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24-05-13 12:09 IP属地:未知
查看 6.5W | 回复 21
【春与夏之记】抱朴下行黄源旧居
葛岭,道教名山胜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北宝石山西面。海拔166米,相传东晋时著名道士葛洪曾于此结庐修道炼丹,故而得名。岭上有抱朴道院,现为全国重点开放道教宫观,尚存炼丹台、炼丹井、初阳台等道教名胜及古迹,岭巅初阳台,是晨观日出之佳境,著名的钱塘十景之中的“葛岭朝暾”即此。

参观完抱朴道院下山西湖方向。

抱朴道院门前的假山依山而建。

放生池

布满苔藓有点滑。

抱朴道院龙墙有名。

回首

路边摩崖石刻枕漱亭,这个枕字远看像桃。只有旧址没有亭了。

父母者有形之天地也,天地者无形之父母也。

民国十二年浙江省长张载阳题写。

下行不远有个亭子,名曰半山亭。

这假山摆拍的味道。

人工累的。

半山腰还有抱朴道院简介。

这里的字被扣掉了。

双檐歇山顶白亭

穿过亭子右手有一座老房子。

走进一看是黄源旧居。黄源(1905--2003)名启元,字河清,海盐人,翻译家,鲁迅先生晚年的学生和战友。曾在东南大学附中、春晖中学、立达学院等校求学。

20世纪20年代后期投身于中国新文化运动,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1938年黄源毅然投笔从戎,到皖南参加新四军,任军部文委委员,《抗敌》杂志编委,《新四军一日》主编。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行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中共浙江省委文教部副部长、省文化局局长等职。晚年任浙江省文联名誉主席。

黄源早年与鲁迅、陈毅、茅盾、巴金等人结下了深情厚谊。由他主持改编昆曲《十五贯》,得到了“一部戏救活一个剧种”的美名。2003年,98岁的黄老在杭州溘然长逝。

投笔从戎,参加新四军投入抗日战争。

旧居内陈列了黄源先生的创作手稿、书籍、生活起居用品以及与鲁迅等文化名人的来往书信等百余件,用展柜、图板、多媒体演示与生活场景布置有机结合的方式,展示了黄老闪光的一生。

坐像,有人献花。

从1955年5月到浙江工作起,黄源在这里生活、工作了45年。

再拍正脸

下山了。

原来这里才算抱朴道院山门,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