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05-16 14:41 IP属地:未知
查看 40.5W | 回复 7
【召唤招财猫】【无锡CS75车友会】参观东林书院
无锡有很多的文化历史遗迹,其中东林书院就是其中之一,它位于无锡市解放东路867号,亦名龟山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还记得那幅非常有名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么,这就是源自无锡东林书院东林党人领袖顾宪成所撰,如今有了小红的陪伴,自然想带它一同前往游览一番,学习一下历史人文,我的小红是14款手动豪华版的,2.0排量的,说实话当时选择这款手动挡车型的车友还是很多的,看重的就是它的自吸式发动机,这不两三年开下来,性能还是那么好,而且手动挡的车相对更省油一些,尤其是天天要经过无锡市中心,手动挡车型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虽然起步没有自动挡的快(完全是轰油门),好了,话不多说,下面就驾驭我的小红一同前往东林书院去游览参观吧。

行驶在解放南路上;

看到东林书院指示牌了;

准备左转;

里面就到东林书院大门了;

停好车辆;

站稍远一些,拍个全车照;

来之前把爱车洗的干干净净,CS75完美的右侧45度角百看不厌;

CS75后侧尾部的离地间隙也很高,通过一般路牙不成问题;

长安中网的字母拼音LOGO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的,加上个性的、棱角分明大灯及倒L型雾灯,怎么看都显得那么硬气;

这就是无锡东林书院的正大门了;

东林书院现在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东林书院旧址标牌;

东林书院的牌坊,有很长的历史了;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无锡官员李夔陪同著名学者杨时到无锡南门保安寺游览。杨时见这里临伯渎港,前临清流,周围古木森天与郁郁葱葱的庐山东林寺颇为相似,是一个研究和传授学问的理想场所,便有意长期在此讲学。李夔知道杨时的意思后,全力赞同,于是定此学社为"东林",前后长达18年之久(1111年-1129年)。杨时去世后,杨时的学生在无锡县城的东林书院所在地为他建了一祠堂--道南祠,取杨时学成南归时老师程颐对他说过一句赞美的话:"吾道南矣!"。后来书院因年久失修而荒废。杨时离开后,东林书院逐渐荒废。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东林书院牌坊的反面写有“梁津学后”四个字;

园内一处放生池;

进去看看;

旧时的大门上通常都有一对铜狮子,嘴里还咬着一只铁环;

这边有关于东林书院的历史传承记载;

牌简上写了一些东林党人的历史事迹;

园内的房屋错落有致;

看看“丽泽堂”介绍;

走进“丽泽堂”;

看看对联写着“为道为法为则守先待后,不淫不移不屈知命达天”;

走过一段长廊;

地面上的这些青砖有些年头了;

院落一角;

原来上面的这个亭子叫“寻乐处”,有点意思;

园内非常的干净整洁;

园内的布局很有江南建筑的特点;

来到“东林报功祠”;

由于园内的各处房屋历史众多,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来到“时雨斋”;

走进“圣城”看看;

看看指示牌再走吧;

园内又一处小池塘;

长廊曲折;

这里貌似是幼儿阶段接受教育的地方;

走进“怀泾堂”就看到了孔夫子;

从墙上的壁画来看,东林书院还是非常推崇孔夫子的;

走到东林书院院外看看;

走在院外散散步也是非常的不错;

经过“还经亭”;

这棵松树不错;

好大一个紫砂壶;

这里可以供游人品茗、小憩;

参观完了东林书院,也该准备回去了;

回去之前,再看看偶75帅气威武的前脸;

通过一段进来的小路;

右转,准备回家;

沿原路返回;
有了CS75的陪伴,去哪里都让我很踏实,今天与小红一同来到东林书院,让我对东林书院的历史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里也非常感谢大家的欣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