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出发,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
如果不出发,你永远不知道外面世界有多么不同,有多么美。
2014年1月14日,我来到了被称为古东方四大奇迹之一的吴哥窟。曾经是东南亚最强大的帝国,但却遗失了400多年之久。
它可以是寺庙,也可以是皇帝陵寝,但与洞窟没有一点关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它变成了这个名字,是不是感叹它变成废墟而大哭呢?

吴哥寺 柬埔寨国旗的图案
一、去之前的准备
我所说的准备不是行李,也不是机票、住宿、签证等,这对常出门的人来说比较容易。如果怕麻烦,也可以参加旅行社,但一定要有一两天的自由活动时间。
我说的准备是历史文化知识的准备。如果你不简单的了解一下真腊的历史、印度教和佛教,你看所有的寺庙都是一样的,拍一堆石头照片回来,连寺庙的名字也对不上号,更不用说看懂了。
美国总统约翰逊曾说过:“一个人在旅游时必须带上知识,如果他想带回知识的话。”
我的建议是去吴哥之前看看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和《柬埔寨五月盛放》这两本书。
第一本书是元成宗时期,元朝出使真腊的使节团成员之一的周达观,在1296年出使真腊后所书。他有幸见证了吴哥最后的辉煌。说是出使,实际上是间谍,当时元成宗准备攻打真腊,所以派使团实地考察,周达观并不十分清楚哪些信息对战争更有用,所以记载得非常详细。对政治、经济、文化、建筑、民生等各方面凡是想到的都记下来。但是元成宗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攻打真腊。
这本书现在成了全世界研究吴哥的一本重要文献,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说:没有这本书,我们对吴哥的文明可能一无所知。有点文言文知识的都能看懂七八成。
第二本书03年出版,其中很多信息变更较大,不能当做旅游工具使用,但是里面简单的介绍了柬埔寨的历史,以及印度教和佛教,还有主要寺庙的知识,能使你快速的了解吴哥。
柬埔寨的历史大致分为几个时期,扶南、真腊、吴哥、法属殖民时期、柬埔寨王国。
中国古代一直与这个地方有交流。早在三国以前,扶南就曾经派过使团,并进贡过两样东西琉璃和乐班。三国时期吴国曾派过两位使者出使扶南,并写下了《扶南异物志》。当时这里航运发达,控制着中国和罗马的贸易。《隋书》《唐书》《宋史》《明史》都对这个国家有过记载。中国是记录柬埔寨历史最多的国家,想研究它的历史,都要查阅中国的史书。
说到吴哥都绕不过这两个人,一位是周达观,另一位就是法国的博物学家亨利穆奥。1860年吴哥文明被他重新发现,他用素描的方法记录在游记里,他来这儿的原因也是因为看了译本,1819年《真腊风土记》被翻译成法文。也可能因为它法国人对柬埔寨有兴趣,所以后来成了法国的殖民地。现在在吴哥旅游的很多外国人,手上拿的也是翻译的《真腊风土记》

穆奥当年的素描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你到吴哥,想看懂浮雕的故事,还有两本书,可以看一看,《摩柯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它是印度教创教的渊源,有点儿像中国的西游记,是各种神在打仗。
你可能会问,那要导游有什么用。我可以告诉你,当地的导游文化水平较低,讲不了太多的东西。
当然即使不看书,去了之后你还是会被震撼到,只是少了些趣味,毕竟历史人文的景观要有所了解之后去比较好些。
二、早期的砖石结构建筑
吴哥在柬埔寨暹粒,暹粒既是省的名称,也是市的名称,还是一条河的名称。
去吴哥我认为这五个地方不容错过,第一是女王宫,是吴哥早期的作品,精致、繁复、富丽;第二是吴哥寺,是鼎盛时期的作品,你会被震撼;第三是巴戎寺,体会领悟的感觉;第四是塔布茏寺,石头与树的纠缠,自然与人文共生的感叹;第五是崩密列,去看看吴哥修复前的样子,你会有很复杂的心理感受。
作为质子的阇耶跋摩二世,从爪哇王国回国后,统一了水、陆真腊,他开创了王权和神权合二为一的制度,成为吴哥王朝的开创者。认为神殿和水库是建国的根本,这一理念一直贯穿了整个吴哥王朝。
他几次更换都城后,在罗洛士附近定都。后几代君王,修建了罗洛士群,包括神牛寺、巴公寺、罗莱寺,以及后来的女王宫,都是吴哥早期的作品。
它们是红砖表面再覆盖灰泥的砖石结构建筑,好处是材质细腻,便于雕刻复杂的图案。这就奠定了吴哥后来的雕刻风格,就像蒋勋老师说的,吴哥的艺术是在石头上刺绣。
罗洛士群离暹粒市12公里,两边的田野,大片大片荒着,地里留下的是上次收割的庄稼茬,导游说柬埔寨种的是一年一熟的稻米,现在是旱季,只等6月雨季到来才播种。

去年收割后的田地
据周达观记载,当时这里是一年三、四熟。古高棉人一千年前使用的水利系统比今天还要先进,围绕着洞里萨湖有一套水利灌溉工程,大大小小上千个人工池塘,通过纵横交错的沟渠,与护城河相连,才养活了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并支付了国防和建造庙宇的费用,才使它成为曾经控制了大半个东南亚的帝国首都。
巴公寺也叫巴孔寺是五层台阶,须弥山传说是五层的,湿婆在上面修行,佛教的五台山就是从这里继承来的,它大部分是红砖建造,引道两边有两个很长的长方形房间叫藏经阁,吴哥的寺庙多半是空房子,里面的神不是被外国人搬走了,就是搬到金边了。

巴孔寺
神牛寺又叫普里柯寺,是宗庙建筑。由六个舍利塔组成,中间一座阇耶跋摩二世的,左边是因陀罗跋摩一世父亲的,右边是祖父的,后面三座分别对应的是他们母系祖先的,前面三座舍利塔前方是神牛,是湿婆神的坐骑。
热带地区半年旱季,半年雨季,修水库是每个君王最重要的事之一,罗莱寺就是在水库中央修了个塔。
在这里解释一下,古吴哥的国王认为,他们是天上的神到人间来管理国家,所以取名用的是神的名字,前面一个词是某某神,后面一个词“跋摩”是宝座的意思。
吴哥王朝有四任国王比较重要,第一位是开国之君阇耶跋摩二世,“阇耶”是宇宙之王的意思;第二位是耶输跋摩一世,迁都吴哥;第三位苏利耶跋摩二世,“苏利耶”是太阳王的意思,修建了著名的吴哥寺,鼎盛时期;第四位是阇耶跋摩七世,改信大乘佛教,是吴哥疆域最大的时期,最后的辉煌。

神牛寺
吴哥早期作品中最具代表的是女王宫,又叫班蒂斯蕾,被誉为“吴哥古迹的明珠”,“吴哥艺术之钻”。
其实它跟女王一点关系也没有。是国王赠给国师高僧的一块土地,晚年他盖了寺庙静修。
法国人当时发现它时,因为这雕刻着很多女神像,以为是皇帝的妃子住所,所以命名为女王宫。
在吴哥所有寺庙中它最美,寺庙不大,它是以红色砂岩石为主的砖石结构建筑,一早一晚阳光下玫瑰粉色非常迷人,每根石柱、门楣、窗棂雕刻精美,一丝不苟,花纹繁复绚丽。女神带着淡淡的微笑,身姿丰满婀娜,腰带上流苏珠串以及裙摆随风摇曳,看似从台阶上款款而来,仿佛听见了臂串、手镯、脚镯叮叮作响。
难怪法国有一届文化部部长年轻时,偷过女王宫的四尊女神雕像,后被查获,不然还要去法国吉美美术馆才能一见。他说这里的女神像比蒙娜丽莎的微笑还美。

也有男神像
▼第一道塔门的门楣上刻着因陀罗神骑着三个头的大象,他是天神的领袖,同时也掌管雨水,两端是两条长着三个头的蛇搅动着乳海,生命从浪花里诞生,所以在印度教中乳海永远不会平静,永远浪涛汹涌,吴哥的许多雕刻都是以浪花为背景。他的下面有一个狮头。在浪花里神和魔在抢长生不老药,谁吃下去就会永恒,魔抢到了立刻吃下去,被毗湿奴神看见了,扔出日轮把他的头砍下来,头就永恒了,身体不见了,他变成了守护城门的门神。

印度教的神主要看坐骑 因陀罗神一定是骑一头长着三个头的象
引道两边是林迦,代表祖先,是生命之路,经过第二道塔门,再走过桥,过了第三道塔门,才进到神殿,院子四周有水环绕。
▼这一张门楣上面,一层一层的台阶是须弥山,湿婆抱着妻子乌玛坐在宝座上。下面是一个多头多手的魔叫拉法那,他要破坏湿婆神的修行,震动须弥山,引发了大战。旁边有狮王、鸟王、马王等。还是蛇神那伽和浪花做背景。
▼因陀罗神在天河上,人间的森林失火了,下面有一排树。因为着火了,鸟会飞出来,蛇和动物都跑出来了,他把天河的水变成一道道的雨丝下到人间,百姓就可以安居乐业了。

波浪是天河 一道道的是雨丝
▼罗摩王子的妻子被恶魔拉法那抢走,王子请猴王哈奴曼帮忙,猴王走后,有两个猴子为争夺王位打起来了。
女王宫是印度教的寺庙,供奉的是湿婆神,是毁灭之神,同时也代表生殖的力量,有三只眼睛,坐骑是神牛南迪。在寺庙中如果有林迦和神牛,说明供奉的是湿婆。

女王宫很小 四周绿树环抱 雅致幽静
中国西藏阿里地区的冈仁波齐峰在梵文中的意思是“湿婆的天堂”,冈仁波齐被印度教、佛教、苯教认定为世界中心,峰形似金字塔,四壁对称,垂直的巨大冰槽,与横向的褶皱像佛教的万字格,也有说法是像打开的一本巨大经书,所以每年很多信徒来这里转山,特别是马年,除了藏民,还有大量的尼泊尔人、印度人等。

神山冈仁波齐
离女王宫不远有一处叫高布思滨,也叫千林迦河,是暹粒河的源头。刻有许多的林迦(男性生殖器)和尤尼(女性生殖器)做成一个圆一个方,配在一起雕刻,开口的方向是水流的方向。这是在讲述印度教创世纪的故事,就如同基督教中的亚当和夏娃。人就从这里诞生了,城市也从这里开始,印度教认为经过林迦流出的是圣水,能洗涤罪孽净化心灵。
印度教大部分寺庙供的神都是湿婆神,他在须弥山上修行,一般不轻易动,当他站起来跳舞的时候,就是大地毁灭的时候。这样世界就进入了下一个轮回。
一直不明白,印度教为啥要让湿婆神这个破坏之神法力最厉害,供奉湿婆的庙最多,在儒家思想里一直讲的是邪不胜正。后来才有点明白,毁灭何尝不是另一种新生?任何人或事都没有绝对的善和恶。因为人们害怕毁坏,所以害怕他,敬畏他,供奉他。
罗洛士的三座神庙,以及女王宫、高布思滨在一条线上,是一天的行程。
待续吴哥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