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4-04-03 15:26 IP属地:未知
查看 32.4W | 回复 15
【春与夏之记】跟着课本游中国之岳阳楼记
2024年春季出游,沿途边走边玩,观花赏景,尝当地美食,品当地风情,不亦乐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几乎人人皆知。
如果你能背诵出范仲淹《岳阳楼记》全文,那么你就可以免费游览岳阳市的岳阳楼景区。
3月15日,我们来到了岳阳楼景区,“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外墙也很有感觉。

在景区入口边上是背诵的自助小屋。好像是打分的,多少分以上免票,其余分的还有纪念品(证书)。

大门入口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取自明代诗人魏允贞题为《岳阳楼》诗句。

整个景区还是蛮大的

这边就是洞庭湖汇入湘江的地方了

岳阳楼为东汉末年横江将军鲁肃始建的“阅军楼”。后来屡建屡毁。
园林内分散座有铜制的风格迥异五座楼阁模型。这景观被称为五朝楼观,楼阁分别是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岳阳楼模型,造型精美而考究,完美的重现了各个时期岳阳楼的雄姿。

岳阳楼在宋代一共重修过七次(其中南宋四次,北宋三次),大家所熟悉的千古雄文《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描写的就是这一座。

元代岳阳楼是两层三檐,歇山顶式结构,并且筑有地基。它是岳阳楼筑楼史上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

明代岳阳楼的建筑特点是方圆结合,楼身花纹繁杂,顶部筑有宝塔,它的宝塔是由三颗宝珠和六条飞龙组成,有点类似印度的佛塔建筑。

清代早期的岳阳楼是离现存岳阳楼建筑风格最为接近的一座,同时也是五座楼中唯一的三层三檐建筑。

碑廊。按北斗七星的形状排列修建而成,对应北斗七星的位置建造了七座亭子,名字也以星星的名字来命。

气象万千

洞庭春色

临风阁。2008年新建。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把酒临风”之意命名。为岳阳楼公园旅游纪念品的经营场地。

临风阁前石狮子。这个舌头,看着像流口水。

石牌楼,上书"南极潇湘"和背面书“天边月白”。这些字取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仙梅亭。明朝维修岳阳楼时,掘出一块奇石,上面有画梅一枝,自成纹理。人们认为是仙迹,便修建一座小亭,立石其中。1978年重修。

主楼
岳阳楼完整地保持着清光绪六年大修后的建筑形制,楼宇主体与构架均为纯木结构,以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建筑形式构成楼宇主体构架,其建筑特点是:整个楼宇由四根直径46cm的楠木金柱、12根廊柱、和20根檐柱支撑;盔顶屋面,这种大型盔顶式建筑在国内独一无二;三层飞檐翘首凌空、如意斗拱叠合精美、脊饰构件栩栩如生、二楼明廊环绕精巧别致。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工艺精巧,造型庄重,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
岳阳楼的匾额“岳阳楼”三字是郭沫若题写。

清朝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

毛泽东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词雕屏。

洞庭湖"水天一色"。

岳阳楼的东边小门

岳阳楼面朝东的正门,巍峨、威武、大气,犹如一座古长城的関门。

北角门,坊匾上书“朝晖夕阴”,为1983年岳阳楼大修时增修。

我们的特邀模特。

在岳阳楼的北端也有一个和南端其形制相同的的牌楼。上有"北通巫峡"和"江上风清"字样。

铜雀楼台空锁梦
“欢轩”。轩内立小乔塑像,陈列有关小乔史料及书画艺术珍品。

小乔塑像,原像抗日战争期间,毁于日军战火。

小乔墓,又名二乔墓,位于岳阳楼北面,传为二国周瑜军府花园。四周建有围墙,墓园内照壁,正面刻有苏东坡手迹“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墓地环境幽静花木繁茂,墓冢圆形封土堆,墓顶植女贞二株,墓前石碑高约一米,上书“小乔之墓”。
1992年,岳阳市决定重修小乔墓,并迁入岳阳楼公园。

吕仙祠。

岳阳门,为岳阳的古城西门,是水路进出岳阳城的唯一通道。

双公祠是专为纪念范仲淹和滕子京两位先贤而修建,具有湘北祠堂式建筑风格。从纪念“双公"的理念出发,在设计与布局上进行了调整和创新:以“双公叙忧乐"的生活场景来替代传统的神龛设置模式;人像与环境配制均以青铜铸就;同时,以宋代画家范宽的《岳阳楼图》为蓝本的大型铜版画作背景,来凸现“忧乐"主题。供人们瞻仰。祠内设有“岳阳天下楼”和“双公忧乐情”两个展厅。分别展示岳阳楼的建置沿革、形制演变和范仲淹与滕子京的生平及其对岳阳的历史贡献。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