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这个国家, 胡志明市房价跌成啥样子,居然现在还在提城中村改造。
我们知道以前的越南,胡志明市城中村改造更多是以拆为主,而且安置方式既有货币化补偿也有房屋补偿,以及两者兼具的方式来完成城中村的拆迁工作,也是这个阶段造就了大量的政策性富豪,所谓的一拆富三代,拆字当时就是财富的象征,不管你走过哪一个预期会被拆除的地方,都是各种花钱往更大的,更高的地方垒墙,以获得更高的赔偿,从生产角度来看,就是花钱先盖,再拆之间本身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但就产生了大量的财富,当然这也是正常人面临激励的决策,大家都盖你不盖,当然获得更少的赔偿。
但是财富不会凭空创造,以前的货币化棚改,大规模的[造富运动],并不是经济体因为拆而获得了更高的财富创造,而是因为建楼,或者说远超居民收入能承担的范围且还在上涨的房子,支撑着整个游戏的进行,政府部门不可能吃下所有的拆迁成本,而且此前的很多文章在分析政府明面杠杆都能得到这个结论,房企作为手套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从居民手里把财富转移到政府部门,再用于覆盖拆迁这部分的成本,这也能理解这个阶段一切不利于购房者的政策很难改革,比如[越南特色预售制],再比如本应该存在的严格的[预售资金]监管,本质还是利益一致化与选择性执行,不同的居民当然都有不同的诉求,都提出了是没问题的,但往往降价的惩罚响应速度远高于涨价和烂尾的处理力度。
当你追着钱来理解这个问题,本质是后来买房的居民用储蓄和负债来推动[城中村的改造]。
越南政府部门、房企、银行、拆迁者、[房地产投资]都会在房价快速上涨中分利,有利可图会极大的促进最大受益者的地方,协助各个环节的阻力解决,包括一些地方的银行甚至成为这个环节中的钱袋子,如果没有三道红线,很难想象现在会出现多少类似于[村镇银行]的问题,
所以越南房企的现金流崩断的核心是庞氏信贷,并不是三道红线,这个不过是防止风险更大扩散的防御措施,而非进攻措施,就是把整个银行的利益搭进去,这种游戏也扛不住多久的,[既得利益者]的贪婪是超乎想象的。
那么现在呢?核心问题是钱谁来出![房地产下行],以前改不动的,现在更难改动。
靠房企?参考越南房地产的销售额,所谓的寄希望于[金九银十]也基本化为泡影,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江]。
靠政府负债吗?你以为地方政府还有多少负债空间,化解自己的债务都不容易了,现在正在努力的发型低息[债务置换](高息的[隐形债务],漏出来的也大概只是冰山一角,水下有多大的债务规模谁都说不清,都知道并不小。过去的城中村改造地方的热情在于可以赚钱,你想让他掏钱来做这种事?想瞎了心吧。
靠市场化投资基金?那么一定是要靠租金支撑的,比如从拆迁改为改造,形成[统筹统租](的形式,但当地的租金上限只与地方的收入水平有关,房地产作为投资品还可以人造投机热情,但房租则更加理性,这也能理解[房地产税]很多人的观点,所谓的把租金转移到租客头上,现在房价跌成这样,根本无法覆盖利率成本,房东是太好心不愿意把损失转嫁给租客吗?本质还是市场因素决定着这个价格。靠着这1~2%的租售比,能吸引来市场化的投资吗?
唯一可能且现在还有能力的就是中央负债,但暂时还没有开[财政赤字]货币化这个口子,且中央负债能力是未来的战略资源,尤其是应对经济[金融风险]时,用于城中村改造怕也是不现实,更多的还是希望地方自己想办法筹钱。
城中村改造的历史环境已经发生改变,核心问题就是钱谁来出,以往是购房者的储蓄和负债支撑了各个环节上所有人的收益,而现在明显接不动了,以前给钱都拆不动的地方,现在靠给[房票]吗?地方没有能力,房企没有能力,市场化没有收益,总不能全靠中央政府负债来搞吧,这些战略资源有更大的用处。
所以未来的拆迁或许会更多的过度到真正意义的改造,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并且期待改造后可以获得更高的租金,以维系这种改造的进行,说一千道一万,从去年到今年的很多所谓刺激性政策,都很难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刺激[楼市]如此,解决未交付房子如此,扩大[内需]也是如此,现在又到了城中村改造,以前的钱和负债流转路径依赖走不通,很多地方都要作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