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5.5w+ 浏览
36 评论
2016-08-17 12:44:01
IP属地:辽宁
12016-08-17 12:44IP属地:辽宁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这篇游记是我的《坐大船 游日韩》系列游记的副产品,本系列游记原打算写五集,这一集是在“海河两岸”那一集之内。但是在写的过程中觉得内容与“海河两岸”不太贴切,于是就单拿出来写了这一集。前五集是:1、黄金公主号邮轮 //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26969227、2、日本长崎见闻 //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26976479、3、韩国济州岛风光 //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26992498、4、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天津五大道上的往日印记 //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27094960、5、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漫步天津海河两岸 //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27105086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6月19日,在游览海河两岸之后,我们接着游览了天津古文化街。古文化街位于南开区东北隅东门外,海河西岸,北起老铁桥大街(宫北大街),南至水阁大街(宫南大街)。古文化街长687米,宽5米,系商业步行街。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古文化街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其彩绘的形式是“烟琢墨石撵玉”式。

“金鳌”:“金”即金子、贵重之意,黄金为最值钱的金属;“鳌”:即最大的鱼在跳过龙门以后称为“鳌”,是龙的化身。“金鳌”比喻将最好的和最高级、最高贵的东西聚集在一起。我国的成语有“独占鳌头”一词,意为:领先,并占有最好的位置和东西的意思。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南口牌楼坊心上的文字是“津门故里”(面朝南)和“晴雪”(面朝北);北口牌楼坊心上的文字是“沽上艺苑”(面朝北)和“金鳌”(面朝南)。南面的牌坊正在维修,这是北面的牌坊。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北口牌坊上所书“沽上艺苑”的意思是,天津地处九河下梢,自古以来水源丰富、水网密集,天津又素有”津沽“、”直沽“、”沽上“之称,天津卫地域内有”七十二沽“。”沽上艺苑“就是天津卫的文化发祥地的意思。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这里还是中国特色商业街。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2007年5月8日,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津门故里)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古文化街北口处的天津银行,这里是过去的天津“官银号”。“官银号”从1902年开始了纳客经营。由于是官办的金融机构,开张之际轰动一时,成为天津一景。“官银号”当时红极一时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银号地理位置优越,处于老城的东北角,交通便捷;二是刚刚结束八国联军毁城和屠杀,躲过劫杀的民众需要有一个安全的存钱机构;三是天津城的富绅商贾、达官显贵急需放贷赚钱。在这种背景下,推动了官银号一带的繁荣。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古文化街心,一条船上,三个船帆造型。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这是“漕航帆影”。传说早年间渔舟与商船每逢出海,长挂起红色灯笼以示吉祥。并且还要在船上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天津古文化街于一九八六年元旦建成开业,整体建筑为仿清民间式建筑风格。整修后的古文化街,依然保持着当年的建筑风貌和基本线型,其建筑风格为仿明清小式建筑,层高均为一、二层;街区走向自然曲直,错落有韵;外檐建筑尺度适中,商店铺面长短有序,呈现出鳞次栉比的古街效果。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古文化街的建筑总面积有2.2万平方米,古建筑高低错落、蜿蜒曲折,一阁一檐皆有讲究。古文化街由仿中国清代民间小式店铺组成,街内有几百家店堂。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作为津门十景之一,天津古文化街一直坚持“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经营特色,以经营文化用品为主。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古文化街无论建筑风貌、店铺装修、匾额楹联,经营商品都带有浓郁的艺术气息。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古文化街所有铺面,一律青墙红柱、磨砖对缝,配上不同形式的隔扇门窗、栏杆、屋顶翼角,显得隽秀、古朴、典雅,加之匾额、楹联、宫灯、旗幡、精美的木雕及艳丽的油漆绘画,更增添了这条街的古典文化气息。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街上大致经营3类商品:1、文物、古玩及古家具,如文房四宝、古旧书籍、传统年画、珠宝玉石、古式家什等。2、民间传统商品,如娃娃乐、泥人张的彩塑、有300多年历史的杨柳青年画、风筝魏的风筝、刻砖刘的砖刻、修竹斋的刘海空竹、景德镇的瓷器、苏州的刺绣等。3、酒楼、茶庄、饭馆和娱乐场。天后宫前广场和露天戏台经常演出地方戏剧、民间曲艺。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天津的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厚爱的汉族民间艺术品,经流传、发展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期间,经过创始,直到世界认可。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泥人张”的彩塑,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它是继元代刘元之后,我国又一个泥塑艺术的高峰。其作品艺术精美,影响远及世界各地,在我国汉族民间手工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泥人张”彩塑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所塑作品不仅形似,而且以形写神,达到神形兼具的境地。“泥人张”彩塑用色简雅明快,用料讲究,所捏的泥人历经久远,不燥不裂,栩栩如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泥人张彩塑创始人张明山(1826-1906),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制作,练就一手绝技。18岁即得艺名“泥人张”,以家族形式经营泥塑作坊塑古斋。他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搏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须眉欲动。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1915年,张明山创作的《编织女工》彩塑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张玉亭的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誉奖,后经张玉亭、张景福、张铭、张乃英等四代人的传承,“泥人张”成为中国北方泥塑艺术的代表。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杨柳青年画店,杨柳青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当时有一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了极大发展。

杨柳青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画面色彩明显,柔丽多姿。以宣纸印刷,用国画彩料,年久色彩不褪不变。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津门麻花,要说天津麻花最有名的应该是十八街麻花。十八街麻花因店

铺设在河西区十八街而得名,十八街麻花开始是以什锦麻花闻名的,现在又制

出了各种风味的麻花,并且总店还摆着创吉尼斯世界记录的世界上最大的麻花。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蔡氏贡掸,清朝末年北京黄村的蔡锡九,扎制出的鸡毛掸子非常美观,

与众不同,因此远近闻名。当时的很多王公大臣都来蔡家定做鸡毛掸子,蔡家

的掸子生意异常兴隆。后来,蔡家被皇姑寺引见专门为宫中制作贡掸,并成立

了一家专门给宫廷制掸的作坊,取名为"皇姑庵掸子作坊",得到了宫中的一致

好评。1884年10月慈禧太后50岁生日,蔡家专门扎制99把上等贡掸以贺大寿,

得到慈禧的嘉奖,蔡氏贡掸红极一时。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大清邮币,经营古钱币和邮票的店铺。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古文化街里琳琅满目的旅游商品。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北方赌石城。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我们没有进去仔细看。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老美华鞋店的幌子,老美华是创建于1911年的著名鞋店。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幌子:幌子是旧时商店外挂的招牌,或所卖货物的标志。老美华的鞋说起来,也是有些典故,鞋幌子上画有古代的朝靴,寓意穿着老美华的鞋,定能当上大官,并且官运亨通,非常有前途。鞋幌子上有许多结子,象征着店铺由祖祖辈辈乃至子子孙孙,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而红穗是表示店铺生意红红火火的意思。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通庆里,坐落于古文化街北段,是天津规模最大的一组中西合璧四合院

式楼房建筑群,始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原是天津河北粮店卞家开设的银

号,后来改为民居住房。在巷口过巷楼的入口处上方镶着一副“蝴蝶”状的镂

空木雕,“蝴蝶”,即有“福”飞来,吉庆之意。再加上把图案花纹雕刻通透,

取通达顺畅之意。合在一起就是“通达吉庆”,取其首尾二字。故名“通庆里”。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通庆里胡同口墙上的文字介绍。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通庆里胡同里的井盖,很有特色,井盖上写着“通达吉庆”。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古文化街里的严复塑像。严复(1854~1921年),福建侯官(今闽侯)人,以译述赫胥黎的《天演论》而在中国近代思想界名声显赫,是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以进化论为武器,唤醒人们“自强保种”,挽救民族危亡,他被***主席评为“代表了全中国***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严复在津还创办了《国闻报》,积极宣传变法图强,在中国近代史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古文化街大狮子胡同是严复故居所在地,原房屋已不存在,在严复故居原址建设天演广场,设立严复铜像和天演论石刻。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这里是天后宫是古文化街的中心地带,在天津很早就有“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之说。在广场的东侧、临近海河方向有一座戏楼,天后宫广场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空间。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在天后宫广场高高矗立的两棵帆杆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据传,在天后宫建成的不几年,为了保佑出海的人们永远平安,在天后宫的门外建起了这个帆杆。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在每年的皇会和天后生日的那天,这两棵高大的帆杆上各挂有24个大红

灯笼,用以祈盼出海人们平安返航。相传到了夜晚,返航的人们刚刚进入大沽

口,就可以远远望见家乡的帆杆了,归航的人们更是归心似箭,总是连夜返航

与家人团聚。【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戏台的对面是天后宫,天后宫门前有一对铜麒麟。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天后在古时被人们称为护航女神,传说她是福建人,姓林名默,经常驾船出海,搭救遇难的人,故被后人敬为女神。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元时京城每年需北运大批粮食,先从海路运抵天津,然后再转河运至京城。元政府为祈求航海安全,便将护航女神崇为天妃,并在沿海城镇建起天后宫。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天津的天后宫建于公元1326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娘娘的生日。古

文化街建成后,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此地都会举行盛大的皇会,表演龙灯

舞、狮子舞、少林会、高跷、法鼓、旱船、地秧歌、武术以及京戏、评剧、梆

子等。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晚上,我们来到了天津狗不理包子总店,吃了一顿正宗的狗不理包子。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狗子十四岁来天津学艺,在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狗子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们的精心指点,狗子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练就一手好活,很快就小有名气了。三年满师后,高贵友已经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于是就独立出来,自己开办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由于高贵友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来吃包子,生意十分兴隆,名声很快就响了起来。由于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铺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据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在天津编练新军时,曾把“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进京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尝后大悦,曰:“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从此,狗不理包子名声大振,逐渐在许多地方开设了分号。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天津狗不理包子是中国灿烂饮食文化中瑰宝,被公推为闻名遐迩的“天津三绝”食品之首。先后获得“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中国最佳名小吃”、“国际名小吃”等多个国内外荣誉称号,被誉为“津门老字号,中华第一包”。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 不过说实在的,我们并没觉得狗不理包子特别好吃,而且价格很贵,一屉8个原味的狗不理包子将近50元,这还是狗不理包子系列中最便宜的,贵的一屉要几百元。

【大圣归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津门故里的民族风

至此,《坐大船 游日韩》系列游记已经全部发完,谢谢编辑、版主的鞭策提携,谢谢众车友的支持鼓励。
友情链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