。车商很难以次充好。当然carfax记录也不是万能的,肯定还会有极个别的概率买到事故车等。那就有第三条,CPO,厂家品牌认证车辆
说到CPO,非常非常想吐槽国内的厂商,同样的二手车认证,国外厂商提供了非常优惠的政策。虽然说不同的厂家政策不一样。但这里列举几个,如果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问我,或者留言没有提及的厂家认证二手车的政策。
奔驰:所有奔驰认证二手车都将提供在原车4年50000英里的原始质保的情况下,额外一年不限里程的质保。并可以通过延保最多两年,延保另外收费,不同车型价格不同,我的车费用大概是3400美元。
宝马:类似于奔驰,但只可以延保一年。但宝马是从出售日期开始,5年保养免费。另外宝马的保养里程也达到了逆天的18000英里一保。
奥迪:所有认证车辆提供新车开始计算6年十万英里质保,或者两年五万英里。
沃尔沃:与奥迪一样
讴歌:一年质保,并不与原车自带质保跌价,也就是说如果原车还剩下一年质保,那讴歌的认证质保等于没用。但是讴歌不容易坏啊。并且保养成本十分低,非常低,特别低。五次抵奔驰保养一次。
大众:这里的大众政策针对的是途锐车型,其他大众车型有可能有出入。基本保养是3年,动力系统质保年十万英里。是的,可以质保6年十万英里。
国内呢?如果说车价高是因为税的原因,那么认证二手车的福利政策差距如此之大,又是什么原因呢?就说这么多。
即使在美国不同的品牌也有差别。各位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即可。
之所以列举以上几个品牌,是因为考虑换车的时候这些品牌都被列入考虑。分别是宝马X5,奔驰GLE/ML,沃尔沃XC90, 大众途锐,讴歌MDX和
奥迪Q7(
参数|
询价)。
因为之前XC70已经是中型SUV,所以这次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中大型SUV,2016年以后的车型,全时四驱,三万mile以下,平台当然是越新越好,如果奔驰或者宝马可以适当的放开一点(因为没有里程限制)比较青睐的配置ACC自适应巡航>座椅通风>carplay&Android Auto>全液晶仪表盘,还有一个点就是拖拽能力(tow capacity),这个是北美一个比较特殊的配置,如果需要拖拽房车出游,或者搬家需要trailer都是十分实用。
拖拽能力:奥迪Q7 3.0T=大众途锐:7700lbs
奔驰GLE/ML 350: 7200lbs
沃尔沃 XC90=宝马X5 35i:5000lbs
MDX=奥迪Q72.0T:3500lbs
所以说,只有奔驰,奥迪和途锐达到了美国class III 的拖拽标准,也就是可以拖4人以上的房车,或者说大部分29 feet以下的房车。
奥迪Q7,如果没有预算压力,最想买的就是这台车。此车二手车价格现在爱45000-49000之间,全新的平台设计,公路驾驶表现堪称一流。内饰科技感爆棚,特别是那个虚拟驾驶舱,特别喜欢。但是北美坑爹的配置设定。只有premium plus才可以选这个配置,premium不可以选。另外3.0t和2.0t的纠结。而且这车虽然是2016年上市,但却叫2017款,所以导致这一年二手车价格变化幅度距离心理价位有点差距。如果要Q7的话,就要选prestige或者premium plus加虚拟座舱和LED大灯等配置。太过麻烦了。能够考虑它的原因主要是看奖学金申请的情况。如果奖学金到位,没有生活压力,那么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车也未尝不可,毕竟人生不折腾,岂不枉费了。可惜,奖学金没得到。那么Q7也只能拜拜了。

排名第二的是沃尔沃,就像前面分析的那样,沃尔沃应该是除了Q7外,最匹配我的需求的车。除了拖拽能力弱了点。但是其他方面都满足。但是考虑到2016款沃尔沃在JD power和consumer report上面的分数和分析。必须考虑2017款才可以。但是价格在43000左右。而且去年夏天参加沃尔沃S90的试驾会,单独驾驶上千公里,沃尔沃的自动驾驶功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非常喜欢。而且中间的液晶屏也可以投影地图。并且上一台沃尔沃的良好印象,待定!
宝马直接放弃了,因为要改款,且发动机问题在北美比较多。身边有宝马车主也不推荐,就放弃了
MDX这款车在美国中大型SUV销量里面排行第二,仅次于雷克萨斯RX。而且是常年稳居第二。该车特点就是使用成本非常低。不得不说本田已经把美国市场研究透了。MDX内饰一点都没有豪华感,但是这车隔音非常好。开窗与关窗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其次,MDX全系标配矩阵LED灯,全系标配ACC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并且全系都是7座。但是MDX毕竟是为美国市场开发,所以在内饰上,外观上以及一些习惯上让中国人并不是那么适应。而且2018款仅比2017款多了Carplay,却又是我比较看重的,2017款只要36000,18款却要42000。但是不可否认,MDX是一款非常非常不错的车。2014年换代以来,各方面都比较优秀。待定
国内途锐因为315晚会,让身在美国的人都知道了发动机会进水的问题。所以在把它加入选购名单的时候是十分的纠结。北美已经确定不会上市新一代的途锐,而是用途昂,也就是Atlas作为途锐的替代产品。事实证明,根据美国市场设计的途昂非常适用美国消费者,销量节节攀升就是最好的证明。相比之下,在途锐准备退出美国市场之时,减价增配也成了大众的唯一选择。美国途锐共有三个配置,sport版本,wolfsburg,和executive。其中,性价比最高的就是wolfsburg, 首先相比之前的版本,2017款全系标配了ACC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和BLUS盲点提示。wolfsburg比sport多了全景天窗,座椅通风等很多实用的配置。但是比executive少了丹拿音响,座椅记忆和后排座椅加热。美国全系都不配空气悬挂和驾驶模式选择。但是空气悬挂并不是特别在意。所以途锐成了我最最心仪的车型。而且2017款的车CPO认证车,8000英里只要36000.绝对性价比之王。
从五月份开始,我就基本上把车型锁定在了途锐,XC90和Q7身上,并针对不同的情况对应不同价位的选择。而且因为本身就有车用,所以也不是特别着急。想着8月份大量新车上市,很多lease车归还会更好的冲击汽车市场的价格。也就仅仅是看着市场价格变动。但是5月4号,非常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发现在我所在地附近200英里,有一台2015年的ML350. 里程数仅仅是22650,个人租赁的车辆。车况非常优秀。而且配置非常到位。按照美国这边的标准是premium package 3.也就是从裸车价56000选到了超过70000的零售价。有奔驰distronic plus,座椅通风,全车雷达加360全景影像。除了没有全景天窗外,基本上和途锐不相上下。而且价格也相对便宜。
在去试驾两台车的路上,因为没有找到2017款的途锐,所以拿了一台2015款的途锐试了一试。但是非常非常失望。发动机抖动,车况极差。同ML350 相比简直天上地下。而且2017款的途锐从carfax报告上看,大多数是企业合作车。也就是很大概率是试驾车,媒体车一类。再加上途锐内饰同奔驰内饰一比较,这个内心天平自然就倾斜了。这里并不想冒犯途锐车主,可能仅仅是试驾的那台途锐本身的问题。中控的零部件缝隙很大,松松垮垮的感觉,犹如早期国产品牌一样,毫无豪华感可言。就这样鬼使神差的选择了之前并不在list上面的ML350.
总结一下ML350,和GLE几乎如出一辙,这里比较的是美国版本的配置,美版GLE同国内有不小差别,所以请勿对号入座。各个零配件并没有较大的改变,动力系统ML和GLE保持一致还是原来那套M276配合7速 7G-tronic 的动力总成,所以购买ML还是可以接受,并且价格上节约不少。外加这台车以后主要是用作自驾游使用。越便宜当然越好,这样折价比较低。以后出售损失也会小不少。
经过一个小时的谈判,裸车价33000美元,出门价36200美元结束。另外选择了延保2年和两次保养额外支付3450美元。也就是以近4万美元的价格出门。这个价格与国内相比,没有任何参考价值。但是可以看出新老车的残值,三年车龄折价超过50%。恐怕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即使收入很高,也不愿意选择豪华品牌的原因。
首先申明,这种感受是主观感受,不同的人会有完全不一样的观点,所以没有必要去较真。如果描述错误,欢迎指正。
车子到手不到一周,驾驶距离超过500mile也就是接近一千公里,车辆除了没有经历雪地状态,其他的基本上都经历过。简单谈谈心得感受。第一就是沉稳,这种沉稳的感觉不仅是视觉直观的感受,更是一种驾驶的沉稳。油门是奔驰一贯的调教风格。最为明显的感受就是当开了一段时间ML后,换回ILX,油门提速和刹车会让人发现非常明显的不同。
其次是操控,开过一段比较蜿蜒的小路,车速控制在65km/h 车辆因为高度原因有一定的侧倾,但是可以感受悬挂非常有韧性的支撑。同MDX和其他非豪华品牌的差别就是体现与此。
第三是隔音,车辆隔音和密闭效果非常不错,加上哈曼卡顿的音响让人非常满意。
第四是四驱的公路表现。从dealer处把车提回来时,路遇暴雨,开过积水处十分平稳,给人较强的信心。配合ACC,高速恶劣天气依然可以保持较快的时速。
第五点驾驶辅助系统,在这之前,我经常使用过的是讴歌的ACC和沃尔沃的assist pilot system。最喜欢的就是沃尔沃的那套自动驾驶,车辆自动提速的过程比较柔和,没有那种急加速的感觉。奔驰介于讴歌和沃尔沃之间,加速有点急,会降档补油。给乘车人稍稍不适。考虑到这是2012年开发的distronic 技术,相比新一代奔驰上面会有较大的改观。其次是车道保持,这个功能可以识别实线与虚线。如果是实线压线,车辆会自动帮你纠正,如若是虚线,车辆只会震动方向盘来提示。盲点提示,这套系统比沃尔沃上的要更为灵敏,且当后视镜提示亮起时,拨动转向灯,车辆会发出警示音。这点也比沃尔沃要更为先进。另外感应雨刷,对于雨量的感应上,也远远好于宝马和沃尔沃。属于我可以接受的感应雨刷。沃尔沃我基本上不开启自动感应雨刷功能。
奔驰品牌认识,觉得奔驰是一个追求精益求精的品牌。奔驰那句The best or nothing 就是最好的总结。奔驰的品质决定了,它的东西一定要努力做到最科学,最人性,最好。这种感受从一上车就可以感觉到。它用坚持高的品质来支撑自己较高的售价。并提供符合这一价格的服务。
另外油耗就不提了,反正非常高!
最后说一说北美这边平行进口车的事情。
平行进口车对于美国人而言,他们并不认可这种行为。奔驰对于这种行为抵制力度是最大的。GLE情况还好,因为动力总成的关系,所以美规版本的GLE并不多,奔驰从美国做平行进口主要还是GLS。听说加拿大那边情况非常严重,奔驰店员经常会拒绝售卖GLE/GLS 给华人。但是却允许选购二手奔驰。包括我这次购车,销售还主动问到了平行进口的事情,并开玩笑说,他们有非常多的奔驰可以卖给中国人,只要可以绕过政策。因为奔驰政策是一旦在海关出口时发现VIN number就会追溯到出售车辆的dealer,并对其下一年的批售指标进行惩罚。对策就是,应运而生了一大堆改装厂,修改包括Vin number在内的信息。
同时需要了解的是,奔驰对北美市场的发动机设定和中国市场的发动机技术应用是不同的,以适用于不同地区的油品。简单说就是DEH(均匀燃烧)和DES(分层燃烧)。因为美国汽油是无硫汽油,所以可以使用DES这种技术,而官方出口中国的发动机使用的是DEH技术。长期使用,势必会对发动机造成一定损害。至于危害到底多大,并不是学这个专业的,不能做更多的解释。这一技术仅仅适用于奔驰,其他品牌并不在讨论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