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7-01-02 18:51 IP属地:未知
查看 8.2W | 回复 9
从"威驰"到"维持",VV今后的娘家还真不好说$$$$$$$$$$$$$$
今天无意中翻看去年买的所有<汽车之友>杂志
发现去年第11期里面封二有篇文章
是主编亲笔所写
标题是:从"威驰"到"维持"
说目前VV已经风光不在
销量一路下滑
但FT并不着急
因为还有天汽"接手"
看来今后VV的娘家是谁还真不好说
前不久刚听说有这说法
没想到在这么知名的杂志上也看到了
原文如下:
话还得从头说起。几年前在中国盘桓了十数载的丰田终于傍上了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一汽(也不知是谁傍谁),拿来在中国试水的见面礼是基于NBC小型车平台的Vios,起了个中文名叫“威驰”,字面意思无非是威震四方、驰骋天下。之前,丰田已经通过技术合作形式在天津生产NBC平台的Echo,但从夏利2000的命名到营销都不成功。销售水平不必说了,那个名字起得算是把丰田一个成功的小车给糟蹋了,后来几经努力也没走出阴影,好在挂的是天汽标。一汽入主天津后,夏利2000外形略有改动后改名“威乐”。其间,天津一汽还整出一个以丰田Vitz为原型的小巧的同平台车型威姿。这样,同一个平台不同尺寸的“三威”在小型车领域的细分市场有通吃的条件了。
小型车早已不是世界第二大汽车制造商丰田的主项了,但在欧洲市场,无论豪华车还是中级车丰田的竞争力都远无法同欧洲本土车相提并论。1997年,丰田在法兰克福车展推出的FUN系列概念车取得很好反响,之后的量产型Yaris在欧洲市场非常成功。虽然“三威”都出自丰田Yaris,但欧洲的成功能否拷贝到中国就是另一回事了。
除了上述所说夏利2000出师不利的种种原因,威姿小车尺寸与价格同中国消费者传统观念的冲突,老夏利的形象对两款车负面影响等等,光这几条就够让“两威”挣扎的了。挂牛头标对中国消费者的影响还是巨大的,一汽丰田引进的威驰是专为东南亚市场开发、是NBC 系列中轴距最长的,看上去比威姿大了许多,加上投放时机合适,第一款挂丰田标志的合资车初期取得相当不错的市场业绩。然而,开始的成功掩盖了威驰固有的问题:其一,其发动机是天津生产的5A—在丰田早已过气的动力系统,当Polo、飞度、骐达所搭载的发动机都先进得多时,威驰自然落下风。不过一汽丰田还算明智,威驰1.3始终没作主打产品,现在这台1.3升的8A发动机已经沦落到为没有核心技术的一些自主品牌配套上了。实际,既然是洋品牌,就要跟同是洋品牌的竞争对手比,人家是一流货,你的货色当然相形见绌了。其二,威驰是在NBC 平台上抻大的车,本来没什么关系,当非要往大一级别中挤时,在同平台的威姿参照下,它的出身让一部分人不快。其三,威驰上市之初定价的高举低打让人反感。同样动力,加一个DVD导航版的GLX-S型卖195000元,最低配置的DLX 卖115000元,这个噱头作的够大,NBC的身子骨儿能扛得住那么多零碎吗?花哨的东西太值钱了。现在,GLX-S卖155000元,原价19万的GLX-i现价136000 元。虽然大家都在降价,但威驰作为丰田在中国生产的第一款车,实在让首批捧场的车主无奈。
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到威驰的境遇:从2003年7月的销量超过6000辆后一路下滑,2004年5月至今,只有一个月过3000辆,超过2500的月销量都很少。威驰真的过气了吗?一汽丰田似乎并不着急,因为出于下策,天津一汽还可接手呢。这样NBC 平台的车共线岂不更好。到那时,威驰如果挂天津一汽标,图实惠的买车人会觉得值,因为价格必然比丰田牌子的低很多,那时原威驰车主就认头吧,毕竟你还有个牛头标在前面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威驰已经不再威名天下,威风扫地的早晚,要看“三威”兄弟能否合力回天,维持应该没问题,国内比它混得惨的不也喘着呢吗?
[ Last edited by 激流勇进 on 07-01-02 at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