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交通安全宣传区 >  汽車知识详解

发表于 2008-12-28 16:34    IP属地:未知

查看 12.1W | 回复 17
汽車知识详解
汽車的動力—馬力篇
汽車的動力來自引擎,用什麼來量度引擎的性能呢?一般多以功率(馬力)、扭力衡量之。
什麼是馬力
說到車的性能,一般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馬力。什麼是馬力呢?馬力是功率單位之一,而不是力量的單位。什麼是功率呢?功率的定義是:單位時間內所作的功。換句話說,對車子來講,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所產生供給車子運動的能量多寡。再打個比方,同樣的工作量,有人可能很快做完,有人很慢,做得快的人表示他在每一段時間內所完成的工作量,一定比慢的人多,我們稱之為工作效率高。相同的,在同樣時間內,能夠提供越多能量的引擎,它的功率越大,也就是馬力越大。
一般都說「馬力大的車比較夠力」,當然,馬力的確和引擎的出力有關,但是我們可以就一個簡單的物理學公式,認識馬力(功率)、力量與速度間的關係。式子是這樣的:功率=力量*速度。舉例來說,一個很有力的人,能在5分鐘內搬5包白米爬三層樓;而另一個人比較沒力,但腳程很快,同樣的路程雖只能搬一包白米,卻能在1分鐘達成。經計算,有力但走得慢的人,和沒力但走得快的人,其實功率是一樣的。所以同樣是300hp馬力的車,跑車就能有很高的極速,而貨車則有很大的載重量。
引擎測試標準
常見的引擎測試標準有JIS、SAE、EEC、DIN四種;它們分別為日本、美國、歐盟、德國所採行的測試標準;其中DIN已經較少被歐洲車廠所採用了。由於JIS、SAE、EEC三種測試標準的內容相近,使得引擎的測試結果也幾乎相同。汽車製造廠會因為汽車商品的性能需求或是為了符合污染排放標準,去對引擎做不同的周邊安排以及調校,使同一型的引擎在不同的國家或車型上會有不同的馬力值。
在引擎的測試方式還有總馬力和淨馬力二種測試方式。總馬力和淨馬力的不同處在於,總馬力是在引擎沒有附掛任何附加設備時所做的測量值。淨馬力是引擎在附掛發電機、水泵、排氣管....等附加設備後所做的測量值。目前引擎測試幾乎都是淨馬力測試。
德制日制如何換算
由於日本JIS在1994年施行修改後的引擎測試標準,使得JIS與EEC及SAE的測試標準極為相近,使得同一個引擎在JIS、SAE、EEC的測試條件下,會有幾乎相同的輸出數據。而大家最關心的議題,不外是各種標準之間的馬力如何換算,由於德制 (DIN) 標準與其他測試標準的設定不同,不單純是單位之間的換算問題,所以,根本無法換算。
[ 本帖最后由 玩煤的小虾 于 08-12-28 16:50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70.44 KB)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8 16:35    IP属地:未知

汽車的動力—扭力篇
扭力是什麼
在我們看到汽車的性能資料時,除了會注意到馬力的大小之外,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性能就是扭力的大小。扭力為引擎在運轉速時所輸出的扭矩,講白一點,就是引擎的出力。扭矩或扭力是針對旋轉運動的物體說的,因為引擎的驅動力,從飛輪經過變速箱傳遞到車輪,都是在旋轉狀態下。對於駕駛者,能感受到的就是車輛加速的力量,所以我們說一部車很夠力,是因為感受到引擎強大扭力所產生的加速力。
如何判讀扭力數據
通常我們看到扭力數據都是這樣的:14.9kg-m/4400rpm。這表示該具引擎在4400rpm時,會有14.9kg.m的「最大」扭力。一般來說,引擎在不同的轉速下,扭力輸出會不同,但是以上面的數據來看,不是引擎在4400rpm時,就有14.9kg-m的扭力。引擎扭力輸出雖會隨著引擎轉速而不同,但扭力最主要還是跟引擎負荷,也就是油門踩踏深度有關。所以上面數據應這樣解讀:當引擎在全負荷/全油門狀態於4400rpm時,會有14.9kg-m的「最大」扭力。
扭力輸出特性
引擎扭力大小既是指出力大小,當然扭力就與車輛的加速性有關,並且與爬坡、載重能力 (載重能力還牽涉底盤設定) 相關。不同的引擎設計,就會有不同的扭力輸出特性,有些引擎是低轉速扭力較大,有些高轉速扭力較大,有些渦輪增壓有全速域大扭力的高原式扭力輸出特性。在一般使用狀態下,汽車多在市區以低速行駛,或是在高速公路上以高檔位做高速行駛,此時引擎多在中低轉速下運轉,所以低轉速高扭力的引擎,最適合一般日常使用。然而,對於常使用高轉速的競技用車,多採用強調高轉速大扭力的引擎。

圖為Mercedes-Benz E400CDI的引擎扭力曲線圖,由扭力曲線分佈可看出,該引擎具有低轉速高扭力,及高原式扭力曲線之雙重特性。
扭力與馬力
   

引擎馬力曲線是根據測試時所量測到之扭力值繪製而成。圖中藍色者為扭力曲線,紅色為馬力曲線。
扭力和馬力的關係是什麼呢?在引擎測試時,所能測到的是扭力值,馬力是由扭力與引擎轉速算出來的,所以扭力與馬力是在同一個測試中得到的。在「馬力」篇已經介紹過,馬力其實是功率的單位,而不是力;並且「功率=力量*速度」,馬力是功率,在旋轉運動中,扭力是力量,而轉速是速度,所以馬力是扭力與引擎轉速的乘積。但其中牽涉單位及旋轉與直線運動間的轉換,所以詳細算式就不在此列出。
常見的單位
常見的扭力標示單位有kg-m、lb-ft、Nm三種。在臺灣一般多使用kg-m為扭力單位,歐洲常以Nm標註,北美則多採用lb-ft為扭力單位。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8 16:36    IP属地:未知

汽車的動力—行駛性能篇
極速
動力系統所提供的動力使汽車能夠達到的最高行駛速度。汽車製造廠會因應政府的要求或銷售市場的慣例,在車輛上面藉由電子系統限制汽車的最高行駛速度。例如在歐洲銷售的高性能房車都會將極速限制在250km/h以下;而在日本則是將汽車的極速限制在180km/h以下。
要提高車輛的極速除了增加引擎的動力輸出之外,還要降低汽車行駛的阻力。所有的行駛阻力當中就以空氣阻力為最大,也是汽車在高速行駛時主要的行駛阻力來源。為了降低汽車在高速行駛時的空氣阻力,汽車製造廠都投入大量的資源在空氣力氣方面的研究,使車身的造型設計合乎空氣動力學,藉以製造出具有高穩定性及經濟性的汽車。

在車身空氣力學上下工夫,可以有效降低風阻,進而改善高速行駛的省油性。
加速性能
引擎輸出的馬力及扭力在呈一定狀態下,因各檔位減速比設定的不同,使汽車的加速性能有所差異,除此之外車身重量的大小對於汽車的加速性能就產生更大的影響。在起步時速度從零開始加速的過程中,引擎的動力輸出和各檔位減速比始終影響著汽車的加速性能。藉由多種的加速性能測試,可以了解汽車在各種狀況下的行駛性能。一般常見的汽車加速性能測試有0~100km/h和0-1/4mile二種,由於1/4mile等於402.3m,因此有些測試則改為0-400m。
耗油性能
地球資源日漸減少,空氣污染日益嚴重,汽車在消耗資源的同時也製造空氣污染。要如何使汽車在消耗資源時,還能夠兼顧環保問題呢?提升汽車的耗油性能就成為汽車製造廠的重要課題了。雖說「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是不大可能的事,但是經由各車廠工程師的研究下,已經研發出許多技術,讓車輛能在性能提升的同時,也能擁有不錯的省油性。
例如Hybrid混合動力,使Toyota Prius擁有每公升汽油行駛35.5公里的省油性能。而可變進器歧管、可變汽門正時等系統,也可以有效的提升引擎的進氣效率,而達到省油的效果。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53.99 KB)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8 16:38    IP属地:未知

跑的快也要停的住—煞車系統
汽車因為車輪的轉動才能夠在道路上行駛,當汽車要停下來時,怎麼辦呢?駕駛者不可能像卡通「摩登原始人」一樣的把腳伸到地面去阻止汽車前進。這時候就得依靠車上的煞車裝置,來使汽車的速度降低以及停止了。
藏在汽車輪圈內看似複雜的煞車組件,正是扮演使行駛中的汽車停下來的重要裝置。圖為普遍使用於汽車前輪的碟煞裝置。
煞車裝置藉由「來令片」和輪鼓或碟盤之間產生磨擦,並在摩擦的過程中將汽車行駛時的動能轉變成熱能消耗掉。常見的煞車裝置有「鼓式煞車」和「碟式煞車」二種型式,它們的基本特色如下:
一、鼓式煞車:
在車輪轂裡面裝設二個半圓型的「來令片」,利用「槓桿原理」推動「來令片」使「來令片」與輪鼓內面接觸而發生摩擦。
二、碟式煞車:
以煞車卡鉗控制兩片「來令片」去夾住輪子上的煞車碟盤。在「來令片」夾住碟盤時,其二者間會產生摩擦。
汽車在濕滑或結冰的低摩擦路面上行駛時,如果發生過度煞車的情況,則車輪會被煞車裝置鎖死而失去抓地力,導致車輛失去控制方向的能力。為了使車輛在這種危險的路面上能夠有效控制前進的方向,於是研發出ABS「防鎖死煞車系統」。
性能越來越強的ABS「防鎖死煞車系統」,在游刃有餘之際還可以讓TCS-Traction Control System「循跡控制系統」和VSC-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車輛穩定控制系統」借用來控制車輛在行駛時的循跡性能,以及控制車輛在過彎時的穩定性能。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8 16:39    IP属地:未知

鼓式煞車
鼓式煞車應用在汽車上面已經將近一世紀的歷史了,但是由於它的可靠性以及強大的制動力,使得鼓式煞車現今仍配置在許多車型上 (多使用於後輪)。鼓式煞車是藉由液壓將裝置於煞車鼓內之煞車蹄片往外推,使煞車蹄片表面的來令片與隨著車輪轉動的煞車鼓之內面發生磨擦,而產生煞車的效果。
鼓式煞車的煞車鼓內面就是煞車裝置產生煞車力矩的位置。在獲得相同煞車力矩的情況下,鼓式煞車裝置的煞車鼓的直徑可以比碟式煞車的煞車碟還要小上許多。因此載重用的大型車輛為獲取強大的制動力,只能夠在輪圈的有限空間之中裝置鼓式煞車。
鼓式煞車的作用方式:
簡單的說,鼓式煞車就是利用煞車鼓內靜止的煞車片,去摩擦隨著車輪轉動的煞車鼓,以產生摩擦力使車輪轉動速度降低的煞車裝置。
在踩下煞車踏板時,腳的施力會使煞車總泵內的活塞將煞車油往前推去並在油路中產生壓力。壓力經由煞車油傳送到每個車輪的煞車分泵活塞,煞車分泵的活塞再推動煞車蹄片向外,使煞車蹄片表面的來令片與煞車鼓的內面發生磨擦,並產生足夠的磨擦力去降低車輪的轉速,以達到煞車的目的。
鼓式煞車之優點:
1.有自動煞緊的作用,使煞車系統可以使用較低的油壓,或是使用直徑比煞車碟小很多的煞車鼓。
2.手煞車機構的安裝容易。有些後輪裝置碟式煞車的車型,會在煞車碟中心部位安裝鼓式煞車的手煞車機構。
3.零件的加工與組成較為簡單,而有較為低廉的製造成本。
鼓式煞車的缺點:
1.鼓式煞車的煞車鼓在受熱後直徑會增大,而造成踩下煞車踏板的行程加大,容易發生煞車反應不如預期的情況。因此在駕駛採用鼓式煞車的車輛時,要盡量避免連續煞車造成來令片因高溫而產生衰退現象。
2.煞車系統反應較慢,煞車的踩踏力道較不易控制,不利於做高頻率的煞車動作。
3.構造複雜零件多,煞車間隙須做調整,使得維修不易。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8 16:39    IP属地:未知

碟式煞車
由於車輛的性能與行駛速度與日遽增,為增加車輛在高速行駛時煞車的穩定性,碟式煞車已成為當前煞車系統的主流。由於碟式煞車的煞車盤暴露在空氣中,使得碟式煞車有優良的散熱性,當車輛在高速狀態做急煞車或在短時間內多次煞車,煞車的性能較不易衰退,可以讓車輛獲得較佳的煞車效果,以增進車輛的安全性。
並且由於碟式煞車的反應快速,有能力做高頻率的煞車動作,因此許多車款採用碟式煞車與ABS系統以及VSC、TCS等系統搭配,以滿足此類系統需要快速做動的需求。
碟式煞車的作用方式:
顧名思義,碟式煞車以靜止的煞車碟片,夾住隨著輪胎轉動的煞車碟盤以產生摩擦力,使車輪轉動速度將低的煞車裝置。
當踩下煞車踏板時,煞車總泵內的活塞會被推動,而在煞車油路中建立壓力。壓力經由煞車油傳送到煞車卡鉗上之煞車分泵的活塞,煞車分泵的活塞在受到壓力後,會向外移動並推動來令片去夾緊煞車盤,使得來令片與煞車盤發生磨擦,以降低車輪轉速,好讓汽車減速或是停止。
碟式煞車的優點:
1.碟式煞車散熱性較鼓式煞車佳,在連續踩踏煞車時比較不會造成煞車衰退而使煞車失靈的現象。
2.煞車盤在受熱之後尺寸的改變並不使踩煞車踏板的行程增加。
3.碟式煞車系統的反應快速,可做高頻率的煞車動作,因而較為符合ABS系統的需求。
4.碟式煞車沒有鼓式煞車的自動煞緊作用,因此左右車輪的煞車力量比較平均。
5.因煞車盤的排水性較佳,可以降低因為水或泥沙造成煞車不良的情形。
6.與鼓式煞車相比較下,碟式煞車的構造簡單,且容易維修。
碟式煞車的缺點:
1.因為沒有鼓式煞車的自動煞緊作用,使碟式煞車的煞車力較鼓式煞車為低。
2.碟式煞車的來令片與煞車盤之間的摩擦面積較鼓式煞車的小,使煞車的力量也比較小。
3.為改善上述碟式煞車的缺點,因此需較大的踩踏力量或是油壓。因而必須使用直徑較大的煞車盤,或是提高煞車系統的油壓,以提高煞車的力量。
4. 手煞車裝置不易安裝,有些後輪使用碟式煞車的車型為此而加設一組鼓式煞車的手煞車機構。
5.來令片之磨損較大,致更換頻率可能較高。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8 16:40    IP属地:未知

乘坐舒適性的關鍵─懸吊系統
因為車身下方的空間使汽車看起來好像是懸浮在半空中,要如何將看似懸浮在半空中的車身與接觸地面的車輪結合呢?這個結合的裝置就是懸吊系統。
懸吊系統除了要支撐車身的重量之外,還負有降低行駛時的震動,以及車輛行駛的操控性能等重責大任。
懸吊系統是如何神奇的發揮功能去降低行駛時的震動,以及車輛行駛的操控性能呢?原來就是在懸吊系統中包含了避震器、彈簧、防傾桿、連桿等機件。
在車輪與車體之間,便是所謂的懸吊系統,擔負起承載車體並吸收震動的工作,提供最佳的乘坐舒適性。圖中為Toyota最新車型Wish的懸吊系統,採前方獨立麥佛遜結構、後方ETA Beam結構,提供最大的車室空間。
一、彈簧:
用來緩衝震動的裝置。利用彈簧的變型來吸收能量。常見的彈簧型式為「圈形彈簧」,其他被使用在汽車上的彈簧還有「板片彈簧」和「扭力桿彈簧」二種。
二、避震器:
用來緩衝震動,並且吸收能量的裝置。避震器內部藉由液體或氣體產生壓力來推動閥體,以吸收震動的能量,並且減緩震動的作用。採用氣壓方式的避震器,其價格一般都比採用油壓方式者高。少部份高價位的避震器會採取液、氣壓共用的設計。
三、防傾桿:
將類似ㄇ字形的桿件的二端分別連結在左、右懸吊裝置上面,當左、右側的輪子分別上下移動時,會產生扭力並使桿件自體產生扭轉,利用桿件受力所產生的反作用力去使車子的左、右二邊維持相近的高度。
因此「防傾桿」亦稱為「扭力桿」、「防傾扭力桿」、「平衡桿」、「扭力平衡桿」、「平穩桿」等等名稱。
四、連桿:
用來連結車輪與車身的桿子。連桿的形狀可以是一支外形簡單的圓桿,也可能是以鋼板製成的一個結構體。
在了解懸吊系統的基本元素之後,你也可以和汽車工程師一樣的設計組合出一套懸吊系統。我們將在後續的單元中為各位說明各種懸吊系統的功能與特性。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8 16:41    IP属地:未知

撫平一切跳動─彈簧
汽車在行駛當中會因為路面的不平整而產生震動或是傾斜;汽車在轉向時因離心力的作用而使車身發生程度不一的傾斜;為使汽車在行駛當中能夠獲得適當的操控性與舒適性,則必須裝設的避震裝置,各種彈簧也因此被應用做為懸吊系統中的避震裝置,利用彈簧的變型以吸收能量,來緩和汽車在行駛時產生的震動和傾斜。由此可見彈簧在汽車中擔負著多麼重要的角色。
在汽車的懸吊系統中所使用的彈簧,有以下4種類型:片狀彈簧、圈狀彈簧、空氣彈簧、扭桿彈簧。
片狀彈簧:
片狀彈簧大多使用在非獨立式懸吊系統上面;片狀彈簧在懸吊系統中除了擔任彈簧的角色之外,由於彈簧的剛性使之成為懸吊系統的構件之一,片狀彈簧是以多片長條形的彈簧鋼板組合而成;主片彈簧的長度最長,且在二端有裝設彈簧眼,為增大彈力而在主片的下方有補助片彈簧,補助片彈簧的長度則是逐片減短,並以彈簧夾將各彈簧片固定以防止滑動。
片狀彈簧在受力後會做彎曲變形,藉以吸收外界的衝擊力道。而因為各鋼板之間的摩擦力作用,讓片狀彈簧能在很小的形變量之下,吸收極大的力量,因而使得其適合高負重的使用,但在乘坐的舒適性上便顯得太硬而不符合現代汽車使用的需求。因此目前片狀彈簧大多使用在大型貨車上面。
圈狀彈簧是以特殊鋼材捲成螺旋狀而成,外形一般均為圓柱形式。而為了在不同狀況之下提供不同的表現,市面上亦可看到組合不同線徑、不同圈徑、不同圈距的圈狀彈簧。
在兩端受力之時,圈狀彈簧的鋼線受到剪應力變形而產生彈力,以抵消兩端之外力。一般而言,圈狀彈簧受夠吸收等質量鋼材2倍以上的能量。與片狀彈簧相比,圈狀彈簧在伸縮時沒有摩擦阻力,同時有較大的變形量,可以降低運作的噪音以及提高乘坐的舒適性,因此廣泛地使用在現代汽車產品之中。不論是獨立懸吊系統或是非獨立懸吊系統,都可以看到圈狀彈簧應用的實例。由於圈狀彈簧水平方向的剛性不足,使用在非獨立式懸吊系統時必須加設連桿,以補強結構在水平方向的強度。
空氣彈簧:
空氣彈簧是將空氣封入可變形的容器中,利用空氣的可壓縮性來獲得彈簧的作用。與金屬彈簧相比較,空氣彈簧的彈性好,而且能夠隨著載重量的變化而調整空氣壓力,使汽車在行駛時獲得優良的乘坐安定性。空氣彈簧能夠良好隔離高週率的震動,增加乘坐的舒適感並降低噪音,以及增加機件的壽命。空氣彈簧沒有水平方向的剛性,使用在非獨立式懸吊系統時必須加設連桿,使用在獨立式懸吊系統時則放在圈狀彈簧的位置。由於空氣彈簧的製作成本高,因此目前僅裝置在高級豪華房車,以及大型客車和鐵路車輛上面。藉由電子控制的方式,可以使懸吊在處理不平路面引起的震振動時顯得平順自然,以及提供避震裝置做多種阻尼的設定,以實現性能優異的車輛在劇烈操控時也能保有乘坐的舒適性;例如Lexus LS430、Mercedes-Benz S-Class等高級車型就都是採用空氣彈簧做為避震裝置的懸吊系統。
扭桿彈簧:
扭桿彈簧是一種形式很簡單的彈簧,它是利用桿的扭轉彈性來承受力量。將彈簧鋼製圓桿的一端固定,而另外一端受力量產生的扭轉。把扭桿彈簧的一端固定在車體上,另一端利用力臂連接車輪,汽車在行駛時產生的震動就以桿的扭轉彈性來吸收。因扭桿彈簧全部受剪應力,使相同重量的圈狀彈簧可以吸收等重量鋼板2倍以上的能量。扭桿彈簧在汽車上的使用方式分為縱向裝置與橫向裝置二種,其中以橫向裝置的使用為多數。縱向裝置的方式是以扭桿來替代較佔空間的片狀彈簧和圈狀彈簧,例如在Toyota Hiace、Zace、Surf車型的前懸吊,就是以扭桿彈簧搭配雙A臂式懸吊系統。橫向裝置的扭桿除了少數車型是用來替代圈狀彈簧之外,其他橫向裝置的扭桿都是用做平衡左右車輪的受力,做為防傾平衡桿之用。
抓住彈簧的跳動—避震器
避震器的功用
從避震器這個名稱看來,好像車輛的震動主要是由避震器來吸收,其實不然。車輛在行經不平路面之震動所產生的能量主要是由彈簧來吸收,彈簧在吸收震動後還會產生反彈的震盪,這時候就利用避震器來減緩彈簧引起的震盪。
當避震器失效時,車子在行經不平路面就會因為避震器無法吸收彈簧彈跳的能量,而使車身有餘波盪漾的彈跳,影響行車穩定性及舒適性。簡單的說,避震器最主要是要抑制彈簧的跳動,迅速弭平車身彈跳。
阻尼
避震器的內部就是使用高黏滯係數的流體以及小尺寸的孔徑,來進行阻尼的設定。
「阻尼」這個詞我們可能很常聽到,但是究竟何謂阻尼呢?簡單的說,阻尼是作用於運動物體的一種阻力,而且阻力通常與運動速度成正比。就拿一般人常見的門弓器來說,當你輕輕開門時,門弓器內的油壓缸所產生的阻力很小,很輕鬆就能把門推開;但是當你用力推門時,反而會因阻力較大而不好推。同樣原理應用於汽車避震器,當彈簧受到較大的伸張或壓縮力時,避震器會因阻尼效應而給予較大的抑制力。
避震器之所以會產生阻尼效應,是因避震器受力而壓縮或拉伸時,內部的活塞在移動時會對液壓油或高壓氣體加壓使之通過小孔徑的閥門,當液壓油或高壓氣體通過閥門時會產生阻力,此一阻力就產生阻尼;而閥門的孔徑大小和液壓油的黏度都會改變阻尼的大小。一般阻尼較大的避震器就是所謂較硬的避震器,阻尼越大則避震器越不容易被壓縮或拉伸,所以車身的晃動也會越小,並增加行經不平路面時輪胎的循跡性,然而卻會降低行駛時的舒適性。
可調式避震器
可調式避震器可分為阻尼大小可調式避震器和彈簧位置高低可調式避震器,以及阻尼大小和彈簧位置高低都可調整的避震器。
阻尼大小可調式:
在避震器的內部使用可以調整孔徑大小的閥門,在將閥門的孔徑變小之後,避震器的阻尼也會跟著變硬。調整避震器的阻尼大小的方式可分為有段與無段的方式。以電子控制方式改變阻尼大小的避震器,則是採取有段調整的方式。
彈簧位置高低可調式:
在避震器的筒身有螺牙並套上特製的螺帽與彈簧拖架,藉著螺帽的移動來調整彈簧拖架的高低位置。把彈簧拖架向下調整會讓彈簧往下移動,可以在不影響避震效果下,降低車身的高度。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8 16:43    IP属地:未知

側傾抑制者—防傾桿
Anti-Roll Bar通常翻譯成防傾桿。防傾桿是利用扭力桿彈簧的作用,來達成減少車身傾斜的目的,所以又以扭力桿、平衡桿、平穩桿等名詞做稱呼。防傾桿是一支附在懸吊系統上的桿子;對很多人而言它只是一支不甚起眼的鐵桿而已。現在就將帶您一探「防傾桿」這個位在底盤下方不起眼的裝置的奧秘。
防傾桿的作用
防傾桿的二端透過連桿固定在懸吊系統的下支臂或是避震器上面;在距離桿子的左、右二端約1/3長度的位置會有一個與車身連結的接點。當車子在過彎時因離心力的作用使車身發生滾轉,其情況就是使車身往彎外側傾斜。這個滾轉的動作就如同轉動烤肉架上的肉串。滾轉的幅度大約在7~9度之間;若旋轉的角度太大時就會發生翻車。過彎時因防傾桿的做用而降低車身側傾的程度,並改善輪胎的貼地性。側傾程度減少會使外側車輪的承受的荷重減少;且降低內側車輪荷重減少的量。
圖中橫貫兩前輪懸吊之彎曲的圓管即為防傾桿,該圖中僅有前輪懸吊系統具備防傾桿。
防傾桿的桿身發生扭轉時會產生反彈的力量,這個力量就稱為反力矩;防傾桿是利用反力矩來抑制車身的側傾。當左、右輪上下同步動作時,防傾桿就不會發生作用。在左右輪因路面起伏造成不同步跳動,或是在轉向時車身發生傾斜,使防傾桿發生扭轉時才會產生作用。防傾桿只有在作用時才會使行路性變硬,不像換用較硬的彈簧會使行路性全面的變硬。如果以彈簧來減少車身的側傾,則需要換用非常硬的彈簧,以及使用阻尼係數很高的避震器。這樣一來就會造成舒適性與循跡性不良。如果使用適當扭矩的防傾桿則可以在不犧牲舒適性和循跡性的情形下,減少車身在過彎時的傾斜程度。
防傾桿的特性
防傾桿與彈簧二者力量的總合稱為防傾阻力。側傾時車頭和車尾的防傾阻力會同時發生,由於車身前後的配重比例以及重心位移的關係,使得前、後軸的防傾阻力會各不相同,這樣便會影響車子的操控性能。如果後輪的防傾阻力過大,則使車子有轉向過度的傾向。如果前輪的防傾阻力過大,則使車子有轉向不足的傾向。防傾桿可用來控制車身的滾動之外,還可以利用防傾桿來控制前、後軸的防傾阻力藉以改變車子的操控性能。
獨立懸吊系統
獨立懸吊系統是左、右輪可以獨立運動的懸吊型式。常見的獨立懸吊系統有雙A臂式、麥花臣支柱式、多連桿式、拖曳臂式、半拖曳臂式。
雙A臂式
Double-Wishbone Type英文直譯為雙叉骨式或雙雞胸骨式,依構造的形狀又稱為雙A臂式。採用雙A臂式獨立懸吊系統的車輛總是給人有高級和性能化的感覺。雙A臂式懸吊因使用目的不同而有多樣化的結構型式,上、下控制臂呈A型、V型或▽型。雙A臂式懸吊可以設計成當車輪彈跳或車身傾斜時,左右車輪間的輪距不變或是車輪的傾角不變,一般採用雙A臂式懸吊的車型則是取其中間;當車輪彈跳或車身傾斜時,輪距的變化和傾角變化都會比其他的懸吊方式小;因為避震器不會被彎曲使避震器的磨擦阻力小;連桿可以全部裝置在副車架上,以阻隔震動和噪音;因此採用雙A臂式懸吊容易使汽車擁有突出的轉向性能和乘坐舒適性,例如Honda許多車系的前、後懸吊均是採用雙A臂式獨立懸吊系統。
麥花臣支柱式
麥花臣支柱式懸吊是演變自雙A臂式懸吊的一種懸吊型式。它將雙A臂式懸吊的上支臂和轉向節與避震器結合在一起,並將彈簧安置在避震器的上段,避震器的上端則與車體結合。麥花臣支柱式懸吊與雙A臂式懸吊使用相同的下支臂。由於麥花臣支柱式以避震器做為車輪轉動時的中心軸,而與荷重的軸線互不重疊,使避震器在伸縮時造成彎矩,而產生磨擦阻力。使用在後軸的麥花臣支柱式懸吊會再加上半徑桿以保持前後方向的剛性。
多連桿式
多連桿式懸吊是一種衍生自雙A臂式懸吊的懸吊型式,此構型看起來與雙A臂式懸吊極為相似而不易辨別,因此辨認此型懸吊時多以汽車製造廠所公佈的為準;例如Lexus 430的後懸吊下支臂及看似多連桿式,但Toyota宣佈其為雙A臂式懸吊。多連桿式懸吊的各連桿以不同的長度、角度做連結,以找出最適合的幾何變化。近年來由於對於對於乘坐舒適性和操控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因而汽車製造廠紛紛投入從事多連桿式懸吊的研究。
拖曳臂式
托曳臂的樞軸以與車身中心線成直角的關係裝置在懸吊架,是一種專門使用在後輪的懸吊系統。由於托曳臂的樞軸與車身中心線成直角,使托曳臂和車輪與車身中心線成平行狀態,車輪的行程與地面成垂直。托曳臂式懸吊有傾角變化為0的優點,並使避震器不會彎曲,乘坐舒適性及空間利用率佳。在轉向時托曳臂會造成車輪角度呈前展狀態,而不利於操控的穩定性。
半拖曳臂式
半托曳臂式懸吊的托曳臂以與車身中心線成一斜角關係的方式裝置在懸吊架。由於車輪的行程劃出較大的圓弧,半托曳臂式懸吊在轉向時,車輪的傾角和輪距變化較托曳臂式小,使車輛在轉向時的穩定性極佳。因此半托曳臂式懸吊為多款高級房車和高性能車型採用。例如第一代Lexus LS400車型的後軸即採用半托曳臂式懸吊。
獨立懸吊的優點
1.懸吊系統重量較輕,車輪的貼地性良好,乘坐舒適性佳,操控的穩定性良好。
2.車輪角度變化量的自由度大,有利於改善操控的穩定性。
3.懸吊構件之間的自由度是防震的方法,也有利於防止噪音發生。
獨立懸吊的缺點
1.零件數量多,零件的精密度要求高,導致成本偏高。
2.因連桿的自由度大,有不利於輪胎磨耗的可能。
3.需要較大的裝置空間。
4.懸吊系統的特性必須做仔細的調整。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8 16:43    IP属地:未知

傳動系統
汽車要行駛在道路上必須先使車輪轉動,要如何將引擎的動力傳送到車輪並使車輪轉動?負責傳遞動力讓汽車發揮行駛功能的裝置就是傳動系統,汽車沒有了它就會成為一台發電機和燒錢的機器了。
在基本的傳動系統中包含了負責動力接續的裝置、改變力量大小的變速機構、克服車輪之間轉速不同的差速器,和聯結各個機構的傳動軸,有了這四個主要的裝置之後就能夠把引擎的動力傳送到輪子上了。
一、動力接續裝置
1. 離合器:這組機構被裝置在引擎與手排變速箱之間,負責將引擎的動力傳送到手排變速箱。
2. 扭力轉換器:這組機構被裝置在引擎與自排變速箱之間,能夠將引擎的動力平順的傳送到自排變速箱。在扭力轉換器中含有一組離合器,以增加傳動效率。
二、變速機構
1. 手動變速機構:一般稱為「手排變速箱」。以手動操作的方式進行換檔。
2. 自動變速機構:一般稱為「自排變速箱」。利用油壓的作動去改變檔位。
三、差速器
當車輛在轉向時,左、右二邊的輪子會產生不同的轉速,因此左、右二邊的傳動軸也會有不同的轉速,於是利用差速器來解決左、右二邊轉速不同的問題。
四、傳動軸
將經過變速系統傳遞出來的動力,傳遞至車輪進而產生驅動力道的機構。
動力接續裝置─離合器
汽油引擎動力車輛在運行之時,引擎持續運轉的。但是為了符合汽車行駛上的需求,車輛必須有停止、換檔等需求,因此必須在引擎對外連動之處,加入一組機構,以視需求中斷動力的傳遞,以在引擎持續運轉的情形之下,達成讓車輛靜止或是進行換檔的需戎。這組機構,便是動力接續裝置。一般在Toyota車輛上可以看到的動力接續裝置有離合器與扭力轉換器等兩種。
動力接續裝置─離合器
離合器是手排系統內的動力接續裝置,以機構方式利用離合器片的摩擦力,達成動力接續的目的。
離合器這組機構被裝置在引擎與手排變速箱之間,負責將引擎的動力傳送到手排變速箱。如圖所示,飛輪機構與引擎的輸出軸固定在一起。在飛輪的外殼之中,以一圓盤狀的彈簧連接壓板,其間有一摩擦盤與變速箱輸入軸連接。
當離合器踏板釋放時,飛輪內的壓板利用彈簧的力量,緊緊壓住摩擦板,使兩者之間處於沒有滑動的連動現象,達成連接的目的,而引擎的動力便可以透過此一機構,傳遞至變速箱,完成動力傳動的工作。
而當踩下踏板時,機構將向彈簧加壓,使得彈簧的週邊翹起,壓皮便與摩擦板脫離。此時摩擦板與飛輪之間已無法連動,即便引擎持續運轉,動力仍不會傳遞至變速箱及車輪,此時,駕駛者便可以進行換檔以及停車等動作,而不會使得引擎熄火。
動力接續裝置─扭力轉換器
當汽車工業繼續發展,一般消費者開始對於控制油門、剎車以及離合器等三個踏板的複雜操作模式感到厭煩。機械工程師開始思考如何以利用機構的,來簡化使用的過程。扭力轉換器便是在這樣的情形之下被導入汽車產品,成就了全新的使用經驗。
扭力轉換器的導入,改善了人類使用車輛的習慣。
扭力轉換器取代了傳統的機械式離合器,被裝置在引擎與自排變速箱之間,能夠將引擎的動力平順的傳送到自排變速箱。
從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扭力轉換器的離作方式與離合器之間截然不同。在扭力轉換器之中,左側為引擎動力輸出軸,直接與泵輪外殼連接。而在扭力轉換器的左側,則有一組渦輪,透過軸與位於右側的變速系統連接。導輪與渦輪之間沒有任何直接的連接機構,兩者均密封在扭力轉換器的外殼之中,而扭力轉換器之內則是充滿了黏性液體。
當引擎低速運轉時,整個扭力轉換器會同樣低速運轉,泵輪上的葉片會帶動扭力轉換器內的黏性液體,使其進行循環流動。但是由於轉速太低,液體對於渦輪所施力之力道,並不足以推動車輛前進,車輛便可靜止不動,便可達到如同離合器分離的狀況。
當油門踏下,引擎轉速提升,泵輪的轉速將會同步提升,扭力轉換器內的液體流速持續增加,對於渦輪的施力繼續增加,當其超過運轉的阻力時,車輛便可以前進,動力便可傳遞至變速系統及車輪,達成動力傳遞的目的。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