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4-02-01 01:15 IP属地:未知
查看 50.7W | 回复 19
2023年最后足迹第一站——打卡延平区斜溪村网红水杉林
2023年的最后两天和元旦组成了2024年的元旦假期。第一天去延平打卡斜溪村网红;第二天去董奉山体验古代名医的故事。作为2023年最后假期的游记,本帖分享23年度倒数第二游——斜溪村网红水杉林。

假期第一天,凯越出马陪同出游,一如既往,风姿如旧,宜家宜商的风格百看不厌,这才是经典作品,现在的新车外观奇装异服、哗众取宠,格调低下,凯越逼格显得经典高尚,经久耐看,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延平区斜溪村位于炉下镇。坐拥闽江沿岸近4公里的山光水色,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水美乡村,是“水美延平”建设的缩影。

延平湖水利景区是1993年水口水电站建成蓄水后形成的人工湖。东起闽江上游的延平区樟湖镇高洲村,西北濒延平市区,面积100多平方公里,其规模居福建省之首。延平湖是国家水利风景区。 盛夏时节,泛舟湖上,山环水转;岸边翠木修竹,婆娑可人。

19年,斜溪村凭借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引种落羽杉,积极打造“水美经济”,让沉睡的乡村“活”起来

水杉镶嵌于山水中,乘一小船,荡漾湖中,不自觉就成了画中人。

落羽杉,为裸子植物,落叶乔木,可在浅水中生长,俗称水杉。相较于更高等的被子植物,作为裸子植物的水杉在植物进化地位上相对原始。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是珍贵的园林绿化树种和造林树种。水杉在景观园林中,经常被视作“秋叶观赏”的树种。

这里的水杉与水相生相伴,杉入水,水映杉。

清冷的水面倒映水杉,树影随波而动,红色变得灵动,艳丽且浪漫,风情无限。

一片水杉林倒影水中,碧波荡漾,两叶扁舟轻轻飘荡,引起波纹涟漪。不禁让人想起大文豪苏轼脍炙人口的名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水杉无疑是初冬绝美的存在,伴着阳光的余晖,被溪水所折射出的初冬沉静而美丽。

远山含黛,树影婆娑,这里恍如世外桃源

来一张小凯在溪边古榕下的合影作为它带来的印证

延平市区的马头山隧道

下午逛九峰索桥

九峰索桥是上世界八十年代的产物,承载了老延平太多的记忆,不但成了延平著名地标,也是延平人心目中挥之不去的乡愁。
索桥建于上世界八十年代初,是资金捉襟见肘的年代。鉴于当时的经济生活水平,规划为建一座方便闽江两岸人民徒步往来的桥,南平市几经筹划经算,决定建造造价便宜的悬索桥。但报批没有通过。没有省里拨款补助,南平市只能“自己干”。为了能够节约建设成本,不得不从各方面“精打细算”。建设者自己组成了一个施工指挥部,一切闲杂事务都自己操办,不聘请施工单位承包,这样就省了不菲的管理费。”购买最实惠的钢筋水泥,用最优惠的价格聘请南平最好的电焊工。精打细算不并不是偷工减料,而是倾注了无数的心血。最后,建九峰索桥的花费比原本的预算节省了数十万元。老一辈的建设者们忠于人民的憨实、实干精神值得后辈学习。
。

跨入新世纪,国内社会生活水平飞跃发展,一桥飞架南北,闽江上一座座桥梁飞架而起,再也不受资金掣肘。相比现在,四十年前在资金极度紧张的艰难条件下依然建成了迄今仍在使用的健康桥梁,实属不易!

双剑化龙,闽江起始点

在九峰山栈道上俯瞰索桥全貌。“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九峰索桥,在南平市民心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处交通设施,也是南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见证了改开初期南平人艰苦朴素、励精图治的奋发精神和闽北艰难发展的历程。

遥望母亲河,东亚最高楼——太阳电缆塔楼遥遥在望。

闽江倒映着夕阳,金光万道,演奏着美丽黄昏的光明变奏曲。

夜幕降临,在市区一处颇有特色的小饭店就餐

饭店名字并不起眼,却是在一处防空洞里经营,是延平市区的一处网红餐馆。体现出山城特色。

丰盛的晚餐,大快朵颐

最后,凯越车友遍天下。返程前车友凯越并排合影留念。23年度倒数第二游结束在璀璨的灯光下。
[
本帖最后由 凯旋卓越 于 2024-02-01 10:4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