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6-05-15 17:02 IP属地:未知
查看 8.4W | 回复 11
母爱误区
"母爱”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由遗传固定下来并不断延续的一种先天性行为。在动物界中,小到昆虫,大到哺乳动物及至人类都会动用不同的方式去关心,爱护哺育自己甚至他人的后代。
然而,要做到合理运用科学教育方法,用伟大的母爱同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结合起来,则是每位母亲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
当前、家庭和社会,在教育培养下一代中存在种种困惑,还有不少培养教育后代的误区。
误区一:儿童食品价格越高越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国内各类营养食品非常丰富,再加上各种进口食物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儿童营养品更是琳琅满目。一些收入不丰厚而又缺乏科学育儿知识和经验的家长们,则不惜重金,大量购买进口食品和精加工的营养品,而放弃母乳喂养。殊不知,母乳才是最好的、最利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食品。因为母乳中含有的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不仅丰富,全面,且比例合理,更可贵的是母乳中还含有抵抗多种传染病的抗体。另外,一些看似普通的食品,如:大豆、花生、芝麻、红薯、蔬菜新果及水果都含有远比精加工食品多得多的营养成分,有些富家子弟用“汉堡色”替代米饭等主食,用“可乐”等多种饮料代替茶水,结果是这些孩子长得面黄肌瘦,就是最好的证明明。
误区二:对后代的照顾越周到越好
由于我国继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家中生一个小孩如获稀世珍宝,对婴幼儿的照顾就可想而知。胎儿还在腹中待产,鞋袜帽、单衣、棉衣一应俱全。人一呱呱坠地,就里三层,外三层的包着、裹着,有条件的更是在空调室内呆着,这样的“母爱”小孩确实倍感舒适。然而,一旦迈出空调室,正遇气温剧烈变化。感冒、发烧或其他疾病就可能接踵而至。因为人类的本质属性是动物,动物只有在自然环境下生活,才能增强抵抗力,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而健康成长。否则,只能适能其反。在日本,他们在育儿过程中,就合理安排一些时间,让孩子们去经受“寒冷”、“磨难”、“炎热”、“饥饿”磨难等。虽然孩子们吃了一些苦头,甚至可能短时间生病,但是他们抗抵寒冷、炎热、饥饿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则大大增强了,因为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体质,更磨练他们的意志。其实“温室内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的道理,又有哪一位母亲不懂呢?
误区三:学的技能越多越好
21世纪是一个科技水平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在升学,就业等诸多方面都竞争激烈,面对此种局面,家长们都急切盼望自己的子女能“子成龙,女成凤”尤其是城市里的家长们领着年幼的儿女奔波于各种学习班、辅导班,希望能尽快培养出音乐天才,体育明星、歌星甚至科学家。例如某市一个近五岁的女孩,先后上钢琴班、舞蹈班、绘图班、英语班、游泳班、书法班等,其家长认为,接受的教育种类越多受到的艺术薰陶越多,艺术修养就越高,就越容易成为艺术新星。结果,一年过后,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才不视,大人小孩都弄得疲惫不堪,该女孩不但什么都没学成,反而养成了学什么都缺乏兴趣,缺乏耐性的不良习气。家长对孩子寄予厚望,无可非议,关键在于:要从实际出发,即根据孩子自身的智质量条件,心理特征等条件科学地培养。因为一个人能否成为某一类型的专业人才,不仅邓决于外界的教育环境,同时也受遗传素质,心理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要想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全才”那更是非常困难的事,甚至是根本不可能的。比如,我国著名运动员王楠经过自身努力成为了世界女子乒乓球冠军,却很难在花样滑冰中有所建树。张艺谋能成为著名导演,则不能成为著名运动员。
误区四:学习成绩越高越好
在当前,升学、就业途径相对较小的现实中,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无论是学校、家庭、社会仍然是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学生、教师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家庭、学校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高分数。在学校,只要该生成绩好,“三好学生”、“文明学生”甚至“优秀班干”等一系列头衔都垂乎可得;在家里,在家长面前,只要成绩好,物质条件优先满足,家务事可一概不干。有些同学,从小学到高中毕业、进入大学一路彩旗飘飘,治治自喜。在这些同学中,多数受批评较少,同学之间的合作不多,劳动观念淡薄。他们的学习成绩好,一好遮“百丑”。当他们进入大学后,当年在中学的优越感可能荡然无存,挫败感随之而来,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生活在自理也可能时时困扰自己。所以,在高校,因成绩不理想,就业难,深造难而且跳楼、服药自杀的现象屡见不鲜,还有“伤熊”事件、“马家爵”事件等都向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家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培养后化,学习成绩就一定越好吗?我们是否要在抓好智育教育的同时,在学校、家庭、社会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进行“挫败”教育,开展献“爱心”活动,并从小抓好社会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呢?
误区五:抓男孩教育重于女孩教育
我们虽然已经迈进了21世纪,但在不少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他们重视男孩的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而忽视对女孩的教育。他们认为,男子是传种接代的主体,是家庭生活的支柱,而女孩迟早是要出嫁的,在家庭生活中属于辅助地位。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当今社会,文化科技含量在生产生活中的含量越来越高,女孩掌握文化科技知识与男孩一样重要,甚至比男孩更重要。有人说,耽误男孩教育是耽误一个,而耽误女孩教育则影响“一窝”,意思是说,女孩在家庭中,担任哺养,教育孩子的重任,如果她们缺少文化科学知识,不仅影响,而且直接影响她们对自己子孙的教育培养,因此,抓好女孩的文化科技道德教育意义深远。
综上所述,“母爱”中存在种种误区,我们作为母亲,应当积极探讨,帮助各个家庭,母亲走出教育子女的误区,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升中华民族教育下一代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