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7-06-06 09:32 IP属地:未知
锡金古称哲孟雄,其建立者蓬楚格纳穆加尔来自西藏康巴地区的普提亚(Bhutias)贵族,于1642年率领族人征服了锡金土著雷布查族(Lepchas)势力,仿照西藏政治制度,建立国王主持下的十二人政事会议,全国建立十二个宗,由宗本统治。
从成立时起锡金就是西藏的藩属,锡金国王得到达赖喇嘛的封赠和赐福。
1700年纳穆加尔王朝第二代国王去世,为了争夺王位,已经联姻的普提亚和雷布查上层贵族之间发生激烈的争端,两族短暂的蜜月期宣告结束。围绕政权的纷争旷日持久,从而为外敌创造了可乘之机,首先发难的是正在尼泊尔迅速崛起的廓尔喀人(Gurkhas)。
1788年尼锡战争爆发,廓尔喀军队入侵锡金,攻占首都拉达孜(Rabdentse)并占领锡金全境,锡金国王越境逃亡到西藏,在热日宗的春丕谷避难,作为宗主的达赖喇嘛将此地赐给他使用,这也就是后来的亚东。
1791年将廓尔喀人为清军所破,成为中国的藩属,但对于锡金,灾难并没有过去,尼锡战争中的“志愿军”——支援锡金抗击外敌入侵的不丹军队突然叛乱,导致本来就已经被廓尔喀人打得溃不成军的锡金腹背受敌,结果是提斯塔河(Teesta)谷地以西的大片领土仍然沦于尼泊尔之手,而提斯塔河谷地以东的领土则被不丹占领,锡金只保有提斯塔河上游的领土,也就是比现在的锡金邦大不了多少的疆域。
1793年锡金王储楚格普德继位,他继承的是一个国土破碎、内忧外患不断的国家.而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殖民帝国此时刚刚打赢第三次迈索尔战争,控制了整个南印度,正在四百公里外的威廉堡注视着所有的喜马拉雅南麓国家。
英国人对尼泊尔和不丹的战争使锡金获得了短期的好处,但很快,锡金人意识到英国人并不是富有同情心的绅士和侠士,被贪婪和无礼激怒了。1860年11月一支英军小部队入侵锡金,遭到迎头痛击,英军丢弃所有装备逃回大吉岭。
1861年2月英军再次入侵锡金,顺利地占领首都庭姆隆(Tumlong),迫使锡金国王在3月28日同英印政府签订了一个新条约。新条约使英国事实上控制了锡金的内政外交,西藏只在名义上还保有对锡金的宗主权。这很像希姆拉会议后的西藏:名义上英国承认中国是西藏的宗主国,但实际上英国自己才是真正的宗主国。`
战争的另一个结果是英国人扶植了恭顺于英印政府的新国王西德凯翁以及亲英的首相柴布喇嘛,他们对英国留在锡金的专员伊登言听计从,尤其是允许大批尼泊尔人移居锡金,数量上很快超过了当地人,从而为瓦解锡金国王的权力基础埋下了隐患,后来的事实证明,外来移民是锡金亡国的根本原因————一直是中国藩属——或者是中国藩属的藩属——的喜马拉亚南麓诸国在十九世纪如一排多米诺骨牌般纷纷倒下,沦入英国的掌握之中:1816年尼泊尔(中国藩属) 、1826年阿萨姆(缅甸藩属)、1846年拉达克(西藏属地)、1861年锡金(西藏藩属)、1865年不丹(中国藩属)、1886年缅甸(中国藩属)
1885年英印政府孟加拉财务秘书马可莱前往锡金会晤由英国一手扶植的国王图托布,要求他永远定居锡金,不再前往春丕谷,并要求他同意修筑前往拉仓或者拉城的道路。国王被马科莱激怒。1886年他与清政府官员在春丕谷召开会议,表示忠于清政府及西藏地方政府,并希望他们帮助他将英国人赶出锡金。该年年底,西藏政府在隆吐山设立军事关卡,开始对英人布防,英国人则宣称隆吐山属于锡金,西藏军队侵占了锡金领土。
英国人再次武装侵犯锡金,囚禁并流放了锡金国王图托布,并任命克劳德怀特为驻扎官。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解散锡金政府,流放了所有反对英国殖民者入侵的亲藏分子,建立了以他为主席,亲英分子颇当喇嘛、柴布喇嘛、康萨迪万和肖尔迪万等人组成的怀特政府。怀特政府继续大力鼓励廓尔喀人定居锡金,许诺分给他们土地,进一步颠覆本土政权。外来移民因此形成了亲英集团,他们剥夺当地雷布查人和普提亚人的土地据为己有,怀特和行政会议成员则大肆瓜分国王和亲藏派官员的土地。
1890年3月17日,升泰与印度总督兰斯栋勋爵在加尔各答签订中印会议藏印专条。清政府承认锡金由英国保护管理,认可其内政外交均应由英国人经办。“诸部长及官员等除由英国准行之事外,概不得与他国往来交涉”(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北京,1957,pp551)。这个条约彻底剥夺了西藏对锡金的宗主权,从此锡金被纳入英印帝国,成为英王最高权力下的土邦。
1946年2月18日孟买爆发海军起义,第二天艾德礼内阁就宣布召开印度制宪会议,印度独立几成定局。
这时锡金老国王塔西致信印度国务秘书劳伦斯,要求英国在确定锡金未来地位时要听取锡金代表陈述。他指出虽然1935年印度政府法规定锡金是印度帝国的一个土邦,但事实上锡金与印度的联系十分松散,在政治、社会和宗教方面与西藏的联系更为密切,锡金人民认可达赖喇嘛为其精神领袖。他希望英国当局在听取锡金代表的诉状之前不应作出任何与锡金命运有关的决定。
蒙巴顿总督对此信的答复是承诺锡金国王:在内阁使团提交给王公院的土邦问题备忘录中将会给出答案。但最终备忘录上仍然把锡金作为普通土邦看待,并没有提到任何特殊性。
事实上从另一件事可以看到英国人对锡金独立的态度:印度事务部秘书在同锡金驻扎官霍金斯的通信中提到了锡金国王的这封信,并认为锡金早已成为印度土邦,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像英王最高权力下别的土邦一样,就其未来政治地位同新成立的印度政府进行谈判加以解决。这无异于与虎谋皮,自然不可能产生土邦预期的结果。
锡金反复声明自己同印度无关,希望脱离印度独立,但英国人却把它交给印度人处理,这实在是外交史上的一场滑稽剧。
1957年,王储帕尔顿的西藏太太病逝。1963年,40岁的他娶了一位出身名门年仅22岁的美国女子库克续弦,一时成为西方媒体津津乐道的话题。同年,70岁的老王塔西逝世,帕尔顿继位,并于1965年加冕,这给奄奄一息的锡金独立运动打了一针强心剂,首都甘托克于1968年爆发反印,要求废除印锡和平条约,我保存的一本六十年代***出版的《国际知识》上就报道了这一事件。
但随着1971年出兵东巴扶植起孟加拉国以及对中印边界东段和阿萨姆地区大量移民政策的顺利实施,印度在孟加拉湾地区已经完全控制了局势,可以放心大胆地北向解决锡金问题了。1973年4月,印度指使亲印政党上街,然后借口时局动荡而再次出兵锡金实行军事占领,并软禁了锡金国王帕尔顿。第二年 9月锡金成为印度的“副邦”(AssociateState,亦有译作“联系邦”的,误)。第三年4月10日,被外来移民控制的“锡金议会”决定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
1982年帕尔顿患癌症病逝于纽约,锡金第十三世国王旺楚(Wangchuk)在美国登基,宣称印度吞并锡金是非法的,但无人理睬他。这与当时达赖喇嘛在欧美的风头正劲形成鲜明对比,无非是因为印度是“民主国家”而中国是“共产国家”而已。达赖对过去的藩属被印度吞并不置一词——他自己也是被印度收容的流民,被安置在对印度农民没有农耕价值的达兰萨拉山头上,哪里还能说三道四?
2003年,中国也最终默认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这样一个既成事实。 ^
锡金亡。
[ 本帖最后由 查收一下 于 07-06-06 09:4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