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4-03-22 20:31 IP属地:未知
查看 13.8W | 回复 5
小常识:底盘、ASR、ABS、EBD、FPS和EAS
底盘并非越软越好
有人说,底盘软乘坐起来就舒服,底盘是越软越好吗?为什么现代轿车都采用承载式车身?其实,“底盘”的概念是从以前大型车延续过来的,由于现代轿车大多采用承载式车身,所以在轿车上应用底盘的概念不是很准确。底盘对于卡车和客车(包括现在的卡车和客车)而言,是一种带车轮的车架,由于车身(车架)不承受来自地面的载荷,所以底盘的承载质量更大,可以达到几吨、几十吨。承载式车身与底盘式车身的区别在于,其还承担了来自地面的载荷。现代汽车技术中,承载式车身大多由一定厚度的钢板和框架结构焊接而成,所以承载质量是有限的,一般都在几百千克左右。车子的承载质量(满载质量减去空载质量)参数是可视的,比如某轿车承载质量是450千克,另一越野车的承载质量是650千克,但两者由于设计和使用的工况不同,所以可比性不强。同类车型中,承载质量大的说明车身的强度高。在测试中,强度仍需要碰撞参数来说明,整体车身不能太硬(强度大),否则吸能区等安全设计就会受到影响。车子的乘坐感“过硬”,或者“过桥”感强的都不好。“过硬”说明悬挂的弹簧刚度太大,而减震器的阻尼不搭配;“过桥”感强的说明底盘偏软,减震器没有起到衰减振幅和频率的作用。底盘关系到乘坐舒适性,并不是越软越好。欧美和日韩的车给我们的乘坐感觉不同,设计者在设计之初对于设计输入(使用人群、工艺水平、道路条件、竞争对手、价位等影响因素)的考虑角度不同,这需要看是针对哪个市场设计的。如果是针对爱运动的人(比如意大利和德国的细分市场),那有可能感觉底盘偏硬;但如果针对妇女们(比如美国的细分市场),可能就会偏软。评价底盘软硬可以选取不同的人作为样本量,但需要广泛性和代表性,最好还是用仪器测评,因为主观性评价的差异会很大。而且乘坐舒适性还和轮胎的胎压、座椅的连接弹性、座椅本身的强度等有关。现代车的底盘设计会考虑更多的因素(空气动力学、人们对速度的要求等),很多都把底盘设计趋向平面化。就是说,车子从底部看,应该越平越好。这样一是可以降低重心以提高舒适性,二是可以降低风阻提高下压力以增强速度,三是可以增加离地间隙而提高车子的通过性,四是可以权衡有效的空间布置。
ASR
加速防滑装置,最早由德国博世公司发明,因此是一个德语名词,英文全称一般认为是Acceloration-Skid-Regulation。有一些意义相近的缩写词,比如奔驰公司的ASC,别克公司的TCS(牵引力控制系统),但功能都是防止汽车在起步或加速时车轮打滑。ASR相当于一个或几个差速器锁的作用,可将发动机的驱动力以最佳方式配送到一个或几个轮子上。在光滑路面上ASR特别有优势。
ABS
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控制系统通过汽车实际速度计算出“参考速度”(预先设定比例系数,参考速度导出滑移阀值)。当车辆在不同附着系数的路面制动时,根据车轮速度和减速度的变化,电控装置通过电磁阀来调节制动压力,控制车轮在理想的滑移率范围内制动,这样汽车可以获得最佳制动效能和方向稳定性。EBD(Electronic-Braking-Distribute):电子制动力分配。ABS使用特殊的ECU功能来分配前轴和后轴之间的制动力。当汽车制动时,中央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轮速、载荷、踏板行程以及发动机等信号,经处理后向电磁阀和轴荷调节器发出控制指令,使各轴的制动力得到合理分配。
EBD
功能集成在ABS系统正常控制作用逻辑之内,在汽车制动时即开始控制制动力,而ABS则是在车轮有抱死倾向时开始工作。EBD的优点还在于在不同的路面上都可以获得最佳制动效果,缩短制动距离,提高制动灵敏度和协调性,改善制动的舒适性。
FPS
断开电路和燃油泵接线,从而关闭喷油系统电源,切断供油管路和油箱,防止汽油泄漏,避免车辆失火的危险。
EAS
吸能式转向柱和方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