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24-06-19 01:55 IP属地:未知
查看 13.1W | 回复 29
【精彩大比拼】山东博物馆佛像造像艺术馆
回到一楼继续参观山东博物馆佛像造像艺术馆。里边还多佛像似乎在青州博物馆看过呢。
山东是古代中国佛教文化与艺术的兴盛之地。东汉永平年间佛教正式从古印度传入中国,东汉晚期山东画像石中开始出现与佛教相关的艺术图像。公元351年,著名僧人朗公在济南近郊琨瑞山金舆谷建立了朗公寺,即今济南历城神通寺,是山东现存最早的一座古代寺院。
山东佛教历经北朝、隋唐和北宋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山东北朝佛教与齐鲁文化不断融合,创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佛教造像风格,其中以背屏造像的祥龙嘉莲装饰和圆雕佛像的“薄衣贴体”风格最具特色,在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史上独树一帜。隋唐和北宋是山东佛教艺术发展的另外两个繁荣时期,以摩崖造像、佛塔地宫和彩绘泥塑最具代表性,均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
山东地区佛教文物类型众多,有背屏造像、单体圆雕、佛塔、经幢、石函、碑刻等,材质有石灰石、汉白玉、金铜等,时间跨度从北魏到明清一千多年,反映了山东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造像风格。丰富的文物种类与造像形式,是山东佛教艺术兴盛的充分例证,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共享空间大厅

入口

大厅穹顶造型是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鲁国大玉璧。

本部分展品以单体造像为主,选取山东境内北朝时期背屏三尊像、单体圆雕、汉白玉造像;隋唐至宋弥勒像、造像碑等极具代表性的造像艺术形式,展现山东地区独树一帜的造像风格,以及作为中国东部佛教艺术中心的辉煌成就。

比丘道休造弥勒佛像,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广饶县杨赵寺村发现,原造像底座刻供养人像、香炉、狮子等,并题刻“大魏孝昌三年季岁次丁未二月十五日比丘道休为一切众生敬造弥勒石像”“大魏孝昌三年正月二日奉诏建立皆公寺”等造像记,可知造像为山东广饶皆公寺内的弥勒像。

山东北朝早期背屏式造像,屏和座多为一体,屏部较厚,在其侧、背面凿刻千佛等其他内容,体量较大,气势雄伟。造像底座上大都有题刻,内容多为供养人姓名,以及发愿文等。北朝后期,渐渐形成了屏座分离的榫卯结构。山东地区尤以青州地区出土的背屏三尊像艺术水平最高。

山东佛教艺术遗存有四种:石窟、摩崖造像、刻经和单体造像,其中石窟与摩崖造像、刻经均为不可移动文物。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境内多次发现佛教窖藏坑和佛塔地宫遗存,出土数量众多的佛教造像和相关文物,特别是1996年山东省青州市龙兴寺佛教窖藏坑的发掘,大量造型精美、妆饰华丽的北朝造像重见天日,引起了全国乃至世界的极大关注,也掀起了学术界研究山东佛教造像艺术的热潮。

慈祥的微笑。

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