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6-10-11 13:51 IP属地:未知
查看 84.8W | 回复 49
天宁寺看塔
从白云观出来,看看时间还早。决定再去天宁寺看看塔。原先经过西站附近远远就能望到 天宁寺塔。
天宁寺位於北京市广安门外北面,初建于北魏孝文帝时,原名光林寺。隋仁寿二年(西元602年)改名弘业寺,唐代又改天王寺。元末寺毁於兵火,明宣德十年(西元1435年)重建寺院并改称“天宁寺”,现存殿宇为清代重修。
天宁寺中最重要的建筑是建于辽天庆九年(西元1119年)的舍利塔,一般文献中均称“天宁寺塔”(详见百科词条“天宁寺塔”),民国中,梁思成惑于“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的说法,曾胶柱鼓瑟地将天宁寺塔“翻译”成五线谱,使舍利塔及天宁寺闻名业内。1976年唐山地震时塔刹震落。1992年政府组织进行整修。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宁寺的前身是北魏延兴年间(公元471-476年)所建的光林寺,自建成至今寺宇屡毁屡建,名称先后改为弘业寺、天王寺、大万安禅寺,公元1435年定为今名。
天宁寺现存建筑,以寺后佛塔最为壮观。为砖筑实心密檐式八角塔,造型庄重秀丽。寺塔建于十二世纪辽代,当时它矗立于辽都燕京内城之东,是城内屈指可数的高大建筑。
寺自建成至今已经八个多世纪,其间北京城区位置几经变迁,范围不断拓宽,天宁寺现居市区西南广安门外,以天宁寺命名的立交桥凌架于寺的侧畔,这里已成为北京颇具特色的街景之一。
天宁寺是北京创建年代最早的庙宇之一,也是中国现存的密檐式砖塔中比较典型的一座。天宁寺塔建于辽代。北魏孝文帝时,叫光林寺,隋仁寿二年改名弘业寺,唐开元时改称天王寺。辽代,在寺后建塔,元末寺院毁于兵火,只余高塔,明永乐二年(1404),才改名为天宁寺。
明曾重修初庙宇,寺坐北朝南,山门为灰筒瓦硬山顶,石券门窗,门额正书“敕建天宁寺”,山门后面为弥陀殿,殿前有月台,两侧分列螭首方座石碑各一座,为乾隆年间重修天宁寺碑记。塔立于殿后中轴线上。
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檐密檐式实心砖塔,通高57.8米,建于一方形砖砌大平台上。两层八角形基座,基座之上为平座,平座之上用三层仰莲座承托塔身。塔身平面也是八角形,以上即十三层塔檐,檐下均施仿木结构的砖制双抄斗拱,各层塔檐自正而上逐层递减,塔檐的角梁均用木制,檐瓦和脊兽、套兽为琉璃制作。塔顶为砖制两层八角仰莲座,上承宝珠作为塔刹。各层塔檐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每层均系缀风铃,每逢风起,便发出清脆的铃声。(摘录网络)
其实天宁寺内除“塔”为古物外 ,其他基本上是新建古迹。天宁寺现不收门票
大煞风景的烟筒
天宁寺现不收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