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正文为假想
人口和房价的第一大线索:
2012年初放开双独二孩。
2014年初开放单独二孩。
2016年初开放全面二孩。
到2018左右,该生的密集生了,为二孩该买房的都买了。
这四五年密集生二胎的主力是什么人呢?是大国企、政府、学校等体制内的,30到45岁的人!
这一批人,四年前不敢生,生了开除公职。现在生,且公积金足够,换改善房需求非常强劲!
到2018年左右,二孩也生了,房子按揭也必须还。如果被降薪裁员,压力抗不抗得住?
这时候庄家会开启杀大赔小模式。
肯定有人问,为什么要让中产背上按揭和二孩压力再引爆楼市?
我认为,上面的利益不肯动,底层的利益太小不敢动。不动中产,动谁?
以下是人口和房价线索的第二大现象:
2011年到2014年底,一线城市房产价格温和,稳。
同时期,二线城市房产市场稳中有跌,最低点是2014年秋天(成都多盘交易价格比2011左右高点,跌了30%)。
那四年,二线城市炒房保本或亏本的人,占总数的60%以上,详见当年的投票贴:
网页链接 。
即,从1997年房改开始,这是最大的一波,最强硬的一波庄家“杀大赔小”周期,长达四年。
这一波,如果坚持下来,房价到底,实业也能救。为什么不坚持呢?
本人猜想,是高层在2015年发现,虽然单独二孩放开一年多了,双独二孩放开三年多了,新生儿数量仍远远没达到预估的数量。
这时候,如果资产价格继续走低,经济低迷,则很可能上文中提到的30岁到45岁群体会出于忧虑,降低生育激情。
为配套2015年底推出的全面二孩政策,有必要把经济刺激一下,房产刺激一下,刺激的好处在于:
1、二孩生育积极性倍增,新生儿数据会好看;
2、为配套二孩,买改善型住房的需求量会加大,资产价格回暖;
一二线城市刺激了一年半到两年,为什么要在2016年国庆节左右踩刹车呢?
2016年国庆节至今四个多月,多地密集出台限购限贷政策。众所周知的是,限购是缩量(跑不掉),锁住套现机会;限贷是增加首付比例,降低银行风险。
2015年开始的这一年半左右房地产牛市之前,各地的住房供大于求情况是很明显的。这两年又借涨价“去库存”新增一大波建成房屋。未来两三年还会增加一大波待建成期房。即,供大于求情况会持续。
到2018年左右,70后80后该补生的二孩也生了,房子按揭也必须还。这两年猛买房,贷款二三十年的70后80后,如果被降薪裁员的压力抗不抗得住?
届时,新一代90后的生育积极性如果好,有这一批刚需的接盘,可以让房地产市场平稳;如果90后生育不积极,则房市接盘资金量将明显减少,刚需直接降到更低非常低的数字,谁来接盘?
结语:真牛的资本市场,是短期跌,长期涨。假牛,则反之。
2008年至今总共9年的成都楼市的涨价周期,只有2009年初到2011年初;2015年底到2016年底,合计3年多点。
其他5年多时间是持平或下跌。
投资买房最大的难点,和其他资本市场一样:熊市趋势确立时,没有成交量!想想2013年到2014年,好多住宅比高点跌30%还长期卖不掉,银行抵押不放款,市面上水公司只放45%左右的款(还不起直接房子没了,还不敢闹!闹得赢金链子兄弟吗?)
股票交易那么简单,5178下跌时,6124下跌时,几个散户跑掉了?
很多朋友说,房地产不会跌,跌了银行更惨。2011到2014银行比炒房客惨吗?我没见有银行破产。就算以后有,《银行破产法》依法执行就行。
一旦每年跌10%以内,3年总共跌25%到30%。很多房子的市场价有原价的70%以上,扣除首付银行不会亏钱。就算银行亏了,中国没有个人破产制度,这一笔债务会跟着业主走一辈子!失信人黑名单不好玩!第四年开始每年持平企稳,持平就意味着清水房亏利息和物管费!和庄家pk系统风险,散户你们真的有信心吗?有人问我为什么预测庄家会这么干?2011到2014就是这么测试过一遍,你们都忘了?以史为鉴嘛!如果2014年底不为了新生儿数据,转熊为牛,现在炒房客还敢发言吗?方便面钱都没了!
以上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不幸。
本楼文字更新于2017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