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路虎发现论坛 >  溪口

发表于 2008-11-29 07:36    IP属地:未知

查看 10.4W | 回复 19
溪口
溪口历史

  溪口历史悠久,被称为“千年古镇”。据清乾隆<奉化县志>志载,早在唐代贞元中(794前后),“右相樊泽致仕卜居。。。樊氏子孙世居此焉。”樊泽就是今溪口镇少堤村樊姓的始祖。宁监察御史樊良忠因与丞相王安石不合,弃官归里,陷居溪口。至景德五年(1006)溪口建村。据宋宝庆年间统计,人中口已近八千。南宋丞相魏杞奉孝宗命出使金国,不辱使命,成为一时重臣,淳熙十一年(1184)去世。他是安徽寿县人,却选择溪口飞凤山安葬,可见宋时溪口在外地已颇有名气。1902年重修的<光绪奉化县志>中,溪口已列为镇,在现有资料中,这是溪口称镇的最早记载。

  此后,溪口称乡镇,变更多次,民国8年(1919)正式成为行政镇,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又曾一度改乡,1951年起,一直称镇至今。
微信号clrc2007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9 07:37    IP属地:未知

溪口在近现代史上曾经发生几次重大事件。清咸丰十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将领范汝增率兵数万,自嵊县入境。六诏、跸驻、三石等地农民400人余人响应,经溪口,于11月26日攻克县城,12月9日建立农民政权。受战火影响,溪口商业一度萧条,玉泰盐铺也一度停业。

  1941年4月23日,侵华日军侵占县城和溪口,4月26日成立日伪监时政权-“奉化维持会”,丰镐房占为日军司令部。日寇守田大佐率部进入溪口,见镇内无人,悉数捣毁全镇水缸,锅灶,民间财物被洗劫一空。后在镇四周密布铁丝网,强令往来行人只许从武岭门及藏山大桥出入,经过岗哨逼行鞠躬礼,并限定妇女在剡溪洗涤时间,稍有不遵即遭毒打或枪杀。1945年8月日寇投降,18日撤离溪口。是年11月,据溪口镇公所第83号呈文载,溪口沦陷1576天,计被杀217人,被抓失踪73人,全毁半毁详房223间,楼屋1990间,平屋1172间,被抢粮米1.5万斤,茶叶2000余箱,以及大批耕牛、猪、鸡及实物细软;被砍大树4899株,竹150万株,汽车站、医院、公园等遭严重破坏。

  民国时期,特别是蒋介石三次下野期间,溪口一度成为国民党指挥中心,南京与溪口之间军政要员频频往返,溪口镇上车水马龙,冠盖如云,在民国史上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

  1949年5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21军61师进驻溪口,溪口解放。

  毛泽东主席指示“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 1959年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章士钊在他致台湾友人的信中说,“奉化之庐墓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周恩来总理还在信尾加了四名话:“台澎金马,唇齿相依,遥望南天,诸希珍重。”说明溪口历史文物受到保护,在对台工作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文革”期间,在“左”的思潮和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下,溪口的历史文物遭到了一些破坏。

微信号clrc2007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9 07:37    IP属地:未知

地方特产

  溪口千层饼

  溪口的主要特产之一,是每个来溪口旅游的人都想带回家的礼物!

  羊尾笋

  溪口的又一个特产,它以味美而闻名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美味佳瑶!

  奉化芋艿头

  有句俗话说“跑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这就是此物的真实写照

  奉化水蜜桃

  凡到奉化的人无不知道此物,而没到过奉化的人亦知道此物,个中滋味尽在不言中!

  交通运输

  航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已开通30多条国内、国际民用航线,可直飞香港、厦门、北京等城市。机场距溪口城区25公里,驱车二十分钟即可到达。

  铁路:溪口至宁波火车站35公里,可通过萧甬铁路与全国铁路联网,通过中转可直达全国各地。宁波至上海、北京客运线贯通全国各大城市,筹建中的甬金铁路穿镇而过。

  公路:浙江省东部通往南部以及福建、广东地区的甬临线(省道)、黑龙江同江至海南三亚的沿海大通道(甬台温高速公路)与溪口毗邻,浙江省东部能往西部以及江南、中原地区的江拔线(省道)、甬金(宁波-金华)高速公路(在建中)穿境而过。驱车2个小时可达杭州,3.5个小时可抵上海。

  海运:北仑港为中国大陆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枢纽港之一,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近50座,其中有25万吨级原油码头,40万吨级矿石码头,3-5万吨级的集装箱码头和通用泊位等。目前,北仑港已开辟至美国东海岸、西海岸、欧洲等地的远洋定期航线,与世界84个国家和地区的518个港口直接通航。

微信号clrc2007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9 07:40    IP属地:未知

游览路线:

  武岭门一奎阁凌霄一小洋房—蒋氏故居—玉泰盐铺一摩诃殿一蒋母墓道一御书亭一锦镜池一千丈岩瀑布一妙高台一雪窦寺一将军楠一中旅社原址一三隐潭一徐枭岩—亭下湖景点 

 
 


微信号clrc2007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9 07:42    IP属地:未知

凡到溪口参观蒋氏故居的,必去蒋母墓。蒋母王采玉,平民妇女而已。其出身农村,虽然幼承父教,稍能识字断句,但是家道贫困,自小以女红为业,资助家用。18岁嫁农民俞某,并有一子,却染疫疠,因无钱投医而父子双双夭亡!王氏年轻居孀,万念俱灰,一度出家束发为尼。后经堂兄介绍,改嫁玉泰盐铺的老板蒋肇聪为第三房继室。次年,生蒋介石。所以老蒋的父母并非元配,父是续弦,母乃再醮。在这封建社会谪系正统观念特强的时代里,老蒋的出身算不上高贵。其实一个人的善恶成败,其出身并非必然的决定因素。《金陵春梦》一书中,说他是王氏从河南逃荒带来的“拖油瓶”,则纯属故意羞辱,毫无意义。

蒋母墓窟座落白岩山上,离溪口约三里。山脚有一座三门石簰楼,是蒋介石所建。中门上首刻有“蒋母墓道”四字。墓道用鹅卵石砌成,沿山而上直通蒋母坟塚,全程668米。快90年了,墓道的路面坚实平整,没有一颗卵石脱落松动。对比当今用地砖铺设的街道,前面铺,后面补,没有几年能维持平整(俗称豆腐渣工程),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顺墓道上山,绿荫夹道,林木深深,以松树为多,苍翠欲滴。道旁有石凳,中途有凉亭两座,当地人称作“孝子亭”,说蒋公敬母如生,念老母缠脚行走不便,故多设石凳凉亭,以供中途休憩。我认为这是牵强附会之说。石凳凉亭无非为省墓者所设,也就是为后人所用。“孝子亭”一说,似有47年“献鼎”闹剧之嫌。

蒋母之墓并不高大,显得很平常,更无雄伟气派。据说是因风水不宜过重,也可能是蒋母有墓葬从简之嘱。墓碑刻有孙中山题字“蒋母之墓”。墓碑上方横批也是中山先生所题“范足式”四字,为女中典范,足为楷模之意。可惜很多年青人把这“”字(应读若坤kun)误读成茶壶的hu,也就难解其意了。墓碑两旁刻有蒋介石的自撰联“祸及贤慈,当日顽梗悔已晚;愧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语出肺腑,深表丧母之痛。

离墓不远,有平房数间,题为“慈庵”,也即墓庐。室内有蒋母遗像,慈祥端庄,但看上去似有古稀之年。实际只有57岁,可见生前操劳。室中石碑正面为《孙大总统祭蒋太夫人文》,反面是“孤哀子蒋中正泣述”的《先妣王太夫人事略》。两壁还有蒋介石的《哭母文》及国民党中执会的《慰劳蒋总司令文》等石刻。现在读来,犹感文字恳切,并非虚饰浮躁。

蒋母以再嫁之身,既少匡世之才,也无显赫之位,既非敌国之富,尚鲜绝俗之功。仅仅是母以子贵,而获此殊荣:大总统为之题字立碑,亲诣祭奠,后人年年凭吊不绝于道。可称中国妇女界第一人了。当年蒋公营墓筑道,若过于豪华,必受众指责为糜费;若过简陋,则会受人讥评曰不孝。以此规模,适得其中,近百年来,未受非议,也真是一件不易之事。

蒋公败走台湾,曾告诫经国等子辈说:“是非审于己,毁誉在于人,成败系于天。”如今蒋氏几代人均已作古。而此言却如同此墓,永留人间。


微信号clrc2007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9 07:42    IP属地:未知

今天去西口。。。。。。。。。。。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9 08:36    IP属地:未知

溪口老蒋的老家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9 08:41    IP属地:未知

鲁宾这是序曲吗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9 08:47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cft5848 于 08-11-29 07:42 发表
今天去西口。。。。。。。。。。。
哈哈
要上大片么?
多多的摄影天地//huwx.photo.pconline.com.cn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9 10:07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cft5848 于 08-11-29 07:42 发表
今天去西口。。。。。。。。。。。
等三哥的PP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