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3-09-24 19:23 IP属地:未知
查看 46.4W | 回复 72
在金色的厚重中前行(三)—额济纳自驾之归程:沿着丝绸之路
小编温馨提示:此帖已荣登2023年9月26日爱卡游记版块,更多精彩游记请收藏【爱卡游记】 接上篇“在金色的厚重中前行(二)”(链接:
网页链接)
今天是出行的第九天(10月14日),我们将南下嘉峪关,沿着河西走廊向东踏上归程。

7:30左右结账离开酒店,迎着朝阳驶上航天路(213国道)

路两侧是浩瀚的戈壁,间或可以看到稀疏的胡杨

虽然时间尚早,驶向额济南的车辆已经很多,尤其大卡车不少

9点左右,已能看到远处的航天发射中心建筑

途经XX禁区

转向航天城

9:30左右来到了著名的航天城

去了被告知进入航天城是需要介绍信的,突发之间哪里去搞这个,只能在航天城碑石前到此一游了。

发射中心周边随拍1

发射中心周边随拍2

从航天城出来后,丁字路口附近有个加油站,继续往前不远有,有一片很漂亮的胡杨林(如图)

胡杨林离公路不远,下了国道,沿着车辙很快就到

北侧不远处是加油站,远处的发射中心建筑依稀在望
因为距离发射中心很近,无人机不敢高飞,只升空至10米左右

这片胡杨林位于弱水之滨,胡杨、河道、沙漠、戈壁并存,金色、褐色、浅黄、深灰交织,站在小坡上一眼望去,赏心悦目。

着是看上去像沙塔林,和冰塔林有得一拼

戈壁滩上的小草也很有生命力

曾是车手的尼玛忍不住在此越野,小小疯了一把,顺便去了胡杨林附近的一处居延边塞遗址。
居延遗址,史称遮虏障,又称为居延边塞,分布在额济纳旗和金塔县境内,居延遗址自东北斜向西南,全长约280千米,始建于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年),废弃于东汉末年,是包括汉代张掖郡居延都尉府、肩水都尉府所辖居延边塞上的烽燧亭障和天田塞墙等遗址在内的遗址群

离开沙地,卷起漫天尘埃,轿车也当越野开了

途中找地吃饭停车时,队里公认开车最稳的老司机在小拐弯时居然把车给蹭了

饭后继续出发,下午14:20从嘉峪关出口下高速

从G30嘉峪关收费站到景区停车场约10公里不到,一路金秋风光不表,十多分钟后到达嘉峪关景区。

2014年去敦煌回程时用大疆2拍的嘉峪关景区,当时就在景区门口到此一游并留念(可参:网页链接),但回来整理照片时才发现公园入口离关城还有不小的距离,并非航拍关城的最佳点。 
2014年的嘉峪关城全貌,和现在没啥变化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 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

印象中当时景区北侧沿街是一长溜的小店铺,我们就在那边找了一家农家乐午餐,其余大片的则是荒地。

关城分内外城,以内城为主,全长640米,占地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东西门各有一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上建嘉峪关楼。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

去往关城途中,脚下的九眼泉湖碧波荡漾

远处魏巍关城隔湖相望,遥相映衬,旖旎的风景丝毫感觉不到大西北的肃杀

来到东闸门下

从东闸门起算是正式进入嘉峪关城了
2014年小飞机起飞不久就被工作人员拦下,后来听一飞手说他们曾有飞机在嘉峪关被搞落,所以这次进景区就没带飞机。

经过碑亭和碑廊
进入关城后,不知什么原因,始终对嘉峪关提不起兴致,只是裹挟在数个导游团人流中走马观花,放几张随拍的照片吧。

内/外城之间的走道

关城一角

戏台

瓮城其一

远处是柔远门

罗城在望

内城全貌

定城砖指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就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官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官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者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嘉峪关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官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

南望祁连

北眺黑山

期间花絮一则

位于最西端的嘉峪关城门楼

离开了嘉峪关,驱车8公里来到位于嘉峪关南侧的长城第一墩景区

长城第一墩即讨赖河墩,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它是明代万里长城从西向东的第一座墩台,是明代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距关城7.5千米。

讨赖河,自冰沟口出祁连山,从西南往东北流经茫茫戈壁,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慢慢下切,形成规模宏大的戈壁峡谷奇观,窄处不足一丈,宽处百丈有余,平均谷深60米以上,堪称“戈壁高峡”。长江第一墩就矗立于讨赖河边的悬崖上
百度说墩台位于讨赖河边近80米高的悬崖之上,但从无人机俯瞰,怎么看崖壁也没有80米高度。

来张纵向图,看着有些别扭

我们去的季节讨赖河已几近干涸

墩台两侧讨赖河峡谷风貌一览无余,恕我眼拙,没看出有险峻的感脚;墩台西侧还有吊桥、民宿等

墩台边的城墙,头一小段似是维持了原貌

城墙一路向北延伸

空中垂直俯视

历经岁月洗礼,墩台已没有了建成当初高台直立、独挡四面的肃杀风采,只余一大土堆供后人凭吊、回味

空中回望来路和黑山,着红处的依稀黑色其实是个“龙”字,回来后查资料才知道的

网上查到的:现代石窟的创建者、凤凰卫视策划人常嘉煌,于2000年1月在嘉峪关附近的戈壁沙漠利用了三天的时间写了一个长1公里,宽800米的“龙”字。并动用了10名武警官兵和3辆消防车用墨汁边缘轮廓勾出,全长8公里。

从景区出来已是傍晚,近日拟赶至张掖住宿,17:57 从嘉峪关入口上高速。

高速随拍,一路匆匆

远方的祁连雪山

19:54从张掖收费站下高速
今日行驶里程684公里,住宿费1224元,早晚餐552元,过路费245.1元,加油749元,嘉峪关景区套票540元,合计3310元。

上午结账后离开酒店,10点下高速
注:因查不到当时住哪个酒店,这里回忆可能有误,咸挖个坑,留待以后更正

离景区越来越近了

进入景区后需乘坐景区大巴前往各个景点,门票包含四个主要景点,分别是七彩仙缘、七彩云海、七彩锦绣、七彩虹霞。
因为隔了几年,很多细节已经模糊,整理照片时自己晕乎乎的,所摄照片有相当部分已分不清具体分布在哪个景点了。

下方是云海台景点(1号观景台)停车场,下车后,沿着栈道可至数个观景平台

似是七彩飞霞

最远处似是灵猴观海

大贝壳

似是众僧拜佛,需到最西侧也是最远的观景台可看

像是七彩锦绣台所拍,后面记不清的就只上图了,各位车友今后如去了自行脑补

远观非常漂亮的丹霞景观,近看却是形象丑陋的砂石

景区的直升机游览项目,听说880元/人
14年敦煌之旅,第一次看五彩丹霞,当时价格是60元含交通费,第二次是75元含交通,时隔6年,价格貌似不大,但这次行走的4个景点却都不是我当初看过的,疑惑半日,突然想起景区工作人员向我们重点推荐的价格328元的深度游丹霞是否就是我们当初去的地,回去查看之前图片,应该如此,放上第一次拍的图片做对比,第一到第四是大疆2航拍的,现在景区内已严禁飞行。

和美女同学合影,我怎么感觉自个就是张掖丹霞人,像个修理工似的

下午13:30后从景区出来,14:20仍从丹霞收费站上高速,途中车辆不多,路况良好

16:56从武威北下高速
今日行驶里程356公里,住宿费811元,晚餐260元,过路费204.6元,加油385元,七彩丹霞景区门票365元,合计2025.6元。

今天是出行的第十一天,今天计划是去鸠摩罗什寺和白塔寺,然后到天水住宿

上午9点结账离开酒店,首先来到了鸠摩罗什寺
鸠摩罗什是东晋时后凉、后秦高僧,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且位列四大译经家之首,是中国佛教八宗之祖,翻译学鼻祖。史称中国佛教由鸠摩罗什而面目一新,有鸠摩罗什因而有良好之译本。古人曾盛赞罗什寺是“由来僧宝摇篮地”。

不想正逢寺庙大修不开放,于是离开前往雷台公园,著名的雷台汉墓就在这里,而闻名天下的 “马踏飞燕”铜像就在这里出土。

公园广场上的“马踏飞燕”雕塑,号称天下第一马,1983年被确定中国旅游标志。

“马踏飞燕”是东汉铜奔马,别称马超龙雀、马踏飞燕、等,为东汉青铜器,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后腿右足踩一飞鸟,三足腾空,长尾翘举,威武雄壮,造型精美。

“马踏飞燕”的正面照(网络图片),头部倾斜,马嘴张大,好像还瘸了一条腿,和其侧面形象反差极大,难怪它的照片多是侧面照
“瞻仰”了“马踏飞燕”,接着马不停蹄直奔白塔寺。
10:05从武威北收费站上高速,15分钟后从武威南收费站下,沿着天马大道行驶约10公里后来到了白塔寺。

白塔寺门票20元/人,入口处在东侧

白塔寺,藏语称夏珠巴第寺,又名百塔寺,位于武威市城东南20公里的武南镇白塔村。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750多年的历史,为藏传佛教凉州四寺(白塔寺、莲花山寺、海藏寺、金塔寺)之一
公元1244年,西藏萨迦派宗教领袖,已63岁的萨迦班智达受邀,带着10岁的八思巴和6岁的恰那多吉两个侄子,从萨迦寺动身,经2年后抵达凉州,于1247年与蒙古汗国皇子、西路军统帅阔端为解决西藏归顺问题,在武威白塔寺举行了著名的“凉州会谈”,达成了西藏归顺蒙古汗国的条件,并颁布《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结束了西藏近四百多年的混乱

萨迦班智达雕像

现在的白塔是灵骨复原大塔,依照元代萨班灵骨塔塔基仿建。在修建过程中,按照藏传佛教仪轨对这座大塔进行了装藏,大塔内总共装有210万宗小佛像和一部大藏经。210万宗小佛像包括70万弥勒佛、70万文殊菩萨和70万不动金刚佛。

原灵骨塔遗址,在塔林的西面,元末遭兵災被毁,明清时期曾两度重修,后于1927年毁于凉州大地震,现仅残存高5.4米、边长14米的基座塔基。

塔林是白塔寺最为壮观的景点,九十九座各种形制的白塔掩映在翠绿的树从中,静静守护着灵骨白塔

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全文

从白塔寺出来已是11点多,沿着312国道行驶,11:58从黄羊收费站上高速

穿行在黄土高原中

途经黄河大桥

14:39在兰州绕城遇到出行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堵车

花絮:高速遇修路只有一条道,前面只有一辆警车,警车很悠闲地匀速行驶,我们也只能在后面跟着慢慢teng,小时同学说我们“死蟹一只”

连霍高速兰州-天水段居然有十数处在修路,大大影响车速,晕死

17:28从甘谷下高速,改走310国道去天水

铁路和公路隧道并行,走国道会不时遇到,也算一道风景

和渭河并行

每次遇到和列车并行,总有莫名的鸡冻

接近天水时再次遇堵,继续慢慢teng

进入天水时天已黑, 可能下班高峰还没过,路上那个堵哦

让我没想到的是天水交通的乱,电动车在车流中穿梭抢道

电动车带人在高架行驶。

途经伏羲庙,也是明天的打卡之地
7点左右到达酒店,吃饭休息,一夜无话。
今日行驶里程597.4公里,住宿费1231元,早晚餐492元,过路费337元,加油459元,白塔寺门票80元,合计2600元
天水因“天河注水”的传说而得名,拥有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距今8000年)、石窟文化(麦积山石窟)、先秦文化、三国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
“天河注水”由来:相传秦末汉初,长期征战加上干旱致当地民不聊生。一天夜里,忽然狂风呼啸,雷电交加,一道金光闪耀,地上现出红光。顿时,大地连续震动,在轰隆隆巨响声中,裂开一条大缝。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人们说这湖与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后来,这个传说被汉武帝听到了,他就给湖旁新设的这个郡起名“天水郡”。从此,有了“天水”之名
今天我们要去的就是伏羲庙和麦积山石窟

去伏羲庙途中在瀛池大桥上看渭河
伏羲庙本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是明代专门为祭祀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所建的宫廷式庙堂建筑群,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即太昊,或称黄熊氏,神话中人类的始祖,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开物成务”牌坊(网络图片)

“开天明道牌坊”
伏羲庙原有三座牌坊,还有一座 “继天立极” 牌坊据称于1972年被拆毁。

仪门

先天殿又称正殿、大殿,是伏羲庙建筑群的主体建筑。
“一画开天”,这四个字的意思即伏羲开天,都说是盘古开天,但神话传说中的开天辟地人物有好几位,“始画八卦,一画开天”的伏羲就是其中之一。

(网络图片)

殿内的河图洛书石盘
听导游说了很多,而且我也特地做了录音,但岁数大了,前说后忘,而且光顾听了,照片没怎么拍

庙内有一颗树,其树疤长相酷似“眼睛”,去的游人计划都要去摸下,我们自然也不能免俗

麦积山石窟位于秦岭西端北侧,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形似麦垛。麦积山石窟与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王朝、1600余年的开凿和修缮,现存窟龛221个,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979.54平方米。麦积山石窟保存的造像以泥塑为主,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美誉。麦积山石窟是丝绸之路上的大型石窟寺,是中国石窟北朝石窟的代表窟群之一。

麦积山石窟脚下有一座瑞应寺,麦积山石窟以南200米处,有一座红墙灰瓦,有着千余年历史

麦积山石窟各洞窟间以栈道相通,栈道异常惊险。
关于栈道,民间有“砍尽南山柴,堆起麦积崖”的传说:工匠须先将木柴累积,再搭脚手架至接近麦积山巅处,从高处开窟造像,层层往下造。造好洞窟后,从层层脚手架中拆除一部分,再留一部分作为栈道,便于通行

部分石窟之间的狭窄通道

石窟平面图
去麦积山时事先没做功课,进去后就沿着线路大致走马观花转了一圈,刻画细腻、神态各异的精美雕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现在回看照片中这些有喜有怒、有静有动的菩萨雕像,仍然被深深吸引,但是在查资料时才发现,还是遗漏了西区121/123/127窟等的雕像,这些也是麦积山石窟最有特色的一部分。
细想起来当时可能是因为看几个区的石窟需不断沿着栈道爬上爬下,到达西区时已感觉有些疲惫,我们几个都不想再继续走向上走栈道,而且看过了几个最大的室外雕像,主观以为精华看得差不多了,就直接向下去往出口,因此错过了
这几个特色石窟,只能期待下次路过时再次拜访了。
随手拍的这些照片,即使不是所说的麦积山石窟最有特色的塑像,看着也仍然赏心悦目,令人陶醉。
因为时间久了,被自己的编号搞晕了,相当部分照片没法确认是哪个石窟哪个朝代,期待对此有研究的剖指正。

167窟造像远观

造像近观

中间菩萨造像的脚下(局部)

13窟造像远观

石壁的又一尊造像,但是外景照上没找到,不确定是哪个窟
还剩部分照片近日完成上传
[
本帖最后由 姑苏闲客 于 2023-10-08 05:5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