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4-04-05 02:18 IP属地:未知
查看 33.7W | 回复 18
醉眼樱花独占春——年前丹樱农场赏樱花
最近一直疲堕,疏懒成性,欠了好几篇作业没交,赶紧补。从年前的赏樱花开始吧。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赏樱季了。每年春节前后是樱花盛开的季节,因而开启了今年赏樱之旅。在赏花之前,先王婆卖瓜式的炫耀一番学识,科普有关樱花的生物学常识。按生物分类学,樱花≠樱桃开花,樱桃≠樱花结果。樱花属于蔷薇科、李属、樱亚属;樱桃属于蔷薇科李属李亚属。两种植物属于同科不同亚属。
樱花花色幽香艳丽,是早春重要的观花树种,盛开时节花繁艳丽,极为壮观。造成“花海”景观。唐朝时期日本从中国引进樱花后加以栽培选育,作为国花。侵华日军曾在武汉大学内种植樱花宣誓战果,迄今武大校园内仍有樱花园景观。(PS历史小贴士:武大日军种植的樱花是国耻之花,是侵华的罪证,战后有人建议砍掉,但49年国军守将被策反后为和平解放,武汉大学里面的一草一木都予以保留,日军樱花树因此得以流传。但由于樱花树的生命周期短,一般只有二三十年,三十年代抗战时期日本人种下的樱花到50年代已基本死绝,因此,今天在武大校园内所看到的樱花,已非当年日军所留下的花种了。时过境迁,斗转星移,日本樱花再次来到武大,已经是30多年后了。这次已非国耻的印记,而是和平友谊的象征。1972年,中日建交,日本向周总理赠送了1000株大山樱,由于周总理曾在武汉大学居住过,便将其中50株转赠武大。此后日本还多次向武大赠送樱花树苗,形成了现今看到的武大校园的樱花树。)
位于连江县丹阳镇山边村的丹樱农场,是福州“樱花大观园”,春节前200多亩山樱花迎来开花季。“在以前,一说到看樱花,不是出国去日本,就是出省去武汉。”连江“樱花大观园”,让福州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赏樱花。

樱花是日本国花,于是让有日本血统的轩逸出马陪同赏花。

从三环专项北二通道,去往贵安方向

通过北二通道的登云隧道

取道北二通道,经由贵安,走新104国道到达连江。全程不走高速。

到达连江县丹阳镇丹樱农场。

小轩在花团锦簇的樱花树丛中

走进这个僻静美丽的丹樱园

几百株樱花树同时盛开,如同山火般红艳,在新年来临之际赏樱,预兆来年红红火火,格外喜兆

红花配绿蔬,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十分养眼

驴拉磨的造型顿时感受到一股浓烈的田园风味

山深未必得春迟, 处处山樱花压枝

樱花落似纷纷雨,织片红霞欲送春。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桃李芳菲梨花笑,怎比我枝头春意闹

芳菲五月意阑珊,幸有樱花又染天。一样馨香铺满地,不输灿烂大牡丹。

步入农场,仿佛进入粉色云霞晕染的人间仙境。放眼望去,一棵棵樱花树如珍珠点缀在无边的翠绿锦缎上,一簇簇山樱或粉或红,热烈绽放枝头,与苍翠森林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雅致绝美的山景图。

放眼望去,只见远山含黛,粉红色的花海连绵起伏于翠绿的山间,春风徐来,樱花瓣缤纷飘舞,牵着缕缕沉香。

漫步其间,“樱花道”绵延数里,夹道而开;花瓣轻盈,落英缤纷

第二站,到连江参观含光廊桥

横跨敖江,在含光塔下,正对玉荷东路,项目总投资约7266万元,总用地面积8207平方米,全桥长317.5米(其中廊桥长186米),桥面宽8米,是目前全省最长的廊桥。

廊桥,指设有廊屋的桥梁,是中国古代传统桥梁的一种重要类型,结构独特、造型优美。南方多雨,廊桥因为有廊顶,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和聚会等作用,又称风雨桥。连江的含光廊桥是全省最长的现代廊桥。

连江含光廊桥历史悠久,始建于宋代,经历多次修缮,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最近的一次修葺于2021年2月通桥。廊桥长约387米,宽约6.5米,外观古朴典雅,是重点保护文物。廊桥青瓦铺顶,由176根立柱与172根横梁搭建而成,建设有3个阁楼,中间阁楼为两层设计,拾级而上举目远眺,敖江两岸风光尽收眼底。

含光廊桥顶盖青瓦,木构栏杆,长长的石板桥面,纵深延展的美人靠,轻盈而至的江风,宽阔舒展的视野,引得无数游人交头称赞。

含光廊桥取意“敖水起彩虹,含光漾春波”。采用上承式仿古木设计,桥身由176根立柱与172根横梁搭建而成。全桥的长度是317米,其中廊桥长186米,桥面的宽度是8米,是福建全省最长廊桥。走在桥上,可领略到敖江两岸秀美的风景,成为了周边出游的一处全新的网红打卡点。

廊桥之畔,屹立着百年的连江古韵——含光塔。由明朝兵部尚书吴文华修建,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连江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桥塔相伴,守护着凤城的山水。

漫步在含光廊桥上,宛若天庭信步,仿佛穿行在一幅古色古香的历史画卷中,不禁发出“今夕何”的感慨。

走过廊桥,对岸尽头是含光台,拾阶而上就可以参拜含光寺。

含光廊桥飞架南北,集山、水、屋、桥于一体,漫步桥上,看着青瓦木廊,飞檐翘角,还有碧蓝的敖江水映着含光塔的倒影,感觉甚是曼妙。

第三站,连江龙山谢安公园。“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妇孺耳熟能详的《乌衣巷》唐诗千年传唱不衰,诗中“王谢”为东晋时代世家大族,两姓豪门显贵唐末式微,跌入平民百姓之列。
其中,谢氏不仅为东晋王朝的擎天柱,在中国文学史中,谢氏还以文学世家的人才济济而拔得头筹,列入“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著名作家有谢安及其曾孙谢灵运。《红楼梦》中关于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分别指薛宝钗和林黛玉。其中,用“咏絮才”指代林黛玉文采出众,才思敏捷。出自东晋谢安侄女谢道韫的典故。据南朝·《世说新语》记载:一个冬天,天降鹅毛大雪。谢安召集子侄府中赏雪。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侄答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她以柳絮比喻飞雪,展现了其卓越的文学天赋和超凡的想象力以及深厚的文学造诣,深受赞赏。后世用来形容女性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才华和天赋,特别是在文学和诗歌创作上表现出的卓越能力。这一典故后来被广泛用于文学作品中,用以形容女性的文学才华。“咏絮才”不仅是对谢道韫个人才华的赞美,也成为了后世评价女性文学才能的一个重要标准。

谢安,河南人。东晋名相,忠心皇室,挫败篡权阴谋,指挥淝水之战大捷。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

连江谢氏起于东晋谢氏家族,唐末随王审知入闽,南宋时避地龙山开基。因此谢氏后人在连江龙山开辟谢安公园以纪念先祖。

站在龙山下,俯瞰凤城大地,尽收眼底。年前一次周末有意义的郊游结束于深邃的历史思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