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7-11-24 22:26 IP属地:未知
查看 8.5W | 回复 37
周末官渡古镇游
官渡区官渡古镇历史悠久,是滇文化发祥地之一。南诏大理国时期,又是滇池东北岸一大集镇和交通要冲。四千多年前就有人居住,因临近滇池,先人们以捕食螺蛳为生,长久以往,螺蛳壳堆积如山,古称"涡洞"。现存的许多古建筑就建在这一新石器时代贝丘文化遗址上。宋代以前设渡口,渔舟及过往的官船都在这里停靠,一些官员改坐轿或骑马入昆明城。成了"官渡"。明清时已成为商业、手工业发达的集镇。南诏阁逻凤在滇池东岸置拓东城,于蜗洞设渡口,作为官员使臣过往西岸的水上通道,改为官渡。
官渡古镇在昆明市东部约5公里。古镇内文化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在不到1.5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就有唐、宋、元、明、清时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
古镇的“金刚塔”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现存最早建造、保存完好的金刚宝座式石塔。创建于明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建在一堆螺蛳壳之上。河北省建筑科研学院工程技术人员,在此次整体顶升2.6米的巨大工程中发现,当时没有水泥,为了建造此塔,采用螺蛳壳拌黑胶泥夯实,打下几百根沙松桩固定后,再用糯米饭和糯米汤拌红土作垫层,一块一块地砌上塔石。据说当时官渡古镇千家万户的糯米都集中后用尽。金刚塔重达1350吨,经用现代科技手段抢救国宝古迹,恢复了原状。
金刚塔位于官渡古镇街南,建筑形式特殊。塔座是用砖砌成的一个方形平台,台下是四面相通的巷洞,像城门洞一样。据说,过去洞很高大,洞里可通车马。后因土层加高,泥土填满了洞内。1987年修整金刚塔时,清除了洞内泥土,恢复了原样。在座上建造有五座塔,四角的四座小塔,造型简单;中间的主塔,高出地表14.5米,分塔座、塔身、刹三部分。塔座的四角,各有浮雕力士一尊。座的四面有造型生动的孔雀、鸟身人面兽、象、麒麟等图案。座上又砌了五层莲花瓣形的砖,上面是白色圆形的塔身,四面各凿佛龛一座,龛内有浮雕佛像。容貌端庄,线条流畅。塔刹高耸插入云天。塔形颇似北京市北海公园内的白塔。如此造型的塔,在云南省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