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几年前曾经在家网站数码频道产品测评组呆过段时间。最加入车友群,发现很多车友对如何选装行车记录仪感到困惑。决定以自己所知写篇文章,希望能帮到车友。
说到行车记录仪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据我观察路跑车80%已安装。记录仪形态大概有三种,分别为:后视镜捆绑式、外挂式(又叫便携式)、隐藏式。

后视镜捆绑式记录仪
后视镜捆绑式就是一个后视镜内置记录仪,通过橡胶绑带绑到原车后视镜上取代原车后视镜的同时具备录像功能,通常都带屏幕。绑带式后视镜类记录仪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因为它取代原车后视镜,而它本身的后视镜质量不高且没有电子防炫功能。如果你的车有电子防炫功能,则会因为装了记录仪而被牺牲掉。而一个宝马原厂电子防炫后视镜动辄两三千元,对于宝马车5系主来说,安装后视镜捆绑式显然不划算。尤其是这一代宝马5系后视镜的窄边设计十分简约美观,用低劣的后视镜覆盖它实属暴殄天物。所以个人认为捆绑式比较适合低档车尤其是没有电子防炫后视镜的车型。
2、记录仪镜头为了避开原车后视镜,记录仪的镜子必须做得比原车后视镜长很多,且安装后往左偏出不少,破坏原车风貌的同时甚至会为司机带来压迫感。
3、记录仪显示屏分散司机注意力的同时,降低后视镜反光质量。
4、看得到部分电源线。

外挂式记录仪
外挂式记录仪的典型代表有360、小米等,相信大家都已很熟悉。它的优点是价格便宜,因为所有车辆通配,厂家一套模具可以覆盖所有车型,成本自然低下。缺点是平白无故车内多了一坨东西且看得到电源线,破坏原车风貌。而且靠吸盘吸挂的机器可能一两个月会掉下来一次。要求不高的车友可以选用。

隐藏式记录仪
如果要追求B格,隐藏式记录仪是不错的选择。它与原车结构融为一体,连电源线都是完全隐藏的几乎不破坏原车风貌。通过wifi与手机连接观看视频,清晰方便的同时避免了屏幕分散司机注意力的问题。缺点是每一款车型都要专门设计开发一款甚至多款机型,商家生产成本高,售价自然也略高。当然也没有高到很离谱的地步,大概只有两三百的差距吧。个人认为,如果你是完美主义者既然买了几十万上百万的车,三两百元的差距不值一提。
现在买高档车,很多4S店都会通过大礼包的形式捆绑销售记录仪,其中以隐藏式居多。很多车友以为是送的,其实是被“强奸”的。他以相当高昂的价格,捆绑品质相当低劣的公模也就是“大路货”给你。所以准车主们购车时要留个心眼,如果不是非常热门紧俏的车型,大礼包能不接受就不接受。如今网购发达,自己上马云家搜一搜,轻松淘到物美价廉的记录仪。
然而网上隐藏式记录仪也是款式众多,龙蛇混杂。本文接下来详细分享一下从网上淘到的几款宝马5系(G38)记录仪。在淘宝搜索:宝马 5系 记录仪,结果如下:
是不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眼花缭乱?
随便点开几个链接,发现卖以下这款居多。
请注意,这款是适配上一代宝马5系(F18)以及现款宝马3系(F34)的。
而且这么多商家卖这款,说明这款产品是公模。
本文讨论的是现款宝马5系(G38)专用记录仪。
经过一番努力楼主淘到了五款机器,以收到货的时间先后分别命名为A1、A2、B、C、D款(之所以命名为A1 A2是因为来自同一厂商)。
为避免广告嫌疑,本文将抹去所有产品的商标信息,连所有二维码也已作局部模糊处理。希望版主本着服务车友之理念手下留情让本贴存活。
首先说说购买感受。A1,A2产品的详情页把适配车型介绍得清楚明白,多角度实拍图也很详尽,基本实现“所见即所得”。不用咨询客服也能准确购买。
B 、C、 D两款则是挂着上一代5系款式的照片,需要告诉客服你车型的版本,客服会说有这样的款式,但是没有照片。如果你坚决要求先看照片再下单,客服会到评论区复制几张买家的评论图发给你参考。问商家为何不把实拍照片明明白白摆上去?回答是款式太多那样做的话工作量太大。
推测商家应该是收到订单后临时调货。
首先得说明一下,隐藏式记录仪是严格与原车后视镜座匹配的。而由于这一代宝马5系后视镜座有两种版本,其分别在于是否有独立的自动远光灯感应器。于是有人就以低配高配来区分这两种版本。其实这不够科学,因为宝马实现自动远光灯有两种方式,更高配置车型是通过上方的两个ADAS探头来实现自动远光灯功能,这种版本的后视镜座跟低配版本是一样的。所以关于这两种版本还真有点难以描述。为简单起见,下面分别用V1、V2来描述这两种版本。区分办法很简单,看一眼你的后视镜座外壳形状就知道了。
另外,最新款宝马5系、6系、7系的后视镜座是一样的,所以本文提到的机型同时适配这三大车系。

V1版本为无自动远光灯功能的车型,以及通过ADAS探头实现自动远光灯功能的车型。

V2版本为有独立自动远光灯感应器的车型。
言归正传。
下面分别对5款产品从5个方面进行对比:
1、包装;
2、说明书;
3、机器做工及装车效果;
4、录像清晰度;
5、WiFi速度。
有的车友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何要关注包装说明书这些细枝末节?
如果是测评知名品牌产品,包装说明书当然是不值一提的。然而因为这几款产品都来自不知名厂商,我认为细枝末节是了解厂商经营理念的有效方法。这其中还有位兄弟提到过一个“厕所定理”。
什么是“厕所定理”呢?
提出此定理的这位兄弟是一位大公司的采购经理
主要负责供应商开发、验厂等工作。
他说,他每次去新供应商审厂,
跟接待人员握手介绍完毕后,
第一句就会问对方,洗手间在哪里?
接着就顺便上个洗手间,
按照他的说法,
一家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如何,
看他的洗手间洁净程度、是否备有厕纸等细节,
就可以知道得七七八八。
他将其称之为“厕所定理”。
我大致认同他的观点。
及至后来,我将其理论应用到筛选产品上。
如果说包装是产品的门面,
那说明书大概就就产品的厕所了。
简而言之,看某款产品质量如何,
只要看其说明书就可管窥一斑。
其反映着产品开发团队对待产品的态度;
也反映着产品开发团队的综合水平。
甚至连从业者的审美水准、艺术修养都反映在小小的说明书上。
一本合格的说明书应该是文笔流畅,
插图丰富准确,字体优雅、排版工整。
把产品功能描述清楚的同时又不至于啰嗦冗余。

5款产品主机。可以看到,A1款体积最小巧,C款体积最大,D款最长。

5款产品适配车辆版本一览。
注意,A2款以及D款也是可以适配V1版本车型的,只是会导致空间浪费无法实现最完美效果。C款我看到很多车友中两种版本都有安装,考虑到C款体积那么大,我猜测厂商的设计初衷是想一款通配。而A1,A2出自同一厂商,很明显是为了适配不同车型版本。这种不惜增加成本达致完美的作风,值得称赞。
包装篇。

5款产品的包装图。
A1款跟A2款是同一个厂商,两款产品包装说明书等东西都是一样的。均为黑色外盒印一个LOGO,时下流行的简约设计。B款跟C款是同样的中性包装,写着“4S店专供”,没有任何商标信息。D款外盒有LOGO。

A1包装内部。

A2包装内部。
A1,A2包装内部都很紧凑,所以整个包装体积较小,有利于发快递。用高密度海绵全方位衬托产品,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电源线及撬棒等配件用独立的黑盒子包装,偏光镜也用独立盒子包装,看得出商家比较用心。不过总觉得海绵这种材质似乎不够高档,但是转而一想,包装这么一个不规则的产品,换了我也想不出有什么更好的包装材料。

B款包装。

B款包装。

C款包装。

C款包装。

D款包装。
盒子纸质较薄,通过手指位拿出盒子都会导致盒子破损。

D款包装。
B,C,D三款包装高度雷同,都是天地盖外盒内置两个白盒,分别放置主机与线材。主机用磨砂塑料袋包裹后直接放在内盒中,没有固定及缓冲材料,对产品其实未做到足够保护。摇晃整个盒子也能感受到机器晃动,给人感觉较Low。
包装环节,如果以100分为满分。
A1、A2两款打分85分。
B、C、D三款打分50分。
说明书篇
A1、A2是没有配纸质说明书,只配了一张硬质卡纸。说是出于环保理由只配电子档说明书。

A1卡纸正面,下方模糊的文字为厂家名称及地址联系方式等。

A2卡纸正面,下方模糊的文字为厂家名称及地址联系方式等。

A1,A2卡纸背面。

A1款PDF说明书截图

A1款PDF说明书截图

A1款PDF说明书截图

A1款PDF说明书截图

A1款PDF说明书截图

A1款PDF说明书截图

A1款PDF说明书截图

A1款PDF说明书截图

A1款PDF说明书截图
以上为A1款PDF档说明书部分截图。A1款PDF档说明书有45页之多,对安装步骤及产品操作的介绍非常详尽。排版及照片也做到了令人赏心悦目,看得出商家极为用心。除了说明书介绍安装步骤,A1,A2还有安装视频,扫码即可用手机观看。而且分别在youku及youtube有中文及英文版视频。猜测商家也有开展海外业务。A2款说明书与A1款高度相似,篇幅所限不再截图。

B款说明书封面

B款说明书正面

B款说明书反面

C款说明书封面

C款说明书正面

C款说明书反面
B,C两款的说明书高度相似。均为一张纸折叠而成。通篇没有商家LOGO、产品型号,甚至连产品图片都是不对的。也没有商家地址等信息。给人一种三无产品的感觉。B,C款没有安装视频。

D款说明书是一本小册子,图为与苹果鼠标的大小对比。

D款说明书内页

D款说明书内页

D款说明书内页
D款说明书是一本小册子。内容排版也很凌乱,产品图片也对不上号。也找不到产品型号及商家联系方式。同样给人三无产品的感觉。D款没有安装视频。
包装及说明书其能体现商家的品牌意识,而品牌意识往往又能体现品质意识。衡量品牌意识的一个明显指标,就是品牌LOGO在产品总的出现次数。
A1、A2款品牌logo出现了11次,分别是封箱胶、外包装盒、包装盒、卡纸、PDF说明书、安装视频水印、产品模具、OBD取电器贴纸、低压保护器贴纸、录像视频水印、APP名称。
D款品牌logo出现了1次,是在包装盒上。B、C两款品牌logo出现了0次,换言之是无牌产品。
说明书环节,如果以100分为满分。
A1、A2两款我的打分是95分。
B、C两款我的打分是30分。
D款款我的打分是35分。
机器做工及装车效果篇
衡量一款隐藏式记录仪是否优秀,装车效果是最重要指标之一。既然是隐藏式,顾名思义首先应该是看不见机器(不遮挡视线或者说不碍眼),至少要在驾驶位看不见。这是隐藏式记录仪设计第一准则。第二准则是记录仪尽量做得小巧,尽量少改动原车风貌。第三是机器形状本身的美观,以及与车辆风格的匹配。譬如牧马人的专用记录仪,应该走菱角分明的粗旷风格。宝马5系则宜走流线优美风格。

A1款的机器是整体成型,外观没有接合缝隙,整体质感较好。A1的按键与指示灯做在一起,工作时按键中间白色部分会发光。中间的圆形小突起是复位键,不需要借用外物也可以按到。

A1机器外壳内部有LOGO(已做模糊处理),说明是自家模具。电源线有专门的固定机构,体现出做工比较严谨。

A1款安装后的效果
A1款安装后的效果,可以说A1款的设计完全满足了上述三个准则。上部边沿没有超出原车黑边范围,底部也没有低于原车外壳。甚至我觉得比原车的形状更漂亮,原车壳子给人干瘪感,安装A1后变得饱满圆润。

A1款安装效果

A1款安装效果

一开始,我也疑惑为何A1款的镜头圈要做那么大的圈圈。后来才发现,它是为了吸装偏光镜。

镜头圈内部有磁铁,偏光镜通过磁力吸装,给人感觉有一点B格。磁力吸装的好处是装拆方便,还有就是不装偏光镜时也不会觉得难看,真是聪明的设计。

驾驶员看不到记录仪,真正的隐藏式。

作为同门兄弟,A2与A1的设计一脉相承。
按键与指示灯同样做在一起,工作时按键中间白色部分会发光。
中间的圆形小突起是复位键,不需要借用外物也可以按到。

同样有专门的夹线机构。

A2机器外壳内部有LOGO(已做模糊处理),说明是自家模具。

A2与原车后视镜座外壳对比,可以看到基本保持了原始大小,连原车外壳的装饰线也保留下来。

A2安装后的效果,注意A2匹配的是V2车型。通过对比,从右侧观看几乎看不出安装了记录仪。

A2款安装效果。

A2款安装效果。

A2款安装效果。

A2款也配备偏光镜。

A2款安装效果。

内部空间利用达到极致。
A2安装后也完全满足了上述三个准则。上部边沿没有超出原车黑边范围,底部没有低于原车外壳。驾驶位看不到记录仪。
左侧的鼓包内部是记录仪电子部件,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个鼓包设计不完美。不过考虑到原车自动远光灯感应器的存在,这似乎是没办法中最好的办法。这得益于设计者一个绝秒的布局,他成功地利用了感应器上方的空间。如此一来不仅避免了机器体积的增加,镜头与感应器窗口还形成了近乎完美的黄金比例。令整体外观看上去非常和谐优美。

B款机器右侧。
B款机器为前后分壳,导致两边侧面有接合缝。卡座口处的细节处理欠佳。比较难以理解两侧为何要做凹陷设计。

有趣的是,B,C,D三款的按键及指示灯设计如出一辙。均为两个按键加三个小孔,按键的标识形状都一模一样。
三个小孔分别是录音孔,指示灯以及复位键,复位键需借助针状物才能按到。说明了B,C,D均为公模产品,很有可能共享同一家外壳供应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成本,缺点是很难打造高B格的产品。

B款产品的前后壳接合似乎不够牢固,轻轻一掰可以掰开1~2毫米的缝隙。

B款安装效果。

B款安装效果。

B款安装效果。

B款安装效果。
B款的整体外形是模仿V2版本原车外壳。安装后也基本满足了上述三个准则。上部边沿没有超出原车黑边范围,底部也没有低于原车外壳。驾驶位也看不到记录仪。但失分的地方也不少。上下分壳的设计令原本就有两道接缝的侧面变成了三道接缝。卡座口缺乏必要的细节处理,还有提升空间。左右两处的凹陷设计显得画蛇添足,不知道设计者想表达什么。镜头位置比例失衡,总的来说离优秀设计还有一定差距。

C款产品图。
C款是上下分壳设计,上下壳用6壳螺丝紧固。这种螺丝头外露的设计现在比较少见了。C款是五款机器中体积最大的一款。有如70年代的军用水壶一般,很多车友戏称其为大水壶。深圳这边早期提车的基本上都被4S店用这个机型强奸了。根据我的推测,设计者应该是为了同时兼容V1、V2版本而做出的简单粗暴设计。直接把电子部件置于原车支架右侧,为了做到对称又直接镜像到左侧,即使左侧内部空空如也!如此一来虽然省了一半模具费,却有可能创造一项最丑记录仪的世界记录。这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深圳山寨精神?

如出一辙的两个按键三个小孔。

C款装车效果。

C款装车效果。

个人觉得,安装这么丑的记录仪,有亵渎宝马之嫌。

D款产品的设计也是简单粗暴,
直接把电子部件至于支架下方,
结果是让D款拥有惊人的长度。

如出一辙的两个按键三个小孔。
两侧的凹陷设计想必是出于瘦身诉求。
平直的底部个人觉得缺乏美感。

D款是上下分壳设计,
上下壳的接合同样存在不够牢固的问题。
轻轻一掰即可掰开1~2毫米的缝隙。

D款安装效果。

D款安装效果。

受害于D款的机身长度,
安装后已大大超出后视镜底部,严重遮挡视线。
个人认为D款是个失败的设计。
机器做工及装车效果篇总结
如果以100分为满分:
A1打分95分;
A2打分同样是95分;
B款打分68分;
C款打分20分;
D款打分30分。
停车监控篇
5款产品都宣称有停车监控功能。
实现停车监控功能大概有三种方式,每种方式各有优缺点。
方法一是记录仪停车后也一直录像。这种模式缺点多多,一是汽车电量容易耗尽。二是存储卡容量成为监控续航的瓶颈,因为正常录像情况下64GB的TF卡也只能录像10小时左右。是故此种方法现在基本上无人采用。
方法二是所谓缩时录像。此方法机器也是24小时工作,只是停车后改为缩时录像。所谓缩时录像就是把录像帧率降低到2帧/秒(正常录像是30帧/秒),并且把20分钟的视频封装成一个80秒的视频文件(这种视频播放起来就像快进的效果)。如此一来大大降低了停车监控对存储容量的要求,64GB的卡大概可以支持6天的监控,基本满足了一般的场景需求。另外缩时录像模式下机器功耗也降低了一半,电瓶续航能力增加了一倍。尽管如此,因为24小时录像,如果长时间停车监控电瓶电量还是有耗尽的风险,所以这种模式一半需要配备低压保护器。此种模式因为机器一直录像,所以只要在镜头视角范围内的一切事情都会被记录下来,这就可以衍生出很多用途。网上就有视频,有人把车子开到果园边上作为临时监控使用。
方法三是用G-sensor(又叫重力感应器)触发开机录像。G-sensor是一种小型芯片,能把震动转化为电流信号。停车后机器主机关机,只剩下G-sensor部分电路继续工作。当感应到车辆震动时G-sensor发出信号,机器马上开机录像一段视频。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机器无须一直工作,不用担心耗尽汽车电瓶电量,也不用担心存储卡容量不足。缺点是机器开机需要5~6秒时间,如果事情发生在5~6秒内则有可能拍不到。另外震动需要一定强度才能触发开机,如果比较轻的刮擦也有可能触发不了。
五款机器中,A1,A2款采用的是方法二的缩时录像;B,C,D款采用的是方法三是的G-sensor触发录像。
本来想上传一个缩时录影的GIF,无奈汽车之家不支持GIF格式。
B,C,D款停车监控功能实测过程中,发现B,D两款机器触发的灵敏度基本OK,用身体靠到车身产生的晃动可以成功激活机器录像。但我们用包着布的钥匙以较小力度(如果不包布应该可以划伤车漆)划过车侧面则无法触发开机。
C款机器触发灵敏度则很低,机器安装在车上即使两个人拼命踢车轮都无法激活停车监控。只有在没装车的时候把机器用力砸桌面才能激活机器。所以说C款基本上算是没有停车监控功能。
A1,A2,B,D四款机型停车监控功能,楼主认为都大致OK。各有优缺点,这四款打成平手不分胜负。
C款则有问题。
五款机器的接电方式。
A1,A2款是从OBD取电。OBD取电安装比较简单,傻瓜式即插即用不用担心接错线,比较适合DIY安装。

A1,A2款的电源线,电线上一个小盒子是低电保护器,可避免停车监控模式下电瓶电量耗尽。
低电保护器及OBD取电器上有商标LOGO,可见商家品牌意识比较强。
B,C,D款机器都是采用保险盒取电。保险盒取电的优势是线材成本低,缺点是需要分辨常火线与ACC端口,对不熟悉车辆的人要用到万用表或电笔等辅助工具才能完成接线工作,比较适合改装店或4S店改装的专业人员。

B,C,D款的电源线
录像质量篇
录像质量无疑是行车记录仪极为重要的性能指标。我认为对比画质一定要在同样光照条件下才有客观性。鉴于这是专用记录仪,无法在同一辆车上同时安装5款机器同时录像。因此我的做法是在同一地点几乎同一时间(前后相差几分钟)进行静态录像测试,然后截取视频画面。这样可以也免去上传原片视频被平台压缩影响画质的麻烦,车友们对比起来更方便。
由于平台没有上传照片原图功能,车友们单从帖子图片可能无法看出各款机器的优劣。原图则可一目了然,有兴趣的车友可以从以下网址下载原图:https://pan.baidu.com/s/1InoZoOaYPaW3PfsjctCxMQ
注:视频截取方式是用QuickTime Player播放视频,用QQ Mac版截图功能截取最清晰的播放画面。
因为A1、A2的电子部件是一样的所以性能参数一模一样,以下环节直接把两款合并为一款。

A1,A2款日间画质。
可以看到,A1,A2款的视频水印有自家LOGO及BMW LOGO。居然显示设备尾巴?宝马是豪车,这招可以有!为避免广告嫌疑,LOGO已打码。

A1,A2款夜间画质。

B款日间画质。

B款夜间画质。

C款日间画质。

C款夜间画质。

D款日间画质。

D款夜间画质。
五款机器分两个场景在几乎同一时间(前后几分钟)拍摄。因为5款机器每次断电时间信息都会丢失,而楼主测试时没有一一同步时间,所以几款机器的视频水印时间与实际时间不符,但不影响画质对比大家可以忽略。
五款机器录像像素均为1920x1080,也就是平时说的1080P。1920x1080=2073600,也就是平时说的200万像素。所以商家宣传的1200万像素、2000万像素,全部是瞎扯!实际有效像素就是200万。另外,镜头只是一个光线通过并聚焦的器件,并没有像素的说法。把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的CMOS传感器才有像素之说。
A1,A2款视频有自家LOGO及BMW LOGO,可见品牌意识较强。B,C,D三款水印只有日期时间。
首先说说5款机器安装后是拍摄角度。大家可以看到A1,A2中控台拍到最少,C款及D款拍到最多,也就是说C,D款镜头过于朝下了。个人觉得A1,A2的角度最合理,C,D款浪费了太多像素在中控台上。不过这是很细微的细节问题,无伤大雅。
再看镜头角度,A1,A2,C,D款镜头角度几乎一模一样大,B款略小。
接下来看看日间画质对比。
A1,A2款,C款,D款清晰度不分伯仲,难以分出高低。不过色调方面三款机器则有明显区别。C款画面偏黄,D款画面偏蓝,A1,A2款比较适中。
B款则明显看到左侧画面模糊,右侧清晰,猜测可能是镜头调焦不佳的原因。
夜间画质对比。
主要看对面的车牌号码清晰度。楼主经过反复比对,得出的排序是A1,A2款,C款不分上下,B款次之,D款则画面较暗。同样看得出B款左侧画面较为模糊,好在车牌号码是位于中右侧,所以没有影响成绩。如果的确是镜头调焦问题,则B款输得有点冤。本测试只对到手的样品负责。
偏光镜(CPL)对画质的影响。
A1,A2款有配备偏光镜(CPL),B,C,D三款均没有配备。
偏光镜(CPL)的主要作用是消除挡风玻璃反光。不同光照条件下,偏光镜(CPL)对画质有不同的影响。以下图片是楼主在另外的车上以别的机型实测结果,仅供参考。

逆光无CPL,炫光、空调风口以及中控台上的粤通卡充值器倒影非常明显。

逆光有CPL,炫光大大减弱;空调风口以及中控台上的粤通卡充值器倒影也大大减弱。

顺光无CPL,空调风口以及中控台上的粤通卡充值器倒影比较明显。

顺光有CPL,空调风口以及中控台上的粤通卡充值器倒影大大减弱。
总的说来,5款机器的画质差距不是很大。
A1,A2款打分93分(得益于偏光镜的加持);
B款打分80分;
C款打分90分;
D款打分91分。
APP与WiFi速度篇
A1,A2款的APP名称是自家lOGO名称。
B,C,D款APP都是同一款公版APP。

A1,A2款APP登陆界面。

B,C,D款APP登陆界面。
一堆奇形怪状的记录仪图片,给人比较怪异的感觉。

A1,A2款APP录像界面。
上方的相机图标是拍照键;麦克风是录音开关(你可以选择关闭录音,有些人不喜欢记录仪把车内对话录下来);按红色的方块可以停止录像;点击下方的“文件”栏目可以观看视频。

B,C,D款APP录像界面。
下方中间的红色按钮是拍照键;拍照键左侧的圆圈三横是进入文件夹;右边的齿轮是设置。

B,C,D款APP的录像按键设计为一个菜单项
我知道下载视频时如果一边录像一边下载,势必会影响下载速度,通常我们会先停止录像。B,C,D款APP的停止录像按键设计非常奇葩,他做在设置里面作为一个菜单项出现,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因为从来没见过如此奇葩的设计,楼主摸索了很久才找到。

A1,A2款APP视频文件界面。

B,C,D款APP视频文件界面。
B,C,D款APP无法通过WiFi在线播放视频文件,视频文件必须下载到手机上才可以进行播放。这样一来会大量占用你的手机存储空间。B,C,D款APP视频文件界面给人比较凌乱的感觉。
视频下载速度PK。
我们用同一张TF卡装到5款机器中,下载同一个文件进行测试,测试手机为iphone6 iOS11.4.1,测试结果如下。

5款机器下载速度。
结果一目了然,A1,A2夺冠。B款,D款紧随其后。C款速度慢到令人发指,基本上是没有使用价值。
请注意,影响WiFi下载速度的因素很多,跟手机型号、手机状态、环境电磁干扰等诸多因素有关。以上测试结果跟车友实际使用结果可能不同。不过毫无疑问的是在同一环境同一手机进行的对比测试,极具参考价值。

A1,A2款APP视频下载界面,显示3.13MB/S的动态速度。

B,C,D款APP视频下载界面,没有速度值显示,只有完成百分比显示。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把C款机器进行了拆解。检查其WiFi天线,发现跟A1相比,其天线短很多并且是没有固定措施的。A1款天线则用黏胶固定于外壳内壁。不知道WiFi速度是否与此有关?

C款天线与A1天线对比。
两款APP中,A1,A2款APP界面设计比较简约,功能布局比较合理。
B,C,D款APP界面设计比较凌乱,功能布局比较奇葩,提升空间较大。
APP及WiFi速度环节,评分如下:
A1,A2打分90分;
B,D款打分75分;
C款打分40分。
经过以上几个环节得分对比,
A1,A2款综合得分大幅领先,
更值得推荐购买!
谢谢观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