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6-01-22 15:57 IP属地:未知
眉山,远景楼,是目前全国最高大的仿古建筑群之一。
远景楼是北宋眉州知州黎希声在元丰年间主持修建,宋元明清朝代更替,远景楼损毁于兵火,清代乾隆年间修复。现在的远景楼,是2004年采用宋代建筑风格建成的
远景楼主楼共13层,高80米,裙楼也有5层,凭栏远眺,可尽享“登临览观之乐,山川风物之美”意境
《眉州远景楼记》
苏轼
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农夫合耦以相助。盖有三代、汉、唐之遗风,而他郡之所莫及也。始朝廷 以声律取士,而天圣以前,学者犹袭五代之弊,独吾州之士,通经学古,以 西汉文词为宗师。方是时,四方指以为迂阔。至于郡县胥史,皆挟经载笔, 应对进退,有足观者。而大家显人,以门族相上,推次甲乙,皆有定品,谓之江乡。非此族也,虽贵且富,不通婚姻。其民事太守县令,如古君臣,既去,辄画像事之,而其贤者,则记录其行事以为口实,至四五十年不忘。商贾小民,常储善物而别异之,以待官吏之求。家藏律令,往往通念而不以为 非,虽薄刑小罪,终身有不敢犯者。岁二月,农事始作。四月初吉,谷稚而 草壮,耘者毕出。数十百人为曹,立表下漏,鸣鼓以致众。择其徒为众所畏 信者二人,一人掌鼓,一人掌漏,进退作止,惟二人之听。鼓之而不至,至 而不力,皆有罚。量田计功,终事而会之,田多而丁少,则出钱以偿众。七月既望,谷艾而草衰,则仆鼓决漏,取罚金与偿众之钱,买羊豕酒醴,以祀 田祖,作乐饮食,醉饱而去,岁以为常。其风俗盖如此。
故其民皆聪明才智,务本而力作,易治而难服。守令始至,视其言语动作,辄了其为人。其明且能者,不复以事试,终日寂然。苟不以其道,则陈 义秉法以讥切之,故不知者以为难治。
今太守黎侯希声,轼先君子之友人也。简而文,刚而仁,明而不苛,众 以为易事。既满将代,不忍其去,相率而留之,上不夺其请。既留三年,民益信,遂以无事。因守居之北墉而增筑之,作远景楼,日与宾客僚吏游处其上。轼方为徐州,吾州之人以书相往来,未尝不道黎侯之善,而求文以为记。
嗟夫,轼之去乡久矣。所谓远景楼者,虽想见其处,而不能道其详矣。 然州人之所以乐斯楼之成而欲记焉者,岂非上有易事之长,而下有易治之俗 也哉!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是二者,于道未有大损益也,然且录之。今吾州近古之俗,独能累世而不迁,盖 耆老昔人岂弟之泽,而贤守令抚循教诲不倦之力也,可不录乎!若夫登临览 观之乐,山川风物之美,轼将归老于故丘,布衣幅巾,从邦君于其上,酒酣 乐作,援笔而赋之,以颂黎侯之遗爱,尚未晚也。
元丰元年七月十五日记
远景楼楼下的警示也霸气十足


远景楼夜景别具特色,恰似由如夜晚的一颗明珠,人间天堂。
眉山,三苏故里、东坡故里。我们都知道,三苏的故居,是位于眉山市区纱縠行的三苏祠。但其实三苏真正的故居,却是在眉山市东坡区的三苏乡 站在眉山的街边,一种安然惬意的感觉油然而生。
蜀都养人,连树都陶醉在这适宜的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