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湖水一面 湖说爸道 6天前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湖说爸道
高颐阙――最后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一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首李白的《忆秦娥》是唐五代词中最好的作品,此词立一向之西风,沐满川之落照,而入我目者,独有汉家陵阙,苍苍莽莽,巍然而在。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唐距离汉代过去才数百年,当年的三秦大地上还可见“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苍凉景象。
到了宋代,却成了“秦宫汉阙。今只有狐踪兔穴”。
时光冉冉,元代的马致远只能写下“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蓑草牛羊野。不恁渔樵无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的哀叹。
又过去数百年了,而今长歌汉阙却似乎从中华大地上消失了一样,只是成了文学作品中的文字符号。难道真的是“汉家宫阙斜阳里,五千余年古国死”了么?(秋瑾语)
1939年,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四川宜宾的李庄迎来了一众大师和内迁的大学,其中有一个叫“营造学社”的组织也在其中,成员有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刘敦桢、莫宗江、陈明达等人。
他们在战乱中遍访四川和西康省的古建筑,并进行了科学的测量与绘图,为中华文代的传承留下了卓越的贡献。
当时,他们期望找到一座唐代前后的木建筑,以证实宋代所说的前人营造法则,可惜的是,四川的这类木质古建筑大多毁于张献忠之乱。
梁思成一行在木构建筑方面虽收获不大,但是四川境内保存的大量汉阙、崖墓等石刻,却让他们有了意外之喜。
他叹到四川的石刻艺术之美“可谓已入魔道矣”。“ 营造学社”一行川康考察成果被收入《中国建筑史》《西南建筑图说》等著作。
1939年10月20日,在原来西康省的省会也就是现在四川省雅安市的一片荒野之中,梁思成与刘敦桢被汉代的一座精美的陵阙惊呆了,这就是著名的“高颐阙”。
二
什么是阙?正规的解释是:阙,中国古代一种设置在宫殿、城垣、陵墓、祠庙大门两侧,以示尊崇地位的建筑,左右各一个,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以二阙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以汉代为盛。
简单的说,“阙”就是建筑大门两边的“左右护法”,中间有个缺口,所以“阙”通“缺”。
四川就是一个汉阙之城,只要你留意,城市中有很多仿的汉阙,比如你来到成都,从机场高速入口进入成都市区时,你看到的那个收费站就是被仿建成了一个汉阙的形式。
而你到武侯祠参观,在武侯祠大街两头的交通厅和南郊公园附近就分别仿建有两对汉阙,一进这个阙的缺口就代表你进到了所辖范围。
《诗经郑风子衿》上有“挑兮达兮,在城阙兮”的句子。
岳飞的写有“驾长车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阙)”,“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这都是用阙来象征整个地方。
在中国目前现存汉石阙只有25座,而四川占了三分二16座,河南、山东各4座,北京1座。而建于公元209年的雅安“高颐阙”又是其中惟一的碑、阙、墓、神道、石兽保存最完整的、雕刻最精美的汉阙。
因此,1961年3月4日“高颐阙”与故宫、长城、武侯祠、杜甫草堂一起入选了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成雅高速金鸡关收费站下站,沿雅州大道进入市区,行不多时,左边有一片开阔之地,这就是正在开发一个公园,“高颐阙”就在其中,离大路不足百米。
最早知道它,是看了梁思成先生的书,书中那置于荒野之中的“高颐阙”照片多少年来就住存在我的脑海中,今天终得以看见这最后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兴奋中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进得园内,著名的“高颐阙”就在那里,只不过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政府给它盖了个“华盖”,免除了它1800年来的风吹雨淋之苦。
距梁思成与刘敦桢当年在川康记录下国之瑰宝的时间,已快八十年了,八十年前先生记录的文物,许多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我们的民族总是在“每一次都在破坏古董中坚强”。难得的是“高颐阙”幸运的保留了下来。
阳光照耀下的“高颐阙”显得高大挺拨,园内无人,正好可以细细品味这远古的精灵。
三
高颐,字贯方,益州汉嘉人,即今四川雅安人。其故里在今姚桥镇。高颐举孝廉,学优从政,官至阴平都尉、武阳令、北府丞、益州太守,(东汉)建安十四年八月(西元209年)卒于任上,同年修墓建阙,这是宫方对他的的介绍。
这位高太守,即当时的成都市市长,在他去世前的一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去世后三年,刘备入蜀,我在想当时如果高先生不死,如果加入蜀汉政权中后,那么他在后世的名声更隆。不知当年丞相南征路过雅安时,有没有站在今天我站的地方,来看过这位前市长。
主阙的正面刻着高颐的官职,汉时,官至年俸2000石以上者,墓前立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有好事者计算过汉时年俸2000石,相当于现在60万到70万年薪。
这里要多说两句的是“举孝廉”这个东东。很多少人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玩意儿”。简单来说,就是汉代的做官是靠推举,每二十万人中就推举“孝”者和“廉”者各一名到朝廷中来做官。最著名就是曹操,二十岁就“举孝廉”了。
在没有出现科举考试之前,做官的途径就只有推荐和造反两条路。所以几十年前搞的什么推荐上大学,并不是神马新鲜玩意儿,老祖宗早就玩过了。
现在好多人都在吐槽高考,我想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真正取消高考,你可能更悲惨。因为你们家八代都可能不“举”。
“高颐阙”分主阙和子阙,主阙保留基本完好,子阙只残存部分。
主阙13层,高约6米,宽16米,厚09米;
子阙7层,高339米,宽11米,厚05米。
“阙”用红砂石英岩石叠砌,“阙顶”仿汉代木结构建筑,有角柱、枋斗;浮雕图像想象丰富,内涵深厚。
“阙身”有三车导从,车前伍伯、骑吹、骑吏等马车出行图。这些图相信你一看就很熟悉,许多后世造的假文物都有他们的身影,记着真正的出处都是在这里,你就不会上当。
其上为五层,第一层南北两面各浮雕一饕餮。
转角大斗下均雕一角神,这位角神哥,这么用力,连门牙都咬出嘴外了,形象实在是生动之极。
不知咋的,看到这位角神,我马上就想起了这位大哥。
第二层浮雕内容有“季札挂剑”、“师旷鼓琴” 、“高祖斩蛇” 、“张良椎秦皇”等历史故事,以及神话故事传说中的九尾狐、三足鸟等;
“季札挂剑”:出自西汉刘向《新序 杂事卷七》。季札,春秋时吴国人。他出使晋国中途,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十分喜爱他的佩剑,却不好意思说出来,但季札看出他的心意了,暗自决定,出使结束后,就把剑送给徐国国君。
然而,等他再次来到徐国时,国君已经去世了,信守承诺的季札的就把剑挂在了国君的墓前的树上。季札挂剑,体现了先秦时期贵族士人阶层雍容、高贵、高雅、从容的贵族精神气质。心存仁义礼智信,便是贵族精神。
“师旷鼓琴”:出自《韩非子》和《史记》。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师旷擅长弹琴,动情之处,天地万物,飞禽走兽皆为之动容。
有一次,晋平公听弹琴,师旷先弹了清商调,晋平公问:“清商调是不是最悲伤的?”师旷回答:“不如清徵。”
公曰:“你能不能弹给我听听?”
师旷曰:“不可,古时候听清徵的人,都是有德有义的君王。如今我君德浅,还不能够听这样的曲子。”
平公又说:“我的嗜好是听音乐,特别爱听新曲,你一定要弹给我听。”师旷无奈,拨弦抚琴。奏第一章,飞来一十六只仙鹤,从南方来,停集在廊门外。奏到第二章,仙鹤排好队列。三奏之,仙鹤伸长脖颈,仰天长鸣,舒展双翼,飘然起舞。
音乐舒缓飘逸,袅袅而去。师旷停下琴,平公坚持要他继续下去。师旷不得已又奏响琴声,随着激越跌宕的旋律,仙鹤腾空而舞,狂风大作,横扫亭阁,琴声戛然而止。
画面上两人:师旷凝神弹琴,晋平公掩面而泣,生动感人。专家研究师旷所奏之琴,是“鱼头琴”,形状很像一条鱼。鱼头琴的记载见于文献,已无存品,图像自然更加珍贵。
“高祖斩蛇”:出自《史记高祖本记》,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说了。
“张良椎秦皇”:也出自《史记》,也是耳熟能详的故事。
“九尾狐、三足鸟”:出自《山海经》,说在青丘有一种野兽,它的外边看起来像是一只狐狸但是却有九条尾巴,它的叫声像婴儿,并且会吞食人类,吃了它的肉的人类可以不受妖邪毒气的侵扰。
三足鸟是上古四大神兽之一,也叫朱雀,是山海经中最好看的神兽。传说中朱雀共有十只,是东方神的儿子。它们放射出的光芒就是太阳,原本它们是轮流在天空玩耍,却因贪玩全都跑到天上,导致草木全被烤焦。东方神为了惩罚它们便让后羿教训它们,它们却不把后羿放在眼里,后羿便射杀了九只。
第三层内为人兽相斗的图案;
第四层向外倾斜,浮雕有“天马”、“龙”、“虎”等;图中有人物的故事,有人说是张骞归国,也有人说是夷人献宝的故事。
第五层四面雕成枋头24个,并刻有隶书铭文“汉故益州太守阴平都尉武阳令北府丞举孝廉高君字贯□ (方),正中脊部刻一鲲鹏。
四
主阙与副阙前还有两头神兽,这两哥们可不是一般的动物,左边的叫“天禄”,是雄的,右边叫“辟邪”,是雌的。
古人把它们对置于墓前,既有祈护祠墓,冥宅永安之意,亦作为升仙之座骑。天禄又称“天鹿”,也称“挑拨”、“符拨”,与“天命”和“禄位”有关。所以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母自古就有。
全国的东汉石兽只有二十只,雅安就占有十三只,除了高颐阙前的这两只外,还有一只独角兽石兽有名,他们造型生动,夸张,气势磅礴,是非凡的艺术品。
阙后是墓碑,文字已经看不清了,但幸运的是早在宋代,著名的金石学家洪适把文学拓了下来。让我们今天能得以看见。
中国最早的墓碑就始于汉代,上面有一个洞,叫做穿,是鉴定汉碑的特征。
最后,给大家一个提示,高颐阙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居然不收门票,赶紧来看哟。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湖说爸道
高颐阙――最后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一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首李白的《忆秦娥》是唐五代词中最好的作品,此词立一向之西风,沐满川之落照,而入我目者,独有汉家陵阙,苍苍莽莽,巍然而在。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唐距离汉代过去才数百年,当年的三秦大地上还可见“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苍凉景象。
到了宋代,却成了“秦宫汉阙。今只有狐踪兔穴”。
时光冉冉,元代的马致远只能写下“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蓑草牛羊野。不恁渔樵无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的哀叹。
又过去数百年了,而今长歌汉阙却似乎从中华大地上消失了一样,只是成了文学作品中的文字符号。难道真的是“汉家宫阙斜阳里,五千余年古国死”了么?(秋瑾语)
1939年,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四川宜宾的李庄迎来了一众大师和内迁的大学,其中有一个叫“营造学社”的组织也在其中,成员有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刘敦桢、莫宗江、陈明达等人。
他们在战乱中遍访四川和西康省的古建筑,并进行了科学的测量与绘图,为中华文代的传承留下了卓越的贡献。
当时,他们期望找到一座唐代前后的木建筑,以证实宋代所说的前人营造法则,可惜的是,四川的这类木质古建筑大多毁于张献忠之乱。
梁思成一行在木构建筑方面虽收获不大,但是四川境内保存的大量汉阙、崖墓等石刻,却让他们有了意外之喜。
他叹到四川的石刻艺术之美“可谓已入魔道矣”。“ 营造学社”一行川康考察成果被收入《中国建筑史》《西南建筑图说》等著作。
1939年10月20日,在原来西康省的省会也就是现在四川省雅安市的一片荒野之中,梁思成与刘敦桢被汉代的一座精美的陵阙惊呆了,这就是著名的“高颐阙”。
二
什么是阙?正规的解释是:阙,中国古代一种设置在宫殿、城垣、陵墓、祠庙大门两侧,以示尊崇地位的建筑,左右各一个,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以二阙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以汉代为盛。
简单的说,“阙”就是建筑大门两边的“左右护法”,中间有个缺口,所以“阙”通“缺”。
四川就是一个汉阙之城,只要你留意,城市中有很多仿的汉阙,比如你来到成都,从机场高速入口进入成都市区时,你看到的那个收费站就是被仿建成了一个汉阙的形式。
而你到武侯祠参观,在武侯祠大街两头的交通厅和南郊公园附近就分别仿建有两对汉阙,一进这个阙的缺口就代表你进到了所辖范围。
《诗经郑风子衿》上有“挑兮达兮,在城阙兮”的句子。
岳飞的写有“驾长车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阙)”,“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这都是用阙来象征整个地方。
在中国目前现存汉石阙只有25座,而四川占了三分二16座,河南、山东各4座,北京1座。而建于公元209年的雅安“高颐阙”又是其中惟一的碑、阙、墓、神道、石兽保存最完整的、雕刻最精美的汉阙。
因此,1961年3月4日“高颐阙”与故宫、长城、武侯祠、杜甫草堂一起入选了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成雅高速金鸡关收费站下站,沿雅州大道进入市区,行不多时,左边有一片开阔之地,这就是正在开发一个公园,“高颐阙”就在其中,离大路不足百米。
最早知道它,是看了梁思成先生的书,书中那置于荒野之中的“高颐阙”照片多少年来就住存在我的脑海中,今天终得以看见这最后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兴奋中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进得园内,著名的“高颐阙”就在那里,只不过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政府给它盖了个“华盖”,免除了它1800年来的风吹雨淋之苦。
距梁思成与刘敦桢当年在川康记录下国之瑰宝的时间,已快八十年了,八十年前先生记录的文物,许多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我们的民族总是在“每一次都在破坏古董中坚强”。难得的是“高颐阙”幸运的保留了下来。
阳光照耀下的“高颐阙”显得高大挺拨,园内无人,正好可以细细品味这远古的精灵。
三
高颐,字贯方,益州汉嘉人,即今四川雅安人。其故里在今姚桥镇。高颐举孝廉,学优从政,官至阴平都尉、武阳令、北府丞、益州太守,(东汉)建安十四年八月(西元209年)卒于任上,同年修墓建阙,这是宫方对他的的介绍。
这位高太守,即当时的成都市市长,在他去世前的一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去世后三年,刘备入蜀,我在想当时如果高先生不死,如果加入蜀汉政权中后,那么他在后世的名声更隆。不知当年丞相南征路过雅安时,有没有站在今天我站的地方,来看过这位前市长。
主阙的正面刻着高颐的官职,汉时,官至年俸2000石以上者,墓前立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有好事者计算过汉时年俸2000石,相当于现在60万到70万年薪。
这里要多说两句的是“举孝廉”这个东东。很多少人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玩意儿”。简单来说,就是汉代的做官是靠推举,每二十万人中就推举“孝”者和“廉”者各一名到朝廷中来做官。最著名就是曹操,二十岁就“举孝廉”了。
在没有出现科举考试之前,做官的途径就只有推荐和造反两条路。所以几十年前搞的什么推荐上大学,并不是神马新鲜玩意儿,老祖宗早就玩过了。
现在好多人都在吐槽高考,我想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真正取消高考,你可能更悲惨。因为你们家八代都可能不“举”。
“高颐阙”分主阙和子阙,主阙保留基本完好,子阙只残存部分。
主阙13层,高约6米,宽16米,厚09米;
子阙7层,高339米,宽11米,厚05米。
“阙”用红砂石英岩石叠砌,“阙顶”仿汉代木结构建筑,有角柱、枋斗;浮雕图像想象丰富,内涵深厚。
“阙身”有三车导从,车前伍伯、骑吹、骑吏等马车出行图。这些图相信你一看就很熟悉,许多后世造的假文物都有他们的身影,记着真正的出处都是在这里,你就不会上当。
其上为五层,第一层南北两面各浮雕一饕餮。
转角大斗下均雕一角神,这位角神哥,这么用力,连门牙都咬出嘴外了,形象实在是生动之极。
不知咋的,看到这位角神,我马上就想起了这位大哥。
第二层浮雕内容有“季札挂剑”、“师旷鼓琴” 、“高祖斩蛇” 、“张良椎秦皇”等历史故事,以及神话故事传说中的九尾狐、三足鸟等;
“季札挂剑”:出自西汉刘向《新序 杂事卷七》。季札,春秋时吴国人。他出使晋国中途,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十分喜爱他的佩剑,却不好意思说出来,但季札看出他的心意了,暗自决定,出使结束后,就把剑送给徐国国君。
然而,等他再次来到徐国时,国君已经去世了,信守承诺的季札的就把剑挂在了国君的墓前的树上。季札挂剑,体现了先秦时期贵族士人阶层雍容、高贵、高雅、从容的贵族精神气质。心存仁义礼智信,便是贵族精神。
“师旷鼓琴”:出自《韩非子》和《史记》。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师旷擅长弹琴,动情之处,天地万物,飞禽走兽皆为之动容。
有一次,晋平公听弹琴,师旷先弹了清商调,晋平公问:“清商调是不是最悲伤的?”师旷回答:“不如清徵。”
公曰:“你能不能弹给我听听?”
师旷曰:“不可,古时候听清徵的人,都是有德有义的君王。如今我君德浅,还不能够听这样的曲子。”
平公又说:“我的嗜好是听音乐,特别爱听新曲,你一定要弹给我听。”师旷无奈,拨弦抚琴。奏第一章,飞来一十六只仙鹤,从南方来,停集在廊门外。奏到第二章,仙鹤排好队列。三奏之,仙鹤伸长脖颈,仰天长鸣,舒展双翼,飘然起舞。
音乐舒缓飘逸,袅袅而去。师旷停下琴,平公坚持要他继续下去。师旷不得已又奏响琴声,随着激越跌宕的旋律,仙鹤腾空而舞,狂风大作,横扫亭阁,琴声戛然而止。
画面上两人:师旷凝神弹琴,晋平公掩面而泣,生动感人。专家研究师旷所奏之琴,是“鱼头琴”,形状很像一条鱼。鱼头琴的记载见于文献,已无存品,图像自然更加珍贵。
“高祖斩蛇”:出自《史记高祖本记》,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说了。
“张良椎秦皇”:也出自《史记》,也是耳熟能详的故事。
“九尾狐、三足鸟”:出自《山海经》,说在青丘有一种野兽,它的外边看起来像是一只狐狸但是却有九条尾巴,它的叫声像婴儿,并且会吞食人类,吃了它的肉的人类可以不受妖邪毒气的侵扰。
三足鸟是上古四大神兽之一,也叫朱雀,是山海经中最好看的神兽。传说中朱雀共有十只,是东方神的儿子。它们放射出的光芒就是太阳,原本它们是轮流在天空玩耍,却因贪玩全都跑到天上,导致草木全被烤焦。东方神为了惩罚它们便让后羿教训它们,它们却不把后羿放在眼里,后羿便射杀了九只。
第三层内为人兽相斗的图案;
第四层向外倾斜,浮雕有“天马”、“龙”、“虎”等;图中有人物的故事,有人说是张骞归国,也有人说是夷人献宝的故事。
第五层四面雕成枋头24个,并刻有隶书铭文“汉故益州太守阴平都尉武阳令北府丞举孝廉高君字贯□ (方),正中脊部刻一鲲鹏。
四
主阙与副阙前还有两头神兽,这两哥们可不是一般的动物,左边的叫“天禄”,是雄的,右边叫“辟邪”,是雌的。
古人把它们对置于墓前,既有祈护祠墓,冥宅永安之意,亦作为升仙之座骑。天禄又称“天鹿”,也称“挑拨”、“符拨”,与“天命”和“禄位”有关。所以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母自古就有。
全国的东汉石兽只有二十只,雅安就占有十三只,除了高颐阙前的这两只外,还有一只独角兽石兽有名,他们造型生动,夸张,气势磅礴,是非凡的艺术品。
阙后是墓碑,文字已经看不清了,但幸运的是早在宋代,著名的金石学家洪适把文学拓了下来。让我们今天能得以看见。
中国最早的墓碑就始于汉代,上面有一个洞,叫做穿,是鉴定汉碑的特征。
最后,给大家一个提示,高颐阙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居然不收门票,赶紧来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