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孩子放暑假的当儿,开着陆尊带着一家四口继续我们的旅行。
2014年的丙察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慢游和床车带来的乐趣,面对时间和空间的从容,是那些疾驰而过的硬派越野车所无法体会的。
这次选择从川藏南线行至德格,然后转回走马尼干戈去玉树方向,中途朝拜格萨尔王庙以及松格玛尼石经城。从北京出发,往返6000公里,行程16天。其中10天住在车里,其余的住旅馆,几乎顿顿都是蟹田大米和北京风格的米饭炒菜,偶尔加上当地的冷水鱼,蘑菇,吃得很是舒服。在丙察察的装车经验下,我们重新调整了装备的组成,使得做饭和收拾更为高效。感谢800W逆变器,可以在行车的时候做好一锅高压锅米饭或者粥,滋润我们疲惫的胃。每天12点,18点准时开饭,饮用水全部为农夫山泉,16天里无一人因为饮食卫生产生问题,这对于长途旅行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服务区吃饭,服务区的饭,无论是25的还是40的,没有几个好吃的,自己找个僻静的地方做顿美味,舒服。
这张图应该可以清楚的看到我们拆卸了中排座椅后是如何睡下两大两小的。
图片翻转了,很多城市都是路过,只是住一个晚上,其实可以在城市周边找农家乐,60元标间带热水,老板打开所有的灯让我拍照。
秦岭服务区午饭,一个小树林遮挡阳光,也有很多昆虫和动物,孩子和大人都高兴。
小儿子麦麦,喜欢在后备箱玩,玩着玩着就睡了。
进入藏区,石头垒成的佛塔,很沧桑的感觉。
这些算盘是转塔子的人的计数器,谁能看出他们转了多少圈?
藏区的公路边,经常当地人售卖新鲜的蘑菇,8元钱,一个菜,美味。
大儿子有些高反,没有精神,需要慢慢适应。
高反就需要静养,慢慢的就会适应,不能着急。
今天的晚饭是清炖龙虾尾,给大儿子提提精神,这是他最爱的一类食物。
有点精神了,加油适应高原!
照片倒了,我们捉到了一条冷水鱼,无磷的,此处海拔3300米左右。
小儿子麦麦很是高兴,估计已经在想它的味道如何了。
吃了。。。。
遇到堵车,大家暴土狼烟的等待,我们转过一条小溪,停在路上吃饭。这里风景毒好。
大儿子恢复了,把昨天的虾尾吃得一干二净。
通往色达的路在铺柏油,等的时候开始晚饭。行车用电,停车用气,两套高压锅,决胜高原。
胡萝卜土豆炖猪肉罐头,这个是老婆独创的菜品,味道不错。
旅行是一个老师,教会孩子自己照顾自己,四岁的麦麦吃得很香。
剩下的饭给了流浪狗,吃得干二净。
路通了,很晚才到达五明佛学院,晚上住在停车场,旁边的一辆小面睡了一对藏族的夫妇,大家都很友善。
这里的小布丁5毛钱,比北京还便宜。后来又路过阿日扎佛学院,小卖部的东西也很平价。
五明佛学院山顶的坛城。
带着大儿子转坛城。
路遇不知名的水库,午饭时间可以在这里度过,很遗憾,海拔高了,没有鱼。
水库边上很悠闲,老婆做了拿手的烧茄子。
陆尊,更换了225 70 16的固铂AT3越野轮胎,越野车能到的地方,它也到了。
出门时特地买了15升的备用油桶,老在想着什么时候会用上里面的汽油,时间到了。
甘孜寺小景
去往玉树的路上,经过一个小的石经墙,围绕着一棵独自站立的菩提树。
四岁的麦麦,很有范呀!
颠簸了2个小时,走了20公里,来到了格萨尔王庙,陆尊辛苦。
来了就留个影,捐些钱,看门的大爷身形魁梧,好似远古的战士一般。
出来同样用了两个小时,没有走夜路,住在采草药的一家人的帐篷边,他们对我们的野炊装备和睡觉的方法都很好奇。
今天的内容,朝拜松格玛尼石经城,号称为了纪念格萨尔王战士的亡灵所修建,但是这样的云雾,能晴天吗?
嗡阿吽,班扎格日白马西地吽,念了2个小时的莲师心咒,雨停了,看到了松格玛尼石经城。
殊胜之地,合个影吧。
石经城里的样子,能找到麦麦吗?
告别石经城,我们去下一个著名的石经墙,巴格玛尼。这里的流浪狗很多,形态各异。
相比松格玛尼,巴格玛尼的石经墙规模小一些,年代近一些。
路遇一片湿地,小青蛙很多,儿子想吃,妈妈不同意。
路过山口,麦麦在玩雪。
黄河源头,看到满是泥土的陆尊吗?
晚上住在牧羊人家门口,人很和善,也很安全。
我们请他们喝红茶,吃汉民的菜,他们回敬我们牦牛酸奶,真纯的味道。
早上要走了,他们特地挤了牦牛奶给我们带上,谢谢高原上的一家人。
去往玉树的路上,停车午饭。
有鱼。
好几条鱼
拿出新鲜的牦牛奶,热了加上糖喝,大儿子和老婆能接受,我和小儿子麦麦一口都喝不了,味道有些独特。
全文完。
感谢陆尊,经典的3.0六缸自然吸气发动机匹配四速自动变速箱,除了在高原上源源不断的动力以外,从来没有把我们扔到路上。就这一点,陆尊就是一辆成熟底盘的车,大家可以放心的旅行。
2016年1月14日,陆尊离开了我们,没有陆尊的日子谁会来继续和我们远行?
雪佛兰EXPRESS,5.3V8,AWD,大猪小猪和兜兜麦麦的旅行,将会开启新的篇章,再见GL8论坛的朋友!
[
本帖最后由 莲庭 于 2016-1-15 20:1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