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3-02-27 17:55 IP属地:未知
查看 12.7W | 回复 2
這家股票有木有
輝能科技[編輯]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輝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roLogium Technology Co., Ltd公司類型私人公司成立2006 / 臺灣創辦人楊思枬總部臺灣桃園市產業汽車鋰電池, 儲能技術產品固態鋰電池員工人數580人網站*****輝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roLogium Technology) 成立於2006年,為一間專注於研發、製造固態鋰陶瓷電池(Lithium Ceramic Batteries, LCB)的國際型企業,現總部設於台灣,同時在新加坡、上海等地皆設有基地[1],員工數約466人。[2][3]
歷史[編輯]2006年10月楊思枬成立了輝能科技,並開始了固態電池的研發,主要專注於消費性電子與穿戴應用的薄型柔性固態電池開發。[4]2012年2月,輝能在日本電池展(Battery Japan)中首度發表了,「FLCB(FPC Lithium Ceramic Battery)軟板鋰陶瓷電池」,這是一款將固態電池與軟性電路板(FPC)結合的新型電池產品。[5]厚度僅0.38mm的薄型電池可以隨意彎曲、剪切也不爆炸,目標市場為穿戴應用、消費性應用或IOT應用。[6]2013年,輝能電池應用於宏達電推出HTC One max智慧型手機中內含電池的保護套配件,延長電池使用時間至1.5倍。此產品為輝能最早公開的固態電池商用化紀錄。[7]2017 年,其位於台灣桃園的自動化卷對卷固態電池試產線投產,此後至少出貨百萬片固態電池芯至各應用市場。[8]2019年4月,輝能以電池包設計技術『BiPolar+ 3D架構固態電池包』(BiPolar+ 3D Structure Solid-State EV Battery Pack)獲得美國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金獎。這是一項透過直接堆疊固態電池極片來完成串並聯的組裝技術,得以簡化電動車電池系統的連接材料與空間,提升體積與重量的能量密度。[9]同一年度,輝能與數間中國電動車廠如蔚來、愛馳、天際汽車簽訂合作協議(MOU),分別進行固態電池電動車商用化的合作。[10]2021年3月,輝能與越南汽車製造公司越快(Vinfast)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根據協議,VinFast 和 輝能將成立一家合資企業在越南生產用於電動汽車的固態電池。[11]這家合資企業將被授權使用輝能的MAB(Multi-Axis Bipolar + Technology))固態電池封裝技術生產固態電池組。[12]2021年4月,輝能科技以自主研發的「ASM 主動安全技術」榮獲美國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銅獎。[13][14]ASM 是一種主動阻止熱失控的材料機制,它可以在溫度上升時鈍化電極以阻止熱失控,有助於電動車安全性的提升。2021年10月,輝能完成了3.26億美元的融資, 新加入的投資者有春華資本(Primavera Capital Group),資金籌備的目的為建立歐洲、美國與亞洲的產線。[15]2022年1月,輝能與梅賽德斯-賓士集團(Daimler Group)旗下賓士(Mercedes-Benz)簽署技術合作協議,賓士將投資近億歐元,並取得輝能科技董事會一個席次。梅賽德斯投資的資金將不僅用於電池開發,還將用於歐洲的生產準備。[16][17]2022年2月,輝能科技獲選為Pitchboo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所統計全球電動車產業關鍵獨角獸企業十五大之一。[18]2022年3月,Gogoro攜手輝能科技,發表全球首顆「交換式」電動機車固態電池。[19]2022年5月,浦項制鐵控股與輝能科技簽定合作合約開發電池材料,以支持次世代固態電池量產目標。[20][21]2022年6月,輝能科技與德國動力系統方案設計廠FEV簽署技術合作協議,合作開發電動車固態電池系統。[22][23][24]2022年7月,輝能科技與VinFast簽署技術合作協議,VinFast 投資輝能數千萬美元,全面投入次世代固態電池研發,自2024年起,輝能計畫將供貨次世代固態電池電芯給越快,以支持越快(Vinfast)新型純電車款的發表。[25][26][27]2022年8月,輝能科技成為美國先進動力電池聯盟(NAATBat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白金會員,計畫成為北美先進能源供應鏈的一員。[28][29]2022年10月,輝能科技與歐洲車用電池製造商Automotive Cells Company(ACC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簽署技術合作協議,將共同開發電動車電池系統。[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