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3-11-27 16:34 IP属地:未知
居延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形状狭长弯曲,有如新月。额济纳河汇入湖中,是居延海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居延是匈奴语,《水经注》中将其译为弱水流沙,在汉代时曾称其为居延泽,魏晋时称之为西海,唐代起称之为居延海,现称天鹅湖。历史上的居延海,由东、西、北三个湖泊组成。
居延海的湖面因额济纳河的改道而时有变动,自元代以后分为了亦集乃、哈班哈巴儿、塔剌失三个海子(湖泊),清代以来又分成了东部的苏泊诺尔(蒙古语,意思是母鹿湖)和西部的嘎顺诺尔(蒙古语,意思是苦湖)。两湖之间相距约35公里,平均水深1.5米,湖面上碧波荡漾,湖畔芦苇丛生,湖中生长着鲤鱼、鲫鱼、大头鱼、草鱼等鱼类,天鹅、大雁、鹤、水鸭等常来此栖息。
因主要补给水源额济纳河注入湖中的水量减少,居延海已逐渐干涸。
历史上的居延海水量充足,湖畔是 美丽的草原,有着肥沃的土地,丰美的水草,是我国最早的农垦区之一,早在汉代就开始了这里的农垦历史。居延海还是穿越巴丹吉林沙漠和大戈壁通往漠北的重要通道,是兵家必争必守之地。《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汉)使强弩都尉路博德筑城居延泽上。”后又在这里设郡立县,南北朝时期柔然占领这里,隋唐时这里属于突厥,宋代时这里在西夏国的统治之下,是当时西 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在漫漫黄沙中的这片绿洲上,碧水边,有过许多传说,也曾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
自1961年干涸以来,一直被白茫茫的碱漠和荒沙覆盖,已成为飞扬沙尘的发源地之一。东居延海解放后已干涸了6次,到1992年彻底干涸。居延海的干涸是由额济纳河水量逐年减少所致,由此引发的居延海绿洲萎缩、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这几年,北京每年春天的沙尘暴越来越严重,专家、媒体组成的联合考察队溯风而上,一路向西追查风沙之源,一追追到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的额济纳旗。在这里,人们发现历史上有名的居延海已经干涸了。湖底一片砂砾,广袤的居延绿洲已全部沙化,大片胡杨林在枯死,满目“大风起兮尘飞扬”的昏黄景象。终于真相大白:风起额济纳,沙落北京城。
2002年7月17日,黑河水首次流入东居延海;2003年9月24日,首次流入干涸42年的西居延海。
随着连年补水,东居延海在2004年8月20日以来,已连续800多天没有出现干涸现象。至此,东居延海水面面积达到38.5平方公里,蓄水量达到4720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