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4-08-11 13:57 IP属地:未知
查看 56.2W | 回复 55
山西逛不够---福胜寺
福胜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城西北17公里的光村。光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内文物古迹众多。
福胜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年-649年)。金天谷年间(1138-1140年)重建福胜寺。金大定三年(1163年),赐名福胜寺。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大修福胜寺。
福胜寺坐北朝南,前后两进院落、占地面积559***米,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弥陀殿、三佛洞、藏经阁。弥陀殿及藏经阁下部密洞为元代遗构。其余皆为明、清时期所建。
福胜寺山门为木制牌楼式建筑形制,七层斗拱托起巍峨檐角,山门的立柱与宽大的门楣匾额连为一体,外侧雕刻着斗书“慧日常舒”四字,门楣内侧雕刻有“梵宫屏翰”四字。
天王殿内左、右两侧原分别塑有“哼”、“哈”二将,现空空如也。
钟鼓楼分列天王殿东西。
天王殿后面是一个天井式的院落,里面有棵古松,东厢房是三霄娘娘殿,西厢房是阎罗殿。
古松小院东南、西南侧各有便门,可直通钟、鼓二楼。
由古松小院北登十三阶台阶(意隐十三层天)即到第三重门,门楣上浮雕“小雷音”三字,过此门即达弥陀殿。
弥陀殿为元代遗构,座落在5米高的厚重台基之上,整个弥陀殿五间见方,四周围廊,重檐九脊顶,斗拱五铺作双下昂,梁架四椽袱与后乳袱在金柱上搭交,是元代建筑较明显的形制。
弥陀殿内存有元代彩塑,正中为弥陀佛,左右分别为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站像,四周有善财童子、明王及供养人等,皆为建殿时原作。
弥陀殿北面。
弥陀殿主佛像的背面,有元代彩色悬塑“渡海观音”。
“渡海观音”,是极为精彩的一组悬塑作品。背景采用高浮雕手法,塑造出透视效果很强的近大远小的海浪纹图案,整幅图案构图巧妙,气势恢宏、视觉冲击感强,人物特征表现细腻,雕塑手法精湛,属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是山西彩塑一颗璀璨明珠,被文物界专家誉为“中国最美渡海观音”。
悬塑左上角部位题记‘至治二年六月十三日工毕’,记述制作年代为元代,公元1322年。
由弥陀殿背面拾阶而下,即进入三佛洞院内。三佛洞,洞宽七间,面深三间。 洞内塑三世佛(释迦、燃灯、弥陀)及胁侍菩萨,均为明代作品。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于主佛像两侧补塑四大天王与十八罗汉、菩萨、童子像。
三洞之上连为一体,建有藏经楼和夫子殿。三佛洞大院的东、西两殿分别供奉蔺相如和廉颇。
藏经阁下部密洞为元代遗构。
2001年6月25日,福胜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