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行程要告别厦门啦,灰常不舍,为什么出来耍的时间就是这么快这么短暂,导致早餐吃的都有点伤感。一年中总得有时间出来散散心,开开心心的,忘掉烦恼忘掉不愉快,虽然马上又要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去,说不定又有机会可以飞来飞去啦!也想家了,想我的窝窝啦。
来厦门必玩的十大景点是厦门鼓浪屿景区、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厦门集美嘉庚园、厦门市环岛路、厦门大学、厦门南普陀寺、厦门中山路步行街、厦门大嶝岛、厦门园博苑、厦门曾厝垵。
我也去不了那么多地方,去了集美,必须的给大家推荐好吃的!还去了厦门大学,还有曾厝垵,带大家看看这些美丽的地方。
来厦门必玩的十大景点是厦门鼓浪屿景区、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厦门集美嘉庚园、厦门市环岛路、厦门大学、厦门南普陀寺、厦门中山路步行街、厦门大嶝岛、厦门园博苑、厦门曾厝垵。
我也去不了那么多地方,去了集美,必须的给大家推荐好吃的!还去了厦门大学,还有曾厝垵,带大家看看这些美丽的地方。
厦门市环岛路
环岛路是厦门市环海风景旅游干道之一,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蓝天、大海、沙滩、绿地和四季花开不断的美好图画。有的依山傍海,有的凌海架桥,有的穿石钻洞,充分体现了亚热带风光特色,形成了一条集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滨海走廊
环岛路是厦门市环海风景旅游干道之一,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蓝天、大海、沙滩、绿地和四季花开不断的美好图画。有的依山傍海,有的凌海架桥,有的穿石钻洞,充分体现了亚热带风光特色,形成了一条集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滨海走廊
去厦门大学提前三天微信关注“U厦大”预约哦,平时5000人,春节10000人
对这个全国排名21的大学充满神往。
最美校园当之无愧啊,出门就是白城海滩,毗邻南普陀寺和万石植物园,校园内种植很多观赏的椰子树,芙蓉湖美景,芙蓉隧道的人文气息,这些就是我对厦门大学的最初印象。临行前很幸运在U厦大上预约到了参观名额,行走在最美学府,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代。
整个大学就像是一个公园,极富南国特色的大树,整齐的排列在主干道两旁,红墙砖瓦的建筑又有点异域风情,绿树成荫,湖水,黑天鹅,每一样都衬出校园的美。走在校园里,吹着微风,心都静了下来。
校园必打卡区域:芙蓉湖,上弦场,芙蓉隧道,芙蓉餐厅三楼是对游客开放的,还有新建成的演武运动场上弦场,站在大会堂的门口,面向上弦场,透过球场还能望到大海,这里几乎是来厦门大学必打卡的区域。
芙蓉隧道是非常有特色的一条隧道,隧道很长,墙上满是涂鸦的设计,各种文字和摆拍文艺感强,适合拍照留念,还有学校的黑天鹅,风景最美,但是不可破坏,留在相机里即可。
对这个全国排名21的大学充满神往。
最美校园当之无愧啊,出门就是白城海滩,毗邻南普陀寺和万石植物园,校园内种植很多观赏的椰子树,芙蓉湖美景,芙蓉隧道的人文气息,这些就是我对厦门大学的最初印象。临行前很幸运在U厦大上预约到了参观名额,行走在最美学府,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代。
整个大学就像是一个公园,极富南国特色的大树,整齐的排列在主干道两旁,红墙砖瓦的建筑又有点异域风情,绿树成荫,湖水,黑天鹅,每一样都衬出校园的美。走在校园里,吹着微风,心都静了下来。
校园必打卡区域:芙蓉湖,上弦场,芙蓉隧道,芙蓉餐厅三楼是对游客开放的,还有新建成的演武运动场上弦场,站在大会堂的门口,面向上弦场,透过球场还能望到大海,这里几乎是来厦门大学必打卡的区域。
芙蓉隧道是非常有特色的一条隧道,隧道很长,墙上满是涂鸦的设计,各种文字和摆拍文艺感强,适合拍照留念,还有学校的黑天鹅,风景最美,但是不可破坏,留在相机里即可。
著名网红照哈哈
厦门集美嘉庚园
嘉庚园,即由嘉庚公园和鳌园一起,为集美学村游览区的两大名胜。嘉庚公园是纪念华侨陈嘉庚所建造的园区,包括鳌园、嘉庚公园、陈嘉庚故居、归来堂等园林建筑,是一处集纪念性、文化性和游乐性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纪念园。
嘉庚园,即由嘉庚公园和鳌园一起,为集美学村游览区的两大名胜。嘉庚公园是纪念华侨陈嘉庚所建造的园区,包括鳌园、嘉庚公园、陈嘉庚故居、归来堂等园林建筑,是一处集纪念性、文化性和游乐性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纪念园。
曾厝垵(Tsan-tshù-uann),中国最文艺渔村,为“曾厝垵文创村”的简称。别名“曾里”,又称“曾家沃”、“曾家湾”,位于厦门岛东南部,有兔耳岭之草,太姥山之石,火山岛之礁,自然人文为一体。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周边景点包括厦门大学、胡里山炮台、厦大白城、环岛路、南普陀寺、万石植物园等。
作为景区的曾厝垵文创村只占0.33平方公里。
曾厝垵是一个社区,现有曾厝垵社(曾厝垵文创村)、仓里社、前田社、西边社、前后厝社、东宅社、上里社、胡里山社8个自然村。共有10个居民小组,户数1473户,总人口4252人。总称曾厝垵社区居民委员会(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滨海街道曾厝垵仓里社17号,占地面积1450㎡),社区设党委会,下设三个党支部,隶属厦门市思明区滨海街道办事处管辖。
中文名称
曾厝垵
外文名称
Tsan-tshù-uann
别名
曾里、曾家澳、曾家湾
行政区类别
社区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预定门票 23.00元起
携程旅游提供
去订票
简介
曾厝垵社区位于厦门岛东南部,东至白石炮台与黄厝接壤,西至胡里山炮台,南至环岛路与大担岛隔海相望,北至御屏山西姑岭,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面积约为6.5平方公里,风景秀丽。
曾厝垵社区原来是个临海的村庄,1956年为群星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与黄厝村建立厦门大学农场,1960年改称思明农场,1966年归属曾塔社,1970年属前线公社前哨大队,1984年改为曾厝垵村委会,1987年9月划归思明区管辖,2003年8月“村改居”为曾厝垵社区居委会。 社区下辖曾厝垵社、仓里社、前田社、西边社、前后厝社、东宅社、上里社、胡里山社等8个自然村,10个居民小组,户数1473户,总人口4252人,外来暂住人口5929人,党员105人。村民以前以农为主,兼渔、副业,现大多转岗。随着厦门市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新建的环岛路、文曾路贯通我社区。根据厦门市的总体规划,曾厝垵社区定位为文教旅游区,辖区内有思明交警中队、思明区检察院、市文联、软件园、曾厝垵边防派出所、厦大学生公寓、华厦学院、戏曲舞蹈学校、科技中学、演武二小等多家单位、学校;设有社区服务站、老人活动中心、社区文体活动中心、爱心超市、社区劳动保障站等多种便民利民服务网络,成立了计生协会、妇联、工会、老年协会等多种组织。曾厝垵社区曾荣获“厦门市治安保卫工作先进集体”、“首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光荣称号。[1]
共16张
曾厝垵
行政区划
曾厝垵社区辖8个自然村,分别是:曾厝垵社、仓里社、前田社、西边社、前后厝社、东宅社、上里社、胡里山社。
建制沿革
曾厝垵社区,别名“曾里”,又称“曾家沃”、“曾家湾”,至今已伍佰多年历史。明朝时,系海澄月港商船之泊地,海澄开往海外的船舶需至厦门查验,停靠于曾厝垵避风候讯。方言“沃”指泊船海湾,“湾”指舟楫出入港口。曾厝垵胡里山社的胡里山炮台,是厦门港口的要塞。始建于清光绪16年(公元1891年),清代设水师驻守,现存克虏伯大炮为世界之最。曾厝垵村在辛亥革命后,国民党曾在曾厝垵设立“海军航空处”及飞机场。
1956年,成立禾山区曾塔乡群星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划归厦门大学办农场;
1960年,改为厦门地方国营思明农场;
1966年,归属厦门郊区曾塔乡管辖;
1970年,改为前线公社前哨大队;
1984年,又改为禾山乡曾厝垵村委会;
1987年9月,划区时又归思明区管辖。
2003年08月23日起,经思明区人民政府厦思政[2003]79号文件批复,由原曾厝垵村委会改制成为思明区曾厝垵社区居民委员会。现有曾厝垵社、仓里社、前田社、西边社、前后厝社、东宅社、上里社、胡里山社8个自然村。共有10个居民小组,户数1473户,总人口4252人。曾厝垵社区主要姓氏以“曾”、“黄”为大姓,“王”、“林”、“郑”、“李“诸姓都有。
共5张
曾厝垵
发展历史
如烟往事
历史上的曾厝垵一直是作为农村而存在的。那里的人们以打渔和出租房子为生。曾厝埯的村民“男渔女耕,男人出去打渔,女人留在家里耕田带孩子。
渔村的形成,大抵是因为依山傍海的缘故吧。背靠高山,面朝大海,渔村的日子一开始过得自由而惬意。明初,厦门城建起来之后,身处厦门港南部的曾厝埯也成了军事要冲。清代更是设水师驻守于此,辛亥革命后国民党的“海军航空处”和飞机场也在这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曾厝埯军事要塞的区位作用渐渐失去。
九十年代初,曾厝垵人还喜欢把抗日战争和两岸对峙时期的事情挂在嘴边。日本人从五通上岸后,对曾厝垵村进行残忍的屠杀,至今仍是老人们心头的抹不去的痛苦回忆。而两岸对峙时期的故事,则显得有些无厘头:农民在海边劳作,冷不防地有颗炸弹飞过来,停在脚边,幸运的便逃过一劫,如果运气不好,就“壮烈牺牲”了。虽然离奇,但从曾厝垵人的嘴里说出来,又是千真万确的。
曾厝垵的奇闻绝不都是沉重的,1929年,曾厝垵飞机场曾迎接了“中国第一个单人驾机飞越欧亚大陆的飞行员陈文麟飞机的降落。陈文麟的“厦门号”飞机从伦敦起飞,途径欧亚十几个国家,行程1.5万多公里,在5月12日飞抵厦门。当年这个事件,成为海内外媒体的热谈,更别说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曾厝埯村民。
叹岁月如歌,往事如烟,这里的一切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如今,曾厝垵被列入城区改造范围,规划建设成为厦门东南海滨的文教、疗养、旅游、居住区,建设安置房、片区市政道路、公建配套、集中绿化景观等。而曾厝埯的自然村岁月,只能留在人们的回忆里了。
侨村风采
走在曾厝垵,随处可见当年华侨遗留下来的痕迹。建筑是最直观的展示,当年华侨建造了大量红砖古厝和南洋风格的“番仔楼”,至今仍有所保留。较大的住宅群甚至综合两种建筑风格为一体:古建筑的前面两“落”的屋顶为马鞍脊或燕尾脊,最后一“落”却是南洋风味的“番仔楼”。如今,这些华侨房屋由华侨的后代或亲戚居住、管理。只是它们也像鼓浪屿的老建筑一样,正在一步一步地没落了。
除了建筑外,路旁散落的建筑构件都在提醒着你,华侨经济曾经对这个自然村产生的影响,断残的龙柱、来自吕宋的铁花、台湾日据时代生产的瓷砖等等。
村里最有名的华侨,是曾国办先生。曾国办先生为人所熟知的,便是他在1927年和弟弟曾国聪一起投资建设了厦门思明电影院,但是,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投资者,他对厦门的贡献并非仅仅在于此。
早在1920年代,曾国办就投资了当时的环岛路(曾厝垵到镇北关的一段乡村公路,因城市建设已经发生变迁了),三、四十年代又合股投资了厦门到同安的海上运输。改革开放之后,这位华侨已是年迈的老人,尽管他在曾厝垵的多数产业早已经毁于日寇手中,但是他在菲律宾再次表示委托子孙回家乡投资。遗憾天不遂人愿,他不久后就去世了,一切独资、合资、合作也就烟消云散。
村里路边的一块石碑还记录着他的事迹。
战争的遗迹也充分表明华侨与曾厝垵血脉相连的关系。村里的老人说,抗战期间村里比较好的房子都被日本鬼子烧毁,小洋楼首当其冲。老人们猜测日本鬼子纵火“番仔楼”,是对闽南华侨泄愤。
后来由于多种原因,一个特殊的阶级--闽南华侨从这个自然村渐渐淡出了。[2]
民宿客栈
据不完全统计,在曾厝垵"五街十八巷"的阡陌小巷里共有民宿325家。这里就像个迷宫,初来乍到的游客来到这里往往会晕头转向,电话再怎么指点,路痴们还是摸不着北,问路也讲不清楚。最后呢,店里的老板和伙计不得不出门去迎接。曾厝垵客栈老板的热情可能很大一部分就体现在这里,大老远地就出门招呼客人,宾至如归的感觉让游客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1]
对曾厝垵客栈进行追根溯源,不得不再翻阅曾厝垵华侨史。行走在曾厝垵,会看到至今仍保留完好的不少红砖古厝和南洋风情的"番仔楼"。一定规模的住宅群往往会综合两种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古建筑的前面两"落"的屋顶为马鞍脊或燕尾脊,最后一"落"却是南洋风味的"番仔楼"。
如今,这些华侨房屋除了一小部分由华侨的后代或亲戚居住外,大部分都被用来经营。曾经承载的华侨文化正以家庭客栈的形式获得了新生,走了鼓浪屿的老建筑一样的路子。因此这些客栈在我看来并没有一些专家们所说的没落。一个特殊的阶级--闽南华侨从这个自然村渐渐淡出了,一个新的文艺群体和游客群在这个村落里活跃非常。
据漫行曾厝垵,总可在沿街和拐角处遇见风格各异的客栈,五街十八巷,五花八门装修:新建筑不少都是蓝色调,番仔楼一般是橙黄色调或保持古朴色,闽南古厝清一色一色大红的外墙;有的大面积涂鸦,有的模仿欧洲小镇在墙上挂满盆栽鲜花,这种调调倒还真像那么回事,仿佛笔者真漫步在阿姆斯特丹的小镇里;所见之处,瞧见大部分客栈都有庭院,有的走夏威夷风,藤蔓下吊着摇椅,冲浪滑板、游泳圈摆设,太阳伞下木椅散落有致;有的还在庭院内人造沙滩,铺一条鹅卵石健步道,滨海情趣十足;还有的契合渔村的定位,拉一艘破船摆在庭院,意指咱是渔民的后代,这才是渔村文化,不过若是老板真能带着房客出海打渔,我才佩服你经营理念够深入够传承。
月朗星稀垂幕曾厝垵,灯光让整个村落黑白分明,越发妖娆迷人,小巷尽头,最夜深处,掩盖着多少躁动的青春。夜的曾厝垵,真心爱。自助游,慢行步道,漫住客栈,妙不可言。[3]
厦门右舍游多多客栈,“右舍”之名源于“左邻右舍”就如邻居一样,亲切而真实的存在,有着曾厝垵文青的印记,曾厝垵似乎越来越喧嚣了,但还是在转角处里有一家在三角梅下的“右舍”等着你归来,幽雅的环境,坐在院落中,喝着“右舍”独特调制的咖啡,随手涂鸦几笔,你也可以与客栈里的帅哥,美女搭讪,他们绝不会拒绝你的亲切,在这里生活就如此的美好;你也可以穿上拖鞋闲适地闲逛曾厝垵,感受这里的文艺情怀,或是走上五分钟来到厦门的海边,海风、沙滩、美女、海水、蓝天尽在你的眼前,在这里没有了束缚,只有最简单的回归;如你刚赶上某个节日时,会看到一场精彩的民俗风情,因这里就是一种多元化的生活。
共22张
厦门右舍游多多客栈
梦旅人音乐客栈,是曾厝垵最早开办、最具特色、最具文艺气质的客栈之一。音乐是客栈的主题,自由的艺术气息和浓厚的音乐氛围带给你全新居住体验。客栈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青年学生和背包驴友。在这里,有机会欣赏到音乐艺人面对面的即性表演,和来自全国乐队的现场音乐live。老板阿雷2004年来曾厝垵开客栈,一开就是10个年头,岁月催人老,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让他咋曾厝垵乐不思蜀。
月光岩客栈号称曾厝垵最大的家庭客栈哦,院子很大,景深很有范,景观错落有致,假山后还有真山哦,可谓楼外有楼、山外有山。房间很大,布置独特,很有特色。
方糖客栈位于曾厝垵152号,不仅仅是一家客栈。方糖有个温馨的小院子,有老板精心种植的花草还有装修别致的小吧台,晚上游玩累了可以在院子里一起和驴友聊天喝茶,很带感的哦。
水生门咖啡旅馆:这家旅馆可以说是曾厝垵原生态的清代民居改造之后的旅馆典范之作。当您枕着百年历史、入耳古老故事的回响,您将和这座闽南古厝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呢?温馨复古的阁楼、安静闲逸的小院、细腻精致的木雕,每一处都值得去寻味和循迹。风生伴以水起,轻吟和以门轴,如梦。
厦门星月客栈、城果客栈和童年小筑、天泉客栈和梦情海客栈,哦啊间(OR间)客栈等在曾厝埯这个厦门现存唯一的原生态渔村,这个小渔村就在环岛路边上,这里可以看美丽的日出,呼吸新鲜空气。一路上有许多风景,书法广场(文房四宝),音乐广场(艺术性与纪念性,知识性为一体),椰风寨(黄金海岸),厦大白城(美丽的沙滩),南普陀寺(闽南文化渊源流长),厦门大学,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的起始点与终点)。
作为景区的曾厝垵文创村只占0.33平方公里。
曾厝垵是一个社区,现有曾厝垵社(曾厝垵文创村)、仓里社、前田社、西边社、前后厝社、东宅社、上里社、胡里山社8个自然村。共有10个居民小组,户数1473户,总人口4252人。总称曾厝垵社区居民委员会(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滨海街道曾厝垵仓里社17号,占地面积1450㎡),社区设党委会,下设三个党支部,隶属厦门市思明区滨海街道办事处管辖。
中文名称
曾厝垵
外文名称
Tsan-tshù-uann
别名
曾里、曾家澳、曾家湾
行政区类别
社区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预定门票 23.00元起
携程旅游提供
去订票
简介
曾厝垵社区位于厦门岛东南部,东至白石炮台与黄厝接壤,西至胡里山炮台,南至环岛路与大担岛隔海相望,北至御屏山西姑岭,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面积约为6.5平方公里,风景秀丽。
曾厝垵社区原来是个临海的村庄,1956年为群星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与黄厝村建立厦门大学农场,1960年改称思明农场,1966年归属曾塔社,1970年属前线公社前哨大队,1984年改为曾厝垵村委会,1987年9月划归思明区管辖,2003年8月“村改居”为曾厝垵社区居委会。 社区下辖曾厝垵社、仓里社、前田社、西边社、前后厝社、东宅社、上里社、胡里山社等8个自然村,10个居民小组,户数1473户,总人口4252人,外来暂住人口5929人,党员105人。村民以前以农为主,兼渔、副业,现大多转岗。随着厦门市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新建的环岛路、文曾路贯通我社区。根据厦门市的总体规划,曾厝垵社区定位为文教旅游区,辖区内有思明交警中队、思明区检察院、市文联、软件园、曾厝垵边防派出所、厦大学生公寓、华厦学院、戏曲舞蹈学校、科技中学、演武二小等多家单位、学校;设有社区服务站、老人活动中心、社区文体活动中心、爱心超市、社区劳动保障站等多种便民利民服务网络,成立了计生协会、妇联、工会、老年协会等多种组织。曾厝垵社区曾荣获“厦门市治安保卫工作先进集体”、“首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光荣称号。[1]
共16张
曾厝垵
行政区划
曾厝垵社区辖8个自然村,分别是:曾厝垵社、仓里社、前田社、西边社、前后厝社、东宅社、上里社、胡里山社。
建制沿革
曾厝垵社区,别名“曾里”,又称“曾家沃”、“曾家湾”,至今已伍佰多年历史。明朝时,系海澄月港商船之泊地,海澄开往海外的船舶需至厦门查验,停靠于曾厝垵避风候讯。方言“沃”指泊船海湾,“湾”指舟楫出入港口。曾厝垵胡里山社的胡里山炮台,是厦门港口的要塞。始建于清光绪16年(公元1891年),清代设水师驻守,现存克虏伯大炮为世界之最。曾厝垵村在辛亥革命后,国民党曾在曾厝垵设立“海军航空处”及飞机场。
1956年,成立禾山区曾塔乡群星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划归厦门大学办农场;
1960年,改为厦门地方国营思明农场;
1966年,归属厦门郊区曾塔乡管辖;
1970年,改为前线公社前哨大队;
1984年,又改为禾山乡曾厝垵村委会;
1987年9月,划区时又归思明区管辖。
2003年08月23日起,经思明区人民政府厦思政[2003]79号文件批复,由原曾厝垵村委会改制成为思明区曾厝垵社区居民委员会。现有曾厝垵社、仓里社、前田社、西边社、前后厝社、东宅社、上里社、胡里山社8个自然村。共有10个居民小组,户数1473户,总人口4252人。曾厝垵社区主要姓氏以“曾”、“黄”为大姓,“王”、“林”、“郑”、“李“诸姓都有。
共5张
曾厝垵
发展历史
如烟往事
历史上的曾厝垵一直是作为农村而存在的。那里的人们以打渔和出租房子为生。曾厝埯的村民“男渔女耕,男人出去打渔,女人留在家里耕田带孩子。
渔村的形成,大抵是因为依山傍海的缘故吧。背靠高山,面朝大海,渔村的日子一开始过得自由而惬意。明初,厦门城建起来之后,身处厦门港南部的曾厝埯也成了军事要冲。清代更是设水师驻守于此,辛亥革命后国民党的“海军航空处”和飞机场也在这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曾厝埯军事要塞的区位作用渐渐失去。
九十年代初,曾厝垵人还喜欢把抗日战争和两岸对峙时期的事情挂在嘴边。日本人从五通上岸后,对曾厝垵村进行残忍的屠杀,至今仍是老人们心头的抹不去的痛苦回忆。而两岸对峙时期的故事,则显得有些无厘头:农民在海边劳作,冷不防地有颗炸弹飞过来,停在脚边,幸运的便逃过一劫,如果运气不好,就“壮烈牺牲”了。虽然离奇,但从曾厝垵人的嘴里说出来,又是千真万确的。
曾厝垵的奇闻绝不都是沉重的,1929年,曾厝垵飞机场曾迎接了“中国第一个单人驾机飞越欧亚大陆的飞行员陈文麟飞机的降落。陈文麟的“厦门号”飞机从伦敦起飞,途径欧亚十几个国家,行程1.5万多公里,在5月12日飞抵厦门。当年这个事件,成为海内外媒体的热谈,更别说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曾厝埯村民。
叹岁月如歌,往事如烟,这里的一切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如今,曾厝垵被列入城区改造范围,规划建设成为厦门东南海滨的文教、疗养、旅游、居住区,建设安置房、片区市政道路、公建配套、集中绿化景观等。而曾厝埯的自然村岁月,只能留在人们的回忆里了。
侨村风采
走在曾厝垵,随处可见当年华侨遗留下来的痕迹。建筑是最直观的展示,当年华侨建造了大量红砖古厝和南洋风格的“番仔楼”,至今仍有所保留。较大的住宅群甚至综合两种建筑风格为一体:古建筑的前面两“落”的屋顶为马鞍脊或燕尾脊,最后一“落”却是南洋风味的“番仔楼”。如今,这些华侨房屋由华侨的后代或亲戚居住、管理。只是它们也像鼓浪屿的老建筑一样,正在一步一步地没落了。
除了建筑外,路旁散落的建筑构件都在提醒着你,华侨经济曾经对这个自然村产生的影响,断残的龙柱、来自吕宋的铁花、台湾日据时代生产的瓷砖等等。
村里最有名的华侨,是曾国办先生。曾国办先生为人所熟知的,便是他在1927年和弟弟曾国聪一起投资建设了厦门思明电影院,但是,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投资者,他对厦门的贡献并非仅仅在于此。
早在1920年代,曾国办就投资了当时的环岛路(曾厝垵到镇北关的一段乡村公路,因城市建设已经发生变迁了),三、四十年代又合股投资了厦门到同安的海上运输。改革开放之后,这位华侨已是年迈的老人,尽管他在曾厝垵的多数产业早已经毁于日寇手中,但是他在菲律宾再次表示委托子孙回家乡投资。遗憾天不遂人愿,他不久后就去世了,一切独资、合资、合作也就烟消云散。
村里路边的一块石碑还记录着他的事迹。
战争的遗迹也充分表明华侨与曾厝垵血脉相连的关系。村里的老人说,抗战期间村里比较好的房子都被日本鬼子烧毁,小洋楼首当其冲。老人们猜测日本鬼子纵火“番仔楼”,是对闽南华侨泄愤。
后来由于多种原因,一个特殊的阶级--闽南华侨从这个自然村渐渐淡出了。[2]
民宿客栈
据不完全统计,在曾厝垵"五街十八巷"的阡陌小巷里共有民宿325家。这里就像个迷宫,初来乍到的游客来到这里往往会晕头转向,电话再怎么指点,路痴们还是摸不着北,问路也讲不清楚。最后呢,店里的老板和伙计不得不出门去迎接。曾厝垵客栈老板的热情可能很大一部分就体现在这里,大老远地就出门招呼客人,宾至如归的感觉让游客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1]
对曾厝垵客栈进行追根溯源,不得不再翻阅曾厝垵华侨史。行走在曾厝垵,会看到至今仍保留完好的不少红砖古厝和南洋风情的"番仔楼"。一定规模的住宅群往往会综合两种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古建筑的前面两"落"的屋顶为马鞍脊或燕尾脊,最后一"落"却是南洋风味的"番仔楼"。
如今,这些华侨房屋除了一小部分由华侨的后代或亲戚居住外,大部分都被用来经营。曾经承载的华侨文化正以家庭客栈的形式获得了新生,走了鼓浪屿的老建筑一样的路子。因此这些客栈在我看来并没有一些专家们所说的没落。一个特殊的阶级--闽南华侨从这个自然村渐渐淡出了,一个新的文艺群体和游客群在这个村落里活跃非常。
据漫行曾厝垵,总可在沿街和拐角处遇见风格各异的客栈,五街十八巷,五花八门装修:新建筑不少都是蓝色调,番仔楼一般是橙黄色调或保持古朴色,闽南古厝清一色一色大红的外墙;有的大面积涂鸦,有的模仿欧洲小镇在墙上挂满盆栽鲜花,这种调调倒还真像那么回事,仿佛笔者真漫步在阿姆斯特丹的小镇里;所见之处,瞧见大部分客栈都有庭院,有的走夏威夷风,藤蔓下吊着摇椅,冲浪滑板、游泳圈摆设,太阳伞下木椅散落有致;有的还在庭院内人造沙滩,铺一条鹅卵石健步道,滨海情趣十足;还有的契合渔村的定位,拉一艘破船摆在庭院,意指咱是渔民的后代,这才是渔村文化,不过若是老板真能带着房客出海打渔,我才佩服你经营理念够深入够传承。
月朗星稀垂幕曾厝垵,灯光让整个村落黑白分明,越发妖娆迷人,小巷尽头,最夜深处,掩盖着多少躁动的青春。夜的曾厝垵,真心爱。自助游,慢行步道,漫住客栈,妙不可言。[3]
厦门右舍游多多客栈,“右舍”之名源于“左邻右舍”就如邻居一样,亲切而真实的存在,有着曾厝垵文青的印记,曾厝垵似乎越来越喧嚣了,但还是在转角处里有一家在三角梅下的“右舍”等着你归来,幽雅的环境,坐在院落中,喝着“右舍”独特调制的咖啡,随手涂鸦几笔,你也可以与客栈里的帅哥,美女搭讪,他们绝不会拒绝你的亲切,在这里生活就如此的美好;你也可以穿上拖鞋闲适地闲逛曾厝垵,感受这里的文艺情怀,或是走上五分钟来到厦门的海边,海风、沙滩、美女、海水、蓝天尽在你的眼前,在这里没有了束缚,只有最简单的回归;如你刚赶上某个节日时,会看到一场精彩的民俗风情,因这里就是一种多元化的生活。
共22张
厦门右舍游多多客栈
梦旅人音乐客栈,是曾厝垵最早开办、最具特色、最具文艺气质的客栈之一。音乐是客栈的主题,自由的艺术气息和浓厚的音乐氛围带给你全新居住体验。客栈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青年学生和背包驴友。在这里,有机会欣赏到音乐艺人面对面的即性表演,和来自全国乐队的现场音乐live。老板阿雷2004年来曾厝垵开客栈,一开就是10个年头,岁月催人老,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让他咋曾厝垵乐不思蜀。
月光岩客栈号称曾厝垵最大的家庭客栈哦,院子很大,景深很有范,景观错落有致,假山后还有真山哦,可谓楼外有楼、山外有山。房间很大,布置独特,很有特色。
方糖客栈位于曾厝垵152号,不仅仅是一家客栈。方糖有个温馨的小院子,有老板精心种植的花草还有装修别致的小吧台,晚上游玩累了可以在院子里一起和驴友聊天喝茶,很带感的哦。
水生门咖啡旅馆:这家旅馆可以说是曾厝垵原生态的清代民居改造之后的旅馆典范之作。当您枕着百年历史、入耳古老故事的回响,您将和这座闽南古厝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呢?温馨复古的阁楼、安静闲逸的小院、细腻精致的木雕,每一处都值得去寻味和循迹。风生伴以水起,轻吟和以门轴,如梦。
厦门星月客栈、城果客栈和童年小筑、天泉客栈和梦情海客栈,哦啊间(OR间)客栈等在曾厝埯这个厦门现存唯一的原生态渔村,这个小渔村就在环岛路边上,这里可以看美丽的日出,呼吸新鲜空气。一路上有许多风景,书法广场(文房四宝),音乐广场(艺术性与纪念性,知识性为一体),椰风寨(黄金海岸),厦大白城(美丽的沙滩),南普陀寺(闽南文化渊源流长),厦门大学,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的起始点与终点)。
午饭在集美吃的,强烈推荐味友这家老字号!!!超级好吃,软壳虾,还有海蛎子,沙茶荟,百香果也好喝最最重要的是超级实惠!还有面线也是特色!!反正如果到厦门还真的要尝尝。
厦门之行告一段落,这个刚刚好,这个季节刚刚好,这里的一切都刚刚好,又要回到正常的生活啦,大北京呆两天,大山东呆两天,一年就在各种漂泊中度过啦,且行且珍惜(●°u°●)」
窝窝也进入冬天模式啦,好担心不抗冻,赶紧飞回检查一下自己家的窝窝。晚安厦门,晚安世界!
窝窝也进入冬天模式啦,好担心不抗冻,赶紧飞回检查一下自己家的窝窝。晚安厦门,晚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