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18-09-27 12:09 IP属地:未知
查看 49.4W | 回复 23
故宫故事之二十一 文华殿里看四王书画展(二)
上次说到:我正看着画作稍有心得,一转身发现朋友没了,他走到前边一幅画前招呼我过去,念叨着,“没想到把这幅画拿出来了,你不白来,不白来!”
我走到朋友身边,看这幅画并不大,笔法简练。
朋友对倪瓉非常推崇,对于他的基本资料自查去吧。朋友在我耳边说,“倪瓉的画在我看是元代文人画的最佳之一,不但画的好,而且非常稀少,现在存世数量有限,且多在博物馆,民间有,也都知道在哪儿,几乎未见在拍卖市场流通。这么说吧,如果刚才你看到的那些画换这一张画,我觉着都值,倪瓉的画实在太少了!故宫这次能拿出来我也是没想到,来值了!你来值了!”
“辽博有么?”我忽然想起辽博的宋元画展
“有啊,这次展览就有,所以我说去沈阳看比来故宫值”朋友说着,一指这幅画,“你看这笔意,你看这留白,有点感觉没有?”
“我刚才就想说,元人画:空,淡。明人画的:满,浓”我这才把刚才的感受说出来。
“唉,你这就开始有感觉了,感觉是对的,你再看边上这幅。”朋友说着挪了挪身子,让我看下一幅
(可惜没拍清楚)
下一幅是王时敏仿倪瓉山水图
因为都是后来补拍的,慌忙中有点虚。
“这是一幅?”我问到
“对啊,不是说了,临摹其中有画家自己的创作在里面,你感觉一下区别”朋友显得信心满满。
我把自己放在画里感受一番,对朋友就说了一个字,“颓”
朋友“嗯?”了一声
“我觉着倪瓉的画,或者元人画更颓,明人画画的满,虽然也是元人的画法,但整体没那么荒。”我解释到。
“嗯,你说颓,好吧,这算是文人画的风格。。。”朋友沉吟半晌,似乎有话没说完。
我不懂画,所以我心虚,连忙又再仔细看看,说到,“王时敏的树叶向下垂,倪瓉是向上画的,是不是王的画意更颓?倪瓉的画还算有生气?”我来了一个180度大调头。
“你看的还挺细”朋友乐了,“我们看啊,元代文人画的风格你的感觉是对的,那时是元人统治汉人,但元人学习汉人,这你知道把。”朋友看看我。
“对,那时的汉学院和现在的孔子学院有一拼,全国分布很多,汉代文人,工匠是很吃香的。”我点头说到。
“对啊,可那时的文人并不愿意做官,或者说骨子里有些许气节,从内心不愿为元朝服务,所以开创了元代文人画的画风,典雅清淡,与世无争,你说的颓废感是有道理的,从画法上来看,笔简意远,惜墨如金。”
“嗯,这我能感觉的到”我点点头。
“但那时虽然改朝换代了,但社会还是富足的,不乱。对吧?”朋友看看我,“你再看王时敏的这幅画,四王是明末的人,明末清初是亡国之时,正乱的时候,此时的画家摹古,仿元人画的就不是颓了,可能是绝望。”朋友感觉也要入画了。
在画前静默一阵,还是朋友起了话头儿,“你看文人画什么时候出现?”
“元人画,这几家都是元代的”我伸手数着。
“对”朋友点点头。
“四王,八大这算明代的吧?”我继续数着
“没错”
“珠山八友这也算吧?”
朋友“嗯?”了一声
“得算吧,很多瓷画上可都写着仿元人法”我补充道。
“嗯嗯,你说的对,没想到你还提到瓷板画”朋友笑着说,“你发现这规律没有?”
“什么规律?这算传承有序?”我胡编乱猜。
“这有什么传承?”朋友一摆手,“文人画佳作全部出现在一个改朝换代的时期,或者战乱不觉,或者政局不稳,这个时期才会有文人画的精品和数量出现!”
“元,明末清初,清末民初。。。唉对啊!”
“对吧,其实在盛世,文人画是画不出这意境的。一会儿我们往后看看民国那几十年,内忧外患,也应该能体现出来。”朋友和我继续往前走。
“嗯嗯,因为时代性,所以创作也有局限性”我脑子还没停下来。
“你什么意思?”朋友斜眼瞄着我。
“你想吧,倪瓉的画好吧?”
“那是当然,一等一的好!”
“能挂人民大会堂么?得挂千里江山图吧?”我得意的冲朋友点点头!
“呵!那是那是!”朋友也笑了。
看完倪瓉的画,我们的步子放快了。
“我对故宫这次布展非常赞同,他要不是把元明画作这么对照着展出,我绝对不会有现在这这种体会。”我对朋友说。
“嗯这种布展方式不是第一次了,但还是比较新颖的。这种方式你得怎么看?”朋友停下脚步,看着我,两手放在头顶上,“你得把脑子放空了看,你懂我意思吧?你得把元人画忘干净,再看边上的明人画,要不你没法看。”
“嗯嗯嗯”我认同
“你现在明白我为什么说,看完辽博宋元的画,就没法看四王的画了吧?”
我恍然大悟!
看一幅王翚仿董其昌和巨然两位明代画家的画
在一幅画上学习用两位古人的笔意画法。
所以这种临仿和作假是不同的。
再看吴湖帆的画
应该说临仿的很好了
但和古人比,差几口气,自己感觉吧。
吴湖帆算是民国到解放这个时期文人画的代表了。
故宫把他的画陈列出来,也算是对他的肯定吧。
画儿看的基本差不多了
说实话真有点累了,脑子有点累了
我的注意力开始开小差了
比如这两幅画:
我拉住朋友,在这幅画前停下来
“你说乾隆爷审美是不是有问题?把印章盖在上边正中间,他觉着美么?协调么?”我问到。
“谁让人家是乾大爷!”朋友调侃道。
“把印章盖在画墨上也应该是忌讳吧?”
“乾大爷就是这么任性!”朋友继续调侃。
确实任性,乾隆在古玉上刻字,在汝窑洗上刻字这都是破坏文物啊。

来自网络

网络图片
基本都看完了,这才重新打量文华殿的布展。
刚才注意力全在画上,
现在往四下一看,瞬间就发现了大毛病!
朋友指着布景说到,“这叫什么玩意儿?!”
“枯山水啊?”我也看出来了!
“对啊?这是日本的东西,怎么摆在文华殿里,什么玩意儿啊?”朋友又是皱眉,又是摇头。
“那还有这个!肯定是日式的了”我指指边上的椅子。
“唉!这展陈搞得不伦不类,什么都不是啊!”朋友转身往外走。
对面过来一群游客,导游举着喇叭,哇啦哇啦在介绍四王。。。。
多亏我们早来一步。
出了武英殿大门,秋风一吹,精神为之一振。
“走!我们去看看文渊阁?”朋友回头看看我。
“走着!”我说着走下文华殿台阶,转向大殿后身儿。
没走几步,看到一个房犄角儿。就被一个特殊的建筑看的一愣。

就是后边这个大殿,能看出有什么特殊么?其实这角度,和文华殿对着看,不难发现。
下一个故事,文华殿里看四王书画展(三)
感谢卡友rainsmart帮忙整理了目录!
故宫故事 之一 慈宁宫花园里的鹿
网页链接
故宫故事之二 慈宁宫里消失的宝贝
网页链接
故宫故事之三 神秘的影壁楼
网页链接
故宫故事四 故宫里的水系和水源
网页链接
故宫故事之五 故宫外的故宫事
网页链接
故宫故事之六 故宫里头捡破烂
网页链接
故宫故事之七 故宫是对称的么?(附友拍片)
网页链接
故宫故事之八 故宫里的修修补补
网页链接
故宫故事之九 逛故宫看什么
网页链接
故宫故事之十 三座门里的故事
网页链接
故宫故事之十一 故宫里的烂尾楼
网页链接
故宫故事之十二 从小地方看故宫的变化
网页链接
故宫故事之十三(题外篇)从一把阮咸说到正仓院
网页链接
故宫故事之十四 误打误撞走进南大库
网页链接
故宫故事之十五 故宫里的大粪厂子
网页链接
故宫故事之十六 故宫里唯一一座不做修缮的建筑
网页链接
故宫故事之十七 滴水的神武门
网页链接
故宫故事之十八 故宫城墙上行走
网页链接
故宫故事之十九 故宫里捡破烂儿2
网页链接
故宫故事之二十 文华殿里看四王书画展(一)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