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4-03-06 15:57 IP属地:未知
查看 44.3W | 回复 43
云南印象之蒙自、弥勒
云南印象之蒙自、弥勒
蒙自市是云南红河州府所在地,有2100多年的建县史,是云南为数不多的千年古县,蒙自拥有“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过桥米线”三张文化名片。
蒙自的闻名遐迩更在于它曾作为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的分校所在地。1937年11月1日,国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成立临时大学。但开学仅一个多月,日军沿长江步步紧逼,师生们分三路徒步向西南继续前行,于1938年2月到达昆明,同年4月,正式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因人数多,时间紧迫,昆明城内校舍不足,1938年4月到9月,西南联大在蒙自设立分校,文学院和商学院迁到蒙自办学,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等一大批著名学者来到蒙自,在美丽的南湖边留下不可磨灭的回忆。西南联合大学 蒙自分校纪念馆于2011年在旧址哥胪士洋行建成,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的办学历程。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一一 这是一所被称为炸弹之下长大的大学,却又是中国教育的珠穆朗玛峰,存在仅8年,却又影响至今。存在期间,招录学生7900多人,毕业3800多人,其中包括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172位两院院士和100多位人文科学社会大师,这样的成就,在中国教育史上过去不曾有,未来更不会有。
走在纪念馆内,认真地看着当时恶劣条件下的办学经历。敬佩并感动“何妨一下楼”主人闻一多严于治学;被称为“教授的教授”陈寅恪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和创新精神;“千秋耻,终将雪,中兴业,须人杰”的联大学子的家国情怀。
电影《芳华》取景地的碧色寨修建于1909年,是我国最早的车站之一,是滇越铁路和我国第一条民营铁路个碧石(个旧一碧色寨一石屏)的交汇点,也是滇越铁路的米轨和寸轨的换轨点,滇南进出口货物都由碧色寨中转。那时,碧色寨商贾云集,货仓店铺林立,今天,碧色寨车站已作为一个景点,铁轨不再光亮,锈迹斑斑的蒸汽机车和车厢孤单地停在那里,车站里指针不再转动的三面钟己将时光凝固在很久以前,如今的沧桑很难想像当初的繁华,人间有多少芳华,就有多少遗憾。
回元谋的路上,顺道去看了看弥勒的东风韵景区。这是一个人工打造的网红景点,建筑物以本地生产的红砖为主,酒瓶状的建筑代表弥勒的红酒文化和彝族的火文化。蓝天下的草坪、湖泊、火红的建筑在一起,拍照很出片,因此每天来拍照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但这样一个门票60,观光车20的人造景点到底有多长的生命,只有交给时间来验证了。
下午两点半了,还没吃中午饭,读小学六年级的侄儿给我们推荐弥勒市里一家米线馆,他说比垃圾食品还好吃。这是一家叫匡记过桥园的米线馆,他家的米线汤料、佐料和主食和其他家大同小异,有特色的是他家的主食,有鸡脯片、猪腰片、里脊肉、皮蛋,更别具一格的是米线里有干菌和菊花、玫瑰花。未食就已闻到油辣子的香味,用筷子一挑,米线丝滑入喉,几种肉香混和在一起,有一种幸福的感觉,菌子的清香和玫瑰的芬芳又使这米线显得一点都不物质,这是一种文化的升华。
匡记过桥园的米线种类很多,有金榜题名过桥米线,一举夺魁过桥米线,步步高升过桥米线,衣锦还乡过桥米线,那些都是曾经的理想和梦。我想吃一碗一夜暴富过桥米线他家却没有,只好将就吃一碗招牌过桥米线了。
(云南印象系列终,谢谢各位,请予指正)

西南联大纪念馆在哥胪士洋行旧址,一座法式建筑

历史的记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蒙自分校

一张张黑白照片,一段沉重的历史

筚路蓝缕,栉风沐雨 ,砥砺前行

抗战全面爆发,文化南渡,薪火相传,殊为不易

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弦歌不辍

大师云集,群星璀璨,中国教育的奇迹和丰碑

邹承鲁先生的这段话,值得政府和高校教育管理者深思

西南联大校训——“刚毅坚卓”

蒙自南湖,原名草海,联大蒙自分校的见证者

影响中国历史的蒙自籍名人

电影《芳华》取景地——碧色寨。

游人如织,为沧桑的百年老站增添了许多欢快的气氛

想模仿下《芳华》电影里的剧照,像邯郸学步,不专业

在等待一列不会再来的历史火车

锈迹斑斑的蒸汽火车头

弥勒东风韵景区,一个人工打造的网红景点

像酒瓶一样的红砖建筑

与周围环境结合,拍下来还是很出片

骄阳之下艳丽的仙客来

瓶瓶儿底部,乐队在演奏,地面是音乐喷泉

弥勒的这家过桥米线,是我此次云南行吃到的感觉最好的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