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04-27 11:29 IP属地:未知
查看 84.2W | 回复 2
【四川CS35车友会】驾三五游射洪杨氏宗祠
和几个朋友一去射洪自驾游玩,在省道205射洪县瞿河乡段,你总会无意间被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所吸引,它就是修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杨氏宗祠,这是射洪现存最为完整的一座祠堂。我们在经过这里的时候,开始是不知道这里有一座祠堂的,车辆在路上开过的时候,一个杨氏宗祠的路牌引入眼帘,于是,我们决定前去参观一下。
看了一下大门口,这里的大门大开,也没有人卖票收费什么的,也没有门禁道闸什么的,于是我们决定开进去参观一下。开进大门就看到一个宽阔的院子,里面有一些工人在安装物件,我们就把车整体的停靠在一起。于是开始下车四处去参观一下。
在进行了了解之后,我们知道原来这个杨氏宗祠的先人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射洪县杨澄为官一族,实属清官廉吏,而能光耀史册,其根本,应源于祖上遗风。查杨氏一族世系,知杨澄、杨最、杨仪乃东汉名臣杨震之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代孙。杨震,东汉安帝时位居三公之一的太尉之职。

我们把车停好后,就进入宗祠的大院当中。

这里打理的十分整洁,干净。看上去都让人赏心悦目的。

庭院的布局也是错落有致。整整齐齐的。

院坝的花台里面种植常绿的青草,虽然很朴实,但是看上去很是觉得舒服。

在庭院的一角,用玻璃罩子,放着一尊关羽像的木质雕塑。

庭院的前面就是宗祠的正殿。

在偏殿的外墙上还镶嵌了很多石刻的壁画。雕工也是十分的细腻。

在大门口赫然写着几个大字“杨氏宗祠”

偏殿门前的石狮子也是一个古老的物件儿。

旁边的空地上放置了很多石磨。

射洪县杨氏家训是“清白传家”,该条家族祖训是古往今来无数杨家人做人为官,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而今,镌刻“清白传家”4个大字的匾额仍悬挂于射洪县杨氏宗祠内,与该份祖训形成对应的还有杨氏族规对联:“祖德流传千古,诗书永继万年”。

杨氏家族的家训共有十条:笃忠义、敦孝行、尽友恭、别尊卑、睦宗族、务本业、崇俭约、勿刁讼、勿淫博、少游荡。

这些家规祖训的内涵十分丰富,大致包括家庭教育中的子女教育、孝道传承,以及对人的品性塑造和培养等方方面面内容。

正因为射洪杨氏族人一直秉承着如此家规和“清白传家”的祖训,曾涌现出诸如杨澄、杨最、杨义等不少有品行、有作为的历史文化名人。

杨澄、杨最、杨义均是明朝的廉吏,且都是进士出生。

因其谨守家族祖训,始终保持忠贞廉洁,而为官离任时曾有数万民众跪送,更有甚者曾为他们修建祠堂祭拜。

今天,人们可以在位于射洪县瞿河乡“杨氏宗祠”里看到,大堂的神龛两侧镌刻着一副对联:“重道竟忘三尺雪;传家不受四知金。龛上匾额大书“清白传家”四字,熠熠生辉。

上联意指尊经重道应有程颐立雪的虔诚,下联意思明白,就是告诫子孙,要学先祖“不受私谒”,不受私赠,以”清白吏子孙”为最丰厚的家产。

庭院里的古树生长的十分的繁茂。就像是杨氏的后人分散在各个地方,却有着相同的根源。

后院里还有一处池塘。

宗祠的背后是一处花园,亭台在竹林中十分幽静。

传承和发扬家族文化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荣耀。杨氏祠堂和杨氏族谱是杨家文化精神的载体,通过它们可了解到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杨家‘历史记忆的符号’,见证了杨氏家族几百年的沧桑变化。他们的子孙后代正是按照传统的家风竖立了自己优秀的品格,各自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做出了不朽的业绩。