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24-05-21 18:44 IP属地:未知
查看 11.8W | 回复 33
【春与夏之记】三顾茅庐之三毛之父故居
一波三折,去了三次才参观成功。
张乐平(1910年11月10日—1992年9月27日),男,浙江嘉兴市海盐人。漫画“三毛”形象的创作者。
毕生从事漫画创作,画笔生涯达60多个春秋。1949年后,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解放日报社、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任专业画家。80年代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漫画世界》主编。其漫画以政治讽刺见长。1949年后还画了三毛在新时代的经历系列画集,共出版10多部三毛形象的漫画集。张乐平被誉为“三毛之父”,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漫画家之一。他所创作的“三毛”形象,妇孺皆知,名播海外。
另外,他也是女作家三毛(陈懋平)的干爹。

永福路上的上影老厂。

门口拍一张,院里别墅是历史风情建筑

永福路五原路交口漂亮的老红楼是商务部驻沪办。

张乐平故居位于上海市徐汇区五原路288弄3号。从五原路288弄弄口望进去,一整墙的“三毛画壁”引人注目,四格漫画的样式一路呈现着经典的“三毛”形象,黑色的篱笆墙引人走向弄堂深处

张乐平在此住了42年。

弄堂两边是三毛笔画。

都是小时候熟悉的内容

第二次来拍的,闭门羹。

想来的同学认真学习。

终于赶上开门了!深色的原木大门边上,“张乐平故居”字样的木质门牌朴素中跳脱着色彩。

五原路288弄是一条普通的小弄堂,弄堂里的3号是一栋近代独立式花园住宅。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在这里生活了并在此绘制了大量美术作品,其中《三毛学雷锋》、《三毛爱科学》等一批“三毛复出”之作也是在此诞生。

一座真人大小的三毛穿新衣雕塑树立在花园一角。

入户门

1930年代建筑的老楼。

这栋楼原先住着两户人家,张乐平先生家在二楼,就是如今呈现的生活空间的样貌,一楼很自然地做成了文献陈列。

一会儿上楼参观。二楼的生活空间里,张乐平先生的书房、卧室、其子女的卧室等游客都可进入室内观览。

笑容可掬,红领巾是孩子们的礼物。

一楼是文献陈列。1910年11月10日,生于浙江海盐县。父亲张舟若是一位小学教师,一家六口的生活,全靠他微薄的工资来维持。母亲擅长刺绣、剪纸,是张乐平最早的美术启蒙者。

抗战画家

一楼的展厅面积不过百多平方米,就是在这百多平方米的空间里,布置呈现了百年乐平、大师漫画、艺苑掇英、朋友画我四个展厅,既有丰富的文献、实物资料可纵览大师一生重要节点。

战地素描

以前还真不知道张乐平有如此多的抗战作品!

1923年,在小学老师的指导下,少年张乐平创作了平生第一张漫画《一豕负五千元》,讽刺军阀曹锟贿选,在当地名噪一时。

1937年抗战爆发,青年张乐平与上海一些漫画同仁迅速成立救亡漫画宣传队,由叶浅予为领队,张乐平为副领队,率队离沪宣传抗日。1938年,叶浅予因公赴香港,由张乐平主持漫画宣传队队务。

1925年,小学毕业之后为了生活,15岁就到上海郊区的永源木行去当学徒。木行老板精通针灸、乐于慈善,并擅长书法,张乐平喜欢绘画,他就给予鼓励和支持,并经常与张乐平进行探讨,使其画技进步很快。后来,张乐平进过私立美术学校,在印刷厂当过练习生,在维罗广告公司绘制广告画和加工来稿,也为教科书画插图,后来又进了三友实业社当绘图员……张乐平先生还画过一些时装设计画,曾经与叶浅予合作画《明光麻纱》的时装设计书。

1929年,开始向上海各报纸投稿。30年代初期,经常在《时代漫画》等刊物上发表漫画作品,逐渐成为上海漫画界较有影响的一员。年轻的张乐平成了上海滩上颇有名气的三位专职漫画家之一。社会日报、时代漫画、时代画报、新闻报、新闻夜报、现象漫画、独立漫画、上海漫画、中国漫画、漫画界、漫画之友、牛头漫画、群众漫画、泼克、电影艺术、美术杂志、论语、多样文艺、青青、立报等等,上海的报章杂志上都刊登有张乐平的漫画作品。

最喜欢这个系列。

1935年,春夏之交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漫画形象在上海诞生,其奇特的造型立即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三毛这一典型形象深刻表现了旧中国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以后又被改编成电影故事片、木偶片。

1936年,为筹组全国漫画家协会,当时有7位知名漫画家先行被推定为漫画家协会上海方面的筹备委员,张乐平是其中最年轻的一员。

1939年,漫画队在桂林兵分两路,张乐平担任其中奔赴前线的队长,坚持战斗至抗战胜利。张乐平先生是当时在中国坚持战斗岗位最久、辗转各省各地最多的漫画家。他率领救亡漫画宣传队战斗在沪、苏、鄂、皖、浙、湘、桂、赣、闽、粤诸地。

震撼

1940年,张乐平在第三战区担任漫画宣传队队长,并出任《前线日报》副刊“星期漫画”主编。第二年,又在金华参加进步画刊《刀与笔》的筹备与编辑工作。张乐平在东南地区一带坚持漫画宣传工作直到抗战胜利。

1945年,张乐平从广东重返上海,开始新的漫画创作生涯。

1946年,在上海参与发起上海美术作家协会和上海漫画家协会。同年,《三毛从军记》在上海《申报》发表,引起轰动。第二年,另一部传世之作《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连载,激起社会强烈反响。这一时期,张乐平的漫画作品大胆地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矛盾。

1949年4月,在宋庆龄的支持下,张乐平举办了三毛原作画展,并义卖三毛原作及各种水彩、素描、写生画,筹款创办“三毛乐园”,收容流浪儿童。

哈哈,都是朋友笔下的张乐平。

游客留言。

不错不错

一楼参观完毕。

准备上二楼参观,原来张乐平就住二楼。

楼梯间有皂片

1989年,以“三毛”为笔名的台湾著名女作家陈懋平千里来沪寻父,被传为文坛佳话。张乐平晚年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倾注了巨大的热情。

70岁入党。

窗外土豪邻居。

华君武也是著名漫画家,去过他老家古镇。

张乐平夫人冯雏音,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冯步青是当时上海有名的律师。1939年,16岁的冯雏音与父母不告而别,参加了宣传抗日的浙江中心剧团。1939年秋,救亡漫画宣传队队长张乐平在金华举办个人战地素描展览会,正在金华主演于伶的《夜光杯》和吴祖光的《凤凰城》的冯雏音与张乐平在画展上相识。

三毛和三毛之父。

1936年冯雏音在上海读中学的时候,看到一本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小孤女》连环画,因是三毛的作者张乐平所绘,就欣然买下。同为抗日救亡,又是"上海老乡″,风度翩翩的漫画家与秀雅柔美的女演员一见钟情。一对恋人于194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纪念日,在江西玉山结为伉俪。

卫生间

老物件

客厅

游是画室。

原创地。

好多作品诞生于这张桌子。

唐三彩,好友柯灵家也有。

张乐平夫妇有7个子女,但先后收养过许多孩子,帮助这些孩子度过了人生中最困难的岁月。张乐平长子读小学的时候,有个同学举目无亲,无家可归,张乐平夫妇热心地收留了他。电影演员上官云珠被迫害身亡后,她的一双儿女成了张乐平一家的亲人,张乐平的夫妇待他们如同己出。

卧室

张乐平夫妇长长的一串“编外”儿女名单中,还有一个人们熟知的名字——三毛。这位知名的台湾女作家陈懋平就是因为酷爱《三毛流浪记》中的小三毛,才把笔名改作三毛的。1989年,台湾三毛千里寻父,两岸父女相见,传为文坛佳话。后来三毛弃世,张乐平一直没有能从打击中恢复过来。

这个我家以前也有一个。

家具不错

子女房间

三毛来访住过。

下楼。

再见,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