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自古以来人们就喜爱植梅、赏梅、咏梅,并把梅花的五瓣誉为欢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的象征(即五福)
灵峰探梅景点自1988年重建开放以来,已逐渐形成完善了以梅为主题的特色游览内涵,每年一度的灵峰探梅活动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赏花人。其实,早在古代杭州,这里已是著名的三大赏梅胜地之一。据载,五代吴越国时就建有“鹫峰禅寺”,至北宋改赐“灵峰寺”额僧人居住,以佛事为主,直至清明,几经兴衰。清代道光二十三年,一位名叫固庆的官员因喜爱灵峰的幽雅景致,拨资修缮寺院,并环植梅树数百株,几年后蔚然成林。这就是灵峰首次种梅的经过,详细记叙以事的石碑现在还放在“掬月亭”中呢。
到清代咸丰年间,寺院和林木因战争被毁。直至本世纪初, 一位叫周庆云的文人重游灵峰,痛惜古寺久湮。清人绕屋补种梅树300株,并建“补梅庵”,选定于苏东坡生日邀集当时知名文人,在“补梅庵”,“会宴”,吟歌颂诗。这是灵峰历史上的“二次种植”。以后,半个多世纪时光流逝,寺院破落,山林荒芜,梅树亦凋零。直到1986年,为适应日益发展的旅游需要,市园文局投资200万元重建景区,经过二年的建设,于1988年梅花盛开之际正式开放游览。
重建后的灵峰景区,占地150亩。新栽梅树50000余株,既有果梅,也有花梅,拥有二系四大类十二型四十五个品种。果梅多栽于灵峰梅园的瑶台附近山地,而花梅则按不同类别、不同花色分片群植在草坪四周,以供观赏。还有不少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梅,像栽于云香亭旁的一株卧式青梅,主干开裂,姿态苍劲,品名“大叶青”,树龄就在100年以上。在掬月亭西坡的蜡梅老桩也均在百岁以上,算起来还是原灵峰寺庙的遗物,每年开花早,谢花迟,花期长达2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