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8-03-31 11:18 IP属地:未知
查看 15.7W | 回复 20
[BD3AF]比赛吧!朋友,这就是为你准备的
比赛吧!朋友,这就是为你准备的 作者: *****
提起业余无线电不能不提“业余无线电比赛”,如果忽略了比赛给我们带来的乐趣,那么业余无线电的魅力将会黯然失色,“几乎没有什么词汇能够确切的形容这个比赛所带来的兴奋和激动”——摘自QST
好吧我们就以参加比赛所需的软件、硬件为线索加以讨论。
第一部分软件:呵呵,这里要讲的软件不是特指比赛用的Log软件,当然Log软件也应该有,现代化了嘛,没有电脑帮忙是很累人的,好啦言归正传。这里讨论的软件是:比赛项目、时间、规则、赛事规则及参赛目的等等,总之是比赛前的策划。
1、选择要参加的比赛形式,目前国际比赛形式有RTTY、SSB、CW、SSTV等等,根据自身的条件(设备)、兴趣来选择比赛项目;有些比赛高手同时也在研究其它选手的历年比赛成绩,有目的的参加目一项比赛,追逐更高的记录,为此他们投入了大量地精力。
2、选择赛事,国际上业余无线电比赛的赛事繁多,具体到每一赛事的主办方、规则、参赛方式等等,我们另题讨论,这里举两个主要的比赛例子方便说明:
如:CQWW(CQ WORLD WIDE DX CONTEST,网址:*****),这是由CQ杂志社举办的,每年的九月、十月、十一月的最后一周的周六UTC00:00至周日的24:00,分别举办RTTY、SSB、CW竞赛,交换信号为信号报告加CQ分区,这个赛事参加的人最多,同时影响也是最大的,(引用一句毛泽东的诗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交换比赛信号是:
RST加电台所在地CQ分区(SSB:5924;CW:59924。我们以中国大陆24分区为例)。
另一个主要的比赛是:CQWPX (CQ WORLD WIDE PREFIX CONTEST ,网址:*****)这也是国际上著名的赛事之一,同样是CQ杂志社主办,每年的二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末进行RTTY比赛三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末进行单边带话项目的比赛,五月份最后一个周末为报项目的比赛,每次都是从星期六0000UTC(北京时间早上八点)开始,到星期天2400UTC(北京时间星期一早上八点)结束,持续48小时。交换比赛信号是RST加序列号(SSB:59001;CW:599001)。
3、认真阅读比赛规则,只有充分的了解比赛规则才能融入到比赛当中去,同时也是选择比赛组别的依据。比如规则要求在每个波段上工作不少于10分钟,同一波段不能重复计分,单人参赛在48小时内必须有一定的休息时间并在日志上标注,等等;规则理解得越充分比赛过程也就越流畅,赛后总结时不会因为某个失误而懊悔,有的失误可能是致命的,会使整个比赛无效;
难怪有的DXer讲“比赛比的是规则”,这可是名人名言哦,照办把受益无穷。
4、选择比赛组别:
个人比赛有高功率单波段、全波段;低功率单波段、全波段;QRP(发射功率小于5W)
团体比赛有多人多机,多人双机等等,团体比赛没有单波段项目。
我们列出各比赛项目的报名代号及解释供参考:
单人组别
L表示低功率,100瓦以下。
LA 低功率全波段
L28,L21,L14,L7。。。。。。低功率单波段
A表示辅助组,即在比赛中察看INTERNET上的即时信息,可以是低功率,也可以是高功率
AA 辅助组全波段
A28,A21,A14,A7。。。。。。 辅助组单波段
前面什么也不加,是高功率,100瓦以上
A 全波段
28,21,14,7。。。。。。 高功率单波段
团体组别
MS 多人单机
M2 多人双机
MM 多人多机
********选择组别主要依据设备、参赛人员的具体情况;当然一些DXer已经很有经验了,他们通常是依据各组别的竞赛成绩及个人条件来选择,以突破本人或其他人的成绩为目的(这是一种挑战自我和向更高水平迈进的过程);同时也有为数不少的HAM凭借比赛的机会来猎取DX字头,虽然他们的目的不是比赛,但,同样需要精通比赛规则。*******
5、这里提到的是“软件”中的软件——LOG(比赛日志)
在计算机普及以前,大多是用纸笔来记录比赛的日志,用这种方法虽然比较累,但依然是有效的方法;手工记录的最大问题是—重复通连,要知道一次比赛下来少则几百个QSO,多则几千个,甚至上万个QSO,如果有重复通连的很难查出,这样会大大影响比赛成绩,接下来就是统计分数,没有计算机帮忙也是很不容易的工作。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答案是有的。
目前DXer广泛使用的有
Writelog(地址:*****)
Win-test(地址:*****)
这两种软件是专为比赛用的其比赛功能强大,自动统计比赛成绩,注册需要注册费是有偿软件;
另有一种老牌的LOG软件“CT”这个软件功能完全可以满足一般比赛需要,有生成提交格式成绩功能,统计功能等等。
这个软件是免费的(地址:***** )
这几种软件的大致使用方法:首先将设置自己的呼号,选择文件保存路径,选择比赛项目,比赛后生成提交日志,互连有很多网上关于它们的介绍,大家可以搜索来熟悉熟悉,一定要在比赛前搞定哦,不然到时候会手忙脚乱的,呵呵。
6、高效率的比赛同时也要依赖于正确的使用波段和时间,在有限的48小时内能够选择适当的时间在适当的波段上工作,才能有效地提高比赛分数,这里面涉及到的主要是灰线(也就是日出日落的时间线)、电力层指数,大家都知道欧洲和北美的电台数量最大,那么我们在开通这两个州的时间、波段上contest,肯定收获很大关于电力层指数预测以及灰线计算我们另题讨论。
这里简单的介绍不同波段的工作时间:
波段 时间
160米 日落以后3小时,凌晨3点以后
80米 日落以后2小时,凌晨3点以后
40米 日出后4小时至日落前
20米 日出后4小时至午后2小时
15米 日出后4小时至午后2小时
10米 日出后4小时至午后2小时
这个波段时间表是一般规律,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
到这里“软件”部分基本介绍完毕,当然只是粗略的介绍,有关国际业余无线电竞赛的内容还有很多,不然不会有如此众多的HAM趋之若鹜,以上提及的内容是加入比赛行列的基础,我们可以在以后的比赛实践中不断的掌握更多的
知识、技巧、方法来提高我们的兴趣及成绩。
第一部分小结:有了这一部分的介绍我们已经基本上了解了国际竞赛的概貌及如参赛方法,真正参赛前,我们还需要熟练我们的比赛技能,要知道在比赛时众多信号拥挤在侠窄的波段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口音或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信号,同时涌现出来,嘿嘿,要迅速准确的完成一个QSO对我们无疑是个挑战,同时也能强化我们的QSO能力,对于希望提高QSO能力的HAM来讲这无疑也是个难得的机会。
随感:由于平时没有时间上线QSO,对比赛也就情有独钟了,每每打开电台,听到“CQ COMTEST ”、“答 滴 滴滴滴 答”,全身的细胞就会兴奋起来,这声音对我来讲就是天籁之声,多么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