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上海论坛 >  70年代的农村供销社什么样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25-05-07 06:56    IP属地:未知

查看 3.1W | 回复 6
70年代的农村供销社什么样
记忆中的 70 年代供销社
在我的记忆深处,70 年代的农村供销社是个独特的存在。一座青砖灰瓦的房子,坐落在公社街道的中央位置,虽然面积不大,却承载着十里八乡的日常所需。
走进青砖铺地的供销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并不宽敞的空间里,摆放着为数不多的几个货架。货架上的物品算不上丰富,稀稀拉拉地陈列着各类商品,仿佛在诉说着物资匮乏的无奈。门前的马路上偶然有马车,扬起大片灰尘。
靠墙的位置,有几个敞开的木货柜。常见的日用品也就是几样:粗糙的肥皂,散发着刺鼻但又熟悉的味道;颜色单一的毛巾手绢,质地硬邦邦的;还有那几瓶样式陈旧的雪花膏,瓶身的标签都有些模糊了。还有蜡烛、味道刺鼻的煤油。柜台上的算盘很少用。
食品区更是让人印象深刻。货架上灰尘扑扑堆着过期了的罐头,盖子都锈迹斑斑。那些罐头,原本或许是村民们改善生活的期待。手绢0.2元,水果罐头0.64元不等,猪肉罐头1.98元。猪肉凭票供应的,很难吃得到。而当年我插队的老寨西队一个劳动日价值仅为9分另3厘。穷得叮当响,所以极少去逛。
糕点固定周转箱搁着两三年的白皮点心,我们都戏称它为全钢防震。那点心蒙着防苍蝇的绿纱,拿在手里,能感觉到它失去水分后变得坚硬无比。可即便如此,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当时,它依然是孩子们眼中难得的美味。
当年能进供销社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这些店员大多是走后门进去的,所以一个个都显得很牛,态度较差,眼神中透着一种优越感。村民们去买东西,常常要小心翼翼的,因为店员们的态度普遍不太好。你要是多问几句商品的情况,他们便会不耐烦地皱起眉头,用简短又生硬的话语回应你,仿佛是在施舍你购买的机会。
紧俏商品在供销社里更是难寻踪迹。像白糖、处理布料、处理罐头、火柴、廉价白酒这些东西,一旦有货,消息就会像风一样迅速传遍整个公社。人们天不亮就会在供销社门口排起长队,希望能买到一点。可往往是僧多粥少,大多数人只能失望而归。那些有幸买到紧俏商品的人,脸上洋溢着的不仅仅是喜悦,更多的是一种庆幸和满足,仿佛自己是被幸运之神眷顾的宠儿。
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供销社虽然有着种种不足,但它却是农村与外界联系的重要纽带。它见证了村民们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也承载了我们这一代人对过去岁月的独特记忆。如今,供销社早已不复当年模样,那些陈旧的货架、过期的罐头和难买的紧俏商品都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但它们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印记,却深深地刻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成为了岁月长河中一段无法磨灭的回忆。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5-05-07 08:34    IP属地:未知

引用 严建设 于 2025-05-07 06:56 发表的回复
记忆中的 70 年代供销社
在我的记忆深处,70 年代的农村供销社是个独特的存在。一座青砖灰瓦的房子,坐落在公社街道的中央位置,虽然面积不大,却承载着十里八乡的日常所需。
走进青砖铺地的供销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并不宽敞的空间里,摆放着为数不多的几个货架。货架上的物品算不上丰富,稀稀拉拉地陈列着各类商品,仿佛在诉说着物资匮乏的无奈。门前的马路上偶然有马车,扬起大片灰尘。
靠墙的
...
小时候公社的供销社,村的代销点,都是让小孩眼馋的地方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5-05-07 08:51    IP属地:未知

引用 严建设 于 2025-05-07 06:56 发表的回复
记忆中的 70 年代供销社
在我的记忆深处,70 年代的农村供销社是个独特的存在。一座青砖灰瓦的房子,坐落在公社街道的中央位置,虽然面积不大,却承载着十里八乡的日常所需。
走进青砖铺地的供销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并不宽敞的空间里,摆放着为数不多的几个货架。货架上的物品算不上丰富,稀稀拉拉地陈列着各类商品,仿佛在诉说着物资匮乏的无奈。门前的马路上偶然有马车,扬起大片灰尘。
靠墙的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5-05-07 09:36    IP属地:未知

有些人还是很怀念那段时光的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5-05-07 10:20    IP属地:未知

读小学时见过我们老家供销社的一位少妇,觉得她好美,皮肤也好。多年后偶遇过,她坐在一辆拖拉机上,一条毛巾包着头,包头巾在秋风中飘扬,现在她应该60多岁了吧。
我不老,只不过不再那么年轻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5-05-07 10:51    IP属地:未知

引用 严建设 于 2025-05-07 06:56 发表的回复
记忆中的 70 年代供销社
在我的记忆深处,70 年代的农村供销社是个独特的存在。一座青砖灰瓦的房子,坐落在公社街道的中央位置,虽然面积不大,却承载着十里八乡的日常所需。
走进青砖铺地的供销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并不宽敞的空间里,摆放着为数不多的几个货架。货架上的物品算不上丰富,稀稀拉拉地陈列着各类商品,仿佛在诉说着物资匮乏的无奈。门前的马路上偶然有马车,扬起大片灰尘。
靠墙的
...
凭票制保证了那时候的城乡差别和居民温饱底线。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5-05-07 16:24    IP属地:未知


厚德载物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