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7-07-26 15:33 IP属地:未知
查看 12.1W | 回复 21
克莱斯勒,中国市场,是涅磐还是泯灭? 拭目以待!
作为最早的到来者,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把越野车的概念变成了吉普,本来是一个品牌JEEP,却让中国人先入为主地以为长成那样的车型叫吉普。这可堪称汽车业界品牌和产品传播的一个失败案例,以至于后来厂家一直要扭转这个已在中国消费者心中扎根的概念。
目前,实际上,运作克莱斯勒在中国整体业务的只有两个独立公司,一个是戴—克中国投资公司,随着戴克的分家,新东家的入主,其中的克部分迟早会剥离出去,所以,只剩克莱斯勒中国销售有限公司了,全面负责经营企业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进口业务、分销、网络发展和售后服务。而很显然,克莱斯勒中国业务最主要的重任应该不仅限于此,也不在于目前的销量,预测新的一家公司即将成立-克莱斯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有:
合作伙伴
每个在中国成功的汽车巨头无不都有一个坚强的本土伙伴,其中三菱和菲亚特的反面教材就可以说明一切。
北京奔驰项目:由于原来的联合,克莱斯勒的产品,如300C已投放北京奔驰,赛百灵也即将引进。戴克拆分后,奔驰与克莱斯勒的车型技术和平台的体系差别很大,硬性联合在一起,并不会产生协同效应,反而会增加内部协调的成本。分拆为奔驰项目和克莱斯勒项目后,可以减少许多约束,但双方又要为健全各自管理生产体系而重新搭建团队和流程。这也是克莱斯勒和北汽愿意看到的结果,否则,在中国,成熟的葡萄(一汽,东风,上汽...)已经都被摘完了,北汽是克莱斯勒无奈中的选择。
福建东南项目:目前东南汽车已经开始代工生产克莱斯勒大捷龙,未来道奇也将落户东南,可以想像,克莱斯勒对于这个项目寄予较高期望,但同样将面临东南汽车本身能力(想想戈蓝的境况)未能满足其需要,而且这将涉及到品牌和销售渠道的建设和重塑,所以,独立之后的克莱斯勒会多方下注。
奇瑞代工项目:根据昨日最新消息披露,奇瑞汽与克莱斯勒已正式达成协议,双方决定将最快于本月底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届时在会上向外界正式公布具体的相关协议细节。这也是奇瑞走向美国重要的一步,我们拭目以待!
选择合作伙伴关系到克莱斯勒中国路的成败和艰难,处理好了无非是为公司在中国的全面复兴奠定了基石。克莱斯勒,怎么办?其中有一个原则必须把握好-互利共赢和少而精!就像上海通用!
产品 品牌 定位
克莱斯勒有四个品牌:吉普、切诺基、克莱斯勒和道奇。从中低端到高端,从轿车到越野车、MPV,品牌通过产品来塑造,目前在国内销售的有:300C,PT漫步者,大捷龙,Jeep Commander和Jeep新款大切诺基,还有即将国产的道奇Caravan和赛百灵。产品线有点乱,是吧,确实如此!
新款大切诺基
道奇Caravan
Commander
大捷龙
PT漫步者
300c
提到宝马,人家想到运动;提到奔驰,人家想到尊贵;提到克莱斯勒,你想到什么呢?其实,它是一个公司名,虽然高端品牌用克莱斯勒。实际上,公司旗下产品相互之间的定位关系至今不够明晰,需要对其进行彻底的结构梳理和重新定位。比如,克莱斯勒品牌下300c的豪华大气却冒出来一个复古形的小型两厢PT漫步者!美版越野品牌JEEP下的Commander和新大切诺基车体大、全尺寸、大马力,但这和时下提倡的环保、节能扯不上一点关系,必定不是主流,丰田可聪明多了,通过混合动力在中国宣传自己的环保意识和企业责任。
有很重要一点,克莱斯勒应该注意:自己的同们兄弟-通用和福特,他们在中国的品牌塑造和产品引进、宣传可绝大部分不是美国原版,其中通用有韩国大宇和泛亚设计,而福特则有欧洲福特分部,一个选择亚洲系,一个选择欧洲系,相同的是通用和福特在中国都成功了!克莱斯勒,怎么办!
销售渠道
现在流行整合进口车和国产车的渠道管理,克莱斯勒也许会采取这一做法。当然了,品牌各异、合作方的不同也必将影响渠道的建设。借鉴一下前不久一汽、马自达、长安、福特的博弈,马3居然停产,错失良机,还有,可参考铃木目前在中国的做法,合并昌河和长安的销售渠道,处理好了,不失可以勾画出一个减少成本、共赢的画面。考虑其主体产品所面对的细分市场,克莱斯勒短期内必然会进行整合,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与东南的合作及赛百灵的上市,对经销商进行一次彻底筛选,面对现有较小的销售量,如月销1000的克莱斯勒300C,可以采取一套精细管理网络,如曾林堂在雷克萨斯的做法。只有渠道平了,经销商挣钱了,它才可肯为你卖产品,合作和管理好了,甚至为你卖命!
克莱斯勒,作为早到者,20年后,却成了被动者,与戴姆勒的内耗和对中国市场宏观的把握失利造成了这个局面。事实已如此,关键在于接下来的行动,克莱斯勒美国总部已开始整顿,而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并且年增长30%的市场对于任何一个巨头至关重要,就像瓦格纳在做财务赤字报告的时候已经习惯提到中国市场对通用的贡献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