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爱卡自助游 >  回味甘肃西行游记……

发表于 2009-05-23 12:04    IP属地:未知

查看 15.7W | 回复 34
回味甘肃西行游记……

西行记之一——心痛麦积山



引言: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自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5米多,小的仅2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

    9月23日下午,西行计划是从宝鸡前往天水。坐上汽车的那一刻才发现我们的选择错了,车很脏,路上尘土飞扬,最难忍受的是堵车非常严重,走走停停,火车只需两个小时的车程,竟然一路颠簸,昏昏沉沉地走了六个多小时,晚上十点半才到达天水汽车站!
    印象中的天水是个很艰苦的地方,在实习期间,人人谈天水色变,有些带队组长经常警告组员“如果不好好表现,就把你分到天水去!”。终于到了传说中的地方,似乎并没有想象里的清苦,也许是因为没有什么期望,所以并不失望
    天水之行志在麦积山,24日清晨七点半,坐上了开往麦积山的34路旅游专线。我的地理、历史知识很薄弱,只知道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至于其特点、形态一无所知,满怀憧憬中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就到了麦积山景区。站在山脚向上看,麦积山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高约16米的大佛雕塑清晰可见,依附悬崖峭壁建起的暗红色凌空栈道居高临下仿若天堑,让人望而生畏!
    买好了门票我们就沿着栈道开始了攀登。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一路沿着这些蜿蜒曲折的栈道前行,脚下千沟万壑,耳边呼呼风声,虽然我并不恐高,却也不禁惊心动魄!
    想象着景区门口阅读过的麦积山简介中的美丽文字,我满怀期望沿着盘旋的楼梯一层一层爬上去。石窟洞口大小不一,外设栏门作为屏障,内部光线昏暗,眼睛需要有所适应方能得见里面雕塑,现存洞窟194个,朝代不一。一个一个石窟看过去,从最开始的震惊,到紧皱眉头的心痛,再到最后的视觉麻木,三个多小时的时间,我结束了麦积山之旅,与来时的兴奋、激动迥异,默默无语的坐在了返回天水的班车上。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宁愿没有攀登麦积山,只在山脚阅读简介、遥望一下便离开,这样记忆可以停留在想象中的完美里。一路攀爬、满怀期望的我并没有见证到文字里的壮丽,目光所及之处是一个又一个让我心痛的震惊!石窟内的雕塑或在岁月的流逝中残缺不全、或在风雨的侵袭下色彩尽失、或在偷盗者的抢夺里七零八落,偶有几尊身形完好的也是色彩斑驳,濒临毁坏!观望着的我如哽在喉,本为欣赏古人智慧而来,看到的却是曾经巧夺天工的珍宝穿越千年后的落寞和萧瑟!
    我们可以埋怨岁月无情,我们可以责备风雨无意,但我们却不能不反省自己的失职与大意。诚然,石窟建于峭壁之上,自然条件决定了难以形成完全的保护,但至少可以全力以赴延缓其毁坏的速度,让这奇观传承的久一些!如果说过去的年月我们温饱尚未解决无力维护这些身外之物,然而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的今天,我在栈道之上看到的却是有些地方明明标示着禁止拍照,依然有着一个又一个高档数码相机对准窟内的雕塑高傲地举起,清脆的快门声不绝于耳!
    愤怒的我真想冲过去问问那些时尚的面孔,拍照究竟为了什么?定格在画面中的图像也许不久就尘封在了某个鲜少打开的文件夹里,毫无意义,但对于石窟内的雕塑却有着无法修护的毁坏!古人给我们留下了旷世珍宝,而我们又对它做了什么?木屑留意,尘土有情,人们乐于炫耀的心没有听见,灯光闪烁间,从远古走来的智慧与文化在哭泣!终有一天,它们会在人们的无知中绝望,彻底走开,不再回来!      麦积山是美丽的,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麦积山石窟是壮丽的,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实属罕见!看风景的我却是不开心的,我为静止的石窟不能选择它的观赏者而心痛,部分游客的肤浅与无知是对千年文明的亵渎!男友告诉我,河南的龙门石窟损坏更为严重,已经色彩全无,几近风干!不知什么时候,麦积山晴朗的天空开始转阴,凉意阵阵,正合了我当时的心情,凄冷而又深沉...
    不敢想象,再过一千年麦积山石窟还能留下些什么,正在读这篇文章而且还没去过麦积山的朋友,我真诚的劝你们,如果想去一定要趁早,每一分一秒的毁坏都无法得而复失,不要徒留遗憾......


[ 本帖最后由 四叉军 于 09-05-24 20:58 编辑 ]
阿弥陀佛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5-23 12:13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四叉军 于 09-05-23 12:04 发表
西行记之一——心痛麦积山
引言: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自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 ...
坐在沙发上细细品来。。。四叉军难得认真一把。。。
参与评分
用户名非常小景 [退出登录]
作者四叉军
标题时隔两年,回味07年甘肃游记……
评分  (今日还能评分: 20)
操作原因 回顾走过的历程,看过的风景,人生就是如此让人回味无穷。。。
发短消息通知作者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5-23 12:20    IP属地:未知

    “万里长城——嘉峪关”初建于明洪武五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明代万里长城沿线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美誉。
    在嘉峪关关城南约7公里处,这里是明代长城西端台墩的起点,所以称为“长城第一墩”,是明代甘肃镇肃州兵备道李涵修筑的,西域气候干旱恶劣,第一墩历经风雨冲刷,部分岸壁已经塌毁,使现存第一墩的碑依壁而立,奇险无比。

                                                  ——题

   9月24日下午,西行计划是从麦积山前往嘉峪关。做了一晚上的火车,25日清晨5点到达了目的地。清晨的嘉峪关仍在睡梦中,一片寂静,尚未散开的夜色里隐约可见火车站高处“嘉峪关”三个字,时值降温,空中飘着细雨,拉紧了衣服仍然忍不住瑟瑟发抖,许是扑面而来的寒意吹散了旅途的疲惫,站台上的我竟然找到了一丝天涯苦旅的感觉,窃喜万分!     想到大批旅游团的喧闹会削弱了戈壁的荒凉感,草草吃过了一点早餐就迅速坐上了开往嘉峪关关城的出租车,早晨八点钟,我们有幸成为了关城的第一批游客!记忆里关于长城的知识不是很多,只是隐约有印象“天下第一关”好像有好几个,嘉峪关也是之一,关城内“天下第一雄关”的碑牌随处可见,也许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这个第一有些争议,但凭那一份万里苍茫、胸怀天下的气魄,“天下雄关”四个字嘉峪关当之无愧!
    顺着指示牌一路走下去,关城很快就在眼前,方方正正,泥坯均匀,修整过的痕迹很明显,不免让我有些失望,凭吊古迹当然因为崇拜其穿越历史的修为与真实,一旦经过了现代工艺的洗礼,难免像水墨画中夹杂了一笔鲜艳的油彩,十分不协调。相比之下,反而是沿路无人问津、杂草丛生的古城墙更让我钟情,侧耳倾听,似乎可以听到风雨中的杀戮声,用手轻抚过那一片粗糙、斑驳,历史的画面感油然而生,那份昏黄的厚重是在精致的现代文明中永远无法感知的!
    行走在关城之上,用心体会着它作为军事城堡的沧桑与霸道,关于嘉峪关的高大坚固民间曾有流传“击石燕鸣”的故事,战争期间,关城内曾有许多燕巢,燕群每天清晨飞出关城捕食,夜晚飞回关城休息,有一天燕群迟归,嘉峪关城门已经关上,燕群无法入关,纷纷触墙而死,发出悲凄的鸣声,从那以后,每当敲击关城内的石头就能听到“啾啾、唧唧”的回声,足可见燕子都无法逾越的嘉峪关在马蹄纷飞的战争岁月曾经怎样的坚不可摧,让入侵者望之胆寒!站在城楼上远眺,戈壁茫茫、黄沙漫漫,亘古绵长延伸到远方与天相连,空中又开始飘起冷冷的细雨,摸摸寒风中自己冰凉的脸,我感受着边塞历史的温度,但震撼中的我却永远无法感受,千古历史中的某一天,兵临城下的苍凉与悲壮,古城墙应记得!万里戈壁应记得!
    在嘉峪关关城南约7公里处,就是明代长城西端台墩的起点,称为“长城第一墩”,因为行车不方便,鲜有人去,既然来了,当然没有理由绕道而行,出了嘉峪关,我们便一路风尘南去!车中瑟瑟发抖的我根本没有想到,这一个“顺便”竟成就了我整个西行记中最惊艳的一次邂逅!
    “长城第一墩”从字面就可以理解,万里长城西端第一座墩台,更直观的描述就是茫茫戈壁边的一堆黄土!但就是这一堆除了硕大全无其他特点的黄土,让我无比惊艳、震撼,难以形容那一刻的感受,也许是阴沉沉的天增添了它的苍凉,也许是无际戈壁凸显了它的屹立,广袤天地间远古走来的它就是万里长城的魂,任飞沙走石我自岿然不动,那种顶天立地、傲视群雄的风骨让我深深折服!有些感动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以它为背景我拍了一张又一张的照片,要让自己刻骨铭心地记下这戈壁茫茫、记下这长城万里、记下这一刻与历史的交融!
    走下第一墩旁边的石阶,走过讨赖河上的铁索桥,是某部武侠片的拍摄基地,站在梅花桩上,风吹过想象着铠甲冰河、旌旗旭日,美人秀发飞扬、双眸如水,硝烟中的茫茫戈壁那么刚毅、纯粹!
    回来整理照片,只有嘉峪关、第一墩这一程是阴沉飘雨的,所以画面也格外的有意境,每每看起、每每想起,都让我心驰神往、无限沉迷!

                    《出嘉峪关感赋二首》
            东西尉侯往来通,博望星槎笑凿空。
           塞下传笳歌敕勒,楼头倚剑接崆峒。
           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
   
     此诗为1842年10月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路过嘉峪关时所作,曾被一代伟人毛泽东手书。

                                                    万里长城第一墩


静静的讨赖河谷



途中的烽燧



阿弥陀佛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5-23 12:34    IP属地:未知

    敦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称沙洲,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东邻安西,南接阿克赛,西北接新疆,地处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地带。敦煌最初立郡于汉武帝元鼎六年 (公元前111年),汉唐时期形成灿烂的敦煌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为汉河西四郡之一,史曾称“三危”、“瓜州”,自古为丝绸之路东、中段各线交汇的枢纽。它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
                                               ——题记

    写下这个题目的我是兴奋的,是的,我要写敦煌了,我的敦煌,我魂萦梦牵那么多年的敦煌
    整个西行旅程敦煌是最让我期待的一站,一想到就要与之亲密接触,我的心里充满肃然的神圣!9月25日下午,西行计划是从嘉峪关前往敦煌,大概五小时的大巴车程,傍晚六点钟左右,终于到达了传说中的敦煌市!甘肃日落时间晚,明亮的光线下我打量着这个被无数人向往的小城,干干净净,秀气玲珑,梦想成真的一刻,甚至不相信自己已经踩在敦煌的土地上,激动之情无以言表!
    许是之前对敦煌有太多神往、猜测,放下背包就迫不及待地跑出去对眼前的景致一一验证!没有想象中的独特、神秘,呈现在面前的是一个平和、宁静的小城,道路不宽,但是干净整洁,路两旁的树上挂满了彩灯,祥和而温馨。敦煌不大,从居住的酒店走大约一刻钟就到了市中心,虽然是繁华地段但并没有密集的商场和高大的建筑,最显眼的是广场内大名鼎鼎的反弹琵琶飞天雕塑,这是敦煌的标志建筑,雕塑很高通体光亮,惟妙惟肖,似乎随时准备翩翩起舞,让仰望着的人不由得生出几分恭敬。反弹琵琶,原本是敦煌壁画上的艺术形象,操琴的飞天一反常态,以其反弹之姿和婀娜之态,令人叹为观止!
    步行在敦煌的土地上,想着如此朴素、单薄的小城是如何承载着中国乃至世界那么多目光的向往、期待?举重若轻的智慧不过如此!    晚饭时分来到赫赫有名的敦煌沙洲夜市,其实与其他城市的夜市无异,因为处在充满神话色彩的人间圣地,所以平添了几分韵味。太阳椅布满整个广场,到处是飘香的美食、喧闹的人声,闲步这里,尝一尝各地的特色小吃,赏一赏闻名于世的夜光杯,南来北往的陌生人一扫旅途的风尘仆仆,相视一笑,与佛光比邻,同飞天共舞,对酒当歌,夫复何求?
    没有了想象中的距离,眼前的飞天之都是随意、真实的,来去匆匆的过客并没有破坏它的娴静,许是轻盈的飞天为这个城市注入了些许灵动,徜徉其间的我在想,如果可以一辈子这样平和地过下去也挺好......
阿弥陀佛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5-23 13:44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四叉军 于 09-05-23 12:04 发表
西行记之一——心痛麦积山
引言: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自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 ...
参与评分
用户名老辛巴 [退出登录]
作者四叉军
标题时隔两年,回味07年甘肃游记……
评分  +20
操作原因 好文! 精华鼓励!

人生如禅茶  香自沉浮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5-23 15:14    IP属地:未知

人们已经不知道自己在破坏自己的家园了,哎!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5-23 16:01    IP属地:未知

LZ好文采,有财.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5-23 16:28    IP属地:未知

河谷很壮观~~
我是一只白毛乌鸦,翱翔在天空,永不低落.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5-24 07:13    IP属地:未知

lz好文采
天养地,古养今;忍养安,乐养寿;爱养福,善养运;佛养心,道养行;学养德,诚养誉;礼养和,问候养情谊!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5-24 21:04    IP属地:未知

    鸣沙山,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因沙动有声而得名,古称“沙角山”、“神沙山”。山由流沙积聚而成,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最高海拔1715米。其山沙垄相衔,峰如刀刃,沙粉红、黄、绿、白、黑五色,晶莹闪光不沾一尘,如遇摩擦振动,便会殷殷发声,轻若丝竹,重如雷鸣,“沙岭晴鸣”为敦煌“八景”之一。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因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积0.88公顷,平均水深3米左右,水质甘冽,清澈如镜。月牙泉的源头是党河,千百年来沙山环泉而不被掩埋,地处干旱沙漠而泉水不浊不涸,实数罕见。                                                                                  ——题记
    东汉《辛氏三秦记》记载“河西有沙角山,峰愕危峻,逾于石山,其沙粒粗色黄,有如干躇。又山之阳有一泉,云是沙井,绵历千古,沙不填之。”沙角山就是如今的鸣沙山,沙井指的就是月牙泉,位于敦煌市城南5公里。9月25日,西行计划就是去邂逅这“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塞外奇观!
    自古以来沙漠一直具有让人充满无限联想的魔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多少诗词编就的动人传奇在古书里闪现、流连,无数次勾勒过的倩影,不知是否与真实景象有异,去鸣沙山的路上,心情是充满期待的!出发时间比较早,到达目的地时天色还略有些灰暗,因为要爬沙山,为防止沙子溢进鞋内,路边有很多当地人出租橘红色鞋套,沿路走过去,目光所及鲜艳的橘红色夺目亮眼,还没进入正式的景区,心情已经好到极点!
    过了检票口,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无际沙山豁然出现在面前,也许因为入口处公园式的设计,那一刻的我并没有想象中强烈的震撼,总觉得眼前过为平面的景象有些不真实,像一个游乐园。攀爬鸣沙山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选择了骑骆驼,沙山脚下大片的驼群熙熙攘攘,甚是壮观!骆驼真的是非常美丽的动物,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眺望远方时的从容神态简直优雅到极致,但一想到要骑在它的身上心里还是有些忐忑。驼队的领路人看出我的紧张,安慰我说骆驼很乖不用怕,在他的帮助下我颤悠悠地爬到了跪在地上的一匹骆驼背上,看到它安安静静毫无反应的样子,稍稍松了一口气,拿起数码相机帮身后的西安美女拍照,就在完全放松戒备的时候突然身下一阵耸动,我大叫,手中的相机险些落地,而就在这瞬间身下的骆驼无视我的失态已经从容站起,惊魂未定的我豁然间离地两米多高!几乎与此同时周围尖叫声一片,原来训练有素的驼队都非常有纪律,领队骆驼的行动就是标准,没有经验的我们没有关注前面的变化,所以虚惊一场!不知优雅的骆驼有没有偷偷嘲笑我们这些外来人的少见多怪。

    爬沙山的过程是无比诗意的,随着越走越深入高远,沙漠变得立体,几个峰回路转,当喧嚣的人声、驼群已经被远远的甩在身后再也看不见时,大漠的意境终于渐渐展现出来!黄沙漫漫、驼铃悠扬,眺望远方,视野无限开阔,一道道沙峰宛如大海中的波浪,气势磅礴,汹涌澎湃,流线般的沙梁清晰的勾勒出沙体笔直的轮廓,柔和流畅。由于是早晨,随着太阳的逐渐升高可以鲜明地感受到所望之处沙峰的明暗起伏,凹凸有致,不由惊叹也只有大自然的神来之笔才可以定格如此绝美的画面!早晨的游客不是很多,朝霞笼罩下的沙漠静谧而又深沉,偶遇迎面走来的驼队,男士大大的遮阳帽、女士漂亮的蒙面纱巾舞动着浓浓的异域风情,不同年龄、不同城市、微笑着的彼此热情地招呼,快乐、纯粹如同孩子,渐行渐远,直到模糊成大漠中一个漂亮的剪影,留下一串悠扬的驼铃声......
   天是湛蓝的,透明清澈广袤高远;云是雪白的,轻盈飘逸似雾如烟;沙漠是神秘的,无际无边风尘漫漫;驼铃是动人的,余音不散悠扬婉转;骆驼是优雅的,淡定从容举重若轻;人是快乐的,心如止水无忧无怨。合着驼队的节奏,一路听着驼铃声摇摇晃晃,走着走着就丢失了时间空间的界限,一不留神闯入童话中的地老天荒,仿佛此刻就是永远,心无旁骛、别有洞天......
    驼队只把我们送到最高峰的脚下,登顶的一段路还是要自己攀爬的。绵绵细沙,进一步退半步,似是前行实则原地未动,许多人手脚并用,练习着最原始的本我姿态,童心未泯。峰顶的景致更是豁然开朗,闭上眼听着耳畔呼呼的风声,会有一种飘飘欲仙的错觉,坐在沙之巅,抓起一把黄沙,看着凉凉的细沙缓缓从指间滑落,人与自然相融的感觉那么舒适、亲切!下来的路就简单多了,我们选择了划沙,可以自己掌控速度,以手代桨,其乐无穷!
    历来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难以共存,但在鸣沙山中,却能看到沙漠与清泉相伴为邻的奇景,这就是天下沙漠第一泉——月牙泉。游玩了鸣沙山,下一个目的地就是月牙泉,其实仍然在鸣沙山中。
    对月牙泉最初的印象应该是田震那首《月牙泉》“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的乐园。”因为写得太美,总觉得有些不真实,仿佛带些神话的色彩!骑着骆驼原路返回走大概十五分钟“天下第一泉”的石碑便赫然出现在眼前。站在旁边沙山的腰间望去,泉形果然如同一弯新月,清澈澄明,娴静婉约!泉边白杨亭亭玉立,垂柳舞带飘丝,芦苇丛丛摇曳,如果不是脚下的沙山提醒,几乎让人忘记这是在沙漠之中!
    一直觉得月牙泉是纯洁、美丽的化身,纤瘦单薄却成全了大漠边关千年不朽的传奇!一弯新月,落在黄沙里,在沙山的怀抱中温柔地躺了几千年,是怎样的天赋异禀,可以让它在狂风凶沙的摧残中,依然碧波荡漾,水声潺潺!夜半无人时那阵阵鸣响是不是沙对水的呢喃?微风拂过时那浅浅涟漪是不是水对沙的笑颜?是什么样的情缘让原本不相容的沙与水如此相依相恋,是什么样的承诺让“沙不掩泉”的约定坚守了几千年?看月牙泉,是应该带些想象的,才不辜负如此神奇的造化!
    月牙泉,梦一般的谜!
    写这篇文章时一直听着田震的《月牙泉》,心已经再次飞回了那“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的大漠戈壁里!就如歌里所唱,如今每个地方都在改变,月牙泉也换了容颜,近年来党河和月牙泉之间已经断流,只能用人工方法来保持泉水的现状,想到这我的心里也生出忧郁无限......
[ 本帖最后由 四叉军 于 09-05-24 21:10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61.72 KB)
  月牙泉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90.07 KB)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82.63 KB)
  被主人寄予厚望的赚钱机器
阿弥陀佛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